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护理路径在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李梦;余虹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 临床护理路径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按照临床路径表制定的要求进行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对护理的满意度、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较对照组提高(P<0.05).2组患者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可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优化组合方式镇静在脑出血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优化组合方式镇静对脑出血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9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每日唤醒计划镇静,观察组患者实施程序性镇静联合每日唤醒镇静的优化组合方式,比较2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人机对抗、意外脱管发生率、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意识状态恢复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MAP优于对照组(P=0.019),意识状态的恢复优于对照组.结论:优化组合方式镇静和单纯每日唤醒计划镇静方式均能防止患者的无意识行为干扰治疗,而优化组合方式镇静能够减少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更有利于意识状态的恢复.

    作者:王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艾司洛尔对小儿重症手足口病心肌酶的影响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对小儿重症手足口病(HFMD)心肌酶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重症HFMD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65例和艾司洛尔组55例,选择同期门诊体检健康儿童45名作为正常对照组.常规治疗组予以抗病毒、降颅压、磷酸肌酸钠保护心肌细胞等治疗,艾司洛尔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艾司洛尔.入院时检测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去甲肾上腺素(NE).治疗3 d后复查,比较治疗前后心肌酶及NE变化情况.结果:重症HFMD患儿心肌酶及NE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常规治疗组和艾司洛尔组治疗后LDH、CK、CK-MB及NE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2组治疗前上述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艾司洛尔组上述各指标均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艾司洛尔治疗小儿重症HFMD能有效减轻心肌损伤.

    作者:朱磊;刘冉;胡丹;朱晓新;刘开勋;魏海燕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奥曲肽对多烯紫杉醇抑制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增效作用

    目的:观察生长抑素类似物奥曲肽(OCT)对人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细胞株PC-3的体外抑制作用,并探讨OCT与多烯紫杉醇联合用药时,对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细胞是否有协同作用.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OCT和多烯紫杉醇,单独或联合作用于体外培养的PC-3细胞,通过对PC-3细胞抑制率的变化,观察OCT对其杀伤癌细胞能力的影响;并与单独使用多烯紫杉醇的抑制率相比较.结果:OCT能够增强多烯紫杉醇对PC-3细胞的抑制率(P<0.01),其作用随浓度、时间的增加而增强(P<0.01).结论:OCT可抑制PC-3细胞,并可增强多烯紫杉醇对PC-3细胞的敏感性;2种药物联用,抑制率明显高于单用.

    作者:刘峰;刘辉;王伟峰;郝继东;万建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Abbe瓣修复唇裂继发畸形15例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Abbe瓣修复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的护理措施体会.方法:应用Abbe瓣修复唇裂继发畸形15例,术前、术后给予科学、适当的护理措施.结果:15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无黏膜瓣坏死,术后恢复好.经24~48个月的术后随访,唇部形态明显改善,均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加强唇裂术后继发畸形患者术前、术后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巡查,对其治疗效果有促进作用,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作者:顾媛媛;张素琴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经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260例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260例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的护理体会.方法:对行TRI的260例患者,术前采用心理疏导,并做好相应术前准备,取得患者术中配合;加强术后护理和出院前健康指导.结果:260例中,有6例发生桡动脉痉挛,用药后缓解,8例发生手臂肿胀,无桡动脉闭塞、出血、血肿、夹层等严重并发症,3~5 d出院.结论:通过TRI的全程优质护理,尤其是术前、术中、术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和密切观察,可有效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徐秀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PTEN和p53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gene of phosphate and tensio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some ten,PTEN)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方法测定70例HCC组织和40例相应的癌旁组织中PTEN和p53蛋白的表达,分析两个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TEN在HCC组织中的阳性率为57.1%,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的95.0%(P<0.01).在肿瘤分期晚和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PTEN表达均降低(P<0.01).p53蛋白在HCC组织中表达率为60.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15.0%(P<0.01).在肿瘤大小、病理分级、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指标上,p53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TEN与p53蛋白表达在HCC组织中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PTEN低表达与HCC进展有关,有可能作为评价肝癌预后的指标.

    作者:李玉梅;汪蕊;欧玉荣;吴穷;侯鑫;钱秀娟;汪子书;杨燕;谈燚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成人偏头痛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变化及机制

    目的:探讨成人偏头痛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变化及机制.方法:收集偏头痛患者60例(偏头痛组)及健康体检中心正常人50名(对照组),均行BAEP及经颅多普勒检查.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偏头痛组脑干左侧Ⅴ波潜伏期、右侧Ⅲ波潜伏期、右侧Ⅴ波潜伏期、左侧Ⅲ~Ⅴ峰间期、左侧Ⅰ~Ⅴ峰间期、右侧Ⅰ~Ⅲ峰间期、右侧Ⅰ~Ⅴ峰间期均延长(P<0.05~P<0.01);与对照组相比,偏头痛组双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及大脑后动脉的峰值血流速度及平均血流速度均减慢(P<0.01).结论:成人偏头痛患者急性发作期脑干右侧区域存在神经电生理改变,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速度减慢可能与此有关.

    作者:汪国胜;刘彬;钟平;张雷;马争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60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体会.方法:对输尿管结石合并感染、输尿管开口狭窄、结石较大、碎石过程中输尿管损伤及退镜困难的60例患者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结果:一次碎石成功56例,碎石成功率93.3%;结石排尽 54 例,结石排尽率 96.4%.主要并发症为输尿管穿孔2例,结石上移至肾脏2例,无输尿管黏膜撕脱、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微创、安全、高效等优点,但需注意术中操作技巧和经验的积累.

    作者:王正权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褪黑素联合顺铂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褪黑素(Mel)联合顺铂(DDP)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以DDP 2.5 mg/L、不同浓度Mel及两药联合作用于食管癌Eca109细胞.通过MTT实验检测用药后对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的影响,并计算抑制率;通过集落克隆形成实验观察用药后对细胞集落克隆形成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用药后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DDP 2.5 mg/L与不同浓度Mel联合用药组对食管癌Eca109细胞生长抑制率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DDP或Mel组(P<0.01);10-5 mol/L Mel诱导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的24 h凋亡率为7.8%,10-5 mol/L Mel与2.5 mg/L DDP联合刺激人食管癌Eca109细胞的24 h凋亡率为32.0%,高于DDP本身诱导的24 h凋亡率9.7%(P<0.01).结论:Mel可增强DDP对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增强其诱导凋亡作用,为临床食管癌的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实验研究基础.

    作者:刘玲玲;刘浩;王迪生;邢亚群;李子广;孙国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软组织原发性淋巴瘤2例MRI表现及病理学分析

    目的:探讨软组织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表现及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2例软组织原发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MRI影像表现进行回顾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2例软组织原发性淋巴瘤均位于下肢,分别呈卵圆形和不规则形,病灶直径7.0~12.0 cm.在T1WI呈等信号或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表现,增强扫描呈轻到中度强化.结论:淋巴瘤原发于软组织者罕见,MRI表现肿瘤信号均匀,囊性变及坏死少见,周围肌间筋膜存在脂肪间隙是其特征.

    作者:孙景秋;姚楠;陈守康;刘志军;石士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并发不宁腿综合征及睡眠障碍的护理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HD)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尿毒症并发不宁腿综合征(RLS)及睡眠障碍的临床效果和护理要点.方法:纳入维持性HD并发RLS患者18例,在充分透析的基础上,联合应用HP;并辅以护理干预.观察治疗前后甲状旁腺激素水平、β2-微球蛋白及临床症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价睡眠质量.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β2-微球蛋白、RL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睡眠质量显著改善(P<0.01).结论:HP加HD治疗尿毒症患者并发RLS及睡眠障碍,辅以护理干预,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仲丽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血清TGAb、TpoAb、TRAb 检测在甲状腺疾病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Ab)水平在桥本甲状腺炎(HT)、Graves病(GD)中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4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中,Ⅰ组HT 112例,Ⅱ组GD 66例,Ⅲ组非自身免疫性甲亢62例,Ⅳ组为健康体检者80名.以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4组血清中TGAb、TpoAb、TRAb水平.结果:Ⅰ组患者血清TGAb、TpoAb和TRAb均显著高于Ⅱ组、Ⅲ组和Ⅳ组(P<0.01);Ⅱ组患者血清TGAb、TpoAb和TRAb亦均显著高于Ⅲ组和Ⅳ组(P<0.01).Ⅰ组患者TGAb阳性率90.17%,TpoAb阳性率100.00%,TRAb阳性率6.25%;Ⅱ组患者TGAb阳性率30.30%,TpoAb阳性率70.21%,TRAb阳性率90.90%.结论:联合检测TGAb、TpoAb、TRAb对诊断及鉴别诊断HT和GD 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具有重要意义,TRAb升高对GD特别有诊断价值.

    作者:徐志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经皮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46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经皮肝胆管引流术(PTCD)联合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46例70岁以上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在超声引下行PTCD,术后1周左右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下经PTCD窦道置入胆管金属支架,将体外引流转换为内引流.结果:46例患者PTCD术后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P<0.01),肝功能明显改善(P<0.01),术后平均生存时间为(10.53±2.35)个月.结论:经PTCD途径联合胆管金属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有效方法,可改善生活质量,具有简便、安全、有效、创伤小、可反复应用等优点,可作为治疗高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首选的方法.

    作者:周磊;刘会春;李宗狂;鲁贻民;金浩;高之正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脑恶性胶质瘤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脑恶性胶质瘤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2例有焦虑、抑郁症状的脑胶质瘤术后患者随机等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护理干预后焦虑和抑郁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胃肠道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减轻患者胃肠道反应,值得在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作者:黄小琴;马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T管造瘘在晚期宫颈癌患者输尿管支架置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晚期宫颈癌患者行常规膀胱镜检无法找到输尿管开口时,T管输尿管造瘘在输尿管支架置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例晚期宫颈癌合并肾积水患者,行常规膀胱镜检未找到输尿管开口18侧例,通过背部直切口下输尿管T管造瘘、灌注美蓝、X线下斑马导丝探寻、顺行造影等多种方法,引导经尿道输尿管镜找到输尿管开口,逆行进入输尿管并置入支架.结果:17侧例输尿管支架放置成功,1侧例由于下段输尿管完全闭锁予留置T管行体外引流,并于1个月后更换引流管.结论:晚期宫颈癌常规镜检无法找到输尿管开口的患者,仍有很大机会获得内引流成功,外引流并非首选.背直切口下行输尿管T管造瘘创伤小、成功率高,在为外引流做好准备的同时,大幅提高了内引流成功率,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葛亮;吴先志;邓超雄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多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肺撕裂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 25例肺撕裂伤患者的首次检查和治疗后复查的CT资料.结果:25例患者共47个病灶,CT表现为气囊7个,气液囊35个和液囊5个,周围伴不同程度肺挫伤.其中21例患者进行CT动态观察,气囊可演变为气液囊或液囊,气液囊可演变为液囊,但未有逆向演变者.结论:多层螺旋CT是诊断及动态观察肺撕裂伤的佳检查方法,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作者:周泽俊;巢惠民;高斌;徐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预测睾丸扭转后存活力的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预测睾丸扭转后存活力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6例睾丸扭转患者彩色多普勒声像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术前扭转睾丸不同彩色多普勒声像分为a、b、c、d 4种类型;术中扭转睾丸的不同情况,将其存活力分为A~D级,其中将A~C级存活力睾丸保留,D级存活力睾丸切除;将随访的睾丸存活力分为Ⅰ~Ⅲ级,Ⅰ~Ⅱ级睾丸存活,Ⅲ级睾丸萎缩.结果:16例睾丸扭转中,10例手术复位保留,6例手术切除.手术复位中睾丸存活9例,术前声像为a型3例,b型2例,c型4例;术中睾丸存活力为A级1例,B级3例,C级5例;远期睾丸存活力为Ⅰ级2例,Ⅱ级7例.手术复位组中萎缩1例,术前声像分级为d型,术中睾丸存活力为D级,远期睾丸存活力为Ⅲ级.手术切除6例术前声像为c型1例,d型5例;术中睾丸存活力均为D级.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睾丸扭转并能够预测复位后睾丸的存活力,为临床手术方案选择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是挽救扭转睾丸,提高其存活力的关键.

    作者:宫文亮;王东平;胡波;王雨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右美托咪定对开胸手术患者应激和循环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开胸手术麻醉期间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定的安全性及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12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60例.麻醉诱导前A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5 μg/kg泵注10 min,之后维持剂量0.5 μg·kg-1·h-1至手术结束前30 min;B组给予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对照.2组患者麻醉诱导和药物维持相同.记录和测定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后即刻、切皮和拔管各时间点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变化,以及丙泊酚用量、术毕拔管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与B组比较,A组患者术毕拔管时间及丙泊酚总用量均明显减少(P<0.01);在麻醉诱导前和气管拔管即刻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降低(P<0.05~P<0.01);术后呛咳躁动及寒战的发生率也明显降低(P<0.01).结论: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 μg·kg-1·h-1可减轻应激反应,从而更好的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全麻药的用量,缩短苏醒时间.

    作者:周永红;费青;吴周全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上颌窦后鼻孔息肉121例

    目的:总结鼻内镜下手术治疗上颌窦后鼻孔息肉的临床要点.方法:对121例患者术前检查,并进行相应处理.鼻内镜结合肉眼观察,了解息肉大小、范围、根蒂位置和周围有无粘连情况,以圈套器在中鼻道将息肉根蒂部圈断,自鼻内或口咽部取出息肉组织.结果:121例术中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近期随诊>6个月,远期随防>1年,门诊复查1年,术腔上皮化良好,未见鼻腔粘连、息肉复发,治愈率88.43%,总有效率100%.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上颌窦后鼻孔息肉安全、有效,掌握手术技巧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的重要保障.

    作者:朱炼兵;谢建宏;潘建辉;邱科金;陈明月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RRM1、β-Tubb3、ERCC1表达在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治疗中的研究

    目的:探讨Ⅲb/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核苷酸还原酶M1(RRM1)、人微管蛋白β3(β-Tubb3)和核苷酸切除修复互补基因1(ERCC1)表达与吉西他滨、紫杉类和铂类药物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Ⅲb/Ⅳ期NSCLC患者4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40例,试验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高分辨溶解曲线法检测石蜡组织标本中RRM1、β-Tubb3、ERCC1 mRNA的表达,并根据RRM1、β-Tubb3表达结果,试验组选择铂类联合吉西他滨(GP方案)、长春瑞滨(NP方案)、紫杉醇(TP方案)或培美曲赛的两药化疗方案;对照组随机给予任何一种两药联合化疗.比较2组化疗疗效及总生存期.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66.1%和31.7%,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9.7%和4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生存期分别为11.2个月和9.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P方案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客观缓解率为70.7%,较对照组32.6%显著增高(P<0.01).NP、TP方案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客观缓解率为66.7%,较对照组29.5%显著增高(P<0.01).试验组ERCC1 低表达与高表达患者客观缓解率分别为78.7%和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表达与高表达生存期分别11.4个月和10.9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RRM1、β-Tubb3表达水平指导Ⅲb/Ⅳ期NSCLC个体化治疗较随机选用标准一线化疗方案可明显提高客观缓解率.

    作者:刘海涛;陈余清;李殿明;李伟;王效静;黄礼年;闵生萍;张永;徐晓玲;孙耕耘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