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度烧伤病人卧悬浮床期间的循证护理

王婷;杨娟;马婷婷;黄燕飞

关键词:烧伤, 悬浮床, 循证护理
摘要:目的:评价循证护理在重度烧伤病人卧悬浮床期间的实践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卧悬浮床重度烧伤病人80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病人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病人施行循证护理方式.结果:观察组病人40例痊愈,治愈率100.0%,对照组33例痊愈,治愈率82.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2组护理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卧悬浮床的重度烧伤病人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理方法.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椎动脉扭曲及走行变异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目的:探讨椎动脉走行变异、扭曲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超声在其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椎动脉走行变异或椎动脉扭曲病人的超声图像特点,测定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记录数据并进行分组比较,分析血流动力学改变规律.结果:27例病人中,16例椎动脉扭曲及11例椎动脉走行变异分别具有较为典型的超声表现,椎动脉扭曲组PSV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对侧正常组(P<0.01),椎动脉走行变异组PSV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椎动脉扭曲组、对侧正常组及椎动脉走行变异组R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椎动脉走行变异及椎动脉扭曲具有特征性声像图表现,超声诊断准确率高,并且能反映其血流动力学改变,可以此来预测血管管壁形成斑块的风险.

    作者:汪亚男;秦雷;高燕燕;祁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发生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发生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次行动静脉内瘘形成术并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137例病人资料,将其中发生动静脉内瘘栓塞的24例病人作为观察组,将未发生动静脉内瘘栓塞的113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2组病人各项临床资料及生活指标.结果:2组病人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透析次数、使用左卡尼汀、血小板、白蛋白、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C反应蛋白、甲状旁腺激素、血磷、钙磷乘积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使用左卡尼汀、低密度脂蛋白、钙磷乘积、血磷5个因素进入logistic回归模型,均为影响动静脉内瘘栓塞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钙磷乘积过高以及血磷水平升高是影响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发生动静脉内瘘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使用左卡尼汀则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发生动静脉内瘘栓塞的保护因素.

    作者:李宁;彭侃夫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研究

    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筛选临床确诊为PMOP病人共176例,对所有病人的腰椎和髋骨部位的骨密度进行测量,同时统计所有病人的年龄、体质量、身高、绝经年限、生育情况和运动情况等作为影响因素,使用向后迭代法对影响因素进行考察,以病人骨密度是否减少作为因变量建立定序logistic模型,将通过考察的因素代入模型中进行权重考察,研究各因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病的相关性,并探讨相关预防措施.结果:终筛选年龄、体质量、绝经年限、生育情况、饮食习惯、目前运动习惯、年轻时期运动习惯对因变量有显著的解释能力,其中年龄、绝经年限、生育情况与骨质减少情况呈正相关,为发病危险因素,而体质量、饮食情况、目前运动情况和年轻时期运动情况与骨质减少情况呈负相关,是此类疾病的保护因素.结论:改善PMOP病人的饮食结构,适量增加病人体质量和脂肪含量,有效规划病人的日常运动情况能够有效地减慢病人骨密度降低的速度,有效控制PMOP发病率.

    作者:张玮;王秋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3-溴丙酮酸对耐顺铂鼻咽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糖酵解抑制剂3-溴丙酮酸(3-BP)对耐顺铂鼻咽癌细胞HNE1/DDP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MTT比色法和集落克隆形成实验检测3-BP对HNE1/DDP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PI染色法检测3-BP对HNE1/DDP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多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酶(PARP)、髓样细胞白血病-1(Mcl-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的表达.结果:3-BP可显著抑制HNE1/DDP细胞的增殖,其48 h的IC50值为260.2μmol/L.低浓度(10、20、40μmol/L)的3-BP能明显抑制HNE1/DDP细胞集落克隆的形成.3-BP可诱导HNE1/DDP细胞发生明显的细胞凋亡(P<0.01),80、160、320μmol/L 3-BP作用48 h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3.7±2.1)%、(25.5±2.4)%、(45.5±3.5)%,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为(1.6±0.6)%.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3-BP处理HNE1/DDP细胞后可促进PARP的剪切,能下调抗凋亡蛋白Mcl-1和Bcl-2的表达.结论:3-BP对HNE1/DDP细胞具有增殖抑制及凋亡诱导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下调抗凋亡蛋白Mcl-1和Bcl-2的表达相关.

    作者:陈超;陈妙雯;王敏;谭曼曼;刘浩;赵素容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病人氧化应激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病人氧化应激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T2DM合并冠心病病人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降糖、降脂、抗凝、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银丹心脑通软胶囊(1.6克/次,3次/天),治疗12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在血液流变学方面,观察组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在氧化应激方面,观察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显著高于对照组,丙二醛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在血管内皮功能方面,观察组内皮素低于对照组,一氧化氮、硝酸甘油介导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血流介导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心绞痛发作方面,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T2DM合并冠心病,可有效改善病人机体血液流变学,缓解氧化应激状态,保护血管内皮功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宁改君;李明霞;任卫东;邓文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A549细胞内新藤黄酸含量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肿瘤细胞内新藤黄酸含量的方法.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细胞内新藤黄酸的含量.色谱柱为COSMOSIL C18柱,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溶液(90:10 V:V),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60 nm,进样量为20μL.结果:在0.05~30μg/mL内新藤黄酸样品溶液质量浓度与峰面积比线性关系良好(P<0.01).精密度、稳定性的RSD<10%,准确度均在实测值的10%以内,特异性良好,同一浓度的新藤黄酸孵育相同时间样品测定结果重复性好.结论:该方法简单方便,准确度高,适用于定量测定肿瘤细胞内新藤黄酸的含量.

    作者:张变;常佳丽;余琼芳;陈卫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降阶梯思维方式在颅脑损伤病人救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降阶梯思维方式在颅脑损伤病人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应用降阶梯思维方式进行救治的60例颅脑损伤病人作为观察组,将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以传统经验思维进行救治的60例颅脑损伤病人作为对照组,记录2组救治成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家属满意率、预警时间、急诊救治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及分诊评估时间.结果:观察组救治成功率、家属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预警时间、急诊救治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及分诊评估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降阶梯思维方式能有效缩短颅脑损伤病人预警时间,可为病人争取佳的治疗时机,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家属满意率.

    作者:姜春秋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浮针联合中频中药导入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浮针联合中频中药导入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颞颌关节紊乱病病人4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浮针治疗,观察组采用浮针联合中频中药导入治疗.比较2组病人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卡氏生活质量(KP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60.0%)(P<0.01).治疗前,2组KP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KPS评分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浮针联合中频中药导入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病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与病人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玉龙;张媛媛;李艳霞;王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铁代谢与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铁代谢相关指标与冠心病(CHD)病人冠状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4例CHD病人作为观察组,非CHD病人94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其铁代谢相关指标血清铁蛋白(SF)、总铁结合力(TIBC)、SF/TIBC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SF、SF/TIBC显著高于对照组,TIB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之间SF、TIBC、SF/TIB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显示,重度狭窄组SF、SF/TIBC高于中度狭窄组、轻度狭窄组,TIBC低于中度狭窄组、轻度狭窄组(P<0.05和P<0.01);中度狭窄组SF/TIBC显著高于轻度狭窄组,TIBC显著低于轻度狭窄组(P<0.01).CHD病人Gensini评分与SF、SF/TIBC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419、0.624,P<0.05),与TIBC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347,P<0.05).结论:铁超负荷与CHD病人冠状动脉狭窄密切相关,CHD病人应定期进行铁代谢指标检测.

    作者:胡守捷;高大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超声刀联合加皮桥横向转移治疗环状混合痔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超声刀联合皮桥横向转移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环状混合痔病人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应用传统外剥内扎术,观察组应用超声刀联合皮桥横向转移手术方法.观察2组病人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并对比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等手术指标;术后6个月随访对比2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47例,好转1例;对照组治愈41例,好转6例,无效1例;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半年内复发率2.13%,与对照组10.4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Ⅰ度水肿、Ⅱ度水肿、排便障碍和皮赘残留发生率分别为8.33%、6.25%、4.17%和8.3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42%、29.17%、22.92%和33.33%(P<0.01);2组均无肛门狭窄,疼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9.42±1.75)mL,愈合时间(16.74±3.46)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02±8.77)mL和(22.61±2.38)d(P<0.01).结论:超声刀联合皮桥横向转移治疗环状混合痔,较传统外剥内扎术可有效提高治愈率,改善术后水肿、排尿障碍、皮赘残留等并发症,同时术中出血量少、愈合较快.

    作者:齐保聚;刘文庆;任连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预防术后病人深静脉血栓疗效的文献分析

    目的:系统评估使用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IPC)预防术后病人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方法:以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深静脉血栓为关键词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国际卫生技术评估机构网络、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收集1990年1月1日至2015年5月10日发表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按Cochrane Handbook 5.3系统评价对随机对照实验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对系统评价和卫生技术评估文献直接提取结果.结果:使用IPC预防术后病人DVT有明显的疗效,但是与使用弹力袜及药物预防DVT的效果相比较,尚缺乏统一结论;IPC联合药物预防DVT的作用比单独使用药物或者IPC的预防效果好.结论:IPC单独及联合药物预防DVT都有明显的疗效,IPC从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药物预防DVT的替代疗法.

    作者:付强强;嵇承栋;万悦竹;朱琳懿;许畅;马瑜;陈霞;胡凯;江明珠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团体心理辅导对全科护士职业倦怠感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全科护士职业倦怠感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对10家社区医院共40名全科护士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前后应用职业生涯倦怠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对护士职业倦怠感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全科护士去人格化、情感耗竭、个人无成就感及职业倦怠感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干预后全科护士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强迫、抑郁、敌对、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方面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结论:团体心理辅导能有效改善全科护士职业倦怠感及心理健康状况,让护士能更好地应对护理工作.

    作者:李悦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目标性监测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多重耐药菌(MDROs)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控制MDROs感染,制定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目标性监测,了解MDROs的科室分布、病原菌种类、标本来源情况,分析MDROs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结果:该院2014年共检出MDROs感染病原菌267株,检出多的科室是重症监护室,占18.73%;检出多的菌种是大肠埃希菌,占58.05%;标本主要来源于尿和痰,分别占36.33%和31.09%;多因素分析显示,住院时间长、患高血压、使用呼吸机、留置导尿管和手术均是MDROs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MDROs医院感染与住院时间、患高血压、使用呼吸机、留置导尿管和手术等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多种危险因素采取控制措施,从而提高医院感染的控制效率和诊疗质量,促进病人预后.

    作者:汤金红;江静静;胡梅;夏红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对宫颈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目的: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L型对体外培养的单层人宫颈癌细胞(HeLa)生长的影响作用.方法:用常规方法诱导金葡菌为L型后感染HeLa细胞,采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金葡菌L型黏附及侵入细胞情况,并采用改良的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结果:光镜、电镜检查显示金葡菌L型能够黏附并且进入HeLa细胞;改良的MTT法检测表明金葡菌L型能够促进HeLa细胞增殖(P<0.01).结论:金葡菌L型能够感染并促进HeLa细胞增殖生长,揭示金葡菌L型可能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

    作者:胡小冬;崔洁;唐素兰;管俊昌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脑出血术后血糖和入院应激性高血糖的差别与病人预后的关系研究

    目的:比较脑出血术后血糖和入院应激性高血糖的差别与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脑出血后24 h内入住医院神经外科,入院时检测发生应激性高血糖,并经过手术治疗的病人,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在入院时和手术后发生的应激性高血糖的差别、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的差别,并比较入院时与手术后的应激性高血糖的高低对其死亡率的影响.结果:存活组与死亡组入院时的应激性高血糖值分别为(14.27±2.56)mmol/L、(13.23±3.18)mmol/L,APACHEⅡ评分分别为(21.22±3.35)分、(20.65±4.23)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应激性高血糖值分别为(10.56±1.32)mmol/L、(16.88±2.46)mmol/L,APACHEⅡ评分分别为(19.69±4.16)分、(28.92±4.73)分,死亡组均高于存活组(P<0.01).手术后血糖降低组病人的死亡率3.88%,明显低于手术后血糖升高组的86.67%(P<0.01).结论:脑出血并发应激性高血糖,手术后比入院时增高的病人死亡率高.

    作者:万娜萨;张伟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亚临床甲状腺疾病与稽留流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分析亚临床甲状腺疾病与稽留流产相关性,降低稽留流产率.方法:收集稽留流产病人71例为观察组,正常妊娠孕妇80名为对照组,检测其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及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b)水平并分组进行比较,随访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FT3、FT4、TSH、TGAb、TMAb水平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亚临床甲状腺疾病患病率高于对照组(P<0.01),主要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TSH增高型),甲状腺自身抗体及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患病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TSH增高型)与稽留流产率有一定关系,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及甲状腺自身抗体与稽留流产均无明显关系;亚临床甲状腺疾病对稽留流产的影响多作用于早孕期.

    作者:赵雅菲;申庆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肺型P波病人行PICC置管尖端心电定位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肺型P波患者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尖端心电定位的可行性、安全性、精确性.方法:选择行PICC置管的基础心电图为肺型P波的病人30例,置管时进行实时心电定位,置管后通过X线胸片定位验证腔内心电图定位效果.结果:技术可行性为100%,心电定位过程中未出现心电图技术相关并发症,与置管后X线胸片对比,97%导管到达佳位置.结论:肺源性心脏病肺型P波病人PICC置管行心电定位精准、安全、可行,拓宽了PICC置管心电定位必须是正常P波的适应证.

    作者:任晓敏;许正红;过瑾;俞晔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中期因子、p63α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宫颈鳞状细胞癌(SCC)组织中中期因子(MK)及p63α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宫颈S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收集89例宫颈SCC病人(SCC组)及50例行子宫切除术且宫颈正常的子宫肌瘤或子宫腺肌症病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测定宫颈SCC组织及对照组正常宫颈组织中MK及p63α的表达情况.并通过查阅病例收集病人临床病理特征资料,术后通过电话或门诊复查的方式对病人的5年内生存情况进行随访.比较2组宫颈组织中MK、p63α的表达差异,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分析2种蛋白的相关关系,研究MK及p63α表达对SCC病人临床病理特征及5年内生存率的影响.结果:SCC组病人MK蛋白的高表达率(29.21%)和低表达率(39.33%)显著高于对照组(2.00%和12.00%),p63α的阳性表达率(68.54%)显著低于对照组(90.00%)(P<0.01);MK表达和p63α表达呈负相关关系(P<0.01);SCC组病人不同年龄、肿瘤直径、分化程度及5年内临床结局组内的MK、p63α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年龄≥49岁、肿瘤直径>4 cm、分化程度低的SCC病人MK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其他特征组,而p63α的表达率显著低于其他特征组(P<0.05~P<0.01).存活组中MK的表达率显著低于死亡组,p63α的表达率高于死亡组(P<0.05~P<0.01).结论:高水平MK及低水平p63α表达可协同参与宫颈SCC的发生发展过程,影响其恶性程度及预后.

    作者:韩晗;张广美;韩延华;韩亚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血清UCH-L1蛋白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1(UCH-L1)蛋白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价值.方法:将168只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手术组及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组,每组56只;各组组内又随机分为7个亚组:6 h组、12 h组、24 h组、48 h组、72 h组、96 h组及7 d组,每亚组8只;HIBD组采用改良Rice法制备HIBD模型.各组大鼠于不同时间点处死取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UCH-L1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不同时间点3组大鼠间UCH-L1蛋白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IBD组UCH-L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手术组(P<0.01),而对照组与手术组间UCH-L1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BD组大鼠各时间点UCH-L1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BD组血清UCH-L1蛋白在6 h时检测水平明显升高,48 h到达峰值,后逐渐下降,且脑组织损伤越严重,血清UCH-L1蛋白表达水平越高.结论:UCH-L1蛋白血清表达水平与脑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表现一致,可作为检测指标应用于评估脑组织损伤的严重程度.

    作者:瞿色华;单连强;董淮富;陈信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改进养膜方联合雌激素对肾虚血瘀型薄型子宫内膜病人子宫内膜容受性和子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研究改进养膜方联合雌激素对肾虚血瘀型薄型子宫内膜病人子宫内膜容受性和子宫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70例肾虚血瘀型薄型子宫内膜病人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雌激素补充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改进养膜方,比较2组性激素、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子宫血流动力学、子宫内膜厚度与形态、妊娠结局及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3个月后雌二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子宫螺旋动脉阻力指数和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形状A型和B型比例增加,C型降低,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进养膜方联合雌激素可以改善子宫内膜血液供应,促进子宫内膜生长发育,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

    作者:李群 刊期: 2017年第11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