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法医病理学尸检在医疗纠纷处理与医学司法鉴定中的作用及地位

葛霞

关键词:法医学, 尸检, 医疗纠纷, 司法鉴定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们就医观念的改变,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但伴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现行医疗体制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加上社会因素、舆论因素等影响,集中表现为医疗纠纷数量不断上升,纠纷造成的恶性事件也时有发生,已严重干扰现有的医疗秩序,甚至危及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法医病理尸检就是通过尸体解剖,对死者查明死因,为医学司法鉴定提供有力的科学证据,对更好地解决医疗纠纷起到积极作用,因而病理尸检在医学司法鉴定中的作用与地位也就愈显得至关重要.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蛲虫教学中虫卵形态的探讨与体会

    目的:探讨<人体寄生虫学>蛲虫卵形态的教学方法.方法:结合实验观察和教学实践,从蛲虫卵的立体形态、卵壳结构、卵盖的存在和卵的平面示意图等方面探讨合适的教学方法.结果:通过教学,学生掌握了蛲虫卵的形态结构,取得了良好教学效果.结论:利用多媒体手段将科研成果经归纳总结后展示给学生,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陈兴智;胡守锋;夏惠;杨小迪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PBL教学法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PBL教学法适当的运用到组织学与胚胎学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问题来主动的学习知识,将相关的内容串联形成一条知识链.结果:学习效果事半功倍,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教师自身素质也得到提高.结论: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适当的运用PBL教学法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化了所学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作者:李徽徽;关宿东;卓煜娅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目的:对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方法:把预防医学各专业课程的实验课内容整合为一门<预防医学实验教程>独立设置,在实验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考核模式及加强实验室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改革.结果:通过对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实验教学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综合实验能力.结论:实验整合对实验教学具有促进作用,有利于预防医学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

    作者:赵红;周纯先;江城梅;申玲;王建军;王春华;张杰;张玉媛;姚荣英;周占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大学毕业生就业培训模式的研究

    目的:设计大学毕业生就业培训模式,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方法:科学设计系统的就业培训模块与内容,以多种形式对研究对象开展短期集中强化就业培训,培训结束后组织现场模拟招聘会,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实施盲评,检测评估培训成效.结果:实验组综合得分为(87.6±3.09)分,对照组综合得分为(63.5±7.20)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设计的毕业生就业培训模式在操作上是可行的,具有明显成效和现实意义,可为学校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切实可行、系统规范的培训方案,也可为相关高校的毕业生培训与指导提供借鉴与参考.

    作者:宣扬;史永庆;李志刚;张连强;汪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介入热化疗治疗肝癌55例护理体会

    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因早期症状不明显,症状发现后已是中晚期,大多数患者已失去手术机会而选择非手术治疗[1].介入热化疗是利用介入技术将已加热至一定温度的药液通过导管并持续一定时间灌注到肿瘤局部的一种治疗方法.充分发挥热疗与化疗的协同作用,可提高肿瘤局部的药物浓度,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降低化疗不良反应,提高化疗疗效.现作报道.

    作者:孙玲;刘燕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非公立学校青春期儿童自我意识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非公立学校青春期儿童自我意识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抽取合肥市一所非公立中学752名学生,采用及自编调查问卷,所得数据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非公立学校青春期儿童在行为、智力与学校情况、焦虑、合群、幸福与满足的分量表得分和自我意识总分与中国城市常模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逐步回归分析提示学习压力、父母关系、家庭经济水平、管教方式、学校生活丰富与否等10个因素与自我意识评分有关.结论:非公立学校青春期儿童自我意识与家庭、学校等多种因素有关.

    作者:钟慧;李晓驷;李泽爱;董毅;王克明;马曙辉;陶领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轮状病毒肠道外感染乳鼠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轮状病毒(rotavirus,RV)肠道外感染乳鼠模型.方法:实验动物选用10~11日龄的清洁级ICR乳鼠,将32只乳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16只,即RV肠道外感染组:乳鼠经腹腔注射150 μl猴RV SAl1(病毒滴度TCID50为10-4);对照组:乳鼠经腹腔注射150 μl生理盐水.接种后每天观察乳鼠的活动状况、饮食情况、毛色、体型、大便变化等,4天后处死,留取心、肝、肾、脾、肠进行病理学切片和匀浆培养.结果:感染组在接种RV后第2天开始出现食欲不振,体毛蓬松、无光泽,活动减少,呆滞、嗜睡,对刺激反应淡漠,大便量少,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到第4天症状明显,并有3只乳鼠出现腹泻,观察中累积腹泻率和发病率分别为18.75%和100.00%.光镜下肝、肾、脾、小肠有病理改变,且肝、肾、小肠组织匀浆培养72 h后出现不同程度细胞病变,余阴性.对照组乳鼠无明显变化.结论:该方法初步建立了RV肠道外感染乳鼠模型.

    作者:夏群;陈兰举;陈名武;周瑞;沈怀云;丁周志;徐家丽;薛莲;刘欣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针刺结合超短波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超短波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梨状肌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针刺结合超短波治疗; 对照组30例单独采用超短波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6.7%,痊愈率60.0%;对照组有效率80.0%,痊愈率3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针刺结合超短波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疗效高于单纯采用超短波治疗.

    作者:江勇;徐磊;张学云;曹树刚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自凝刀射频治疗子宫良性疾病的临床观察及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自凝刀射频治疗子宫良性疾病的临床效果及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选择直径<5 cm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及无生育要求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血)患者8例,在B超监视下用自凝刀射频治疗,给予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严密监视,术后观察腹痛及阴道流血等,并且术后定期随访.结果:60例子宫肌瘤患者治愈57例,好转2例,治愈率91.8%,有效率97.2%.功血8例治愈7例,治愈率87.5%,有效率100%.结论:自凝刀是治疗子宫良性疾病安全可行、疗效肯定的一种微创新方法.

    作者:闫华;李志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11例

    目的: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1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各种临床指标和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性手术成功.其中10例随访6个月至9年,肾积水均有明显改善.结论:离断式肾盂成形术可作为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首选术式.

    作者:李国华;陆露;王昆;胡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携带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和鉴定

    目的:构建含人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NT-3)的重组腺病毒载体,为初步研究NT-3的在体功能做准备.方法:酶切法从已构建好的真核表达载体NT-3-pIRES2-DsRed2质粒中切下含有NT-3和DsRed2(包括连接区域pIRES2)的目的片段,将其插入到腺病毒骨架质粒pAdShuttle-CMV的多克隆位点中,电穿孔法将腺病毒骨架载体pAdShuttle-CMV-NT-3-DsRed2和预转入人肠杆菌BJ5183的穿梭载体pAdEasy-1进行细菌内同源重组.PacⅠ酶切线性化鉴定正确的同源重组载体,脂质体法转染293T细胞,包装形成表达NT-3目的蛋白和红色荧光的腺病毒.通过293T细胞3轮扩增病毒,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获得高滴度的纯化腺病毒.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同源重组质粒载体的DNA测序证实腺病毒载体中含有NT-3的目的片段,Western blot证实感染重组腺病毒的293T细胞中有相应的NT-3蛋白表达;病毒滴度为109 PFU/ml.结论:利用细菌内同源重组的方法可以成功构建同时表达NT-3蛋白和红色荧光的重组腺病毒.

    作者:范迟;高下;徐琳;朱光洁;陈杰;麻晓峰;丁小琼;陆玲;周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门冬胰岛素30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30治疗血糖控制较差的2 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将40例2 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B组于早、晚餐前30 min注射预混人胰岛素30R,A组于早、晚餐时注射门冬胰岛素30,药物剂量根据血糖高低调整,比较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发生低血糖时血糖值.结果:门冬胰岛素30和预混人胰岛素30R两组均可有效降低血糖(P<0.01),降糖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门冬胰岛素30组发生低血糖时血糖值高于预混人胰岛素30R 组(P<0.05),尤其是夜间严重低血糖水平的发生.结论:在2 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门冬胰岛素30降糖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患者耐受性和依从性好.

    作者:孙伟;朱江;徐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补肾化瘀利水法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补肾化瘀利水中药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控制血糖、饮食管理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补肾化瘀利水中药治疗,治疗1个月后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空腹血糖、24 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血脂均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补肾化瘀利水法治疗糖尿病肾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肾功能.

    作者:王建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心理干预对康复期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康复期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住院康复期脑梗死患者108例按住院号尾数单、双号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和心理干预组.常规对照组执行神经内科脑梗死临床路径护理,心理干预组进行3次三维心理访谈并根据患者不同心理障碍类型作针对性心理干预.两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周和2周后行3次改良巴氏指数(BI)检测和瑞文智能(RW)测验.结果:常规对照组和心理干预组治疗1周和2周后,BI总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和P<0.01).常规对照组治疗1周后除精神病性障碍和心境障碍(P>0.05)外,其余各型患者的BI积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P<0.01);治疗2周后各型患者的BI积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P<0.01).心理干预组治疗1周和2周后各型患者的BI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的RW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RW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康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能促进或加速康复期脑梗死患者的智力康复.

    作者:蒋海华;时恒屏;徐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呼吸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测定32例COPD缓解期患者经呼吸训练前及呼吸训练6个月后的肺功能改变情况.结果:呼吸训练后COPD患者的肺功能及脉搏氧饱和度(SaO2) 均有显著提高(P<0.01).结论:呼吸训练能明显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提高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耿利琼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新生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rainstem auditory evokedpotentials,BAEP)是近30多年发展起来的诊断新技术[1],其功能是全面准确记录声刺激后听觉系统所产生的一系列神经电位反应,反映耳蜗至脑干相关结构的功能状态.听觉系统所产生的电位极小,该技术应用计算机采集信号标本,通过若干次滤波、叠加、放大,清晰地以曲线波形方式记录出听神经传导通路中从耳蜗神经核经脑干直至皮层各个中转点的神经电位,因此可全面反映听神经功能的生理过程及病理现象,故很快在成人神经内外科、耳科、法医界等得到广泛应用.新生儿BAEP由Galambos夫妇首次报道,于20世纪80年代末引入儿科及新生儿领域.现将BAEP在新生儿领域的应用及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彤;林霓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氨氯地平与吲达帕胺治疗老年收缩期高血压59例

    高血压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单纯收缩压增高,称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olated systolic hypertension,ISH),较其他类型高血压更难以控制,多数患者需要联合使用2种或多种药物治疗.现就氨氯地平与吲达帕胺治疗59例ISH患者效果作一报道.

    作者:赵映;张清华;方效民;蒋知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评估

    目的:通过对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患者健康生存质量评估,评价Lysholm评分在关节镜ACL重建术后疗效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对49例(50膝)接受关节镜ACL重建术的患者进行6~12个月的随访.在术前和术后6个月均对患者进行Lysholm评分和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的评估,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并分析Lysholm评分和SF-36各项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患者术后6个月的Lysholm评分和SF-36各项评分均较术前有所改善(P<0.01),但SF-36各项评分的改善程度并不一致.结论:Lysholm评分能较好地评估ACL重建术对改善患者关节稳定性和缓解疼痛的疗效,但对于评价患者健康相关生存质量和其他方面的改善还存在局限性.SF-36评分引入到ACL重建术的疗效评估中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维;王志强;苑秀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邻近带蒂复合组织瓣修复复杂性前尿道狭窄12例

    目的:观察两种邻近带蒂复合组织皮瓣修复复杂性前尿道狭窄的效果.方法:对12例前尿道长段狭窄的男性患者,分别采用带蒂包皮瓣和带血管蒂阴囊纵隔组织瓣进行修复,并对其效果进行总结.结果:1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一期愈合10例,排尿通畅,不需要多次尿道扩张,随访2~5年,无尿道再狭窄形成.1例发生尿瘘,再次修复治愈.1例舟状窝至尿道外口形成尿道下裂,不影响排尿.结论:邻近带蒂复合组织瓣修复复杂性前尿道狭窄具有取材方便、皮瓣血运好、愈合力强、再狭窄机会少等优点,是修复长段尿道狭窄首选的方法之一.

    作者:侯金华;顾恒;王昌兵;余同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过量维A酸致昆明小鼠腭裂动物模型的建立及意义

    目的:建立维A酸诱导的发生率较高、易于获得并可用于腭裂发生机制研究的动物模型.方法:采用致畸物全反式维A酸(atRA)作用于昆明小鼠(对照组采用等剂量溶剂),观察不同剂量和不同给药时间的胚鼠腭裂畸形发生率及腭部组织的光镜结构特点,确定诱导腭裂发生的佳作用条件.结果:在孕10天给予80 mg/kg剂量atRA诱导昆明小鼠腭裂发生率高为100.0%(P<0.01),为理想的腭裂动物模型,光镜结果显示,atRA诱导的腭裂为小腭.结论:成功建立了atRA致腭裂发生分子机制研究的动物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腭裂畸形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尹海燕;刘凯;卓煜娅;刘桐;孙美群;邹维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