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母婴感染梅毒螺旋体血清学分析

徐灼均;徐宁;梁映亮;张杰良;隋洪

关键词:梅毒, 先天性, 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 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摘要:目的:分析梅毒抗体阳性待产妇及其新生儿的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为新生儿梅毒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131例梅毒抗体阳性的待产妇及其新生儿使用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RPR)试验和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TPPA)试验进行检测,比较母婴RPR的滴度.结果:131例梅毒抗体阳性的待产妇RPR滴度阳性88例,阴性43例;131例新生儿RPR滴度阳性48例,阴性83例.母婴梅毒滴度等级相关系数为0.857,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梅毒抗体阳性的待产妇RPR滴度越高,新生儿RPR滴度阳性率也越高.临床上对梅毒抗体阳性的产妇应联合检测母婴的RPR和TPPA试验.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植皮治疗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伴特殊感染创面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uctionn drainage,VSD)技术联合植皮治疗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伴特殊感染创面的疗效.方法:对皮肤软组织缺损伴特殊感染创面18例患者,彻底清创后VSD敷料覆盖创面,定期抗生素药液冲洗创面,待肉芽生长,创面新鲜后行网状中厚皮片植皮,再次用VSD敷料覆盖,负压吸引并给予植皮创面0.9%氯化钠注射液慢滴治疗.结果:伤口感染控制,创面肉芽新鲜,渗血明显,表面平坦,无组织坏死及异常渗出,给予植皮治疗后移植皮片存活良好,色泽淡红,血运正常,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14 d,平均应用VSD 2.5次.结论:VSD联合植皮是治疗皮肤软组织缺损伴特殊感染创面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奇;张莉;李旭文;熊竹友;王怀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某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现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调查并分析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指导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方法:对2011年11月10日所有住院患者采用床旁调查表和病历查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现况调查分析.结果:2 006例患者中,医院感染48例,医院感染现患率2.39%,例次感染率2.54%,感染率高科室是ICU;感染部位主要是下呼吸道;培养出病原菌14株;抗菌药物使用率是40.13%,使用率高的科室是ICU和儿科.结论:对感染率较高科室进行重点监测及干预,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暴发.

    作者:朱敬蕊;崔琢;谢琪芳;汪振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后腹腔镜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18例护理配合

    目的:总结后腹腔镜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手术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对18例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常规术前访视,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准备好各种用药和器械,检查其性能确保术中安全使用;术中与医生密切配合,术后协助麻醉及手术医生对患者复苏,拔除气管插管,护送回病房并完成交接.结果:1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后腹腔镜手术,手术配合满意,手术时间110~160 min,术中出血80~100 ml;术后24~48 h肛门排气,开始进食;术后5~7 d出院,术后访视效果良好.结论:高质量的术前访视、术中技术操作配合熟练和术后常规护理,是手术成功率高的重要保证.

    作者:邓娟;付琴;刘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型套细胞淋巴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型套细胞淋巴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方法:回顾1例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型套细胞淋巴瘤临床及病理表现,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回肠末段多发性息肉瘤细胞累及黏膜固有层及黏膜下层,破坏淋巴滤泡;CD20、CD79α、cyclinD1、CD5等抗原表达阳性.结论:多发性淋巴瘤性息肉病型是一种罕见的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多为套细胞性淋巴瘤,具有特殊的免疫表型,其恶性程度高,治疗难度大,以综合治疗为主,预后差.

    作者:骆莉莉;王欣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重度低肺功能患者肺切除术26例分析

    目的:探讨中重度低肺功能患者肺切除术后影响转归的因素及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方法:总结26例中重度低肺功能患者的手术治疗经过、术后并发症和近期肺功能变化.其中全肺切除术4例,单纯肺叶切除术20例,袖状肺叶切除术1例,肺叶楔形切除术1例.结果:术后发生心肺并发症10例(38.46%),病死1例(3.85%),死于肺部感染并呼吸衰竭.25例术后3个月复查肺通气功能和动脉血气分析显示,动脉血氧分压较手术前明显改善(P<0.01),大自主通气量、第1秒用力呼气肺活量(FEV1)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与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重度低肺功能患者仍有一定的肺功能储备,能耐受肺叶切除手术;通过加强围手术期管理,特别是术后的密切监护以及各种严重心肺并发症的及时处理,可达到满意的手术效果.

    作者:杨晓松;高峰;王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双水平正压通气联合雾化吸入在高龄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联合雾化吸入特普他林及布地奈德治疗高龄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高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观察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解痉平喘、应用BiPAP治疗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雾化吸入特普他林及布地奈德.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临床症状、血气分析的变化及住院时间.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血气分析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P<0.01),观察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BiPAP联合雾化吸入特普他林与布地奈德治疗高龄患者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芳英;钱叶长;危蕾;申燕华;马伟;王众福;张善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母婴感染梅毒螺旋体血清学分析

    目的:分析梅毒抗体阳性待产妇及其新生儿的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为新生儿梅毒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对131例梅毒抗体阳性的待产妇及其新生儿使用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RPR)试验和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TPPA)试验进行检测,比较母婴RPR的滴度.结果:131例梅毒抗体阳性的待产妇RPR滴度阳性88例,阴性43例;131例新生儿RPR滴度阳性48例,阴性83例.母婴梅毒滴度等级相关系数为0.857,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梅毒抗体阳性的待产妇RPR滴度越高,新生儿RPR滴度阳性率也越高.临床上对梅毒抗体阳性的产妇应联合检测母婴的RPR和TPPA试验.

    作者:徐灼均;徐宁;梁映亮;张杰良;隋洪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选取106例T2DM患者(病例组)和109名健康对照个体(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分别检测C677T和A1298C多态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并统计分析.结果:2组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2DM发病中2个突变位点之间没有协同作用(P>0.05).结论:MTHFR基因C677T和A1298C多态位点与T2DM的易感性无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赵保明;赵莉;贺文欣;王元元;李徽徽;周艳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在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的变化对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的预后评估作用.方法:对183例SAP患者进行分析,记录出现SAP前3天及发病后第1、3、5、7天的CPIS,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病死组,比较2组CPIS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发病后CPIS均比发病前明显升高(P<0.01);病死组发病后第1、3、5、7天与发病前3天的评分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存活组发病后第1、3、5天与发病前3天的评分比较均明显升高,第7天则较第1天显著下降(P<0.01).发病后第5天且CPIS>6分时,与存活患者相比病死率增高,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3%和93.4%;CPIS与住院时间呈正相关关系(P<0.01);当接受充分治疗后,发病后第5天CPIS轻度下降,而在没有充分的抗感染治疗时变化不明显.结论:CPIS作为肺部感染程度的量化指标可以很好地预测SAP患者的预后.

    作者:邓星奇;李艳艳;顾薇;周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CXCL12/CXCR4信号通路及其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趋化因子是一类结构相似,对某些细胞具有趋化作用的小分子蛋白质.趋化因子12(CXCL12) 及其受体(CXCR4)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肿瘤中通过几个不同途径使细胞内信号发生改变,能够促进肿瘤细胞增殖、运动、黏附、侵袭、转移和分泌等,影响着肿瘤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本文就近年来CXCL12/ CXCR4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高艳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蚌埠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蚌埠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更好地预防控制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发生,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方法:按照分层抽样方法,从蚌埠市3所高校随机抽取1 009名大学生,由统一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对大学生进行无记名方式的现场问卷调查.结果:SCL-90总分均分(149.91±46.27)分,总均分平均值为(1.67±0.51)分;SCL-90各因子均分除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外,其他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青年常模(P<0.01);独生子女大学生SCL-90总均分高于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P<0.05);生活事件总应激量及各因子分与SCL-90总均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社会支持情况与SCL-90总均分呈负相关关系(P<0.01);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学习压力因子,健康适应因子、其他因子、总应激量和社会支持总分对SCL-90总均分均有明显影响(P<0.01).结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多种因素影响,可以从健康教育及加大社会支持等方面来预防和控制心理问题的产生.

    作者:王丹妮;张勤;张玉媛;高金霞;高扬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环孢素A对心房颤动大鼠心房有效不应期及血清中MMP-2、TIMP-2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对心房颤动(AF)大鼠心房有效不应期(ERP)、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 (MMP-2)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水平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F组、AFCsA处理组.除对照组外,采用乙酰胆碱-氯化钙药物经尾静脉注射法构建AF大鼠模型;对照组静脉注射等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AF CsA处理组饮食加5 mg·kg-1·d-1 CsA;对照组和AF组每天胃内注入等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心电图检测AF持续时间;测定心房ERP;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MMP-2及TIMP-2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F组心房ERP明显缩短(P<0.01),血清中MMP-2水平明显增高,TIMP-2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AF组比较,AF CsA处理组AF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心房ERP明显延长(P<0.01),血清中MMP-2水平明显降低,TIMP-2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CsA具有抗AF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延长心房ERP从而改善大鼠心房电重构,以及调控MMP-2及TIMP-2表达而改善大鼠心房结构重构.

    作者:王茂林;宣玲;唐碧;吴士礼;周丽平;包宗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对鼻咽癌放射敏感性的预测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对鼻咽癌放射敏感性的预测价值.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52例鼻咽癌治疗前行螺旋CT动态扫描,通过时间-密度曲线计算鼻咽癌和未受侵犯的翼外肌的灌注数据.患者均接受放疗,外照射至放疗剂量DT50 Gy时行鼻咽部CT复查,分别测量治疗前和外照射放疗剂量DT50 Gy时肿瘤大截面积,观察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透性(PS)等功能参数与肿瘤消退率(Rs0~50)的关系.结果:52例鼻咽癌的BF、BV、MTT和PS分别为(385.79±39.08)ml·min-1·100 g-1,(14.49±16.29)ml/100 g,(3.34±1.5)s和(65.13±10.02 ) ml·min-1·100 g-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BF、BV、MTT、PS和肿瘤面积与Rs0~50均无相关关系(P>0.05).将Rs0~50≤0.75定为放疗低敏感组,>0.75为高敏感组,放疗高敏感组的BV和BF均显著高于放疗低敏感组(P<0.01),而PS明显低于放疗高敏感组(P<0.01).结论:鼻咽肿瘤组织的CT灌注参数BV、BF能预测其对放疗的敏感性.

    作者:陆忠华;黄云海;张乐;汤华;戴科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经直肠超声在妇科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经直肠和经腹检查的53例患者检查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腹部超声诊断符合率为60.38%,经直肠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2.45%.结论:经直肠超声诊断符合率高于经腹超声,在不适合做经阴道超声的情况下,经直肠超声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景红霞;杨波;郑光美;白姣;彭月享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163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63例BPPV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并对不同类型的BPPV进行比较.结果:163例BPPV患者中男性占28.8%,女性占71.2%;<40岁占68.7%,≥40岁占31.3%;其中后半规管型118例,水平半规管型44例,垂直半规管型1例;后半规管型BPPV眼震潜伏期短于水平半规管型,后半规管型与水平半规管型眼震潜伏期和眼震持续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PPV在临床上以女性多见,以后半规管型多见,后半规管与水平半规管比较潜伏期更长,但眩晕持续时间较短.

    作者:郑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果胶铋三联与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果胶铋三联和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经电子胃镜和快速尿素酶方法确诊的Hp阳性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共125例,按治疗方法分为2组,三联疗法组60例:果胶铋0.2 g 3次/日,克拉霉素0.5 g 2次/日,甲硝唑0.4 g,2次/日,1疗程为2周;四联疗法组:果胶铋、甲硝唑、克拉霉素用法用量同三联疗法,加用雷贝拉唑20 mg,2次/日,1个疗程为1周.疗程结束4周后行电子胃镜及快速尿素酶试验复检.结果:125例均获随访,四联疗法组总有效率高于三联疗法组(P<0.05),症状缓解时间较三联疗法组短(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三联疗法组(P<0.05),Hp根除率与三联疗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含雷贝拉唑的四联疗法治疗Hp阳性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其症状缓解时间、溃疡愈合,不良反应等方面优于三联疗法.

    作者:陈睿;季玲玲;叶希平;曹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地佐辛、喷他佐辛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地佐辛、喷他佐辛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组)和喷他佐辛组(P组)各40例.D组选用地佐辛4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P组选用喷他佐辛18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均采用自控镇痛泵(100 ml)以负荷剂量2 ml+持续剂量2 ml/h+自控镇痛每次0.5 ml、锁定时间15 min模式静脉镇痛.观察术后4、8、16、24和48 h患者视觉模拟评分、Ramsay镇静评分,记录术后48 h内患者有效自控镇痛按压次数.结果:D组术后4、8、16、24和48 h患者视觉模拟评分和有效自控镇痛按压次数与P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后Ramsay镇静评分、恶心、呕吐和嗜睡等发生率均低于P组(P<0.05~P<0.01).结论:地佐辛、喷他佐辛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后自控静脉镇痛均可获得满意的效果,地佐辛较喷他佐辛的不良反应少.

    作者:汪胜友;金文然;王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重度产后出血5例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重度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方法:对5例重度产后出血患者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积极配合抢救,纠正失血性休克,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和吸氧,保证各引流管通畅,指导产妇高营养饮食和正确哺乳方法.结果:5例患者住院10~15 d均康复出院,新生儿均成活.结论:对重度产后出血患者采取积极充分的术前准备,术后配合抢救等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秦娟;毛晓燕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恶性腹水中CD8+CD28-NRP-1+T细胞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恶性腹水中CD8﹢CD28-NRP-1+T细胞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4例肝硬化腹水、20例结核性腹水、28例恶性腹水中CD8﹢CD28-NRP-1+T细胞的表达水平.结果:恶性腹水组CD8+CD28-NRP-1+T细胞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肝硬化腹水组及结核性腹水组(P<0.01).结论:CD8+CD28-NRP-1+T细胞的表达水平在良恶性腹水中存在显著差异,可作为判定良恶性腹水的辅助诊断指标.

    作者:张红云;徐瑞芳;燕善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心肌缺血总负荷值、心率变异性及校正Q-T离散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目的:分析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总负荷值(TIB)、心率变异性(HRV)及校正Q-T离散度(QTcd)的变化,并探讨它们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者131例,根据造影结果及临床病史,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35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35例和冠状动脉造影无异常组(对照组)30名.每组均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得出TIB、HRV指标(PNN50、SDNN、SDANN、RMSSD)及校正QTcd,进行对比分析;采用Gensini积分评定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分析冠心病患者HRV指标与TIB、QTcd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比较所有研究对象不同范围QTcd的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结果:SAP组、UAP组和AMI组的HRV指标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P<0.01);UAP组的HRV指标均较SAP组显著降低(P<0.01);AMI组的HRV指标较UAP组显著降低(P<0.01);UAP组和AMI组的TIB均较对照组和SAP组显著升高(P<0.01);AMI组的TIB较UAP组显著升高(P<0.01).SAP组、UAP组和AMI组的QTcd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UAP组和AMI组的QTcd均较SAP组显著升高(P<0.01);AMI组的QTcd值较UAP组显著升高(P<0.01).UAP组和AMI组的Gensini积分均较SAP组显著升高(P<0.01);AMI组的Gensini积分较UAP组显著升高(P<0.01).HRV指标与Gensini积分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而TIB和QTcd与Gensini积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QTcd>60 ms者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高(P<0.05).结论: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TIB、HRV指标、QTcd和Gensini积分有明显差异性;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越严重,TIB、QTcd越大,而HRV越小;QTcd越大,室性心动过速发生率越高.TIB、HRV、QTcd对判断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有一定作用.

    作者:徐玮;宣玲;卢冬雨;王洪巨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