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手术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范

程凯;周少波;贲大刚;褚亮;蒋磊

关键词:胆囊炎,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中转开腹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及避免中转开腹的措施.方法:对112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急诊LC,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103例成功完成LC,9例中转开腹.急诊LC成功患者的胆囊壁厚度、急性胆囊炎的发作次数、上腹部手术史、胆囊管结石嵌顿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9例中转开腹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胆囊壁厚度、上腹部手术史、急性胆囊炎发作次数(>3次)、胆囊管结石嵌顿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等是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仔细分析危险因素,掌握操作技巧是降低并发症和中转开腹率的有效措施.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钙和C反应蛋白早期预测急性胰腺炎危重度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钙和C反应蛋白(CRP)对急性胰腺炎(AP)危重程度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检测52例轻型AP(MAP)和21例重症AP(SAP)患者发病1~4天血清钙和CRP水平,并对这2项指标预测SAP的价值进行评估.结果:入院第1天,AP患者血清CRP水平即明显增高,第2天达高峰,SAP组比MAP组增幅更为显著(P<0.01);此时CRP诊断 SAP的灵敏度、特异度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7.3%、91.8%和0.924.MAP组患者血清钙无明显变化(P>0.05),而SAP组患者入院第1天血清钙水平即显著降低(P<0.01),随着时间推移,血清钙水平继续下降;血清钙诊断SAP的灵敏度、特异度和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82.4%、86.1%和0.876.结论:血清钙和CRP可作为早期判断AP严重程度的可靠指标.

    作者:许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钼靶X线术前定位活检在触诊阴性乳腺病变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钼靶X线术前定位活检在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5例临床触诊阴性,乳腺钼靶X线检查发现异常并行穿刺定位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5例患者均一次性手术切除病灶,金属定位导丝完整取出,无一例并发症,术后诊断乳腺癌23例,余62例为良性病变.结论:钼靶X线术前定位活检是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变定性诊断的有效方法,安全可靠,也是发现早期乳腺癌的重要手段.

    作者:周锐;王圣应;高之振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滑车上动脉血管蒂额部皮瓣鼻再造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滑车上动脉血管蒂额部皮瓣鼻再造术的护理要点.方法:对11例行滑车上动脉血管蒂额部皮瓣鼻再造术的患者给予适当的术前心理调适、术后心理支持,严格监测术后各项生命体征,及时观察皮瓣血运,对出现的异常情况早发现、早处理,正确指导患者体位,做好患者切口的局部护理和再造鼻的固定与塑形.结果:11例均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移植皮瓣全部成活,再造鼻外形效果满意.结论:做好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切口和皮瓣的血运观察,及时处理异常情况,不仅提高了皮瓣成活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而且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丽;商琼琼;赵永娟;徐静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管理屏障在便携式血糖仪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管理屏障在便携式血糖仪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管理屏障对便携式血糖仪进行管理,并对管理前后的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施屏障技术后,护理人员对便携式血糖仪使用逐步规范,使用的正确率均有所提高.结论:管理屏障能提高便携式血糖仪的管理效果.

    作者:徐红;王飞;李宁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126颗牙体缺损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牙体缺损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126颗牙体缺损,并随访1~8年,检查修复后牙体和充填体状况,对临床修复效果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分别于修复后1、3、5、8年随访,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1.27%、80.95%、60.32%和32.54%,其中失败病例主要表现为充填物脱落、继发龋、变色或染色.结论:光固化复合树脂治疗牙体病色泽美观,耐磨,操作方便,成功率较高,远期疗效有待提高.

    作者:朱振亚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血清胱抑素C测定在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的水平在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颗粒增强透射免疫比浊法测定110例肾功能损害患者血清中Cys C,苦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尿酶电极法测定血清尿素氮,按照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水平分为5期,并对各期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10例肾功能损伤患者,各期血清Cys C水平随eGFR的降低而逐渐升高(P<0.01);5期之间Cys 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5期血清Cys C异常检出率分别为52.94%、64.29%、92.00%、100.00%、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Cys C是早期诊断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敏感指标,在肾病早期诊断方面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葛玲;程训民;毛诗海;崔杰西;张琪;纪杨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7600-020型和Vitros-350型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电解质结果的比对分析

    目的:比对分析日立7600-02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与美国强生Vitros-350型干式化学分析仪测定血清电解质的结果,并作偏差评估,以保证测定结果的一致性.方法: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的要求,以7600-020系统为比对方法,Vitros-350系统为试验方法,分别在2台仪器上测定血清电解质,并记录数据,检查离散点,计算线性方程和相关系数(r),并对其进行偏倚评估.结果:2台仪器3个项目的检测结果均具有较好的相关性(P<0.05),临床接受性评价均未超过CLIA′88允许误差的一半.结论:日立7600-020型全自动生化仪和强生Vitros-350型干式生化分析仪电解质测定结果基本一致,具有很好的可比性,临床检测过程中可任选一种进行电解质测定.

    作者:孙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喉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s,iNOS)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iNOS在喉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6例喉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iNOS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喉癌患者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等方面的关系.结果:iNOS在喉癌组织中表达率为81.82%,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6.06%(P<0.05).不同临床分期、临床分型喉癌患者的iNOS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年龄、病理分级以及淋巴结转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OS可能是喉癌侵袭转移机制中的重要肿瘤标志物,在喉癌的淋巴结转移中具有一定作用,对于喉癌淋巴结转移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蒋成义;周蕾;詹晓东;舒继红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焦虑症误诊为冠心病3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焦虑症误诊为冠心病的常见原因.方法:对30例误诊为冠心病的焦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相对年轻,30~45岁,女性是男性1.5倍,并且大部分患者社会和精神压力较大;治疗后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痊愈6例,显著好转18例,好转5例,无效1例.结论:焦虑症和冠心病有很多相似或相同症状,易误诊误治,临床医生要具有丰富的相关专业知识,在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后,综合分析评估病情,减少误诊误治.

    作者:许春奇;钟平;马峥飞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双重实时荧光PCR快速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一种能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同时能快速鉴别是否具有耐甲氧西林基因的双重实时荧光PCR方法.方法:以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异NUC基因的保守区为靶区域设计特异引物和TaqMan荧光探针,同时针对耐甲氧西林特异MecA基因设计另一对引物和探针;2条探针的5′端标记不同荧光报告基团(FAM和HEX),3′端标记荧光淬灭基团,建立双重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样本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及鉴别其是否具有耐甲氧西林基因,并对双重实时荧光PCR方法的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评价.结果:双重荧光PCR方法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耐甲氧西林基因分别进行特异扩增,两者均为阳性时可判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特异基因特异扩增阳性而耐甲氧西林基因特异扩增阴性可判为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同种属的表皮葡萄球菌、粪链球菌、藤黄微球菌等病原体均无扩增;双重实时荧光PCR方法的灵敏度低可检测至100个菌体.结论:建立的实时荧光PCR检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法不仅能实现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社区感染和临床感染的监控,同时也可为临床上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感染患者的用药提供必要的依据.

    作者:倪勇;孙余婕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经皮肾造瘘微创钬激光碎石取石术的术中安全护理

    目的:总结经皮肾造瘘微创钬激光碎石取石术的术中护理配合经验.方法:21例肾结石患者均采用经皮肾造瘘、输尿管镜下微创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针对术中患者安全问题进行护理.结果:21例患者均顺利拔管,痊愈出院,无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经皮肾造瘘微创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术中体位变换多,运用灌注液大量冲洗,较易发生各种安全问题,在术中进行细致密切的安全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唐慧芹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青年人脑梗死74例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青年人(<45岁)脑梗死的发病原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74例青年人脑梗死均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血液循环,营养脑神经细胞及对症治疗.结果:51例患者病因明确,其中高血压、高血脂为主要原因,其次为风湿性心脏病、血同型半胱氨酸增高、糖尿病;6例有偏头痛病史,而口服避孕药、吸烟、饮酒是常见的诱发因素;腔隙性脑梗死53例,大面积脑梗死6例;治愈好转率为98.65%,复发率为1.37%.结论:青年人脑梗死以高血压、高血脂为主要原因,预后较好,早期病因干预是防治脑梗死的主要措施.

    作者:余宗洋;陈久权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86例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6例采用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输尿管结石患者的碎石率、排石率及并发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单次碎石成功82例;3例结石上移至肾盂,置双J管后行体外冲击波碎石;1例因结石远端狭窄、扭曲,输尿管镜无法插入,改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42.3±7.4)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5±1.7)d.术后随访1~3个月,结石排净率98.8%(85/86).术中输尿管穿孔1例,术后发热6例.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是安全可靠的微创手术方法,是输尿管中下段结石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鲁卫民;蒋政干;王志金;李庆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锰对大鼠肝脏线粒体氧化损伤的作用机制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锰对大鼠肝脏线粒体的氧化损伤作用,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MnCl2低、中、高剂量组,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2、8、32 g/kg MnCl2溶液,每天1次,连续30 d后取大鼠肝组织测定线粒体PT孔、线粒体膜肿胀度、线粒体膜电位、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C、羟自由基(OH·)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结果:各组间肝线粒体PT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MnCl2高剂量组线粒体膜肿胀度小于对照组和MnCl2低剂量组(P<0.05);MnCl2高剂量组线粒体膜电位光密度均低于其他3组(P<0.05~P<0.01).与对照组和MnCl2低剂量组相比,MnCl2中、高剂量组肝线粒体SDH均下降(P<0.01),且MnCl2中、高剂量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与对照组和MnCl2低剂量组相比,MnCl2高剂量组肝线粒体细胞色素C上升(P<0.05).MnCl2高剂量组肝线粒体OH·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MnCl2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肝线粒体GSH-PX显著降低(P<0.05).结论:锰可导致线粒体氧化损伤,引起大鼠肝线粒体PT孔开放、膜电位下降,SDH、GSH-PX降低,细胞色素C、OH·显著升高,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

    作者:申玲;贾克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缺氧诱导因子-1α及血管生长因子-C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与血管生长因子-C(VEGF-C)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直肠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探讨其在直肠癌的发生和淋巴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sion plus法检测72例直肠癌组织中HIF-1α、VEGF-C的表达及VEGFR-3染色的微淋巴管密度.结果:HIF-1α、VEGF-C在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77.8%、83.0%和44.4%、4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者中HIF-1α阳性率为90.0%,无转移者为63.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8,P<0.01);直肠癌淋巴结转移者中VEGF-C阳性率为95.0%,无转移者为68.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2,P<0.01).在直肠癌高、中分化组和低、未分化组HIF-1α阳性率分别为12%和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EGF-C阳性率分别为14%和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IF-1α与VEGF-C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相关关系(r= 0.105,P<0.01).结论:HIF-1α、VEGF-C在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中高表达,在癌旁组织中低表达,且其阳性表达与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及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与年龄、性别无关.HIF-1α、VEGF-C在直肠癌组织中表达具有相关性,两者在直肠癌浸润转移过程中可存在协同效应.

    作者:朱小康;韩福生;李兴文;刘先富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血标本存放时间对血细胞检测结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室温下正常及病理水平血标本存放时间对全自动血细胞分析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40名体检健康人员(对照组)以及20例血液疾病患者(血液病组)血标本,在20 min内检测,然后分别测定室温(25±0.5)℃放置8、9、10、11、12和24 h血细胞参数值.以20 min内测定结果为对照,所有时间点测定结果与之比较.结果:血小板(PLT)、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测定值与对照组相比,PLT呈下降趋势,11 h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时降低明显;对照组血标本检测结果中,WBC分类变化显著,表现为中性粒细胞比例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及单核细胞比例升高(P<0.05);血液病组血液标本检测结果中,RBC、PLT均出现明显降低(P<0.05).结论: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室温放置10 h内标本,重复性较好,结果可靠,可为临床样本检测、复查核对,提高分析前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谢军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高校留学生药理学实验教学探讨

    目的:探索留学生药理学实验教学的有效路径.方法:编写针对性、实用性药理学实验教学教材,重化实验集体备课、组织实验带教预演示,走简单英语是好英语、直观的教学是实验操作演示的教学之路,开启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估机制.结果:双语教材为留学生有序、有效地开展药理学实验教学;直观的实验教学演示补充了语言信息的不足;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估实现了对教学质量的动态监测.结论:以国际化、针对性、质量观为指导的药理学实验教学提高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实际动手能力、理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作者:杨克红;祝晓光;吴华璞;蒋志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胸腰椎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胸腰椎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对9例应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术、脊髓减压治疗的胸腰椎肿瘤患者术前2周开始鼓励其做深呼吸、有效咳嗽,锻炼心肺功能;术后重点监测生命体征,预防肺不张、切口感染及神经系统症状,拔除引流管后循序渐进地指导肢体功能锻炼,认真做好出院指导.结果:患者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无护理并发症,并顺利出院.结论:正确有效的整体护理结合个性化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于提高患者手术耐受力、预防术后并发症以及促进早期康复有着一定的意义.

    作者:丁桂华;杨克霞;吴亚男;雷婷婷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超声引导下经皮硬化治疗淋巴管畸形10例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经皮硬化治疗淋巴管畸形的疗效,探讨其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对10例临床诊断为淋巴管畸形并经超声与磁共振检查确定病变类型、范围、大小的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皮硬化治疗.结果:治愈8例,有效2例.无过敏、局部溃破、肺纤维化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硬化治疗淋巴管畸形,操作简单,定位准确,使损伤小化,可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疗效.

    作者:李丹;张莉;熊竹友;王怀谷 刊期: 2011年第12期

  • 头皮半冠状切口在治疗颧骨颧弓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头皮半冠状切口加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在治疗颧骨颧弓骨折的应用疗效.方法:对34例采用头皮半冠状切口骨折复位加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颧骨颧弓骨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术后并发症发生,面部外形及功能恢复均较满意.结论:头皮半冠状切口结合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颧骨颧弓骨折,具有切口隐蔽、固定可靠、功能恢复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汪国栋;张辉;顾巍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