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乳腺分泌型癌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梅娟;王萍

关键词:乳腺肿瘤, 分泌型癌, 病理学, 临床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分泌型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预后.方法:对2例乳腺分泌型癌进行光镜、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乳腺分泌型癌的病理形态学主要特点为癌细胞异型性较小,细胞质和细胞外出现大量分泌物,对PAS染色出现阳性反应,免疫组织化学S-100恒定表达.结论:乳腺分泌型癌比较少见,为预后较好的乳腺癌.诊断需结合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病理诊断时还需与一些肿瘤相鉴别.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角妊娠73例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角妊娠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结合临床表现和/或超声影像学检查和/或腹腔镜或经腹直视下确诊;其中行腹腔镜手术40例,经腹手术23例,B超引导下刮宫术9例,腹腔镜引导下刮宫术1例.结果:73例均治愈.60例在治疗后45 d左右恢复月经,10例60 d左右恢复月经,3例65 d恢复月经.65例月经量正常,5 例比既往略增多,3例略减少.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治疗子宫角妊娠的关键.

    作者:付亚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医学留学生临床药理学英语教学的探索

    目的:探索留学生临床药理学英语教学的方法,提高留学生临床药理学理论教学的质量.方法:选择针对性、合理化的临床药理学教学教材;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开展多元化、创新性的课堂教学.结果:临床药理学的教学不断地深入和完善,提高了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思维能力.结论:以国际化和质量观为指导,提高教师自身能力,选择合适的教材,结合有效的教学模式,针对性地教授留学生临床药理学课程,保证医学留学生教育的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作者:常艳;张玲玲;严尚学;吴成义;魏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干-湿棉球擦拭法预防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溃疡的观察

    目的:观察干-湿棉球擦拭法预防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溃疡中的疗效.方法:将86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干-湿棉球擦拭法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采用口腔冲洗法进行口腔护理;对2组患者的口腔溃疡发生率、清洁度及真菌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口腔清洁度低6分的患者数由40例下降到6例,对照组由41例下降到2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口腔真菌感染率、溃疡发生率分别为11.6%、20.9%和23.3%、34.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湿棉球擦拭法在预防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溃疡的护理中,具有口腔清洁效果好,疗效显著,操作简便等优势.

    作者:王雅宁;王鸿雁;祝凌芳;崔娟;丁维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播散性腹膜平滑肌瘤病1例

    患者,女,41岁.因子宫肌瘤挖除术后3年,复查发现多发性子宫肌瘤1个月入院.患者3年前因多发性子宫肌瘤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挖除术,手术顺利,按期出院,病理检查提示多发性子宫平滑肌瘤.出院后定期门诊复查,平素月经规律,无明显月经量增多及经期延长等表现,1个月前B超提示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要求治疗,再次入院.

    作者:张旋;柯丽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头孢曲松钠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水肿的影响

    目的:观察头孢曲松钠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水肿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S组、预处理组,每组8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MRI 弥散加权成像及T2WI增强扫描检测各组大鼠相对平均扩散系数及平均信号强度.采用T2WI扫描评估各组大鼠脑缺血体积.结果:预处理组与NS组比较脑梗死体积明显缩小,相对平均扩散系数明显升高,增强扫描、T2WI 扫描相对信号强度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头孢曲松钠预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脑水肿.

    作者:熊建忠;易飞;揭文妙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3种类型糖尿病前期人群血清抵抗素水平差异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3种糖尿病前期人群血清抵抗素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分别测定单纯空腹血糖受损(IFG)、单纯糖耐量减低(IGT)、IGT合并IFG及血糖正常者(NBG)共4组(ni=50)的空腹血清抵抗素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相关因素.结果:IGT、IFG和IGT+IFG组血清抵抗素水平均高于NBG组(P<0.01),IFG组与IG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T+IFG组均高于IGT组和IFG组(P<0.01和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腹围是血清抵抗素升高的影响因素.结论:3种类型糖尿病前期人群血清抵抗素水平均高于血糖正常人群且升高影响因素为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体质量指数及腹围.

    作者:沈云玲;田建卿;刘耀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蚌埠地区结核杆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

    目的:了解蚌埠地区肺结核患者的结核杆菌耐药情况,为进一步开展耐药结核患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萋-尼抗酸染色法筛查出425例耐药肺结核高危患者,痰涂片检查阳性者采用酸性改良罗氏固体培养基进行分枝杆菌培养,培养阳性者采用绝对浓度间接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痰培养阳性患者267例,耐药肺结核患者184例.其中单耐药45例,多耐药76例,耐多药41例,严重耐多药22例.结论:蚌埠地区肺结核患者耐药情况严重,预防耐药肺结核发生,关键是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加强全程督导管理.

    作者:郭政新;王兆华;刘欣;李娜;常先友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血清胸苷激酶1检测在食管癌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质胸苷激酶1(TK1)检测在食管癌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158例确诊为食管癌患者(食管癌组)术前血清TK1的水平,同时检测40例食管良性疾病(良性疾病组)和50名健康人(对照组)血清中的TK1水平;食管癌组随机抽取28例进行连续跟踪随访,检测其术后7 d、术后1个月的血清TK1水平.结果:食管癌组患者术前血清TK1水平和血清TK1阳性率均高于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P<0.01),良性疾病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组中随访的28例患者手术后7 d血清TK1下降不明显(P>0.05),但术后1个月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检测血清TK1的水平对食管癌诊断、预后判断、疗效监测等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陈凯;于在诚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鼻内镜下治疗鼻腔深部出血42例

    鼻出血为临床多见的急症,可单纯由鼻病引起,也可因全身疾病所致,依出血部位不同分为鼻腔前部出血和鼻腔深部出血.鼻腔前部出血应用前鼻镜很容易发现,可直接治疗,疗效好.鼻腔深部出血部位深在,应用传统的治疗办法不易确定出血部位,疗效较差.深部出血的常见部位一直存在争论,有学者[1]认为鼻中隔是常见的出血部位,另有学者[2]则认为外侧壁,特别是吴氏静脉丛是常见出血部位.鼻内镜检查可以探查鼻腔深部结构,精确定位以前无法发现的出血部位,从而进行直接处理,提高了鼻腔深部出血的治疗效果.2009年6月至2011年9月,我科行鼻内镜下鼻腔探查电凝术治疗鼻腔深部出血42例,现作报道.

    作者:贾建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困难性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27例分析

    目的:探讨困难性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损伤及术后残余胆囊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64例困难性胆囊切除术后有胆管损伤及术后残余胆囊的27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胆管损伤15例(2.66%),治愈13例,好转1例,病死1例.残余胆囊12例(2.13%),4例术后治愈;2例结石复发,拒绝手术;6例无结石者未手术,好转出院.结论:困难性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损伤及术后残余胆囊的发生率较高,正确的手术时机及细致的手术操作应能避免严重的手术并发症.

    作者:刘利敏;陈勇;寇玉彬;吴驰;曾小兵;陆宝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阿司匹林联合泼尼松治疗复发性流产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泼尼松治疗复发性流产(RSA)的疗效.方法:将53例RSA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每天予以阿司匹林100 mg、泼尼松5 mg 1次口服,共3个月;3个月后阿司匹林减量至25 mg,泼尼松减量至2.5 mg,每晚1次口服,直至妊娠后3个月.对照组常规黄体酮等保胎药物治疗.将生育活婴或者妊娠28周内未出现胎儿异常视为妊娠有效,比较2组治疗有效率、活产率及妊娠合并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妊娠期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及泼尼松并不增加妊娠合并症的发生.结论: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泼尼松能有效改善RSA的妊娠结局,具有临床可行性.

    作者:张静;张宁芝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显微镜下小骨窗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小骨窗手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策略和疗效.方法:15例患者分别采用经侧裂岛叶(8例)和经颞上回皮层小骨窗(7例)显微手术,术后常规应用脱水药物.结果:15例均无死亡.术后日常生活能力Ⅰ级3例,Ⅱ级7例,Ⅲ级3例,Ⅳ 级1例,Ⅴ级1例.结论:根据血肿的量和血肿的部位,分别采用经侧裂岛叶和经颞上回皮层小骨窗入路显微手术,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符合微创理念.

    作者:解岗;李永奇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条件性恐惧消退大鼠内侧前额叶皮层边缘下区αCaMK Ⅱ的变化

    目的:探讨条件性恐惧消退早期(1周内)大鼠记忆保持成绩和内侧前额叶皮层边缘下区α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αCaMK Ⅱ)的动态变化.方法:将7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恐惧消退组和恐惧对照组,其中恐惧对照组为条件恐惧建立后不进行消退训练,恐惧消退组为条件恐惧建立24 h后进行消退训练,采用以声音为提示的足底电击建立大鼠恐惧记忆,然后仅给予声音信号进行恐惧消退训练.在恐惧消退后第1、3、7天分别进行消退保持测试,并在各时间点取边缘下区标本进行αCaMK Ⅱ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在消退保持过程中,恐惧对照组和恐惧消退组大鼠消退成绩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恐惧消退组消退成绩好于恐惧对照组(P<0.01);恐惧对照组和恐惧消退组大鼠边缘下区 αCaMK Ⅱ免疫反应阳性物质逐渐增加,但均低于正常对照组,第1天无明显不同,第3、7天恐惧消退组αCaMK Ⅱ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均低于恐惧对照组(P<0.01).结论:恐惧消退训练后3~7 d,边缘下区αCaMK Ⅱ水平变化与恐惧记忆消退训练相关.

    作者:焦东亮;许华山;宋红梅;王立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头皮钢针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中的护理体会

    塞丁格技术创立于1953年,其特点是经皮穿刺,通过导丝、导管交换将导管引入血管内[1].改良塞丁格技术是将塞丁格技术中单一功能的扩张器改变为扩张器-插管鞘组件,便于经外周静脉留置中心静脉导管(PICC)从插管鞘送入,提高穿刺成功率,并减少组织损伤.我院静脉治疗小组2011年7月至2012年2月对直接穿刺困难的20例患者应用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在实践中发现塞丁格穿刺包中的穿刺针直,长约7.5 cm,护理人员在穿刺时感觉不得力,不好把握针头方向,我们改用头皮钢针进行穿刺,取得比较满意效果,现作报道.

    作者:李桂莲;刘春梅;田丽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乳腺分泌型癌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乳腺分泌型癌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预后.方法:对2例乳腺分泌型癌进行光镜、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乳腺分泌型癌的病理形态学主要特点为癌细胞异型性较小,细胞质和细胞外出现大量分泌物,对PAS染色出现阳性反应,免疫组织化学S-100恒定表达.结论:乳腺分泌型癌比较少见,为预后较好的乳腺癌.诊断需结合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病理诊断时还需与一些肿瘤相鉴别.

    作者:梅娟;王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PTEN基因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相关性研究进展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涉及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多种病因,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有多个癌基因和/或抑癌基因发生改变,常导致细胞生长失控,从而引起恶性肿瘤.PTEN即第10号染色体同源缺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是一种新的抑癌基因,又名MMAC1或TEP1,是Li等[1]从原发性乳腺癌、前列腺癌以及胶质细胞瘤细胞株克隆得到的.本文就PTEN基因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洪海燕;石建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中国人群FGA、D5S818基因座的空间群体遗传结构分析

    目的:分析中国87个人群常染色体FGA、D5S818基因座的空间群体遗传结构,为研究中华民族的起源、人口迁移、考古以及民族融合等群体遗传学和人类学问题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应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及GIS中的空间差值分析技术,从基因频率矩阵中提取综合指标,并采取可视化技术来反映中国人群2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位点的空间群体遗传结构.结果:中国人群FGA、D5S818基因座的主成分空间分析结果划分出4大区域,显示出从东北向西南递增的趋势,同时在西北部也有增高趋势.结论:中国人群2个STR位点的空间群体遗传结构呈现明显的地理遗传梯度变异性,不同群体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作者:张林;杨继全;王克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P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教授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级临床医学专业2个班级,分别进行PBL教学法(PBL组)和传统教学法(LBL组).教学实施后进行笔试和问卷调查两种方式来完成效果评估.结果:2组学生笔试中基础理论客观题型得分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但PBL组案例分析题型得分高于LBL班级(P<0.01);在教学过程中,PBL组学生在学习注意力集中、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学习兴趣、图书馆和网络资源的有效使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均明显优于LBL(P<0.01),但LBL组学生掌握据重难点理论知识优于PBL组(P<0.01).结论:PBL教学法在临床医学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医学教学中推广.

    作者:王齐;陈辉;戴寒晶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微创拔牙法与锤凿劈冠法在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拔除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微创拔牙法与锤凿劈冠法在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拔除中的效果.方法:将269例下颌低位阻生智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131例采用锤凿劈冠法,观察组138例采用微创拔牙法.对2组的拔牙时间及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拔牙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术中、术后并发症较对照组也明显减少(P<0.05~P<0.01).结论:微创拔牙法拔除下颌低位阻生智齿具有手术时间短及术中、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徐锦程;赵莉莉;王艳;刘文静;夏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脊髓多发性硬化的MRI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脊髓多发性硬化的MRI表现及其诊断.方法:分析9例脊髓多发性硬化病变的部位、范围、病变处脊髓形态、MRI信号及强化程度.结果:发生在颈髓4例,颈胸髓同时受累3例,单纯胸髓受累2例.病变呈条带状、斑点状,T1WI呈低或等信号,T1WI呈高信号,T2WI轴位上病变以点片状高信号为主,增强后病灶强化或不强化.结论:MRI有助于脊髓多发性硬化与其他脊髓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作者:汪志超;赵研;张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