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理干预对早期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心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张丽凤;黎阳;黄玲;张爱桂

关键词:心理干预, 肿瘤, 心理行为, 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早期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心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6例早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比较实施前后2组患者的心理行为和生活质量.结果:早期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心理行为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实施心理干预后,患者术后绝望、依赖、恐惧、抑郁和焦虑心理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协作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调查表明,观察组患者术后功能领域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疲乏、疼痛、睡眠障碍、食欲减弱、便秘和腹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而观察组患者术后整体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普遍存在负性心理行为,积极的心理干预能有效促进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改善生活质量.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乙型肝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TC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及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关系.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公开发表于Medline(检索平台PubMed)、Embase(检索平台Ovild)、Central(检索平台Ovild)、维普、万方、知网等数据库所有关于CHB患者外周血TC细胞亚群变化的相关中英文文献.由2位评价人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CHB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和CD4+/CD8+比值均低于健康人群(P<0.01),而CHB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百分率高于健康人群(P<0.01).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比较,外周血CD4+T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CD8+T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P<0.01),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阳性组与HBV-DNA阴性组比较,外周血CD3+、CD4+T细胞百分率和CD4+/CD8+均显著降低(P<0.01),而CD8+T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P<0.01).HBV-DNA定量高拷贝组与HBV-DNA定量低拷贝组比较,外周血CD4+T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显著降低(P<0.01),而CD8+T细胞百分率升高(P<0.05);2组CD3+T细胞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B可导致人体外周血TC细胞亚群的改变,其变化与HBV-DNA含量呈相关性.

    作者:易婉婉;孙奋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低分子肝素对子痫前期患者激肽释放酶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子痫前期患者激肽释放酶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6例子痫前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0.3~0.4 mL,皮下注射,每天1次,直至分娩前12~24 h止.比较2组患者的血压、24 h尿量、尿蛋白定量、血小板、凝血功能、母婴结局和激肽释放酶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尿蛋白定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4 h尿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新生儿胎龄、体质量及延长妊娠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液、胎盘和尿中激肽释放酶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能够有效促进子痫前期患者激肽释放酶基因表达水平升高,改善母婴结局.

    作者:刘凛;孟晓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高通量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的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高通量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0例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高通量透析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血液透析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常规透析治疗的总有效率70.0%(P<0.01).2组患者透析后尿素氮(BUN)、血肌酐(Scr)、β2微球蛋白(β2-MG)和甲状旁腺素(PTH)均较各自透析前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患者透析后的BUN、β2-MG和PTH降低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Scr降低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透析后体质量增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骨关节痛、疲乏、皮肤瘙痒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高通量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能提高治疗效果,对血液中的大、中、小分子毒素均有较强的清除作用,能改善透析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王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为AECOPD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肠内营养支持或全静脉营养支持、是否应用抑酸药、是否合并基础疾病、呼吸机通气时间与VAP发生的关系.结果:全静脉营养支持和合并基础疾病均可增加VAP的发生率(P<0.05和P<0.01).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是否应用抑酸药和呼吸机通气时间的VAP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全静脉营养支持及合并基础疾病是影响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ECOPD患者发生VAP的影响因素较多,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范小龙;黄永鹏;庞荣锋;伍增龙;廖飞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宫颈扩张球囊促宫颈成熟在逾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更有效的促宫颈成熟的方法,为逾期妊娠计划分娩提供有效、安全、方便的方法.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90例具有引产适应证的初产孕妇,且宫颈评分≤6分,随机分为缩宫素引产组(对照组A)、地诺前列酮栓引产组(对照组B)和宫颈扩张球囊组(研究组)各30例.比较3组促宫颈成熟效果、阴道分娩成功率、不良反应及用药至临产的时间.结果:研究组促宫颈成熟有效29例,水囊脱落1例;对照组A有效12例;对照组B有效27例,研究组和对照组B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A(P<0.05).研究组阴道分娩成功23例,对照组A 11例,对照组B 2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B有2例发生宫缩过度刺激,取出药物后立即好转,新生儿轻度窒息(Apgar 7分)1例,重度窒息(Apgar 3分)1例,胎心率异常6例;研究组胎心率异常1例,无子宫过度刺激、强直收缩和新生儿窒息;对照组A新生儿窒息(Apgar 7分和Apgar 6分)2例、胎心率异常5例,3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用药至临产时间均长于对照组B及研究组(P<0.05).结论:宫颈扩张球囊促宫颈成熟效果与地诺前列酮栓相似,高于缩宫素,并具有温和、安全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于晓雯;魏娟娟;熊晨菡;黄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进展期结肠癌局部浸润的多层螺旋CT特征

    目的:总结进展期结肠癌局部浸润的多层螺旋CT(MSCT)特征.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进展期结肠癌患者31例,术前行MSCT检查.以病理切片所见为标准,对术前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对照手术病理,31例进展期结肠癌患者中,以MSCT显示肠壁增厚、伴肠周脂肪间隙内条索状或云絮状密度增高影、伴肠壁外相续楔形或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判定癌肿局部浸润至深肌层、浆膜外的准确性分别为77.42%、22.58%、80.65%,敏感性分别为37.50%、13.04%、78.26%,特异性分别为91.3%、50.00%、87.50%.MSCT显示肿块旁淋巴结肿大判定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为80.65%,敏感性为61.54%,特异性为94.44%.结论:进展期结肠癌的局部浸润具有一定的MSCT表现特征,MSCT征象的正确识别和对肿瘤局部浸润程度的评价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

    作者:杨波;刘浩;卢虹;沈靖;朱亚楠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早期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12例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病例,监测其入院时及入院6 h的乳酸水平,计算乳酸清除率.将患者分为高乳酸清除率(乳酸清除率>10%)组和低乳酸清除率(乳酸清除率≤10%)组,比较2组病死率、初始乳酸水平和APACHEⅡ评分.随访30 d,根据患者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动脉血乳酸水平、早期乳酸清除率及APACHEⅡ评分.结果: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初始乳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和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P<0.01),随访30 d后,病死45例,存活67例,存活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病死组(P<0.01).存活组早期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病死组(P<0.01).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以作为判断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作者:张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医学院校全科医学本科生对专业的学习认知及择业意向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全科医学(GP)本科生对专业的学习认知及择业意向情况.方法:以蚌埠医学院GP专业252名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他们对GP的学习认知及择业意向状况.结果:120名GP本科生(49.0%)愿意学习GP相关课程.有104名学生(42.4%)满意学院在GP方向的教学安排.对毕业后攻读GP专业硕士和学生参加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持肯定态度的学生比例分别为42.9%和39.6%.有108名(44.1%)表示毕业后愿意选择成为全科医生,其主要原因认为GP是今后发展方向的为26名(24.1%),认为工作稳定的有21名(19.4%).而另外30.6%的学生毕业后不愿意成为全科医生,认为收入较低的有23名(30.7%),认为社会地位不高的有19名(25.3%).结论:GP专业本科生对GP的学习认知及择业意向有待进一步提高,国家相关政策应向全科医生倾斜,医学院校应继续加强对GP的教育,正确引导学生更好地规划职业生涯.

    作者:赵睿;刘峰;陶仪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舍曲林与多塞平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舍曲林与多塞平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躯体形式障碍患者64例按就诊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盐酸多塞平,初始剂量25 mg/d,根据治疗反应,每隔1周加量25 mg/d,高剂量100 mg/d,平均日剂量为(56.25±21.06)mg;研究组予舍曲林,初始剂量25 mg/d,根据治疗反应,每隔1周加量25 mg/d,高剂量100 mg/d,平均日剂量为(47.66±19.43)mg.疗程均为8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评价临床疗效,采用药物不良反应量表评价药物安全性.结果:2组治疗后HAMA总分、躯体性焦虑因子评分和CG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2组治疗后HAMA总分和躯体性焦虑因子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治疗后GSI评分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药物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舍曲林与盐酸多塞平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疗效相当,不良反应较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乙型肝炎大蛋白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评估中的意义

    目的:评估血清乙型肝炎大蛋白(HBV-LP)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疗效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120例CHB患者经恩替卡韦治疗96周.分别于用药0、12、24、36、48、72和96周检测HBV-LP和HBV DNA.结果:CHB患者中治疗前HBV-LP与HBV 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抗病毒治疗中,HBV-LP与HBV DNA降低呈一致趋势(P<0.01),HBV-LP含量与HBV DNA拷贝数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血清HBV-LP检测为抗病毒疗效评估提供有效参考指标.

    作者:张红云;徐瑞芳;田怡;张志峰;刘红;张曹庚;邓文宗;刘雨;施燕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对安徽省5家县级公立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

    目的:分析安徽省县级公立医院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对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方法:选取安徽省5家县级公立医院,对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前后抗菌药物的采购品种、配送金额、用药频度(DDDs)和日均治疗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招标后抗菌药物的品种数、配送金额和DDDs,除单环类药物的配送金额大幅下降外,均呈增长趋势且排名前三位的药品类别与招标前相同,分别为头孢菌素类、复方制剂和喹诺酮类.注射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DDDs排序在招标前后始终位居第一位.DDDs排序前十位抗菌药物中有8种药物招标后DDC呈下降趋势.结论:药品集中招标降低了医院多数抗菌药物的DDC,使合理用药趋势较招标前有所提高,但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使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真正做到为促进医疗机构合理用药发挥积极作用.

    作者:刘俊;杨冬梅;张家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含脂肪原发性肝癌CT表现

    患者男,66岁. B超发现肝右叶偏高回声占位3d入院. 体格检查:腹软,肝脾肋下未及,肝区无叩痛. 实验室检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甲胎蛋白( AFP)125 ng/L.CT平扫示肝右叶见一6 . 8 cm × 6 . 5 cm类圆形不均质稍低密度肿块,边界尚清,包膜下可见团簇状脂肪密度(见图1),CT值-45~37 Hu,增强扫描动脉期(见图2)实质部分不均质明显强化,包膜无明显强化,脂肪成分未见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见图3、4)实质部分呈相对低密度. 动脉期容积再现成像(见图5)示肿瘤染色,由肝固有动脉新生分支血管供血为主.

    作者:吴白龙;刘浩;卢虹;汤亚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5E康复模式对下肢烧伤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5E康复模式对下肢烧伤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8例下肢烧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5E康复模式,包括鼓励、教育、锻炼、工作和评估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及膝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及抑郁得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中、重度焦虑率及中、重度抑郁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主动及被动关节活动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上下楼梯、功能独立性测量及肌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5E康复模式较常规康复措施能更有效地缓解下肢烧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

    作者:张丽华;肖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集束化护理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集束化护理对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收治的64例肿瘤PICC置管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2014年收治的68例为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观察2组患者PICC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结果:(1)穿刺静脉与血栓发生的关系.选择头静脉:观察组7例(10.3%),对照组28例(43.8%);选择贵要静脉:观察组61例(89.3%),对照组36例(5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头静脉置管发生血栓例数:观察组1例(14.2%),对照组5例(17.9%);贵要静脉置管发生血栓例数:观察组1例(14.2%),对照组6例(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置管时间与血栓发生的关系.置管2周:观察组1例(1.5%),对照组8例(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月:观察组3例(4.4%),对照组10例(1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观察组3例(4.4%),对照组12例(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导管尖端位置与血栓发生的关系.一次置管到位:观察组65例(95.5%),对照组53例(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调整后到位:观察组67例(98.5%),对照组61例(9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管调整后血栓发生例数:观察组1例(1.5%),对照组8例(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集束化护理可降低PICC导致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杨贵丽;郑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瑞舒伐他汀联合尼麦角林对颈动脉狭窄后认知障碍的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尼麦角林在治疗颈动脉狭窄后认知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颈动脉狭窄后认知障碍患者108例,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仅予尼麦角林,观察组予瑞舒伐他汀联合尼麦角林,应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价2组患者的认知和活动能力,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MMSE和AD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MMSE和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MMSE和ADL评分提高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3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9.25%(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尼麦角林治疗颈动脉狭窄后认知障碍,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其效果显著优于单独使用尼麦角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马立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子宫瘢痕妊娠3种治疗方案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3种治疗方案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甲氨蝶呤(MTX)组静脉注射MTX,栓塞组采用明胶海绵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组子宫动脉灌注MTX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比较3组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恢复情况、出血总量、治疗7 d妊娠囊直径、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治疗3 d、7 d后血清β-hCG水平均明显低于栓塞组和MTX组(P<0.01),出血总量显著少于栓塞组和MTX组(P<0.01),治疗7 d后妊娠囊直径均明显小于栓塞组和MTX组(P<0.01),β-hCG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栓塞组和MTX组(P<0.01).3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灌注MTX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瘢痕妊娠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未增加.

    作者:张文慧;李坚雄;马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4,4ˊ-二(苯并咪唑-1-甲基)联苯和间苯二甲酸构筑的钴、镍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目的:研究苯并咪唑类化合物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探讨具有抗菌性质新型苯并咪唑类配合物材料的合成方法.方法:溶剂热条件下,硝酸钴、硝酸镍与4,4ˊ-二(苯并咪唑-1-甲基)联苯(bbmb)和间苯二甲酸(IPA)的自组装生成2个新型配合物{[Co(bbmb)(IPA)]·(H2O)3}n(1)和{[Ni(bbmb)(IPA)(H2O)]·H2O}n(2),并对配合物进行X-射线单晶衍射、热重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及固体紫外等表征.结果: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具有含S形链的二维层状结构,配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具有含之字形链和直链的二维层状结构,且2种配合物都具有很强的固体紫外吸收.结论:由具有抗菌性的苯并咪唑衍生物与不同金属离子通过自组装合成了具有不同结构的2种新型配合物,为新型抗菌性配合物的设计合成提供了参考.

    作者:陶兆林;梁丽丽;薛洪宝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清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关系的研究

    目的:检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水平,探索血糖升高与LOX-1表达量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年龄、性别、腰围、体质量指数等相匹配的无糖尿病体检者5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2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及血清LOX-1浓度,分析糖化血红蛋白与LOX-1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LOX-1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LOX-1与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关系(P<0.01),血脂与LOX-1无相关关系(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是LOX-1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血糖升高可能直接导致了LOX-1的表达上调,进而启动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作者:郑徽;李雪松;张钰;沈春芳;范玉娟;张宁;范晓方;杨架林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及肝硬化的研究进展

    我国是肝病大国,每年死于肝功能衰竭等终末期肝病者约100万人. 肝炎病毒、药物、肝毒性物质(如乙醇,各种化学制剂等)、遗传代谢性疾病均可以引起肝功能衰竭[1]. 而肝硬化患者的并发症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尤其门静脉高压症是引起肝硬化患者死亡或需要进行肝移植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者:李玉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0度镜引导下改良鼻丘入路额窦开放术治疗额窦疾病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0度镜引导下经改良鼻丘入路额窦开放术治疗额窦疾病的效果.方法:将110例额窦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入路额窦开放术,观察组患者接受0度镜引导下经改良鼻丘入路额窦开放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应激反应、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术中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0度镜引导下经改良鼻丘入路额窦开放术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缓解应激反应,提高疗效.

    作者:游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