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娣艳;黄凌
目的:探讨红外线耳温枪测量呼吸科老年住院患者耳温的准确性.方法:110例老年患者采用红外线耳温枪测量体温,同时用玻璃水银体温计测量腋温.将腋温37.5 ℃以上列为发热组,共测量180例次;正常体温组共测量200例次.比较2组耳温和腋温测量结果.结果:正常体温组耳温值为(36.19±0.49)℃,低于腋温的(36.31±0.51)℃(P<0.01);发热组耳温值为(38.83±0.48)℃,高于腋温的(38.79±0.52)℃(P<0.01).结论:红外线耳温枪测量耳温,可以准确真实地反映体温情况,而且方便快捷,安全准确、节约时间,值得在老年住院患者体温监测中推广应用.
作者:吴叶荣;余宏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自然干燥法在新生儿脐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新生儿脐部护理的佳方法.方法:将120例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低位结扎法.对照组每天沐浴后用75%乙醇消毒,并用愈脐带包扎;观察组出生后24 h拆掉包扎,暴露,不消毒,保持干燥.观察记录2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脐炎发生率以及家长满意度.结果:2组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和轻度脐炎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无重度脐炎发生;观察组家长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然干燥法护理新生儿脐带操作简单,提高了家长满意度.既减少医疗经费,又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干预,同时不影响脐带残端的脱落,不增加脐部感染的危险,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磊;杨永红;孙桂君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医院工作人员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状况.方法:应用ELISA法对1 582名医院工作人员及213名非医院工作人员进行血清Hp-IgG抗体检测.结果:医院工作人员Hp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医院工作人员(P<0.01);有消化不良症状者的Hp抗体阳性率高于无症状者(P<0.01).结论:医院工作人员是Hp感染的高危人群.
作者:孙晓洁;钟迎春;金燕;华要武;黄益丽;付静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总结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的36例胫骨骨折患者,其中开放性骨折16例,均为GustiloⅠ~Ⅱ型损伤,闭合骨折20例.结果:36例均获随访,6~30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6周;骨折愈合按Johner-Wruhs 评分标准,优 28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97.2%;未出现断钉、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感染、脂肪栓塞、关节僵硬及再次骨折等并发症.结论:使用手法复位后交锁髓内钉静力性固定手术治疗胫骨骨折,对局部骨折端血运破坏少,是治疗胫骨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李虎;黄洪;储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发挥混合式教学(blended learning)的优势,构建医学遗传学网络课程,将网络课程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方法:使用多种软件制作协作型医学遗传学网络课程.结果:构建了基于blended learning的医学遗传学网络课程.结论: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高校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通过基于blended learning的医学遗传学网络课程,能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发挥其混合式教学的特点与优势.
作者:刘辉;王力;吴守伟;胡明洁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了解尖锐湿疣(CA)患者人乳头瘤病毒(HPV)的型别分布.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对CA患者病变部位疣体或分泌物进行HPV DNA(高危型和低危型)检测.结果:110例CA患者中,HPV阳性检出率为100.00%.低危感染占64.55%,高危感染占14.55%,高低危复合感染占20.91%.不同性别和年龄患者HPV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患者以低危型HPV感染为主,高危HPV感染有较高比例分布,提示应加强生殖器肿瘤的防治.
作者:孟凡祥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根治性放疗后短期复发食管癌的合理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食管癌放疗后短期复发患者(手术组)的手术情况,并与22例接受保守性治疗的患者(保守治疗组)进行比较.结果:手术组有20例(95.2%)完成了肿瘤切除,术后发生低氧血症15例,肺部感染2例,吻合口瘘1例.手术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1.4%、33.3%和14.3%.保守治疗组术后1年生存率为45.5%,与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守治疗组2年后无生存者,生存期2~17个月.肿瘤复发治疗后半年疗效满意度手术组为66.7%,明显高于保守治疗组的27.3%(P<0.01).结论:根治性放疗后短期复发食管癌的手术风险较大,手术难度增加,须仔细行围手术期准备,手术能给患者带来生存受益.
作者:李向阳;丁友宏;邱亮;严士光;孙标;闫坤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居民功能性便秘(FC)患病率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按罗马Ⅲ标准对上海市闵行区>18岁居民进行面访式问卷调查,了解FC患病率及可能的危险因素.结果:2010年5~8月共调查居民2 300人,符合要求者2 113人,FC 139例,患病率6.6%.女性、年龄大、机关科技卫生人员、高收入者、饮食口味重、失眠均可能为FC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上海市闵行区居民FC十分常见,且受多种因素影响.
作者:祝子华;刘建生;田怡;廉伟;付东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评价纤维桩系统联合全瓷冠在切牙残冠、残根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0例患者的52颗切牙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详细的口腔检查,拆除不良修复体,完善根管治疗、牙周治疗及必要的外科手术等.观察1周无不适症状且X线片示牙周状况良好者,按桩预备原则进行预备,尽量保存健康的牙本质,黏桩、成核,按全冠预备原则,牙体预备联合全瓷冠修复.3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6~12个月,通过影像学方法及临床检查评估临床效果.结果:1例修复体出现桩脱落,1例修复体出现桩折断,牙龈充血,其余修复体边缘适合性良好,色泽稳定,牙龈情况良好,X根尖片示牙根、纤维桩无异常,均未出现继发性根尖周炎.结论:纤维桩系统在切牙残冠、残根修复中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对于剩余牙体组织较少无法获得足够牙本质肩领的薄弱根管,应慎重选择修复方式.
作者:田静;唐旭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单纯颅骨损害的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征及病理组织特征.方法:经临床特征结合CT、磁共振等影像资料,应用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手术切除的1例单纯颅骨损害的LCH进行观察.结果:累及颅骨的LCH病变为圆形或卵圆形溶骨性病灶,具有边界清晰的非硬化性边缘,表现为穿凿状,内板和外板不平衡破坏导致斜边或双边,溶骨病变含有残余骨碎片,病变扩大数目增多可聚合成地图样外观,病理组织学为血管、炎细胞、组织细胞及多核巨细胞构成的幼芽肿样结构,S-100、CD1α阳性,CD68部分细胞阳性,Ckpan、CD45、EMA阴性,Ki-67肿瘤细胞阳性细胞数约为5%.结论:单纯颅骨损害的LCH具有明显的临床特征及典型的影像学特点,确诊仍需要病理检查,单一的病灶手术切除效果良好,一般不需化疗或放疗,定期随访即可.
作者:段祥升;平勇;汤纪永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4种妇科宫腔吸引管清洗方法的清洗效果.方法:将600件宫腔吸引管随机分为4组,其中A组直接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B组采用手工加多酶液浸泡,按常规人工清洗;C组采用手工加多酶液浸泡联合全自动清洗消毒机清洗;D组采用手工加多酶液浸泡联合超声清洗机清洗;通过目测和潜血试验比较各组清洗合格率.结果:4组宫腔吸引管经目测检验,B、C、D组清洗合格率均为100.00%,均高于A组(76.67%)(P<0.05);4组宫腔吸引管经潜血试验检测后,A、B、C、D组合格率分别为70.67%、86.67%、96.67%和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工清洗配合超声清洗机是目前一种较好的宫腔吸引管清洗方式.
作者:苗傲霜;陈丽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为促进预防医学人才培养适应社区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对预防医学本科生的专业课程进行改革.方法:在预防医学三年级本科生中按平均成绩分层抽取20名学生实施参与式课程(参与组);再分层抽取20名学生参加常规专业课学习(对照组).参与组采用双语教学,教师与学生圆形围坐,参与式方法包括小品、画图、游戏、模型等形式,并对考核过程进行创新,后对参与式教学与常规教学的学生专业知识、态度、行为进行比较.结果:参与组与对照组学生的专业知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与组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行为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参与式课程教学效果和社会效应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参与式教学丰富了实践教育,促进了学生对专业的主动性学习行为,可为预防医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参考.
作者:王丹妮;王春华;张勤;张玉媛;高金霞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安徽省3所医学高等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及其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安徽省3所医学高等院校123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培养情况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相应的分析.结果: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届本科生源占81.30%,历届本科生源占18.70%;在科研方面及临床技能方面,39.84%的受访者在毕业前仅进行文献综述,52.85%不能独立管理床位,33.33%很少或偶尔进行独立医疗操作,仅有12.19%在轮转各个科室结束时表示有考核评价机制.结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在培养模式、临床技能训练、考核体系方面存在问题,可通过制定合理的科研计划,加强硕士研究生培养科室的规范化管理和健全临床理论知识及技能考核体系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作者:卢东兵;范恒伟;周建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持续电子胎心监护(EFM)在分娩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 298例单胎足月孕妇作为观察组,在分娩过程中应用中央监护站系统进行持续EFM;同时选取既往产程中未行持续EFM的862例孕妇作为对照组.分别计算2组的羊水粪染率、以胎儿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率及产钳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并检测EFM异常孕妇分娩后新生儿脐动脉血pH值.结果:观察组以胎儿窘迫为指征的剖宫产率为21.4%,高于对照组的15.0%(P<0.01);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及重度窒息率分别为4.5%和1.4%,低于对照组的7.2%和2.7%(P<0.01和P<0.05).2组胎儿窘迫诊断率、羊水粪染率、以胎儿窘迫为指征的产钳助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胎儿窘迫率10.7%,低于对照组的14.0%(P<0.05).观察组中EFM异常图形病例脐动脉血pH值为7.25±0.26,低于EFM正常图形病例的7.34±0.18(P<0.01).结论:采用中央监护站系统在产程中进行持续EFM,可以早期发现胎儿窘迫,为早期处理和干预提供依据.
作者:陈红波;汪胜友;叶俊良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复方紫草烫伤软膏治疗中小面积烧伤的疗效.方法:以120例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予美宝烫伤膏,观察组给予复方紫草烫伤软膏.结果:观察组治愈率95.0%,高于对照组80.0%(P<0.05);观察组浅Ⅱ度创面愈合时间为(9.2±3.1)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3.3±3.2)d(P<0.01),2组愈合后创面均无明显瘢痕;观察组深Ⅱ度创面愈合时间为(15.3±3.2)d,亦显著短于对照组的(20±2.6)d(P<0.01).结论:复方紫草烫伤软膏治疗中小面积烧伤治愈率高,愈合时间短.
作者:赵众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MP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用MPS对46例53个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进行检查.结果:息肉22个,间质瘤12个,脂肪瘤4个,异位胰腺3个,囊肿3个,外压性改变3个,食管静脉曲张2个,胃黏膜脱垂2个,胃窦早癌1个,无病变者1例.部分选择治疗的病灶术后诊断与MPS诊断符合率为100.0%.结论:MP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准确、安全、简便、无创,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束庆文;叶献词;钱爱玲;束宽山;汪全红;汪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78例OVCF患者术前给予心理指导、饮食指导;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抗骨质疏松治疗,观察双下肢感觉运动,指导患肢功能锻炼及给予出院指导等.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疼痛缓解情况.结果:78例患者术后4~ 48 h疼痛缓解明显,部分患者甚至完全消失,无并发症发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平均为(8.1±1.5)分下降至术后(2.4±0.9)分.结论:PKP对OVCF患者的复位满意,疗效可靠.同时精心的护理对患者病情及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汲娣艳;黄凌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重症肺炎患儿心肌损害血气指标、心肌酶学的变化.方法:分析58例重症肺炎患儿的心电图、血气指标及心肌酶学的变化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心肌酶学异常组的血气分析水平均较心肌酶学正常组有显著改变(P<0.01).心肌酶学异常组32例中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与血气分析结果的-BE值呈正相关关系(P<0.01).58例重症肺炎患儿中心电图显著改变者51例,其中心肌酶学异常组患儿32例(62.75%),合并心力衰竭11例(18.97%).结论:低氧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参与了重症肺炎患儿心肌损害的发生、发展,早期改善低氧血症,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有利于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血气分析、心肌酶学检测及心电图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重症肺炎患儿心肌损害和判断病情预后.
作者:杨晓光;王国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小儿智力糖浆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疗效.方法:61例ADHD患儿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28例给予利他林口服,治疗组33例给予小儿智力糖浆口服.治疗12周后,比较2组疗效、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2组临床疗效和多动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多动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智力糖浆治疗儿童ADHD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利他林组相近.
作者:赖维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测定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脑红蛋白(NGB)的水平与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进行相关性分析,防治脑缺氧、脑缺血.方法:选择HIE组44例,其中轻度22例,中度14例,重度8例;同期正常足月新生儿10名为对照组.分别于出生后3 h、3 d和7 d采集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NGB水平.于出生后1 d、7 d、14 d行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将血清NGB含量与NBNA评分作相关性分析.观察HIE组急性期、恢复期血清NGB及对照组血清NGB含量与NBNA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HIE中、重度组患儿急性期血清NGB水平均明显高于HIE轻度组和对照组(P<0.01).HIE组中、重度组患儿恢复期NGB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HIE组血清NGB水平与NBNA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血清NGB水平在急性期与恢复期均与NBNA评分呈负相关.血清NGB水平作为早期评价HIE脑损伤程度及脑损伤恢复的指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施元美;张泓;周保健;殷小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