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黄礼年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Fractalkine、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白细胞介素-8(IL-8)在不同类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表达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集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稳定型心绞痛(SA)组患者4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患者5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患者37例外周血标本,同期住院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50例患者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4组血清Fractalkine、MCP-1和IL-8的表达水平,并以国际通用的Judkins法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结果:CHD患者血清Fractalkine、MCP-1和IL-8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UA和AMI组Fractalkine、MCP-1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SA组(P<0.01);多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Fractalkine、MCP-1和IL-8均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1);重度狭窄组和中度狭窄组Fractalkine、MCP-1和IL-8水平亦显著高于轻度狭窄组(P<0.01).结论:随着CHD患者病情的加重,血清趋化因子Fractalkine、MCP-1和IL-8水平明显升高,可用以评估CHD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并监测疾病的进展情况.
作者:章春艳;曹政;杨勇;詹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3种治疗方案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甲氨蝶呤(MTX)组静脉注射MTX,栓塞组采用明胶海绵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组子宫动脉灌注MTX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比较3组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恢复情况、出血总量、治疗7 d妊娠囊直径、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治疗3 d、7 d后血清β-hCG水平均明显低于栓塞组和MTX组(P<0.01),出血总量显著少于栓塞组和MTX组(P<0.01),治疗7 d后妊娠囊直径均明显小于栓塞组和MTX组(P<0.01),β-hCG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栓塞组和MTX组(P<0.01).3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灌注MTX联合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瘢痕妊娠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未增加.
作者:张文慧;李坚雄;马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0度镜引导下经改良鼻丘入路额窦开放术治疗额窦疾病的效果.方法:将110例额窦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入路额窦开放术,观察组患者接受0度镜引导下经改良鼻丘入路额窦开放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应激反应、近期和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术中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0度镜引导下经改良鼻丘入路额窦开放术有助于减小手术创伤,促进术后恢复,缓解应激反应,提高疗效.
作者:游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测量颞骨岩部重要骨性结构,探讨小脑幕裂孔侧血管、神经位置的关系,为颞下经小脑幕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15例(30侧)颅骨标本上,以弓状隆起高点为基点测量其与破裂孔外缘、面神经管裂孔、内耳孔后缘的距离.在10例(20侧)成人尸体头部行颞下经小脑幕入路,观测小脑幕裂孔侧方区域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以及小脑幕间的关系.结果:弓状隆起高点距破裂孔外缘(34.98±1.67)mm,距面神经管裂孔(14.67±1.74)mm,距内耳孔后缘(15.31±1.78)mm;Labbe静脉入横窦处距STP(横窦、乙状窦、岩上窦交界)(24.60±5.82)mm;滑车神经入小脑幕游离缘处距后床突后外方(15.50±3.85)mm.结论:测量弓状隆起高点与破裂孔外缘、面神经管裂孔、内耳孔后缘的距离及观测小脑幕裂孔侧区域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的走行有利于提高颞下经小脑幕手术入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作者:李小绪;张少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乳头状肾细胞癌(OPRC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3例OPRCC进行光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及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OPRCC中,2例男性,1例女性,年龄分别为41、45、65岁.3例均为体检发现肾肿块,例1及例2肿块位于肾下极,例3位于肾中上级,与周围肾组织分界清楚,长径分别为3.0、3.5及4.5 cm,瘤细胞细胞质丰富,嗜酸性,核Fuhrman分级2~3级,瘤细胞排列呈乳头状,乳头内见泡沫细胞聚集.免疫表型3例瘤细胞vimentin、CK7、CD10、AMACR、EMA、CK均阳性,而TFE3、CD15、CD117、RCC、E-cadherin等均阴性.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显示3例瘤细胞均有7、17号染色体扩增.结论:OPRCC是肾细胞癌的罕见亚型,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与1型乳头状肾细胞癌相似.应与嗜酸细胞瘤、嫌色性肾细胞癌、Xp11.2易位肾细胞癌等相鉴别.
作者:夏燕;胡怀远;封扬;吴玲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为AECOPD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肠内营养支持或全静脉营养支持、是否应用抑酸药、是否合并基础疾病、呼吸机通气时间与VAP发生的关系.结果:全静脉营养支持和合并基础疾病均可增加VAP的发生率(P<0.05和P<0.01).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是否应用抑酸药和呼吸机通气时间的VAP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全静脉营养支持及合并基础疾病是影响V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ECOPD患者发生VAP的影响因素较多,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范小龙;黄永鹏;庞荣锋;伍增龙;廖飞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早期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心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96例早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比较实施前后2组患者的心理行为和生活质量.结果:早期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心理行为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实施心理干预后,患者术后绝望、依赖、恐惧、抑郁和焦虑心理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协作生活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调查表明,观察组患者术后功能领域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疲乏、疼痛、睡眠障碍、食欲减弱、便秘和腹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而观察组患者术后整体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普遍存在负性心理行为,积极的心理干预能有效促进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张丽凤;黎阳;黄玲;张爱桂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比较3种根管填充程度对牙体牙髓的疗效.方法:102例牙体牙髓患者(146颗患牙)采用根管填充治疗,治疗后根据影像学显示根管填充程度分为适充组(109颗)、超充组(14颗)及欠充组(23颗),比较3组临床疗效及治疗过程中疼痛发生率.结果:适充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0%,均明显高于超充组的64.29%和欠充组的47.83%(P<0.01);适充组疼痛发生率为3.67%,超充组疼痛发生率为14.29%,欠充组疼痛发生率为26.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3种根管填充程度治疗牙体牙髓病时,以适充治疗疗效为显著,在临床工作中应尽量避免超充以及欠充治疗.
作者:孙巍;阚韶华;辛越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早期乳酸清除率对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12例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病例,监测其入院时及入院6 h的乳酸水平,计算乳酸清除率.将患者分为高乳酸清除率(乳酸清除率>10%)组和低乳酸清除率(乳酸清除率≤10%)组,比较2组病死率、初始乳酸水平和APACHEⅡ评分.随访30 d,根据患者生存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2组动脉血乳酸水平、早期乳酸清除率及APACHEⅡ评分.结果: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初始乳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乳酸清除率组病死率和APACHEⅡ评分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P<0.01),随访30 d后,病死45例,存活67例,存活组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病死组(P<0.01).存活组早期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病死组(P<0.01).结论:早期乳酸清除率可以作为判断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作者:张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更有效的促宫颈成熟的方法,为逾期妊娠计划分娩提供有效、安全、方便的方法.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90例具有引产适应证的初产孕妇,且宫颈评分≤6分,随机分为缩宫素引产组(对照组A)、地诺前列酮栓引产组(对照组B)和宫颈扩张球囊组(研究组)各30例.比较3组促宫颈成熟效果、阴道分娩成功率、不良反应及用药至临产的时间.结果:研究组促宫颈成熟有效29例,水囊脱落1例;对照组A有效12例;对照组B有效27例,研究组和对照组B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A(P<0.05).研究组阴道分娩成功23例,对照组A 11例,对照组B 2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B有2例发生宫缩过度刺激,取出药物后立即好转,新生儿轻度窒息(Apgar 7分)1例,重度窒息(Apgar 3分)1例,胎心率异常6例;研究组胎心率异常1例,无子宫过度刺激、强直收缩和新生儿窒息;对照组A新生儿窒息(Apgar 7分和Apgar 6分)2例、胎心率异常5例,3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用药至临产时间均长于对照组B及研究组(P<0.05).结论:宫颈扩张球囊促宫颈成熟效果与地诺前列酮栓相似,高于缩宫素,并具有温和、安全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于晓雯;魏娟娟;熊晨菡;黄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全科医学(GP)本科生对专业的学习认知及择业意向情况.方法:以蚌埠医学院GP专业252名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他们对GP的学习认知及择业意向状况.结果:120名GP本科生(49.0%)愿意学习GP相关课程.有104名学生(42.4%)满意学院在GP方向的教学安排.对毕业后攻读GP专业硕士和学生参加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持肯定态度的学生比例分别为42.9%和39.6%.有108名(44.1%)表示毕业后愿意选择成为全科医生,其主要原因认为GP是今后发展方向的为26名(24.1%),认为工作稳定的有21名(19.4%).而另外30.6%的学生毕业后不愿意成为全科医生,认为收入较低的有23名(30.7%),认为社会地位不高的有19名(25.3%).结论:GP专业本科生对GP的学习认知及择业意向有待进一步提高,国家相关政策应向全科医生倾斜,医学院校应继续加强对GP的教育,正确引导学生更好地规划职业生涯.
作者:赵睿;刘峰;陶仪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SUT型超声扫描治疗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斑块及低密度脂蛋白(LDL)的疗效.方法:选取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证实有颈动脉斑块的2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120例单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联合组120例接受SUT型超声扫描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并对比2组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颈动脉斑块性质、颈动脉斑块面积变化及LDL水平的变化.结果:联合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颈动脉斑块性质趋于稳定、颈动脉斑块明显缩小、LDL明显下降(P<0.01).2组治疗6个月后,颈动脉斑块面积和LDL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UT型超声扫描治疗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斑块,可使颈动脉斑块稳定和缩小,有效地降低LDL.
作者:张军莉;尹伟;刘惠娟;王斌;李和侠;顾庆波;张晓莉;赵玉飞;叶秀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高通量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0例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高通量透析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血液透析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常规透析治疗的总有效率70.0%(P<0.01).2组患者透析后尿素氮(BUN)、血肌酐(Scr)、β2微球蛋白(β2-MG)和甲状旁腺素(PTH)均较各自透析前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患者透析后的BUN、β2-MG和PTH降低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Scr降低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透析后体质量增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骨关节痛、疲乏、皮肤瘙痒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高通量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患者,能提高治疗效果,对血液中的大、中、小分子毒素均有较强的清除作用,能改善透析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王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尼麦角林在治疗颈动脉狭窄后认知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颈动脉狭窄后认知障碍患者108例,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仅予尼麦角林,观察组予瑞舒伐他汀联合尼麦角林,应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价2组患者的认知和活动能力,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MMSE和AD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MMSE和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且观察组MMSE和ADL评分提高幅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3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9.25%(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尼麦角林治疗颈动脉狭窄后认知障碍,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其效果显著优于单独使用尼麦角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马立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患者男,66岁. B超发现肝右叶偏高回声占位3d入院. 体格检查:腹软,肝脾肋下未及,肝区无叩痛. 实验室检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甲胎蛋白( AFP)125 ng/L.CT平扫示肝右叶见一6 . 8 cm × 6 . 5 cm类圆形不均质稍低密度肿块,边界尚清,包膜下可见团簇状脂肪密度(见图1),CT值-45~37 Hu,增强扫描动脉期(见图2)实质部分不均质明显强化,包膜无明显强化,脂肪成分未见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见图3、4)实质部分呈相对低密度. 动脉期容积再现成像(见图5)示肿瘤染色,由肝固有动脉新生分支血管供血为主.
作者:吴白龙;刘浩;卢虹;汤亚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培美曲塞联合树突状细胞(DC)-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生物免疫治疗和单用培美曲塞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维持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收集46例Ⅲ、Ⅳ期的中晚期NSCLC肺腺癌患者,均经过4个周期的含铂两药标准一线化疗,且得到有效控制.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3例)仅给予培美曲塞治疗,联合组(23例)采用培美曲塞联合DC-CIK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7.0%和7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6.9个月,优于对照组的4.7个月(P<0.01);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在DC-CIK回输过程中出现3例发热.结论:培美曲塞联合DC-CIK细胞维持治疗中晚期NSCL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付卫争;阚庆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对结核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TLR4)表达及细胞内活性氧(ROS)产生的作用.方法:收集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标本和结核病患者外周血标本,各13例;取二者肝素抗凝血100μL,荧光探针DHR123或抗人anti-TLR4-PE荧光素标记抗体,全血染色后,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分析二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表达及细胞内ROS产生水平;再取二者抗凝血100μL于96孔培养板中,按如下分组进行处理:健康志愿者抗凝血为A组,结核病患者抗凝血为B组,结核病患者抗凝血+LPS 100 ng/mL为C组,每组6孔,培养24 h后,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单核细胞TLR4表达及细胞内ROS产生水平.结果:结核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阳性表达率为(17.6±3.6)%,较健康志愿者的(30.0±2.4)%显著降低(P<0.01);结核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细胞内ROS水平(74.8±11.4)较健康志愿者(109.6±13.2)显著降低(P<0.01).LPS刺激24 h后,C组单核细胞胞内ROS水平(182.1±11.3)与B组(127.6±14.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单核细胞TLR4阳性表达率为(62.1±3.3)%,与B组的(4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PS可促进结核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表达及细胞内ROS产生水平.
作者:方芳;张爱霞;江京娣;何小燕;汪洪涛;吕静竹;钱中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巨大儿的危险因素及其对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2583例有完整产检档案并在院分娩的产妇(单胎妊娠)资料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组产妇的分娩年龄、孕次和产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巨大儿组产妇孕前及产前体质量及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值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1h、2h血糖值、分娩孕周、分娩方式与正常体质量儿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巨大儿明显增加了剖宫产率;控制空腹血糖,控制孕期体质量增加,降低产前体质量指数,适时终止妊娠等,均可降低巨大儿的发生.
作者:俞巧稚;张文颖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DT)对异位妊娠破裂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围手术期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选择50例行异位妊娠破裂并发失血性休克择期手术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GDT组(A组)和常规液体治疗组(B组),各25例.记录2组术前(T0)、手术开始(T1)、手术开始后30 min(T2)、手术开始后1 h(T3)、手术开始后2 h(T4)、手术结束(T5)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清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以及肌钙蛋白T的变化,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A组T2、T5的血清肌酸激酶和T2~T5同工酶及肌钙蛋白T水平均低于B组(P<0.05~P<0.01).A组T1~T3的心率均低于B组(P<0.01),而T1~T3时点的平均动脉压以及T2时点中心静脉压均高于B组(P<0.05~P<0.01).结论:GDT应用于异位妊娠破裂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能增加围手术期有效容量负荷,且具有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李云翔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不同分型的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931例行颅脑磁共振检查的患者.其中高血压患者220例,非高血压患者711例.所有病例均加扫磁敏感加权成像序列.结果:Ⅰ型、Ⅱ型、Ⅴ型CMBs在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Ⅲ型、Ⅳ型CMBs在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不同分型的CMBs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MBs多见于高血压患者;Ⅰ型、Ⅱ型、Ⅴ型CMBs多见于高血压患者,Ⅲ型、Ⅳ型CMBs在高血压与非高血压患者的检出率差别不大;高血压患者CMBs以Ⅰ型为主,Ⅴ型次之;非高血压患者Ⅰ型、Ⅱ型CMBs偏多.
作者:刘艺超;邱晓晖;王利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