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雅丽;赵子申;高雅梅;张明云;宋丽娜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病人行机械通气48 h后或停止机械通气拔除气管插管48 h内发生的医院获得性肺炎[1].导致VAP常见致病菌是细菌[2].重症监护室(ICU)机械通气的病人明显多于其他科室,而VAP是行机械通气病人常见的医院感染类型.VAP一旦发生,易造成病人脱机困难、治疗时间延长,在很大程度上使医疗费用增加,病死率增高,严重影响危重病人的预后[3].目前,VAP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重症医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4].本文就近几年VAP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秦珊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2种不同的透析方式对尿毒症病人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52例尿毒症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膜透析组病人28例,血液透析组病人24例,测量病人治疗不满1个月(治疗0个月)、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的甲状旁腺激素、血磷、血钙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2组透析病人的异常情况发生率.结果:腹膜透析组治疗0个月和治疗6个月的血磷均低于血液透析组(P<0.05);腹膜透析治疗0个月时甲状旁腺激素明显低于血液透析组(P<0.01).腹膜透析组的高磷发生率明显低于血液透析组(P<0.01);2组病人低磷、高钙、低钙、高甲状腺旁激素、低甲状旁腺激素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尿毒症病人而言,采用腹膜透析的方式,可对残肾功能起到更好的保护效果,有效控制钙磷代谢,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潮清;周加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参一胶囊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7例局部晚期宫颈癌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病人仅进行同步放化疗,观察组病人在同步放化疗基础上加用参一胶囊持续口服治疗,直至病情进展.对2组病人的近、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接受治疗后,其2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远处转移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2组病人的近期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病人在同步放化疗的基础上加用参一胶囊持续口服治疗有良好的耐受性,并可改善病人预后,提高病人生存时间.
作者:高雅丽;赵子申;高雅梅;张明云;宋丽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啶对老年腹腔镜手术病人术后疼痛及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实施腹腔镜手术的老年病人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应用0.9%氯化钠注射液,观察组应用盐酸右美托咪啶.观察2组病人手术情况、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术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血氧饱和度.结果:2组病人手术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12 h、48 h以及72 h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病人(P<0.01);观察组病人术后6 h、24 h及72 h后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P<0.01);观察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15.38%)明显低于对照组(61.54%)(P<0.01).结论:老年腹腔镜手术病人应用盐酸右美托咪啶可有效减轻疼痛,减少术后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认知功能障碍,对病人术后认知功能有很大的改善作用.
作者:郭荣春;谢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1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成糖皮质激素早治疗组和晚治疗组,均给予阿奇霉素及其他常规治疗,早治疗组和晚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分别于入院24 h内和72 h给予地塞米松0.2~0.5 mg·kg-1·d-1静脉滴注,用药总时间7~10 d.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热退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早治疗组发热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晚治疗组(P<0.01~P<0.05).治疗后2组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炎性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但早治疗组较晚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1);2组1周后胸片改善、治疗失败和肺外器官受累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入院24 h内应用糖皮质激素能明显缩短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发热持续时间、住院时间.
作者:彭万胜;武玉猛;陈信;台晓燕;诸宏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护理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日趋多元化.一位优秀的护理人才,不仅需要掌握精湛的技能,更需要拥有服务社会的精神.就此,护理教育者在项目建设、课程目标与方法革新等方面探索了多种可能性.
作者:程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Roux-en-Y胃旁路(RYGB)手术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脑组织炎症和脂质蓄积的影响.方法:将30只4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ND组)、高脂饮食组(HFD组)及高脂饮食且接受RYGB手术组(HFD+RYGB组),各10只.ND组大鼠给予正常饮食,HFD组和HFD+RYGB组给予高脂饮食.饲养16周后,HFD + RYGB组大鼠行RYGB术,ND组和HFD组行假手术.术后ND组继续正常饮食,HFD组和HFD+RYGB组继续高脂饮食,术后第4周处死大鼠,收集血样,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三酰甘油 (TG)、胆固醇 (TC)和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并取大鼠脑组织,ELISA法检测大鼠脑组织匀浆二酰基甘油(DAG)和FFA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IL-6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下丘脑离子钙接头蛋白分子1(Iba-1)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电镜观察大鼠下丘脑神经元形态学变化.结果:HFD组大鼠血清TG、TC、FFA水平均高于ND组和HFD+RYGB组(P<0.05~P<0.01);HFD+RYGB组FFA水平明显高于ND组(P<0.01),2组TG、TC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FD组大鼠脑组织DAG、FFA水平均显著高于HFD+RYGB组和ND组(P<0.01);HFD+RYGB组脑组织DAG、FFA水平亦均显著高于ND组(P<0.01).ND组和HFD+RYGB组大鼠脑组织中TNF-α、IL-1和IL-6水平均显著低于HFD组(P<0.01);HFD+RYGB组TNF-α水平亦明显高于ND组(P<0.01),但2组IL-1和IL-6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HFD组和HFD+RYGB组大鼠下丘脑Iba-1和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增多,胞体增大,突起增粗变长;与HFD组比较,HFD+RYGB组Iba-1和GFAP阳性表达减少.电镜下可见HFD组大鼠下丘脑神经元线粒体水肿、空泡形成及大量自噬体形成,HFD+RYGB组大鼠下丘脑神经元病变减轻.结论:RYGB可以下调高脂饮食的诱导肥胖大鼠下丘脑脑组织中TNF-α、IL-1、IL-6的表达,减轻下丘脑神经元病变,改善脑组织的炎症状态,降低脑组织中脂质含量.
作者:李志红;高文玉;何治军;吴连宝;吴衍;谢晓云;高源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儿茶酚抑素(CST)水平与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预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CHF病人97例,入院时采集病人一般资料及相关临床数据,测定CST水平,选择同期体检健康成人50名作为对照,分析CHF病人CST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之间的关系.所有CHF病人随访2年,绘制病人CST水平与2年内再发心力衰竭的ROC曲线;根据2年内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分为再发心血管事件组与非事件组,分析CHF病人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CHF组病人CS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HF病人心功能分级与CST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1),LVEF水平则与CST呈负相关关系(P<0.01).随访2年,失访5例,再发心力衰竭住院27例,病死4例,依据ROC曲线,以CST=0.75 ng/mL预测CHF病人再发心力衰竭的价值较高,敏感度为96.8%,特异度为85.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加、LVEF降低和CST升高均为CHF病人再发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CST水平与CHF病人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检测CST对评估CHF病人预后有明确价值.
作者:杨祥;龚剑锋;向镜芬;陈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联合耳尖放血改善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相关症状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以100例甲亢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均接受丙硫氧嘧啶治疗,每次100 mg,每天3次;观察组加用耳穴贴压联合耳尖放血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甲状腺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0%,高于对照组的68.0%(P<0.05).2组患者治疗后总三碘甲状腺素、总四碘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素、游离四碘甲状腺素、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促甲状腺激素均显著上升,且观察组治疗后各指标变化均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为28.0%,2组患者血粒细胞减少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入睡时间、睡眠效率、睡眠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结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耳穴贴压联合耳尖放血,能够有效改善甲亢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值得推广.
作者:储玲玲;杨文霞;何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索品管圈(QCC)对降低消毒供应室再生包差错发生次数的效果.方法:选择消毒供应室6名护理人员成立QCC活动小组,分析造成消毒供应室再生包错误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结果:开展QCC活动后,再生包错误的发生次数由QCC活动前的18.50次/周降至5.75次/周,进步率为68.9%.其中标签错误的发生次数由改善前的8.75次/周,降至2.50次/周,进步率为71.4%.包内器械物品错误的发生次数由改善前的5.00次/周,降至1.00次/周,进步率为80.0%.结论:开展QCC活动对再生包实施标准化流程改造,可降低消毒供应室再生包差错发生次数,提高灭菌质量,提升工作人员协作精神.
作者:孟宇;汪文英;余静;高长燕;靳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社区康复延伸性干预对抑郁症病人恢复社会功能和改善应对方式的作用.方法:选取抑郁症病人100例,按病人所在社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2组在院期间均进行常规治疗及护理,对照组于出院后3、12个月分别进行随访;干预组出院后进行社区康复延伸性护理,定期随访,共12个月.比较2组病人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复发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和应对方式评分.结果:2组病人入院及出院时的HAM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出院时评分均明显低于入院时(P<0.01);出院后,2组病人HAMD评分均逐渐升高(P<0.01),但干预组病人的HAMD评分始终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出院后3个月,2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2个月,干预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后12个月,干预组病人除疼痛感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7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病人入院时的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12个月,干预组的积极应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消极应对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社区康复延伸性干预有利于促进抑郁症病人生存质量和社会功能的恢复,改善其面对应激事件的应对方式,从而改善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
作者:刘晶;王文胜;黄河香;寇小君;周梅芳;张春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布鲁菌病的临床特征,提高非流行地区布鲁菌病的临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布鲁菌病住院病人的临床特征.结果:在非流行区,布鲁菌病病人大多数有牛羊接触史,以中年男性为主,发病季节多集中在7-10月.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发热(88.46%)、多汗(50.00%)、乏力(19.23%)、关节肌肉痛(65.38%)、头痛(26.92%)、皮疹(11.54%)、肝脾大(23.08%)、淋巴结肿大(19.23%)、睾丸痛(11.54%)等;并发症有睾丸炎(7.69%)、支气管炎/肺炎(19.23%)、腰椎病变(3.85%).80%以上病人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正常;C反应蛋白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病人分别占76.92%、38.46%和38.46%.血或骨髓培养阳性者均为羊种,对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等药物均保持较高的敏感性.结论:非流行地区的布鲁菌病临床症状和体征与流行区相似,加强非流行区临床医生、实验室人员对布鲁菌病认识,可缩短确诊时间,提高确诊率.
作者:汪惠平;高春明;孙学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通腑化痰中药汤剂联合西药综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AECOPD病人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仅接受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通腑化痰中药汤剂.均以2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对比2组临床疗效、肺功能指标、6 min步行实验结果、炎症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的72.5%(P<0.05);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325.4±24.2)m,高于对照组(277.6±21.5)m(P<0.01);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超氧化物歧化酶明显高于对照组,脂质过氧化物、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通腑化痰中药汤剂有助于提升西药对AECOPD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彭先祝;李竹英;王雪慧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的短期疗效及长期影响.方法:收集T2DM病人130例,进行2周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随访1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病人的空腹血糖(FPG)、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水平以及稳态评估法测量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并统计随访12个月时的缓解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病人FPG、2hPG、HbA1c、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水平和胰岛素抵抗均明显下降(P<0.01),胰岛β细胞功能明显上升(P<0.01).而随访12个月时,病人FPG、2hPG 、HbA1c、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随访12个月时,病人总缓解率为42.31%(55/130),其中病程<3个月、3个月至1年、>1~5年、>5~10年、>10~15年以及>15年病人的缓解率分别为81.82%(18/22)、71.43%(15/21)、54.55 %(12/22)、31.82%(7/22)、13.64%(3/22)和0.00%(0/21).缓解组病人的病程明显短于未缓解组(P<0.01).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保护T2DM病人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使病人长期获益.
作者:韩辰宇;李灿;金海英;张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地佐辛单独或复合用药减轻瑞芬太尼诱发病人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手术病人120例,均给予常规瑞芬太尼复合麻醉.病人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将病人分为3组(n=40):F组麻醉前预给氟比洛芬酯2 mg/kg,术毕结束前30 min给予等容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D组麻醉前给予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术毕结束前30 min给予地佐辛组0.2 mg/kg;F+D组麻醉前预给氟比洛芬酯1 mg/kg,术毕结束前30 min给予地佐辛0.1 mg/kg.观察并记录病人缝皮结束时(T1)、拔喉罩时(T2)、拔喉罩后30 min(T3)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记录恶心、呕吐、眩晕、嗜睡的发生率;记录病人苏醒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结果:3组病人术后T1、T2、T3时间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手术病人术后恶心、呕吐、眩晕及嗜睡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组和F+D组比较,F组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升高显著(P<0.01);与F组和F+D组比较,D组眩晕、嗜睡的发生率升高显著(P<0.01).3组手术病人术后苏醒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F+D组分别与F组和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F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地佐辛复合用药可以减轻瑞芬太尼诱发病人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优于两者单独使用.
作者:张云云;张地宝;盛胜;缪欢兰;骆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与互动式主题讨论教学法对高职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影响.方法:将高职护生102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人.对照组沿用传统的单项技能练习及考核,观察组采用情景模拟与互动式主题讨论教学法.课程干预前后分别采用护患沟通能力问卷进行测评,分析高职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情景模拟与互动式主题讨论教学法对高职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应用效果.结果:是否班干部、是否经常参与社团活动、是否喜欢护理专业及毕业后是否准备从事护理工作的高职护生护患沟通能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护生毕业后是否准备从事护理工作影响高职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提高(P<0.01).教学干预前,2组护生护患沟通能力各项评分及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学干预后,除共同参与和验证感受2个项目外,2组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各项评分及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毕业后是否准备从事护理工作对高职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提高影响大,情景模拟与互动式主题讨论教学法有助于提高高职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
作者:何伯红;王荣俊;刘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关节镜治疗与保守方法治疗早期膝关节骨关节炎(OA)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膝关节OA病人189例,其中84例接受关节镜治疗,105例接受保守治疗.记录并比较2组症状持续时间、治疗前患膝站立位平片Kellgren-Lawrence(K-L)分级、关节绞锁症状、半月板破裂与否、固定痛点及治疗前后Lysholm功能评分等指标差异.结果:2组治疗后Lysholm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而2组治疗后Lysholm评分升高程度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关节镜治疗与保守方法治疗对早期膝关节OA均有良好疗效.
作者:王启伟;李行星;窦强兵;谢晓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中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5年1月110例中晚期肿瘤病人,按照病人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5例.对照组病人住院期间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采用焦虑抑郁量表、数字分级法、癌症病人生命质量通用量表评价2组病人在焦虑、抑郁、癌痛程度和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干预前,2组病人的焦虑、抑郁评分和癌性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病人的焦虑、抑郁评分和平均癌痛程度、严重癌痛程度、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给予恰当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明显改善中晚期恶性肿瘤病人焦虑、抑郁心理,明显改善病人癌痛自我控制水平和生活质量.
作者:王丽双;邹婷婷;孙媛;刘美嵘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孕晚期分娩球运动锻炼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孕晚期初产妇12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对照组孕妇按时产检,常规指导孕期注意事项及分娩;观察组孕妇从孕36 周开始接受分娩球运动法培训,掌握分娩球锻炼方法.比较2组产妇疼痛程度、分娩方式、产时用药、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疼痛缓解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产时哌替啶、地西泮和缩宫素的使用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产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孕晚期分娩球运动锻炼能减轻分娩疼痛,缩短产程,促进自然分娩,并有助于降低产妇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作者:黄新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肠溶性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1例AMI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5例,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肠溶性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46例,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氯吡格雷联合肠溶性阿司匹林.比较2组病人治疗3个月后的总体有效率、心功能改善情况、凝血功能指标改变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80.00%)(P<0.05);2组病人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4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治疗后明显上升(P<0.01);观察组血管再闭塞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肠溶性阿司匹林两联疗法治疗AMI可取得显著疗效,改善病人心功能和凝血功能,对于提高病人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仕俊;苏令;章福彬;孙磊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