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剂量多奈哌齐联用奥氮平在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病人的认知功能与精神症状的临床效果

龙瑶;肖林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 认知功能, 精神症状, 多奈哌齐, 奥氮平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不同剂量多奈哌齐联用奥氮平对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病人认知功能和精神症状的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选取95例阿尔茨海默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6例.2组均服用奥氮平,并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多奈哌齐10 mg/d,而对照组为5 mg/d,睡前口服,治疗时间为6个月.结果:2组病人治疗前的神经精神科问卷(NPI)、护理苦恼程度和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的NPI、MMSE评分和护理苦恼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治疗后2组NPI、MMSE评分和护理苦恼程度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在情绪高涨、淡漠、幻觉、妄想、激惹、行为失控、易怒方面的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给予10 mg/d多奈哌齐联合奥氮平在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病人的精神症状和认知功能方面更加有效.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团体朋辈心理互助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抑郁的影响

    目的:探讨团体朋辈心理互助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140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名.构建团体朋辈心理互助方案,观察组组建团体朋辈心理互助小组并实施方案6个月;对照组不分小组,不实施方案.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对2组干预前后抑郁情况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2组不同性别各程度抑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男性无抑郁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男性(P<0.01);观察组女性轻度抑郁者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女性(P<0.01),中重度抑郁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女性(P<0.01).结论:团体朋辈心理互助能应用于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并对抑郁有缓解作用,但该方法还需进一步的验证和补充.

    作者:陈艳玲;李彬;张俊杰;李晶;李允;祈海燕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10-23型脱氧核酶对HBV S、C基因体外切割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10-23脱氧核酶(10-23 DRz)对HBV S基因及C基因体外转录产物的特异性切割作用.方法:分别构建含有HBV S基因或C基因的重组质粒,以线性化的重组质粒为模板,体外转录获得相应HBV S基因RNA及C基因RNA.设计并合成针对HBV S基因的DRz-hbvs-1和针对C基因的DRz-hbvc-1,观察其对靶RNA的体外切割作用.结果:DRz-hbvs-1及DRz-hbvc-1能对各自相应的靶RNA进行有效的特异性切割;无DRz对照组及反义寡核苷酸对照组均未见特异性切割.结论:10-23 DRz能特异性切割HBV S基因及C基因体外转录产物.

    作者:江京娣;张晓洁;张爱霞;位春芳;徐茹;葛建顺;钱中清;吕静竹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乳腺叶状肿瘤声像图及其前哨淋巴结与病理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病理基础,不同病理类型叶状肿瘤前哨淋巴结受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乳腺叶状肿瘤的超声表现及其前哨淋巴结活检情况,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45例共49个叶状肿瘤中,31个为良性,12个为交界性,6个为恶性.所有肿物呈实质性低回声或混合性回声,形态以分叶状及边界清晰较常见(P<0.05),内部回声不均匀.彩色血流显示59.2%(29/49)的肿物内可见Ⅱ~Ⅲ级血流信号.其中良性叶状肿瘤边界清晰更为常见(P<0.05),前哨淋巴结未见受累;恶性叶状肿瘤内部多呈囊性变(P<0.01),可伴前哨淋巴结转移(P<0.01).结论:乳腺叶状肿瘤的超声表现具有一些特征性,肿块边界是否清晰及内部是否有囊性变结合淋巴结受累情况是鉴别良恶性叶状肿瘤的重要依据.

    作者:吴凤;金功圣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自我管理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基于自我效能理论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自我管理干预的效果,为优化COPD病人医疗服务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选取稳定期COPD病人12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运用自我效能理论进行自我管理干预.于干预前和干预8周后分别采用6 min步行距离(6MWD)、呼吸困难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评分(MRC)评价2组病人心肺功能、呼吸困难程度,同时采用健康知识问卷、自我效能量表和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价病人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前2组病人6MWD、MRC评分和健康知识问卷、自我效能量表、SGRQ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病人6MWD、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效能各维度及总分均升高,MRC评分和SGRQ各维度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6MWD、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效能各维度及总分升高幅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MRC评分和SGRQ各维度评分降低幅度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运用自我效能理论进行自我管理干预,可有效促进病人临床康复,有助于增加对疾病的认知,并能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欢;欧阳怡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在高血压病人系统护理干预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在高血压病人系统护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系统护理干预,观察组在系统护理干预的基础上采用微信平台健康教育模式,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对药物认识程度、按时服药率、服药方法正确率、不良反应监测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病人收缩压和舒张压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的血压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微信平台健康教育值得在高血压病人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茜;王影;黄敏;阚新梅;李娟;宋亚楠;刘韫;吴昊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压力传感器的位置及动脉端肢体位置对小儿持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影响

    目的:探讨压力传感器的位置及动脉端肢体位置对有创动脉血压持续监测的影响.方法:观察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住院患儿压力传感器与右心房(静脉静力学轴)的相对位置、穿刺侧动脉端肢体高度对血压值的影响.结果:压力传感器高于、低于患儿右心房水平时,不同距离组间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压力传感器与患儿右心房在同一水平,桡动脉端降低时,不同角度组间舒张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压力传感器与右心房(静脉静力学轴)相对位置、动脉端肢体低于静脉静力学轴时对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产生影响.

    作者:刘培培;戴明红;李莉;李冬梅;夏艳;赵得凤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经乳晕弧形切口切除术治疗乳房纤维瘤对乳房损伤及术后乳房外观满意率的影响

    目的:分析经乳晕弧形切口切除术治疗乳房纤维瘤对病人乳房损伤及术后哺乳率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乳腺纤维瘤病人,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选择经乳晕弧形切口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选择以乳头为中心的常规手术方式做放射状切口治疗,观察2组病人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拆线时间、瘢痕大小、血肿面积大小、病人对术后乳房外观的满意度、生育情况以及生育病人的哺乳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但观察组病人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拆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瘢痕长度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2组病人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的乳房外形美观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病人再生育的哺乳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乳晕弧形切口切除术治疗乳房纤维瘤病人可有效降低病人的术中损伤,提高病人对乳房外形美观满意率.

    作者:吴江宏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内侧半月板部分切除联合前交叉韧带切断的大鼠膝关节炎模型研究

    目的:采用内侧半月板部分切除加前交叉韧带切断的方法建立大鼠骨关节炎(OA)模型,观察模型大鼠膝关节病理变化进程.方法:选取SD雌性大鼠20只,采用手术切除内侧部分半月板和切断右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左侧对照,术后第1、2、4、6、8周处死大鼠,取全膝,观察膝关节软骨外形、软骨结构、关节滑膜ED1阳性细胞数和影像学改变.结果:术后第1周开始出现软骨细胞肿胀,表层带软骨细胞死亡,数量减少,软骨基质减少,表层带纤维化等软骨损害;滑膜单克隆抗体ED1阳性渗出性细胞明显增多;4周后肉眼观察可见全膝软骨外形明显改变,软骨下骨密度增高及滑膜增生纤维化等变化.结论:采用切除SD大鼠膝关节内侧部分半月板加切断前交叉韧带能早期诱导产生OA的病理变化,是较理想的研究早期OA的动物模型.

    作者:罗彬;刘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新生儿多器官损害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多器官损害(MOD)与出生时体质量(BW)、胎龄(GA)及1 min、5 min Apgar评分相关性.方法:对269例伴有MOD新生儿按BW<1500 g、1500~<2500 g、2500~4000 g分为3组,按GA<32周、32~<37周、37~42周分为3组,按Apgar评分1 min≤7分及8~10分、5 min≤7分及8~10分各分为2组,分别统计各组MOD发生率;比较不同BW及GA各组器官损害个数(2个、3个、3个以上).结果:随着BW和GA的增加,MOD发生率降低(P<0.01);3组3个及3个以上脏器损害发生率随BW下降、GA减小而增加(P<0.01).1 min、5 min Apgar评分≤7分组MOD发生率均>8~10分组(P<0.01).结论:低BW、早产儿、低Apgar评分尤其是5 min Apgar评分是新生儿MOD的危险因素,MOD发生率、脏器损害个数均与BW及GA呈负相关.

    作者:叶晓琴;韩旻;郑利华;邵波;孙曼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罗哌卡因对HeLa细胞自噬及自噬溶酶体的影响

    目的:探究罗哌卡因对HeLa细胞自噬及自噬溶酶体的影响方法:采用HeLa、HeLa-GFP-LC3、HeLa-RFP-LAMP1等细胞系进行研究,并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饥饿组(饥饿处理0、4、12 h)和罗哌卡因组(10 mg/mL罗哌卡因,处理0、4、12 h),使用显微成像技术联合多种生化手段检测罗哌卡因处理的细胞中自噬的诱导、自噬溶酶体形态及溶酶体数目.结果:罗哌卡因组与空白对照组细胞相比产生大量LC3点状聚集,并且LC3Ⅱ蛋白水平明显提高(P<0.05);相比于空白对照组细胞,罗哌卡因组和饥饿组细胞经4h处理后产生大量自噬溶酶体,罗哌卡因组细胞自噬溶酶体体积大于饥饿处理组;饥饿组细胞溶酶体数目在4 h减少,而在12 h有所恢复,但是罗哌卡因组细胞溶酶体数目持续减少无法恢复.结论:罗哌卡因可引发HeLa细胞自噬并破坏自噬溶酶体.

    作者:张继千;刘学胜;王纯辉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甲状腺结节3958例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TN)疾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958例TN病人的临床资料和术后的病理检查结果.结果:2008-2013年TN病例数逐年增加,分别为296、404、542、709、921和1086例,男女比例约1:5,右侧1579例(39.9%)多见,3185例(80.5%)为良性结节,好发年龄为41~50岁(29.7%),773例(19.5%)为恶性结节,常见于41~50岁(32.8%).甲状腺癌(TC)中503例(12.7%)为乳头状癌,126例(3.2%)为微小癌,滤泡癌、未分化癌和混合癌均为11例(0.3%),36例(0.9%)为髓样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大(30~60岁)、病程短(<1个月)、有工作、结节直径(≤2 cm)和钙化灶是TC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TN患病率逐年增加,41~50岁的女性是TC的高发人群,年龄、病程、结节大小和钙化灶、职业与TC发病风险有相关性.

    作者:卢燕红;张荣新;王圣应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安徽省三级医院信息人员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安徽省三级医院信息人员工作满意度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JSS工作满意度量表调查安徽省25家三级医院258名信息工作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情况,并通过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医院信息人员工作满意度总分平均分为(140.19±23.18)分,9个维度中得分较高的是领导满意度评分(19.35±3.67)分、同事满意度(17.44±2.99)分和沟通满意度(16.84±3.66)分,得分较低的是薪酬满意度(13.19±3.80)分、工作流程满意度(13.58±2.74)分和晋升满意度(14.32±3.75)分.不同年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和近3年培训次数的信息人员工作满意度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医院信息人员工作满意度与职称和近3年培训次数呈正相关关系(P<0.05和P<0.01),与工作年限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薪酬、工作流程及晋升是三级医院信息人员工作满意度主要瓶颈;职称、工作年限和培训次数是信息人员工作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张敏;陈兴智;洪建;李彬;张浩;刘华青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进展期脑卒中病人颈动脉斑块性质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进展期脑卒中病人颈动脉斑块积分与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斑块易损性的危险因素,以提高颈动脉斑块综合干预的临床认识.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对102例符合进展期脑卒中病人颈动脉斑块积分及易损性进行评估,分析颈动脉斑块积分、易损性与生化指标(包括空腹血浆葡萄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结果:102例进展期脑卒中病人共检出301个斑块,其中易损斑块257个(85.4%);颈动脉斑块平均积分为(11.24±4.56)mm;颈动脉斑块积分和空腹血浆葡萄糖、低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和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关系(P<0.05).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及C反应蛋白是斑块易损性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进展期脑卒中病人颈动脉斑块与生化指标密切相关,其中脂蛋白a、同型半胱氨酸及C反应蛋白是斑块易损性的危险因素.

    作者:何爽;江海强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钉钉移动办公平台在临床护理讯息传达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钉钉移动办公平台在护理管理者与护理人员之间讯息传达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在46名护士智能手机中下载并安装钉钉APP以建立科室护理讯息平台,研究并分析钉钉移动办公平台对护士讯息阅读全覆盖的用时、护理部日、夜间查房、科护士长巡查和护士满意度的影响.结果:使用钉钉移动办公平台后,护士讯息阅读全覆盖耗时明显低于使用钉钉移动办公平台前的传统讯息传达方式(P<0.01);同时护理部日、夜间查房和护士长巡查护理缺陷的次数较使用前也均下降(P<0.05~P<0.01);在护士满意度上,使用钉钉移动办公平台让护理人员对讯息传达效率、慎独精神、时间安排、操作性和管理合理性均较使用前更为满意(P<0.01).结论:钉钉移动办公平台提高了护士长工作效率和护士工作执行力,易于临床护士所接受,便于护理管理,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陶文静;张欢;刘玲;尹娅楠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曼月乐环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曼月乐环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人178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89例.对照组病人在诊刮术后5 d给予12.5 mg米非司酮口服治疗,在此基础上,联合组病人在诊刮术后5 d给予30μg口服屈螺酮炔雌醇片联合曼月乐环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随访6个月,记录出血停止时间、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浆FSH、LH、E2水平,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2、4、6个月的子宫内膜厚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病人治疗后出血停止时间(13.07±2.71)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78±3.24)d(P<0.01),联合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病人治疗后血浆FSH、LH、E2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联合组病人治疗后2、4、6个月的子宫内膜厚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联合组和对照组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曼月乐环联合屈螺酮炔雌醇片治疗可有效提高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病人的治疗疗效,改善病人子宫内分泌环境和降低子宫内膜厚度,且无增加病人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袁帅;袁晓航;宋颖华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全瓷高嵌体修复后牙多面龋齿32例

    目的:探讨高强度全瓷高嵌体修复后牙多面龋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邻、颊、舌牙合面多面龋伴有部分颊舌尖缺损或近远中边缘嵴缺损的活髓牙病人32例,采用微创牙体制备结合高强度玻璃陶瓷、Variolink N黏接套装修复牙体龋损.结果:经过1年半随访,修复后有2例病人出现咀嚼不适,冷刺激酸痛,2周后症状消除.32例高嵌体均无脱落及瓷裂,边缘无继发龋.结论:高强度铸瓷高嵌体修复后牙多面龋齿可以有效保护牙髓保存患牙,防止牙折,具有强度高、耐腐蚀性、耐磨损性、优良的生物相容性、美观、光滑以及良好的邻接关系等优点.

    作者:杨乐;顾仓临;朱锦跃;郭军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miRNA-101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对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miRNA-101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对胃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析31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样本以及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MKN45、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系GES1中miRNA-101的表达水平;建立miRNA-101重组腺病毒载体感染胃癌细胞系SGC-7901、MKN45,对照组为感染阴性对照病毒的胃癌细胞系SGC-7901、MKN45,MTT法检测miRNA-101对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法检测胃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胃癌组织中miR-10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1);miR-101在细胞系SGC-7901和MKN45中的表达量明显低于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系GES1(P<0.01).孵育48 h后MKN45细胞miRNA-101组的细胞增殖能力低于其对照组(P<0.05);而孵育72 h后SGC-7901细胞和MKN45细胞的miRNA-101组细胞增殖能力均亦低于相应对照组(P<0.05).迁移试验结果显示,miRNA-101组迁移的胃癌细胞SGC-7901和MKN45的平均细胞数明显低于相应对照组(P<0.01);侵袭实验结果显示,miRNA-101组侵袭的胃癌细胞SGC-7901和MKN45的平均细胞数亦明显低于其对照组(P<0.01).结论:miRNA-101在胃癌组织和胃癌细胞系中表达下调,转染miRNA-101可明显降低SGC-7901和MKN45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miRNA-101可能参与了胃癌疾病的发生及发展.

    作者:于嘉伟;周艳;马利林;钱飞;孙乃至;肖建佳;殷威;朱建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中段心房利钠肽原对呼吸困难人群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中段心房利钠肽原(MR-proANP)对呼吸困难人群心力衰竭(心衰)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3例因呼吸困难就诊的病人,包括96例心衰病人和107例非心衰病人.以KRYPTOR平台检测病人就诊时血浆中MR-proANP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法分析MR-proANP对心衰的诊断价值,同时与B型利钠肽前体N端(NT-proBNP)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将NT-proBNP和MR-proANP合并为一个参数(NT-proBNP+MR-proANP),并分析其诊断心衰的准确性.分析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NT-proBNP水平与MR-proANP的相关性.并收集120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浆,用于分析MR-proANP的参考范围.结果:心衰病人血浆MR-proANP水平明显高于非心衰病人(P<0.01).NT-proBNP ROC曲线下面积与MR-proA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和MR-proANP联合诊断心衰的ROC曲线下面积均高于MR-proANP和NT-proBNP曲线下面积(P<0.05).MR-proANP的佳诊断界值为100 pmol/L,对应的诊断敏感性(95%CI)和特异性(95%CI)分别为0.91(0.83~0.96)和0.64(0.55~0.74).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升高,心衰病人血浆MR-proANP水平增加(P<0.01).MR-proANP和NT-proBNP呈正相关关系(rs=0.64,P<0.01).结论:MR-proANP对呼吸困难人群心衰的诊断具有一定帮助.联合MR-proANP和NT-proBNP可以提高心衰的诊断准确性.

    作者:杨爱龙;周露露;陈曦;高宏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疗效观察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entecavir,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病毒感染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病毒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符合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病人共79例,予以ETV口服0.5 mg/d,每3个月随访病人肝功能、HBV-DNA、乙肝两对半.结果:HBV感染病人在治疗12周、24周、48周时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率分别为45.6%、60.8%、81.0%,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分别为67.24%、86.20%、96.55%,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率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而升高(P<0.01).治疗史、肝硬化、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状态和HBV-DNA基线水平与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率有关(P<0.05~P<0.01).在治疗12周时,初治组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率为52.3%,高于经治组的14.3%(P<0.01),24周和48周时,2组间检测下限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肝硬化和HBV-DNA基线水平≤7.00log10 copies/mL组在治疗12周、24周、48周时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率均高于有肝硬化组和HBV-DNA基线水平≤7.00log10copies/mL组(P<0.05~P<0.01);HBeAg(-)组在治疗12周和24周时HBV-DNA低于检测下限率均高于HBeAg(+)组(P<0.05和P<0.01),48周时2组低于检测下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9例病人在随访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无病毒突破及反弹病例出现.结论:ETV治疗HBV感染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见,初治及HBeAg状态对ETV治疗HBV感染者早期疗效有影响,但对远期疗效无明显影响;无肝硬化、HBV-DNA≤7.00log10 copies/mL对ETV治疗HBV感染者远期疗效有影响,可为病人使用本药物提供预判依据.

    作者:吴取梅;赵久法 刊期: 2017年第12期

  • NEWS评分在急诊抢救室病人分流及结局预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ational early warning score,NEWS)对急诊抢救室危重病人分流及该次入院期间短期预后预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诊抢救室收治病人80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抢救室第一次采集的生命体征进行NEWS评分.根据病人去向分为门诊留观组、普通病房组和重症病房组;其中入院病人根据该次入院治疗的转归情况分为好转组和死亡组.比较各组病人NEWS评分,并分析年龄、NEWS评分与病人死亡率的相关性.结果:803例病人中,门诊留观组145例、普通病房组481例、重症病房组177例,其中普通病房组、重症病房组病人的NEWS评分均明显高于门诊留观组(P<0.01),重症病房组亦高于普通病房组(P<0.01).803例病人中658例入院进一步治疗,以病人此次入院后出院转归为观察终点,658例中好转组585例,死亡组73例,2组病人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好转组病人的NEWS评分明显低于死亡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EWS评分与病人死亡率呈正相关关系(P<0.05),而年龄与病人死亡率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NEWS评分在急诊抢救室病人分流及结局预测中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作者:魏小敏;韩永生;范西真 刊期: 2017年第12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