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胱抑素C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意义

王先侠;程训民;葛玲;陈卓

关键词:脑梗死, 胱抑素C, 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Cys C、血糖(Glu)和血脂水平进行检测,并对Cys C与脑梗死及其他危险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组血清Cys 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Cys C水平与其Glu、脂蛋白α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结论:Cys C与其他脑梗死因素共同参与了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有利于急性脑梗死的预测、诊断和预后判断.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脑胶质瘤免疫治疗的进展

    人脑胶质瘤是人类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占颅内肿瘤的37.18%~56.37%[1],其病死率高.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等方法,疗效差,治愈率低,复发率高,预后极差.免疫学的不断发展为胶质瘤治疗带来了新的手段和方法,免疫治疗被视为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第4种肿瘤治疗模式.

    作者:孙广卫;张少军;李健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尿白蛋白关系的研究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尿白蛋白(UALB)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将10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UALB阳性组58例和UALB阴性组42例,比较2组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的变化、颈动脉超声检测结果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UALB阳性组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粥样斑块出现率均高于UALB阴性组患者,尿白蛋白排泄水平升高,粥样斑块出现率升高(P<0.05),内膜中层厚度与UALB、血总胆固醇、糖基化血红蛋白、血尿酸(UA)等呈正相关,而内径与UA、UALB呈负相关.结论:UALB阳性患者易出现颈动脉粥样硬化,当尿白蛋白排泄≥60 mg/24 h时危险性进一步增加.

    作者:刘慧华;王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法定传染病报告儿童腹泻病的临床诊断依据分析

    目的:分析法定传染病报告儿童腹泻病的临床现状,提高实验室诊断水平.方法:比较不同儿童腹泻临床诊断病例的发病人群特征、临床表现、大便性状、粪便实验室检测结果、病原培养等诊断依据之间的差异.结果:非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在患儿年龄、性别、类型和腹泻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大便性状和实验室粪便检查(红细胞、白细胞、球状物)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P<0.01).结论:现有法定传染病报告中儿童感染性腹泻病的临床诊断分类存在着较大的主观性,有必要逐步提升实验室病原学诊断的比例和临床鉴别诊断水平.

    作者:张赋;许秋月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吸、溶栓术联合血管腔内成形术在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吸、溶栓术联合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合并下腔静脉(IVC)血栓形成中的效果.方法:对11例BCS合并IVC血栓形成患者经股静脉穿刺行IVC造影,采用吸栓加溶栓技术消除血栓,后行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出院后采用彩色多普勒随访IVC有无再狭窄或闭塞.结果:11例均为IVC膜性阻塞,采用吸栓加溶栓后血栓完全消失7例;保留IVC导管溶栓4 d后血栓消失2例;7 d后消失2例;腔内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后均未出现肺栓塞症状.术后随访IVC通畅良好,无IVC再阻塞及血栓形成发生.结论:吸栓加溶栓术联合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BCS合并IVC血栓形成的效果良好.

    作者:官泽宇;高涌;卢冉;孙勇;陈世远;宋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大剂量胶原酶联合臭氧盘内注射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8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大剂量胶原酶联合臭氧盘内注射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48例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椎间盘造影后,经穿刺针向盘内缓慢注入50 mg/L臭氧30~50 ml,留针观察10 min,然后再根据突出物大小,注入溶于6~8 ml生理盐水的胶原酶1 800~2 400 u.结果:48例患者均成功地进行了椎间盘造影检查及介入治疗.术后随访6~12个月,显效36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穿刺大剂量胶原酶联合臭氧盘内注射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炳良;耿玉强;乔乃春;孙伟;陈来荣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腰-硬联合麻醉与静脉全身麻醉在髋部手术中应用的比较

    目的:比较腰-硬联合麻醉与静脉全身麻醉(全麻)在髋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择期髋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联合组)和全麻组,各60例.联合组选L2-3或L3-4间隙,用腰硬联合穿刺套件行腰硬联合阻滞;全麻组行快诱导气管插管全麻,微量泵静脉持续输入丙泊酚、芬太尼.在麻醉前、麻醉后5 min、术毕及术后1、6、12、24 h时,监测2组患者的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并比较2组患者在接受相应麻醉时的舒适度、术后VAS评分及麻醉费用.结果:联合组在麻醉操作过程中患处疼痛率明显高于全麻组(P<0.01);术中2组生命体征均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但联合组术中血压、心率均低于静脉全麻组(P<0.01),直至术后12、24 h,2组血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脉搏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VAS评分在术后6 h内明显低于全麻组(P<0.01),6 h后2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麻醉费用明显低于静脉全麻组(P<0.01).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和静脉全麻用于髋部手术时各有利弊,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

    作者:顾志俭;陈俊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放疗联合顺铂、氟尿嘧啶方案同步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随机将49例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分为单纯放疗组(单放组)24例和放疗+化疗组(放化组)25例.2组均采用60CO或6MV-X线放射治疗,食管癌原发灶剂量单放组为60~68 Gy,30~34分次,6.0~6.5周;放化组为54~60 Gy,27~30分次,5.5~6.0周,区域淋巴结剂量50~60 Gy,25~30分次,5.0~6.0周.放化组从放疗第1天起给予氟尿嘧啶500 mg/m2静脉滴注5 d,顺铂20 mg/m2静脉滴注4 d.结果:放化组与单放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2.00%和7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组和单放组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68.00%、32.00%和58.33%、20.8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组和单放组的1、2年局控率分别为72.00%、36.00%和66.67%、25.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组不良反应较单放组略有增加,但多数患者均能耐受.结论:放疗联合顺铂、氟尿嘧啶治疗局部晚期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和局控率相对较好,有提高生存率可能,虽不良反应增加但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作者:李多杰;李红伟;段诗苗;崔珍;彭开桂;沈学明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纤维支气管镜诊治支气管异物2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支气管异物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4例经纤支镜确诊和治疗的支气管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咳嗽、咳黄痰、发热、咯血、喘息,体格检查有呼吸音减低、吸气相干啰音及湿啰音;院外误诊为肺癌4例,肺炎4例,肺结核2例,支气管哮喘1例,结核性胸膜炎1例;右侧异物17例,左侧7例;动物性异物14例,植物性异物6例;均经纤支镜取出.结论:支气管异物临床上容易误诊,纤支镜在支气管异物的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李殿明;李翠侠;宫蓓蕾;胡俊锋;陈余清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腹腔镜脾脏切除6例的初步经验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脏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6例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时间180~260 min;术中出血量400~800 ml,患者术中均未输血;术后住院5~9 d;患者手术后均无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术中预防大出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鲁正;吴斌全;崔培元;吴维;吴华;邱兆磊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将68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3组,在保肝治疗的基础上,A组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阿德福韦酯(10 mg/d),B组给予拉米夫定(100 mg/d),C组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d),治疗为48周.观察所有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HBeAg/HBeAb血清转换率、HBV DNA阴转率以及Child-Pugh评分.结果:通过抗病毒治疗,3组无一例死亡.随治疗时间的延长,A组患者ALT复常率逐渐增高,且与B组和C组相比,治疗48周末ALT复常率明显增高(P<0.05).Child-Pugh评分有明显改善(P<0.01).A、B、C组HBeAg/HBeAb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20.8%、13.6%、9.1%,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HBeAg阴转率分别为62.5%、31.8%、27.3%,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使用拉米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能快速抑制HBV DNA的复制,有效提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复常率,改善肝功能,延缓病情发展,实现肝硬化治疗的目标.

    作者:武玲;武德廉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多肽类生长因子与前列腺增生症的相关性

    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e hyperplasia,BPH)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绝大多数50岁以上的男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前列腺增生.据统计[1],50岁以上的男性BPH发病率为30%~50%,70~79岁者为70%,>80岁者为90%以上.前列腺增生主要发生在内层,在膀胱颈至精阜一段后尿道的腺体间质中,现称该部分为移行带.

    作者:唐保力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三七皂苷R1通过细胞缝隙连接对顺铂细胞毒性作用的影响

    目的:探讨三七皂苷R1对稳定表达连接蛋白26、32的HeLa细胞的细胞缝隙连接(gap junction,GJ)功能的作用及其对顺铂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磺基罗丹明B法观察三七皂苷R1作用不同时间以后对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分为三七皂苷R1 10、25、50、100、200 μmol/L组,以不加三七皂苷R1组为空白对照组.计算药物作用24、48、72 h各组对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率;划痕标记/染料示踪技术检测三七皂苷R1作用48 h荧光黄在细胞之间传递的距离来评价其对GJ功能的影响;标准细胞集落形成分析法观察R1与顺铂合用以后对细胞集落形成的影响,以顺铂细胞集落形成率的降低作为顺铂的细胞毒性的指标.结果:三七皂苷R1对HeLa细胞增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R1具有上调GJ功能的作用;有GJ时R1与顺铂合用后可明显增强顺铂的细胞毒性作用,在无GJ时这种作用则不明显.结论:三七皂苷R1可通过增强细胞之间的GJ功能来增强顺铂的细胞毒性作用.

    作者:齐晓艳;张波;余美玲;陶亮;张翠玲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案例教学法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09级临床医学本科班作为观察组,2008级临床医学本科班作为对照组;观察组采取案例教学法,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法.以课堂教学质量和课程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指标,比较2组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成绩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案例教学法教学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创新、探索学习的能力,也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

    作者:王洪巨;陈晓辉;周焕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和肽素水平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和肽素(copeptin)与冠心病(CHD)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将94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分为CHD(组71例)和对照组(23例);CHD组又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19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2例)3个亚组;并根据Gensini积分,将CHD组分为轻度病变组18例,中度病变组24例,重度病变组29例;将AMI亚组分为AMI后并发心力衰竭组19例和AMI后无并发心力衰竭组13例.应用ELISA法测定所有患者血清和肽素水平.结果:CHD组患者血清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和UAP组和肽素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SAP组(P<0.01);CHD重度病变组血清和肽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CHD轻度病变组、中度病变组(P<0.01);AMI后并发心力衰竭组的和肽素水平明显高于AMI后无并发心力衰竭组(P<0.01).结论:和肽素参与冠心病患者机体应激反应,反映冠心病病情发展的严重程度;和肽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存在相关,对于冠脉事件的发生具有预警意义.

    作者:戎成振;蔡鑫;潘登月;杨静静;周桂建;陈斌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基因9570A/G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分析

    目的:探讨皖北地区汉族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基因9570A/G多态性与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120例CHD患者ACE2基因多态性,并根据冠脉造影病变支数和Genisini积分进行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析比较.结果:在男性CHD组中,9570G基因型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Genisini积分均多于9570A基因型者(P<0.05);在女性CHD组中,不同基因型与冠脉病变支数及Genisini积分无明显不同(P>0.05).结论:ACE2基因9570A/G多态性与皖北地区汉族人群男性CHD冠脉狭窄程度具有一定关系,与女性无明显关系.

    作者:张永;张友亮;吴士礼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螺旋CT诊断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价值

    目的:探讨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螺旋CT影像学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对14例外伤性肾上腺血肿的螺旋CT影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例患者中螺旋CT检查发现15个肾上腺血肿,其中右侧13例,双侧1例;局限型4例,弥漫型10例;急性期呈类圆形、椭圆形高密度,随时间推移肾上腺血肿密度逐渐减低、血肿缩小吸收;增强扫描呈无强化或边缘条弧形强化.结论:肾上腺血肿有特征性CT影像学表现,螺旋CT对肾上腺血肿诊断价值高,CT动态复查及增强扫描有助于肾上腺血肿定性鉴别诊断.

    作者:章辉庆;邱晓晖;穆玲;刘艺超;夏俊立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肾上腺素联合艾司洛尔对心室颤动复苏模型家兔肺水肿的影响

    目的:探讨肾上腺素联合艾司洛尔对心室颤动复苏家兔复苏早期肺水肿及心脏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将26只清洁级家兔随机分为3组,其中20只清洁级家兔采用交流电致心室颤动建立心肺复苏模型,另6只为手术对照组(A组),仅行麻醉、手术、气管插管,不制作心肺复苏模型.模型家兔随机均分10只,分别在复苏时给予肾上腺素10 μg/kg(B组)和在复苏时给予肾上腺素10 μg/kg+艾司洛尔 200 μg/kg(C组).测量复苏成功后5 h肺湿/干比重,比较复苏后30 min、1 h、2 h、4 h时血清肌钙蛋白(cTnI)水平及丙二醛(MDA)活性的变化.结果:A、C、B组家兔于模型复苏成功后5 h肺湿/干比重、cTnI水平和MDA活性依次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艾司洛尔可以减轻家兔心室颤动复苏后肺水肿,对复苏后早期心脏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响;杨杰;邵金炎;姜丽静;程德山;刘梅;王继芹;邓星奇;李培杰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组织微阵列方法检测let-7b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let-7b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建立组织微阵列,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检测80例人乳腺癌组织和22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let-7b的表达.结果:乳腺癌组织中let-7b阳性率为35.0%,低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59.1%(P<0.05).结论:let-7b低表达可以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马琳;李贵柱;孟刚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心肌酶谱的测定

    目的:观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心肌酶谱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10例HIE患儿作为HIE组,并设100名同期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监测新生儿心肌酶谱变化,比较2组新生儿脐血心肌酶谱测定值.结果:HIE组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HIE患儿血清AST、α-HBD、LDH、CK-MB的水平均高于中、轻度HIE患儿(P<0.01),而中、轻度患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E患儿血清AST、LDH、CK、α-HBD、CK-MB的水平较高,心肌酶谱测定可作为诊断新生儿HIE心肌损害程度及预后的指标,有助于新生儿早期治疗.

    作者:王书云;刘进龙;刘荣兵 刊期: 2012年第02期

  • 人自噬相关基因LC3B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构建人自噬相关基因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B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B,MAP1LC3B)真核表达栽体,并鉴定其生物学功能.方法:通过RT-PCR方法扩增得到人MAP1LC3B cDNA;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pEGFP-N1-LC3B真核表达载体,通过酶切和测序进行鉴定;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BBS诱导4 h后pEGFP-N1-LC3B表达载体转染的HepG2.2.15细胞质中GFP-LC3B分布的变化.结果:通过测序鉴定,pEGFP-N1-LC3B真核表达载体序列正确,编码框正确;转染后的HepG2.2.15细胞经EBBS诱导4 h后,倒置荧光显微镜检测发现GFP-LC3B由散在分布向点状分布改变.结论:成功构建了人自噬相关基因LC3B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自噬在乙型肝炎病毒中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朱晓骏;孙学华;刘顺庆;高月求 刊期: 2012年第02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