梁羽茜;刘晓丽;胡秀华
目的 观察十三味和中丸联合针刺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肝胃不和型FD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十三味和中丸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予以多潘立酮口服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项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但治疗组在改善胃胀、胃痛、喜太息、纳差、早饱、上腹部烧灼感、胁肋窜痛和大便不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和1个月后随访时,两组SF-36总分均明显提高(P<0.05),但治疗组SF-36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十三味和中丸联合针刺治疗方法能明显改善肝胃不和型FD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吴婧;张胜;刘礼梅;李学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活血化瘀方联合常规西药干预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提供依据.方法 将187例符合研究标准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口服氯沙坦钾片治疗,观察组联合中药活血化瘀治疗,治疗前后采用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 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 13,IL-13)、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24 h尿蛋白定量(24h urinary protein quantitation,24hUPro)及高敏C反应蛋白(hyper sensitive-C reactive protein,hsCRP)作为分析指标,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IL-1、TNF-α、IL-13、SCr、BUN、24hUPro及hsCRP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1、TNF-α、IL-13、SCr、BUN、24hUPro及hsCRP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张永刚;李瑜琳;杨国利;王世兰;张竟;曹灵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凤丹皮总苷的指纹图谱,为科学评价及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Agilent TC-C18(2)(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乙腈(A)-0.05%磷酸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30 nm,进样容积20 μL.结果 建立了凤丹皮总苷高效液相色谱特征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指定18个共有峰,统计结果显示,11批凤丹皮总苷样品高效液相色谱特征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80.结论 建立的特征指纹图谱方法快速、准确、简便,可用于凤丹皮总苷的质量控制.
作者:邓小虎;王权;刘劲松;张伟;金传山;赵宏苏;许凤清;吴德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分型结合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排便障碍(functional defecation disorders,FDD)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90例符合FDD诊断标准的患者,根据随机分组方法分为生物反馈组30例、中医辨证组30例、综合治疗组30例.生物反馈组患者接受盆底生物反馈治疗,中医辨证组患者在中医辨证分型基础上给予中药口服,综合治疗组患者在口服中药的基础上联合盆底生物反馈治疗,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3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便质积分、肛管直肠压力、直肠感觉值、盆底Glazer评估及球囊逼出试验情况并作前后对比,观察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 综合治疗组在肛门坠胀、排便间隔时间、排便方式、便质的改善程度上优于生物反馈组(P<0.05),在肛门坠胀、便感的改善程度上优于中医辨证组(P<0.05).综合治疗组治疗后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直肠排便压改善程度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肠静息压低于中医辨证组(P<0.05).综合治疗组治疗后初始感觉阈值、疼痛阈值改善程度均优于生物反馈组和中医辨证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便阈值改善程度优于中医辨证组(P<0.05).综合治疗组治疗后快速收缩值、耐久收缩值改善程度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收缩值改善程度优于中医辨证组(P<0.05).3组治疗后球囊逼出试验转阴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综合治疗组转阴率为高.结论 中医辨证论治结合生物反馈治疗FDD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中医辨证治疗或者生物反馈治疗.
作者:乔莎;王建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新安王氏内科认为,泄泻病位在脾胃与肠,脾虚湿盛为发病之关键;治则治法以健脾化湿为主,结合芳香醒脾、升阳补脾、温阳运脾、养阴润脾、理气调脾及固涩止泻等.
作者:孙娟;李姿慧;郜峦;王又闻;王键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解郁汤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2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57)和对照组(n=55),所有病例均给予基础对症治疗,治疗组患者加用益气活血解郁汤治疗,对照组加用盐酸氟西汀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抑郁症状疗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巴氏指数(Barthel index,BI),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6周后,HAMD评分、NIHSS评分、BI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患者HAMD评分改善情况略低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B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活血解郁汤可以明显改善卒中后抑郁患者HAMD评分、NIHSS评分、BI,减轻抑郁症状,同时具有帮助神经功能康复及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作用,较盐酸氟西汀在改善患者抑郁症状方面的作用稍弱,但具有很好的安全性.
作者:曹仕健;胡国俊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中医体质健康教育对不同运动习惯人群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 将509例样本按照不同运动习惯分为经常运动组(142例)、有时运动组(206例)和不太运动组(161例),各亚组均根据个体的中医体质类型,给予基于中医体质的健康教育指导(包括情志调摄、饮食调节、起居方法、运动方法、经络按摩5个方面),随访6个月,比较不同运动习惯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6个月后,经常运动组躯体疼痛、一般健康2个维度和生理领域评分显著升高(P<0.05);有时运动组一般健康维度和生理领域评分显著升高(P<0.05);不太运动组在生理功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精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6个维度以及生理和心理2个领域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中医体质健康教育对不同运动习惯人群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改善效果不同,对不太运动者的生命质量改善明显,改善效果优于经常运动者和有时运动者.
作者:严辉;朱燕波;邸洁;成杰辉;李桐;李彦妮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将60例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和试验组(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联合中药熏蒸和针刺治疗),每组30例.治疗5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测定关节疼痛程度,采用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评价关节功能.结果 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HSS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VAS评分下降值和HSS评分升高值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熏蒸和针刺治疗有利于改善关节功能,减轻疼痛.
作者:董雪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小儿手足口病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98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中医四诊资料,分析其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其与性别、年龄、病程、主要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298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中医证型以湿热郁蒸证多见,其次是肺脾湿热证,毒热动风证少.3种证型患儿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热动风证多见于男性患儿,肺脾湿热证多见于发病后5~6 d,湿热郁蒸证多见于发病后5~7 d,毒热动风证多见于发病后7~8 d.3种证型患儿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证型患儿感染病原体的类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脾湿热证以感染CoxA16为主,而湿热郁蒸、毒热动风证以感染EV71为主.毒热动风证患儿白细胞计数、血糖、肌酸激酶-MB、血清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肺脾湿热证和湿热郁蒸证患儿(P<0.05).结论 小儿手足口病中医证型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特点,其与性别、病程及主要实验室指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余艳林;潘勇军;费新应;黄新造;纪丹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峏山杨氏保胎汤联合黄体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疗效,并从血清性激素水平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门诊保胎的40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黄体酮肌肉注射,观察组患者加服峏山杨氏保胎汤.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中医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不同时点血清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beta-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β-HCG)、孕酮(progesterone, P)和雌二醇(estradiol, E2)水平.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降低中医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和总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着孕周增加,两组血清β-HCG、P、E2水平逐渐增加,治疗2周末,两组血清β-HCG、P、E2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1、2、3周末,观察组血清E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峏山杨氏保胎汤有助于提高黄体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清性激素水平有关.
作者:张东鸣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虚型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5例慢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采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2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变化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各项症状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症状积分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在大便次数、大便性状、腹痛、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脘腹痞满方面改善明显,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脾虚型慢性腹泻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张铁铭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茜草(Rubia cordifolia L.)地上部分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反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多种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数据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10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乙酰齐墩果酸(1)、2-羟基-1-甲氧基蒽醌(2)、β-谷甾醇(3)、(-)-表丁香脂素(4)、反式对羟基肉桂酸(5)、对苯二甲酸二丁酯(6)、(-)-3,4-二香草基四氢呋喃(7)、东莨菪亭(8)、异落叶松脂素(9)、5,5′-二甲氧基-7-氧代落叶松脂醇(10).结论 化合物1~10为首次从茜草地上部分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2、4~10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张茂婷;张虹;张耀如;施香琴;刘守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中西药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obacter pylofi,Hp)阳性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1例Hp阳性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3组:西药组20例,予西替利嗪口服;联合组20例,在西药组基础上加服2周抗Hp四联药物;序贯组21例,在西药组基础上加服2周抗Hp四联药物后以序贯中药口服,3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3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 IL-4)、干扰素-γ(interferon-γ, IFN-γ)水平的变化及Hp转阴率.结果 3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组疗效优于西药组和联合组;3组治疗后IL-4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IFN-γ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序贯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降低值显著大于联合组和西药组(P<0.05).3组治疗后Hp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序贯组Hp转阴率为高.结论 抗组胺药联合抗Hp四联药物后序贯中药治疗伴有Hp感染的慢性荨麻疹疗效显著.
作者:曹宇;李子依;张虹亚;刘涛峰;王建锋 刊期: 2017年第03期
方朝晖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的病理基础是脾肾亏虚、气滞痰阻,提出其治法应以补肾健脾治其本,行气化痰除其标,并将活血调经贯穿治疗始终,在临床上应根据具体临床表现而辨证论治.
作者:张文锦;赵进东;方朝晖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耳穴埋豆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耳穴埋豆,药物组采用麻仁丸口服,治疗15 d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及治疗停止2周随访时分别观察患者的便秘临床症状积分,治疗前后分别观察胃肠疾病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2周后随访的积分与治疗前比有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证候评分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两组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耳穴埋豆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便秘患者的胃肠道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龙小娜;刘礼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安徽几种香茶菜属植物叶表面的毛茸和气孔的显微特征差异.方法 应用表面制片法对4种香茶菜属植物香茶菜、歧伞香茶菜、大萼香茶菜、显脉香茶菜的叶表面特征进行显微观察.结果 4种香茶菜属植物叶表面特征有显著差异:香茶菜具有长短两种腺毛,歧伞香茶菜和大萼香茶菜仅具短腺毛,显脉香茶菜仅具长腺毛且腺头较大;歧伞香茶菜的非腺毛长,细胞数多;大萼香茶菜气孔密度高且较大.结论 可从叶表面毛茸和气孔的特征鉴别4种香茶菜.
作者:王文昊;杨俊;钱江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化瘀法对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老年股骨干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闭合穿针髓内钉治疗,中药组术后给予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西药组给予利伐沙班治疗,比较两组干预前后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C)以及患肢周径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凝血指标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前后凝血指标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无下肢静脉血栓发生.中药组干预前后患肢周径的变化值大于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活血化瘀法与利伐沙班均能改善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后的高凝状态,预防DVT的发生,但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效果优于利伐沙班.
作者:李灿辉;吴征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通络法代表方脑络欣通对气虚血瘀型中脑动脉阻塞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reperfusion,MCAO/R)模型大鼠的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雄性SD大鼠分成正常组、模型组、脑络欣通组和通心络组,每组18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各组再分成1、3、7 d组,每时间节点组6只.气虚血瘀证采用饥饿、疲劳、缺氧及高脂饮食等多因素模拟,线栓法制作MCAO/R模型参照改良后的LONGA法.脑络欣通配制成浓度为0.26 g/mL的溶液,通心络配制成浓度为0.02 g/mL的溶液.按每日10 mL/kg灌胃给药.正常组及模型组按等容量生理盐水灌胃.利用RT-PCR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及额顶叶皮质Wnt3a、Wnt5a和β-Catenin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缺血侧海马和额顶叶皮质Wnt3a、Wnt5a、β-Catenin在1、3、7 d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通心络组、脑络欣通组大鼠缺血侧海马和额顶叶皮质Wnt3a、Wnt5a和β-Catenin在1、3、7 d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与通心络组比较,脑络欣通组大鼠缺血侧海马和额顶叶皮质Wnt3a、Wnt5a和β-Catenin在1、3、7 d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结论 脑络欣通可能通过上调Wnt3a、Wnt5a以及β-Catenin的表达调节脑缺血后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
作者:邓勇;王键;谭辉;何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不同制备工艺对桃红四物汤中成分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桃红四物汤中没食子酸、5-羟甲基糠醛、羟基红花黄色素A、芍药苷、阿魏酸含量.结果 桃红四物汤A液中5种成分含量均值分别为82.9、11.1、235.7、917.3、49.3 mg/L;桃红四物汤B液中5种成分含量均值分别为126.6、13.2、187.3、1 040.4、28.6 mg/L,说明不同制备工艺使桃红四物汤中5种成分含量产生显著性差异.结论 不同制备工艺得到的桃红四物汤中化学成分种类和含量会产生变化.
作者:李峥嵘;李培培;张伟;李正;王雅丽;许凤清;王桐生;吴德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鱼腥草素钠对临床耐药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利用DAPI染色观察耐药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细胞核的形态;利用FITC-VAD-FMK染色观察耐药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细胞metacaspase活性;分别在JC-1染色和DCFH-DA染色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耐药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mitochondrial membrane potential,MMP)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利用Annexin Ⅴ-FITC/PI染色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耐药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一定浓度的鱼腥草素钠作用下,临床耐药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细胞内ROS水平、生物膜细胞凋亡率、metacaspase酶活性明显升高,MMP水平明显降低,生物膜细胞核出现碎裂和皱缩.结论 鱼腥草素钠能够诱导耐药白假丝酵母菌生物膜细胞凋亡.
作者:崔艳艳;施高翔;汪云霞;汪天明;邵菁;汪长中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