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俭;胡文军;孙翠玲;华自森
目的:探讨骨性牙颌畸形的治疗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25例骨性牙颌畸形患者经正畸科、正颌外科等相关医师共同制定出治疗方案,先行去除牙代偿,调整牙颌曲线等术前正畸,再通过正颌手术纠正上、下颌骨不调,后再由正畸科医师对患者牙列进行调整和保持.结果:25例患者的面形均有明显改善,获得了良好的咬合关系.患者术前、术后SNB角、ANB角头影测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P<0.01).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方法是治疗成人骨性牙颌畸形一种较好的临床方法.
作者:廖圣恺;李建成;高益林;张凯;王德顺;徐锦程;卢保全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在诊治不同级别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效果、术后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和手术后标本的观察处理原则.方法:对妇科检查、细胞学、阴道镜活检初步诊断为CIN各期患者83例,采用环形电刀行子宫颈椎切术.观察手术前后组织病理诊断结果变化,对其疗效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术后病理诊断一致57.8%;术后病理诊断级别下降37.4%,其中下降一级22.9%,下降两级12.1%,下降三级2.4%;术后病理诊断级别上升4.8%,其中上升一级3.6%,上升两级占1.2%.手术切缘阳性2例,其中CIN2、3各1例.术后3个月细胞学检查为CIN2 1例,其余均正常.术后子宫颈管解剖狭窄2例,术后2周大量出血1例.术后半年无CIN 81例,治愈率97.6%;子宫颈CIN残留2例;第1年内复查发现CIN 2持续1例.结论:LEEP是一种诊断、治疗CIN的较为理想的手段,只要掌握手术指征,规范手术步骤,注意术后病理观察,可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陈燕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VIP产科母婴护理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方法:对VIP产科产妇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按健康教育路径实施,健康教育对象是产妇及家属;观察组同样按健康教育路径实施,健康教育对象是产妇、家属及月嫂,并根据产妇家庭情况,指定一位相对固定的母婴护理照护者(月嫂、爱人、妈妈或婆婆),作为健康教育对象的核心,进行重点宣教和指导.结果:观察组核心照护者和产妇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核心照护者、产妇及非核心照护者健康知识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核心式健康教育在家庭产房中能明显提高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健康教育知识的依从性,从而有效促进母婴护理家庭照护质量,减少了家庭成员间因养育理念和经验不同所导致的矛盾和冲突,很好的促进亲子感情建立及家庭和谐.
作者:朱艳侠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法在手术室实习护士带教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科室的实习护士为研究对象,将实习护士分成2组,对临床常见手术配合和术中护理的实习培训内容,分别采用常规带教法和情景模拟法两种培训方式,对情景模拟组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培训后分别对2组理论和技能操作成绩进行比较.结果:情景模拟组的理论成绩得分89.87±4.62,操作成绩得分90.63±5.25,分别高于常规组理论成绩得分79.68±7.56、操作成绩得分82.75±8.28(P<0.01);情景模拟教学法得到实习护士的好评.结论:情景模拟法加强了实习护士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增强了临床实践操作技能,提高了综合素质水平,拓宽了思维空间,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有效地缓解学习压力.
作者:张晨;胡俊;褚传成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漏的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确诊的术后淋巴漏14例患者禁食,完全肠外营养,补充白蛋白,必要时补充血浆,并应用生长抑素治疗.结果:胃癌术后淋巴漏发生率1.99%,发生淋巴漏的时间为术后第4~7天;每天大引流量为1 800 ml;14例均痊愈.结论:胃癌术后淋巴漏应以术中预防为主;淋巴漏治疗首选支持及保守治疗.
作者:张巨合;徐皓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6例无血管、神经损伤的GartlandⅡ、Ⅲ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采用闭合手法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辅以石膏夹板固定2周,4周后拔除克氏针,行肘关节伸屈功能锻炼.结果:按Dodgt′s疗效评价标准,优33例,良11例,差2例,优良率95.7%.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创伤小,操作简单,疗效满意,是临床上可以推广的技术.
作者:代秀松;肖玉周;官建中;吴敏;朱仲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土大黄苷对人乳腺癌细胞SK-BR-3凋亡的影响.方法:Annexin V-FITC/PI双标法检测100、200、400 μmol/L土大黄苷对SK-BR-3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及Bax蛋白的表达情况,试剂盒检测caspase-3的活性变化.结果:土大黄苷可诱导SK-BR-3细胞出现明显的早期凋亡,并呈浓度依赖性(P<0.05~P<0.01).土大黄苷在100、200、400 μmol/L浓度时均可抑制Bcl-2蛋白的表达,且随着其浓度的增加,蛋白表达逐渐降低,并促进Bax蛋白的表达(P<0.01).土大黄苷对caspase-3具有激活作用,且随着土大黄苷浓度的增加,caspase-3的活化程度逐渐增强.结论:土大黄苷具有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及激活caspase-3有关(P<0.01).
作者:赵素容;刘浩;梁颖;钱江华;陈超;蒋志文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Sp1转录因子在人白血病细胞株HL-60中对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电泳迁移率分析(EMSA)hTERT启动子区(-116~-88 bp)是否存在Sp1结合位点.RT-PCR检测经普卡霉素处理的细胞hTERT mRNA表达.结果:hTERT启动子序列(-116~-88 bp)与核蛋白作用,出现DNA-核蛋白结合条带,普卡霉素抑制Sp1与此序列结合.普卡霉素浓度依赖性下调 hTERT mRNA表达,200 nmol/L组和100 nmol/L组均明显低于50 nmol/L组、25 nmol/L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Sp1与hTERT启动子区(-116~-88 bp)结合,转录激活hTERT表达.
作者:周继红;章尧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经鼻腔给予外源性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对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后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建立匹罗卡品(pilocarpine)SE模型.SD大鼠252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TGF组,各组设计7个观察时间点,即SE后3 h、6 h、24 h、2 d、3 d、4 d、7 d.各大鼠在相应的时间点处死取材,应用化学定量的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内伊文思蓝(Evans blue,EB)的含量,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相应时间点海马区的zonula occluden-1(ZO-1)蛋白的表达.结果:大鼠脑内的EB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和TGF组都先增加,24 h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7 d接近正常;TGF组与模型组比较,脑内EB含量均低于模型组,6 h至2 d增加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TGF组和模型组比较,海马区ZO-1蛋白的表达都是先降后升,以24 h为低,其中6 h、24 h、2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TGF组明显高于模型组,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经鼻腔给予外源性TGF-β1能降低大鼠SE后BBB的通透性.
作者:李家林;李良勇;王玉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和5-氟尿嘧啶(5-Fu)缓释剂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可行性.方法:53例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通过观察患者肝功能及甲胎蛋白(AFP)、肿瘤大小变化、生存时间,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和5-Fu缓释剂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结果: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与术前比较患者肝功能均明显改善,AFP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3个月肿瘤消失5例,肿瘤缩小、轮廓不清45例.存活率>6个月48例,>1年34例,>2年19例,>3年8例.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和5-Fu缓释剂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可取得较好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成;宋伟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困难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对48例困难LC的术前临床资料、术中遇到的困难及处理方法进行回顾分析.结果:46例成功完成LC,术中中转开腹2例;术后有1例发生胆漏,行二次手术探查,为胆囊管处钛夹脱落,予结扎胆囊管、冲洗腹腔,放置腹腔引流管;全部治愈,无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LC的困难原因较多,术前进行综合评估并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采用合理的操作方法,正确掌握中转开腹指征,能减少中转开腹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茂林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电切镜下处理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TURP手术723例,因术后大出血需二次手术16例,行经尿道电切镜下止血,术中清除膀胱内血凝块,膀胱颈口确切止血.结果:16例二次手术止血均成功,手术时间平均27 min,术后住院时间平均9 d,无输血.结论:经尿道电切镜下止血是解决TURP术后出血疗效确切、创伤小、操作简便的手术方式,可作为处理TURP术后严重出血的首选.
作者:张黎明 刊期: 2012年第07期
肿瘤转移是恶性细胞与宿主防御系统间相互作用的终结果,也是导致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TIP30基因是美国学者Shtivelman等[1]利用RNA差异显示技术首先发现的一种与小细胞肺癌转移抑制相关的基因,初命名为CC3.它能显著抑制变异性高转移小细胞肺癌(v-SCLC)细胞在人胚肺-联合免疫缺陷鼠移植物动物模型中的转移力,是一种潜在的转移抑制基因.本文对TIP30/CC3基因及其编码产物的结构、功能、抑制肿瘤转移的可能机制及其与各种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周燕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功能性鼻内镜术后不同填塞材料的止血效果及鼻腔的留置时间.方法:对120例鼻内镜手术后患者分别使用藻酸钙敷料(A组)43例、藻酸钙敷料+高分子止血棉(B组)30例、凡士林纱条(C组)47例进行鼻腔填塞,术后24 h内抽取填塞物,评价鼻腔填塞期疼痛程度、抽取填塞物时鼻出血程度等.结果:填塞后24 h内出现重度疼痛不适A组为2.33%,B组为6.67%,C组为4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拔除填塞物后再次出血分别为6.98%、10.00%、2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周复查鼻腔黏膜重度肿胀程度分别为9.30%、10.00%、2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应用藻酸钙敷料及高分子止血棉使患者术后出血降到了低,且术后患者鼻腔黏膜水肿程度明显减轻,缩短了术后恢复时间.
作者:王涂路;梁艳;李颖雯 刊期: 2012年第07期
乳腺癌(breast cancer,BC)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其治疗方式也由过去单一的手术治疗演变为今日的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但是肿瘤治疗后会出现复发,据推测是因为经治疗后杀死了大多数肿瘤细胞,仍然留下了少数的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es,CSCs),成为日后复发的根源,在乳腺癌干细胞的研究中,乙醛脱氢酶1(aldehyde dehydrogenase 1,ALDH1)已被公认为乳腺癌干细胞标志物[1].本文就ALDH1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瑾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动态血糖监测(CGMS)与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联合应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糖监测联合CSII治疗,观察组采取CGMS联合CSII治疗,治疗后第4天观察2组患者各时段的血糖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各时段的血糖均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效果均好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所需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CGMS联合CSII治疗2型糖尿病可更快、更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减少血糖波动,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延缓或阻止急慢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降低经济耗损.
作者:王燕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CKD)不同分期的血尿酸(SUA)变化规律,探讨SUA与C反应蛋白(CRP)对CK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方法:检测194例CKD住院患者SUA、CRP、血清脑钠肽(BNP)等生化指标,比较CKD不同分期SUA变化规律及SUA与CRP,SUA、CRP水平与BNP的关系.结果:随着CKD分期的进度,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逐渐增高(P<0.01),SUA水平和肾小球滤过率(GFR)呈负相关关系(P<0.05),但CKD1与CKD2、CKD4与CKD5血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D合并高尿酸血症者CRP水平高于正常尿酸组(P<0.05);SUA、CRP水平与BNP呈正相关关系(P<0.01);高尿酸伴CRP升高组、单纯高尿酸和单纯CRP组BNP水平明显高于SUA及CRP期正常组(P<0.01).结论:随着CKD分期的进展,患者SUA水平和高尿酸血症发生率逐渐升高,在CKD患者SUA水平与CRP水平可能相关,高尿酸及CRP水平与心血管事件高度相关,二者共存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张燕;常保超;王静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TEN在眼睑结膜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缺失及与其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染色,对34例眼睑结膜鳞状细胞癌和10例癌旁正常组织标本进行PTEN标记,观察并分析表达情况.结果:眼睑结膜鳞状细胞癌中PTEN蛋白阳性率23.53%,癌旁正常眼睑组织中PTEN蛋白阳性率100.00%,眼睑结膜鳞状细胞癌组织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1);在中高分化的眼睑结膜鳞状细胞癌中PTEN阳性率34.78%,在低分化癌中其阳性率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结论:眼睑结膜鳞状细胞癌中PTEN蛋白的不表达或表达下降可能与眼睑结膜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一定关系.
作者:岳晓丽;廖荣丰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在低氧高碳酸血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2例低氧血症或者同时合并高碳酸血症的患者,分别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分为A组和B组,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实施治疗措施,其中A组32例进行无创BiPAP,B组呼吸兴奋剂治疗.观察2组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气分析的变化情况.结果:A组低氧血症或者同时合并高碳酸血症的症状得到改善,1例改为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B组4例需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1例多器官衰竭病死.A组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和血气分析均优于B组(P<0.01).结论:无创BiPAP能够改善患者的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降低心率和呼吸频率,缓解病情,临床效果显著,是一种简便、有效、安全、可靠且易被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
作者:孙军;马岚;陈永;张欣 刊期: 2012年第07期
目的:比较国产头孢布烯胶囊与进口头孢布烯胶囊的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20名健康志愿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200 mg国产和进口头孢布烯2种胶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药物含量,对药动学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确定是否生物等效.结果:头孢布烯胶囊体内过程符合口服给药二室模型,国产及进口制剂中头孢布烯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为达峰时间(2.66±0.37)和(2.72±0.34)h,大血药浓度(20.42±3.41)和(19.93±3.29)mg/L; 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0~∞)(104.86±17.26)和(101.68±17.44)mg·-1·h-1·L-1.用梯形法计算所得的AUC0~t分别为(103.33±20.82)和(101.68±17.44)mg·h-1·L-1,由AUC0~t计算国产头孢布烯胶囊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03.4±21.0)%.结论:国产头孢布烯胶囊与进口头孢布烯胶囊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方芳;张志涛;霍强;蒋志文 刊期: 2012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