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磊;刘会春;李宗狂;鲁贻民;金浩;高之正
目的:探讨闭式负压引流(VSD)在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一期原位植皮中的疗效和护理要点.方法:对 26例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患者采取一期原位植皮结合VSD治疗,并对其心理、体位及负压引流装置等进行全方位的有效护理.结果:23例一期愈合,无并发症;3例因感染严重皮片部分坏死,二期补充植皮后创面均愈合.结论:四肢大面积皮肤撕脱伤采用VSD结合一期原位植皮疗效确切,围手术期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提高皮片存活,减少生理上及心理上的痛苦.
作者:张杨西贝;柏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在脑梗死前期CT灌注成像(CTP)异常与血管狭窄之间的关系,并分析血管表面通透性(PS)的变化.方法:经临床确诊的TIA患者56例,利用128层螺旋CT机,先行CT及MRI平扫,排除脑出血及急性期脑梗死,然后再行全脑CTP及CT血管成像(CTA)检查.对CTP异常者,按照灌注分期标准分为Ⅰ期、Ⅱ期;按CTA结果分为血管轻度狭窄组和血管中重度狭窄组.结果:CT灌注异常者56例,其中Ⅰ期39例,Ⅱ期17例.CTA表现为:血管轻度狭窄11例,中重度狭窄26例.血管轻度狭窄组与中重度狭窄组间异常灌注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Ⅱ期患者患侧PS值均较健侧延长(P<0.01);Ⅰ、Ⅱ期患者间脑健侧和患侧PS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A患者CTP异常与血管狭窄程度有关.通过CTP与CTA检查,并结合其他临床体征,可以对TIA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从而指导临床进行干预性治疗.
作者:邱晓晖;章辉庆;刘艺超;董修明;郏立志;穆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电子阴道镜联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在宫颈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电子阴道镜联合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患者418例,以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为标准,对电子阴道镜诊断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电子阴道镜检查结果显示,宫颈炎患者346例(82.8%),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48例(11.5%),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19例(4.5%),宫颈癌5例(1.2%).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宫颈炎333例,CIN 45例,HPV感染27例,宫颈癌13例.电子阴道镜检查诊断宫颈炎、CIN、HPV感染、宫颈癌与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97.9%、95.5%、70.3%、38.5%.结论:电子阴道镜联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在宫颈炎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减少漏诊率和误诊率,有利于临床医生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作者:杜秀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以食管下段括约机失弛缓为特征,其病因不明,但大多数学者[1-2]认为贲门失弛缓症属于神经源性疾病.贲门失弛缓症对患者的机体及精神均造成一定的危害[3],做好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治疗成功的保证.2007~2012年,我院收治贲门失弛缓症患者6例,成功地进行了Heller′s手术加胃底折叠术,同时在细致周到的围手术期护理下,患者较快地痊愈.现就围手术期的护理作一总结.
作者:岳峰;李玉洁;杨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硫酸镁湿热敷治疗产后会阴水肿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300例产后会阴水肿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均采取红外照射方法护理治疗.对照组湿敷甲硝唑溶液,观察组湿敷硫酸镁原液.观察2组患者护理治疗72 h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痊愈130例,对照组痊愈90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痊愈时间为(3.5±1.5)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5±2.5)d(P<0.01).2组患者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外照射基础上采取湿敷硫酸镁原液方法护理治疗产后会阴水肿效果显著,能够降低疼痛,促进伤口愈合,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任玉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化疗栓塞(UACE)治疗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CSP)合并大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3例CSP合并大出血患者采用UACE联合灌注甲氨蝶呤50~75 mg,术后嘱患者平卧12~24 h.每3 d 复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每周复查B超.记录手术成功率、栓塞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13例患者均成功实施双侧UACE,并止血成功,随访6个月,无再发出血.4例患者出现下腹剧痛,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UACE治疗CSP合并大出血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剑;施万印;高立兵;顾金林;方世月;张宏;刘亮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与类风湿因子(RF)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50例RA患者(RA组),并选择3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分别采用化学发光法和特种蛋白仪定性检测血清抗CCP抗体和RF,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RA组50例中单一抗CCP抗体阳性率86.0%,单一RF阳性率78.0%,两项同时阳性率92.0%,同时阴性率8.0%.对照组30例中单一抗CCP抗体阳性率3.3%,单一RF阳性率13.3%,无一例两项同时阳性.RA组抗CCP抗体、RF和两项同时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抗CCP抗体对RA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结合化学发光法检测抗CCP抗体,可显著提高对RA的诊断水平.
作者:王波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随着微创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开始探索小切口行复杂心脏手术操作,以减轻手术创伤,同时满足患者对美观的要求[1].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我科行闭式体外循环下微创二尖瓣手术21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作一报道.
作者:程咏;常芸;陈娟;王秋静;张金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endobutton系统固定腘绳肌腱重建膝前交叉韧带(ACL)的手术配合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关节镜下endobutton系统固定腘绳肌腱重建膝ACL患者的手术配合及围手术期护理,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麻醉方式与体位、常规配合、手术方法与配合,术毕手术核查、患者搬动与转运及术后器械维护等.结果:24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00~120 min.术后均未发生感染.随访3~18个月.术后3个月X线片检查见内固定物与术时比较无明显移位.仅1例膝关节活动时皮下有响声,不影响关节活动.结论:关节镜下endobutton系统固定腘绳肌腱重建膝ACL临床效果满意.完善术前准备、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及准确配合和术后器械维护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高连珠;戴永立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某市娱乐场所从业人员艾滋病、性病高危行为的特征.方法:采用多分类敏感问题随机应答技术和整群抽样方法,调查估计某市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性病、艾滋病检测各情况类别的比例,以及性服务时安全套破损情况、全程使用情况各类别的比例.结果:某市娱乐场所从业人员近1年从未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查过性病、检查过但结果不确定、检查过但不知道结果、检查结果无性病、检查结果有性病的比例依次为44.889 4%、4.313 1%、11.040 6%、33.506 6%、6.250 2%;近1年从未到正规医疗机构检测过艾滋病、检测过但结果不确定、检测过但不知道结果、检测结果阴性、检测结果阳性的比例依次为62.287 9%、6.412 7%、7.241 0%、23.703 5%、0.354 9%;近一次性服务时没有使用安全套、使用安全套有破损、使用安全套无破损的比例依次为1.885 8%、22.107 6%、76.006 6%;近1个月性服务时从未全程使用、有时全程使用、一直全程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依次为2.268 0%、4.002 2%、93.729 8%.结论:某市娱乐场所从业人员性病、艾滋病的检查情况不容乐观,安全套的使用情况较好,但选用安全套的质量仍需提高.
作者:傅颖;高歌;阮玉华;王磊;施佳琛;周云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在降低不合格血液标本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集2011年11月至2012年2月住院患者4 824份血液检验标本作为QCC活动前组,采集2012年3月至2012年5月住院患者5 000份血液检验标本作为QCC活动后组.血液标本均由统一培训后护理人员采集,经训练的运送标本人员送检,不合格标本为临床检验中心拒收的标本.活动后组在此基础上开展QCC活动,确立活动课题,进行现状调查,分析不合格血液标本发生的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比较实施QCC活动前、后不合格血液标本数,计算不合格标本发生率.结果:QCC活动后组不合格血液标本发生率为0.2%,明显低于QCC活动前组的2.7%(P<0.01).结论:QCC活动有助于提高血液标本合格率,持续改进和提高护理服务和医院管理水平.
作者:徐青;曹志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尿毒症并发不宁腿综合征(RLS)及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和护理要点.方法:纳入维持性HD并发RLS患者18例,在充分透析的基础上,联合应用HP;并辅以护理干预.观察治疗前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β2-微球蛋白及临床症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价睡眠质量.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β2-微球蛋白、RL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睡眠质量显著改善(P<0.01).结论:HP加HD治疗尿毒症患者并发RLS及睡眠障碍,辅以护理干预,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仲丽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明确黏着斑激酶(FAK)和第十号染色体上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缺失基因(PTEN)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以及与肿瘤的发生、侵袭性生长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EliVision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AK、PTEN在6例正常脑组织及54例各级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FAK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总阳性率为66.67%,其中Ⅰ~Ⅱ级为35.00%,Ⅲ级为81.25%,Ⅳ级为88.89%,Ⅰ~Ⅱ级阳性率均低于Ⅲ级和Ⅳ级(P<0.01),而Ⅲ级和Ⅳ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N在脑胶质瘤中总阳性率46.30%,其中Ⅰ~Ⅱ级为75.00%,Ⅲ级为 31.25%,Ⅳ级为27.78%.Ⅰ~Ⅱ级阳性率均高于Ⅲ级和Ⅳ级(P<0.01),而Ⅲ级和Ⅳ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N与FAK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FAK的阳性率随着脑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增加而增加,而PTEN的阳性率随着脑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增加而降低.同时分析二者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有助于判断脑胶质瘤的病理学分级、预后,以及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孙广卫;张少军;李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唇腭裂患者围手术期的优质护理方法.方法:将150例唇腭裂围手术期患者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组78例和常规护理组72例.常规护理组施行常规围手术期护理,优质护理组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营养饮食护理、切口及口腔护理等优质护理方法.对2组患者家属满意度、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优质护理组患者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1).结论:唇腭裂患者围手术期的优质护理方法能改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彭萍;辛美灵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gene of phosphate and tensio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some ten,PTEN)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方法测定70例HCC组织和40例相应的癌旁组织中PTEN和p53蛋白的表达,分析两个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TEN在HCC组织中的阳性率为57.1%,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的95.0%(P<0.01).在肿瘤分期晚和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PTEN表达均降低(P<0.01).p53蛋白在HCC组织中表达率为60.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15.0%(P<0.01).在肿瘤大小、病理分级、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指标上,p53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N与p53蛋白表达在HCC组织中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PTEN低表达与HCC进展有关,有可能作为评价肝癌预后的指标.
作者:李玉梅;汪蕊;欧玉荣;吴穷;侯鑫;钱秀娟;汪子书;杨燕;谈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讨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常见并发症发生原因、处理策略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21例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的随访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53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3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6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合并房室传导阻滞15例,持续性心房颤动伴缓慢心室率或3 s以上长间歇14例.结果:121例中发生并发症15例,其中气胸1例,囊袋内积血及血肿5例,起搏器囊袋感染5例(1例合并囊袋血肿),电极导线脱位2例,导线尾端与脉冲发生器连接不紧1例,起搏器综合征1例,上肢深静脉血栓1例;经相应处理后均治愈或缓解.结论:深入对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常见并发症的了解,重视术前预防及术中规范操作,加强术后随访及起搏器知识教育,早期发现并积极处理各种并发症,可将并发症减少到低.
作者:熊宁;陈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按照临床路径表制定的要求进行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对护理的满意度、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较对照组提高(P<0.05).2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李梦;余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使用康惠尔敷料治疗皮肤擦挫伤的疗效.方法:将50例皮肤擦挫伤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方法换药,治疗组给予康惠尔系列敷料换药,观察2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疼痛及炎性反应程度、色素沉着及瘢痕形成情况.结果:治疗组愈合时间为(10.5±2.3)d,对照组愈合时间为(15.2±2.1)d,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换药时疼痛反应多为1级以下,对照组多为2级以上,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有1例出现轻度色素沉着,对照组有5例出现明显色素沉着;对照组有2例创面愈合后留有瘢痕,未影响功能;2组均无明显感染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康惠尔系列敷料治疗皮肤擦挫伤时能为创面提供密闭的湿性环境,减轻换药时的疼痛,促进创面结痂、脱落、愈合,缩短病程,减少瘢痕的形成及色素沉着,是治疗皮肤擦挫伤的理想敷料.
作者:王明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持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心衰)的效果.方法:顽固性心衰患者114例,73例接受常规心衰药物及CBP治疗(CBP组),41例接受常规心衰药物治疗(常规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生化指标、心功能及治疗转归情况.结果:CBP组治疗后血钠、血钾、血肌酐、尿素氮、B型脑钠肽水平均较常规组明显改善(P<0.01);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左心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及24 h尿量的改善效果也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1);CBP组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常规组(P<0.01).治疗期间病死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与单独使用常规药物治疗相比,CBP能显著改善顽固性心衰患者临床生化指标,增强患者心功能,改善预后.
作者:张丽琴;邢昌赢;蒋艺萍;解林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小剂量纳洛酮用于老年患者术后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80例全麻下行腹部手术后PCIA 48 h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其中A组:舒芬太尼1.5~2 μg/kg加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 ml;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0.1 μg·kg-1·h-1.记录术后PCIA治疗期间2、6、12、24、36、48 h各时间点患者的镇痛和镇静评分及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果:B组镇静评分在术后各时间点均较A组降低(P<0.05~P<0.01);B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也均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老年患者术后镇痛应用小剂量纳洛酮(0.1 μg·kg-1·h-1)可有效减少舒芬太尼PCIA的不良反应,同时增强舒芬太尼的镇痛效果.
作者:代文涛;朱德浩;符炜;张从利;王南海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