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晓娟;李东海;孙宝娟;赵巧梅
目的::探讨有效提高大龄腭裂患者术后语音清晰度的方法。方法:对34例大龄腭裂术后患者进行录音评估,制定治疗计划,在强化腭咽闭合功能训练后,根据不同发音类型进行个性化的语音训练。结果:34例患者经过语音训练辅导后,语音清晰度由训练前的(44.67±14.23)%提高至(91.11±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个性化的语音训练有助于矫正大龄腭裂患者的不良发音习惯,提高腭裂患者的语音清晰度。
作者:路晓淼;赵莉莉;张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放大内镜联合富士能电子分光内镜技术( FICE)对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消化内镜检查患者109例,共116处病灶,用放大内镜联合FICE技术及染色放大内镜观察胃黏膜腺管开口和微血管形态,将其分为6型(Ⅰ~Ⅲ型为胃黏膜腺管结构清晰,微血管形态分别为规则清晰、不规则、模糊不清;Ⅳ~Ⅵ型为胃黏膜腺管结构不规则模糊,微血管形态分别为规则清晰、不规则、模糊不清),并行活检组织学病理检查,将分型结合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FICE放大内镜对腺管开口分型的诊断优于常规放大内镜(P<0.01);FICE放大内镜与染色放大内镜图像相比,能更清晰显示胃黏膜微细血管形态结构(P<0.01),两者在显示腺管开口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黏膜腺管开口规则清楚的病灶中(Ⅰ~Ⅲ型)均未发现癌变,仅有1例高级别内瘤变;高级别内瘤变及癌变均集中于胃黏膜腺管开口不规则模糊病灶中(Ⅳ~Ⅵ型)。结论:利用放大内镜联合FICE技术观察胃黏膜细微结构,能更加精确地引导活检,提高胃癌内镜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郑雄;孙颖;胡梅洁;李健;刘进进;马瑾;王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射频技术辅助关节镜有限清理术对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8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射频组24例经关节镜采用射频技术治疗;常规组24例经关节镜采用常规的手术器械和电动刨削器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1年Lysholm评分和术后2周内关节积液量。结果:2组术前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1),而且2组患者术后1年Lysholm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射频组术后2周内膝关节积液量明显少于常规组(P<0.01)。结论:射频技术辅助膝关节镜有限清理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有助于提高疗效,值得推荐。
作者:袁拥军;吴国强;孙长惠;岑建平;何国础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小脑蚓部缺失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47例产前超声初步诊断为胎儿小脑蚓部缺失的孕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MRI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产前超声检查诊断的47例小脑蚓部缺失均与MRI诊断结果一致。其中17例为小脑蚓部完全缺失,合并其他畸形11例;30例为小脑蚓部部分缺失,合并其他畸形15例。结论:产前超声检查对小脑蚓部缺失及合并畸形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胎儿小脑蚓部缺失的有效筛查手段之一。
作者:臧晓娟;李东海;孙宝娟;赵巧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安徽省宿州市2009~2012年流感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宿州市流感的流行趋势,为流感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流感样病例或爆发疫情时流感患者的咽拭子,采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标本中流感病毒特异性核酸。结果:在1672份标本中,共检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214例,总阳性率12.8%。2009年共检测标本287例,流感病毒特异性核酸阳性155例,阳性率54.0%;2010年标本729例,流感病毒特异性核酸阳性39例,阳性率5.3%;2011年共检测标本319例,流感病毒特异性核酸阳性4例,阳性率1.3%;2012年共检测标本337例,流感病毒特异性核酸阳性16例,阳性率4.7%。214例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患者主要集中在0~和10~岁年龄组,其次是20~岁,男女比为1.2:1,男女阳性率分别为12.0%和1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感病毒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率2009~2011年逐年下降,2012年比2011年阳性率升高,流感病毒的监测和防控工作仍需加强。流感发病患者主要集中在儿童及青少年,且无性别差异。
作者:张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基于MRI图像的大脑外侧裂立体定向解剖学及其在脑立体定向手术中的意义。方法:采集30名健康成年自愿者的脑MRI图像,经图像转换和配准,在标准三维立体坐标系中测量,以外侧裂的外侧缘为起点,向内沿X轴方向每3 mm为一取样点直到岛盖内侧面,记录各取样点的X、Y值,Z值为所在层面与AC-PC层面间层数与层距的积,统计所有取样点的三维坐标值,建立大脑外侧裂三维立体定位数据集。将所有外侧裂外侧缘取样点坐标值进行分析,绘制其在矢状和冠状面上的投影图。结果:成功构建大脑外侧裂立体定位数据集;对30例出外侧裂外侧缘的投影图进行分析,找出了外侧裂的走行特点,并求出了回归方程。结论:大脑外侧裂立体定向解剖学研究,可为脑的立体定向手术及脑图谱的建立提供解剖学资料。
作者:李成;郭晋;隋东莉;曹承亮;王震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以聚集解决模式为基础的护理干预对闭合性胸外伤老年患者呼吸道护理的影响。方法:选取住院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应用聚集解决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干预前、后对2组患者的呼吸道自我护理知识知晓程度、呼吸功能锻炼的依从性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呼吸道自我护理知识知晓程度和呼吸功能锻炼的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聚集解决模式为基础的护理干预能提高闭合性胸外伤老年患者呼吸道自护能力。
作者:汤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吸入性麻醉药在缺血性心脏病患者非心脏手术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缺血性心脏病且需其他部位手术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2组,各4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静脉麻醉的方式,治疗组采用吸入性麻醉的方式,比较吸入性麻醉药物和静脉麻醉药物对围手术期心脏事件和术后心肌缺血事件的影响,观察不同麻醉方式对患者血清肌钙蛋白Ⅰ水平的影响。结果:治疗组患者术中低血压发生率31.25%,低氧血症6.25%,使用心血管活性药物37.50%;对照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43.75%,低氧血症14.58%,使用心血管活性药物64.58%,2组术中低血压和低氧血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而治疗组患者心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术后1、2、3 d 肌钙蛋白Ⅰ浓度异常情况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术后即刻、术后第1天和第2天心肌缺血事件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吸入性麻醉药物可以降低患者术中心血管药物使用,吸入性麻醉药物对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接受中危非心脏手术时具有一定的心肌保护作用,可以作为老年冠心病患者的麻醉策略优化选择。
作者:张伯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通过测定六安市健康成年人群的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IB)、凝血酶时间( TT),建立六安市实验室血浆凝血指标的正常值范围。方法:使用法国STA-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采用凝固法对300名健康成年人进行PT、APTT、FIB和TT测定。结果:初步建立六安市健康成人4项凝血指标正常值范围,PT 11.06~14.24 s;APTT 27.57~42.23 s;FIB 1.91~3.99 g/L;TT 14.05~18.47 s。结论:指标正常值范围对疾病的预防、诊断、疗效及预后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各实验室应制定适合的指标正常值范围。
作者:广圣芳;张守永;孙磊;刘选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Roy适应模式在老年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老年帕金森病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 Roy适应模式引导下的护理干预措施。分别在入院时、住院1个月后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 PSQI)和帕金森病生存质量问卷( PDQL)对2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组患者入院时PSQI和PDQ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住院1个月后,观察组PSQI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SQI 7项因子评分亦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PDQL 4项因子评分和总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运用Roy适应模式能显著改善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状况,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可推广于临床。
作者:张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的患者158例,根据术后随访模式分为2组,79例实施传统门诊随访模式为对照组,79例实施延续护理随访模式为观察组,随访1年,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评定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采用健康行为量表评定患者的健康行为,比较2组患者随访前后的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分析2组患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满意度。结果:随访1年时,2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和健康行为评分均较出院时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和健康行为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满意度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延续护理可显著提升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
作者:高晓洁;季梅丽;杨阳;俞颖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肝静脉阻断术联合超声在复杂性肝肿瘤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超声定位、Pringle法联合肝静脉阻断切除复杂性肝脏肿瘤63例。结果:63例均顺利切除,未出现肝静脉分离失败、肝静脉损伤、大出血和空气栓塞。结论:肝静脉阻断术联合超声定位行复杂性肝脏肿瘤切除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礼治;汪益民;汪继勇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总结宫腔镜腹腔镜联合治疗女性不孕症的术中配合方法及护理要求。方法:32例经输卵管碘油造影诊断输卵管阻塞的不孕症患者,行宫腔镜腹腔镜术,做好术前访视、各种特殊器械的准备工作;熟悉手术进程,根据手术需要及时调整体位,注意保暖,合理摆放仪器设备,术中密切配合手术进程,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原则,以及气腹压力的控制和膨宫压力的设定。结果:32例患者手术顺利,无并发症,术后随访2~24个月,13例已受孕,受孕率40.6%。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手术配合是保证宫腔镜腹腔镜手术顺利进行及提高受孕率的关键。
作者:栾翠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比较不同的玻璃化冷冻载体对人卵巢组织冷冻效果的影响,为人卵巢组织玻璃化冷冻方案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参考依据。方法:预处理人卵巢皮质切成10 mm×1 mm×1 mm大小,随机分为新鲜组( A组)、针浸润玻璃化冷冻组(B组)、表面玻璃化冷冻组(C组)和直接覆盖玻璃化冷冻组(D组)。 A组直接予以固定、组织切片及HE染色;B、C、D 3组采用不同玻璃化冷冻载体冷冻后,投入液氮保存2个月,采用快速复温法解冻后予以固定、切片及染色。行形态学分析,通过计算各组卵巢组织切片中正常形态始基卵泡率,比较各组冷冻效果。结果:4组共计数809个始基卵泡,其中正常形态始基卵泡率分别为:A组96.12%,B组88.14%,C 组80.00%,D组81.25%。行玻璃化冷冻的3组卵巢组织正常形态始基卵泡率均明显小于A组(P<0.01);而B组、C组和D组正常形态始基卵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化冷冻后人卵巢组织正常形态始基卵泡率较新鲜组织下降,但仍能较好地保存人类卵巢组织,可用于人类卵巢组织的冷冻保存。
作者:郑轶;周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ASO)血管腔内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62例ASO患者采用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治疗55例,采用药物治疗7例。并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及出院指导。结果:55例术后患肢疼痛缓解,步行距离明显延长,皮温变暖,术后踝肱指数明显提高,20例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搏动恢复或较术前明显增强;药物治疗的7例中,4例疼痛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4例足趾坏疽行截趾术。结论:ASO通过球囊扩张+支架治疗后,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可促进血管通畅,改善下肢血流,保证手术成功。
作者:董敏;段然;谢红峰;黄燕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调查住院危重患儿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发生情况,为临床进行营养支持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营养风险评价工具STRONG kids对284例住院危重患儿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分别在入院第1天和出院前1天通过体格检查评估其营养状况。结果:284例危重患儿营养风险检出率为52.82%,入院时营养不良检出率为19.01%,出院时营养不良检出率为33.80%,营养不良检出率与营养风险之间呈正相关关系(P<0.01)。住院时间与营养风险检出率及营养不良检出率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危重患儿住院期间营养支持不理想以至于出院时急性营养不良发生率较入院时增加,营养风险及营养不良检出率越高,住院时间可能越长。
作者:李冬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蓝科肤宁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3%硼酸溶液冷湿敷,每日3次,每次20 min;治疗组使用蓝科肤宁湿敷,每日3次,每次20 min;当患者皮肤出现干燥、脱屑、瘙痒时外用尿素维E乳膏。疗程共4周。疗程结束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为5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蓝科肤宁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确切,使用方便,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蒋琼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肿瘤药房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不合理医嘱,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2013年药师审核出不合理的情况分析汇总。结果:常见不合理医嘱为溶媒不适宜28.96%,载体量不适宜31.59%,给药途径不适宜18.42%。干预成功率高可达95.28%。结论:药师审核医嘱,从药学基础分析干预,可以及时纠正用药不合理现象,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梁潇;裴保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比较阴茎根部包皮袖套样环切术与传统包皮环切术治疗小儿包皮过长的疗效。方法:分别采用阴茎根部包皮袖套样环切术(A组)52例,传统包皮环切术(B组)60例,治疗小儿包皮过长。观察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术后6个月阴茎外观满意度情况。结果:A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P<0.01)。 A组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较B组减少(P<0.01)。结论:阴茎根部包皮袖套样环切术在小儿包皮过长手术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包皮环切技术,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李松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比较光棒和直接喉镜在缺齿无齿老年患者经口气管插管麻醉中的应用,寻找有效的插管方法。方法:缺齿无齿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光棒组( L组)和直接喉镜组( M组)。比较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后5 min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的变化,以及2组插管成功率、插管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插管成功率皆100%;M 组气管插管后5min的血压和心率均较L组升高(P<0.05~P<0.01)。2组插管成功后口腔咽喉黏膜和牙龈牙齿损伤、术后咽痛和声音嘶哑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棒引导经口气管插管用于缺齿无齿老年患者插管,具全麻诱导,简便、有效、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伟;阚清芳;吴浩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