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管腔内带膜支架治疗主动脉瘤7例

胡传贤;黄苏;富智;胡云华

关键词:主动脉瘤, 带膜支架, 血管
摘要:目的:评价腔内带膜支架植入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7例胸、腹主动脉瘤,全麻或基础麻醉下行血管腔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其中1例腹主动脉瘤植入Medtronic TALENT,其余为国产腔内带膜支架.结果:6例动脉假腔及动脉瘤得到有效隔绝,1例溃疡病变被有效封闭.术后复诊支架位置正常,且夹层消失,能胜任一般体力劳动.结论:腔内带膜支架植入术可有效治疗胸、腹主动脉瘤,是具有广阔前景的微创治疗术.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高频超声诊断睾丸微石症的价值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睾丸微石症(TM)的价值和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30例睾丸微石症患者的声像图及睾丸内动脉血流参数,并与30名正常人对照.结果:30例睾丸微石症中22例发生于双侧,8例发生于单侧.声像图特征表现为睾丸实质内可见散在稀疏或密集分布的点状强回声,直径1~2 mm,后方无声影.睾丸内动脉各血流参数与正常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能准确诊断睾丸微石症,是首选检查及随访方法.

    作者:程燕;郑辉;王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垂体腺瘤37例眼部改变及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就诊于眼科的垂体腺瘤患者视功能损害和误诊原因,以期加深对垂体腺瘤的认识,促进早期诊断,尽量避免或减少误诊.方法:对37例手术后病理证实的垂体腺瘤进行临床分析.结果:视功能损害35例,视野缺损34例,以视力减退为首发症状就诊于眼科15例,误诊5例.结论:眼科医师在临床诊断中对视力、视野异常的患者需要综合分析,以避免或减少垂体腺瘤的误诊.

    作者:邹杰;冯正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常规超声探头引导下介入治疗含液性病变165例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探头引导下介入治疗含液性病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经诊断并在常规超声探头引导下行介入治疗的165例含液性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5例均治愈,其中部分严重病例多3次治疗后治愈.结论:常规超声探头引导下对含液性病变进行介入治疗有肯定疗效.

    作者:彭光生;王玲;连娟;周家保;刘彧;方成;杨敏;鲁志淑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脑膜癌病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脑膜癌病的临床及脑脊液细胞学特征.方法:总结2例脑膜癌病的临床及脑脊液细胞学特征,并复习文献.结果:1例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1例为乳腺癌术后;临床主要表现头痛、呕吐,无脊神经损害及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颅内压增高,细胞数、蛋白升高,细胞学检查发现癌细胞.结论: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是诊断脑膜癌病的重要依据.

    作者:刘艳;陈卓;易建中;赵德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血管抑素对糖尿病肾病作用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1994 年,O′Reilly等[1]在荷瘤小鼠血清中,发现了一种能特异性抑制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因子,称为血管抑素(angiostatin,AG).它能强烈抑制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并促其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2,3].此外,已有研究发现,血管抑素对糖尿病视网膜新生血管有抑制作用[4].近来研究发现,血管抑素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病理也有改善作用,本文就这一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王国强;陈卫东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survivin在食管癌的表达及其与Bcl-2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食管癌中survivin和Bcl-2的表达及它们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40例食管癌、12例癌旁食管组织及9例食管炎标本,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urvivin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82.5%食管癌组织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 survivin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与在食管炎及癌旁食管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在不典型增生的食管炎中可检测到survivin蛋白的表达;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食管癌分化程度和年龄无明显关系(P>0.05);食管癌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Bcl-2蛋白的表达有一定关系(P=0.030).结论:食管癌组织中survivin表达上调,与肿瘤分化及病理分型无关,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Bcl-2蛋白的表达有一定关系;不典型增生食管炎中可检测到survivin蛋白的表达,提示survivin蛋白的表达可能参与食管癌的发病,并在癌前病变向食管癌的转化中发挥作用.

    作者:李大鹏;王启之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健康教育对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的影响

    目的: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对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脱位的影响.方法:对132例行THA的患者进行系统健康教育为健康教育组,包括相关知识教育、术前术后康复教育等,选择1998~2001年未进行健康教育的62例THA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术后脱位发生率.结果:对照组62例发生脱位6例,健康教育组132例发生脱位1例.两者比较健康教育组脱位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对THA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有效减少了术后脱位的发生.

    作者:米巍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同型半胱氨酸诱导内皮细胞炎症损伤及金雀异黄酮的保护作用机制探讨

    目的:探讨金雀异黄酮(genistein,GEN)对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诱导的内皮细胞毒性和炎症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相关炎症分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结果:单独加5.0 mmol/L的Hcy组活力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显微镜下见对照组细胞呈单层鹅卵石样紧密排列,细胞状态良好,而Hcy 5.0 mmol/L组细胞排列杂乱,凋亡增多,状态也差.ELISA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比较,5.0 mmol/L的Hcy能显著增强 IL-6及ICAM-1表达(P<0.01).然而GEN(10、50、100 靘ol/L)能够增强细胞活力,显著抑制由Hcy介导的IL-6及ICAM-1表达的增强,大大改善细胞状态,尤其是100 靘ol/L的GEN(P<0.01).结论:GEN对 Hcy介导的内皮细胞毒性及炎症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李文学;庄颖;董建丽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纤维蛋白原β基因启动子-845G/A多态性与早发冠心病相关性

    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β(Fg-β)基因启动子-845G/A多态性与中国早发冠心病(CHD)发病的相关性.方法:早发CHD组78例,对照组81例,采用苯酚-氯仿法提取DNA,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分析Fg-β基因启动子-845G/A多态性,收集临床资料,检测血糖和血脂等生化指标.结果:早发CHD组与对照组Fg-β基因启动子-845G/AA、GG、GA基因频率及A、G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脂蛋白a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Fg-β基因启动子-845G/A多态性可能与中国早发CHD的易感性无明显关系.

    作者:竟雪莹;马根山;陈忠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内镜下鼻道开窗术摘除上颌窦囊肿19例

    上颌窦囊肿的传统手法是克-鲁氏进路或者经中鼻道上颌窦口盲取.我们利用鼻内镜,借鉴上颌窦根治术中的下鼻道开窗方法,摘除上颌窦囊肿19例,效果尚好,现作报道.

    作者:仝心源;宋琦;尹俊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p16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子宫颈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p16在子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1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6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41例子宫颈癌组织中p16的表达水平.结果: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p16呈中高表达,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p16在子宫颈癌中呈低表达,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子宫颈癌组织中p16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P<0.05).结论:p16表达异常参与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p16的缺失可能与子宫颈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p16的检测可作为评价子宫颈癌恶性程度及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万俊;余宁珠;崔满华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认知行为疗法在脑卒中抑郁症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在脑卒中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40例PSD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阿米替林,观察组在口服阿米替林同时加用CBT,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对患者进行测查,检测时间为脑卒中发病后1~11个月,2个月检测1次. 结果:在加用CBT后,观察组在6个月后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CBT在PSD患者康复过程中有明显的效果.

    作者:李丽;赵明芳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变温毯在小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观察小儿长时间手术期间体温的变化及变温毯对其影响.方法:选择89例择期手术患儿,在手中采用变温毯调节体温,观察体温变化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术中采用变温毯后患儿体温明显升高(P<0.01),患儿家属满意度增加(P<0.05).结论:术中采用变温毯可保持患儿体温的稳定,有利于术后恢复.

    作者:吉琦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中青年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

    目的:探讨中青年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44例中青年脑梗死患者,依据有无颈动脉硬化分为脑梗死动脉硬化组与非动脉硬化组;同时选取非脑部疾病患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MEIA)检测血清Hcy水平.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颈动脉硬化组患者血清Hcy水平均高于非动脉硬化组(P<0.05)和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Hcy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相关,是中青年脑梗死患者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董少军;马锐;吴承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移植术护理

    目的:探讨手术前后充分准备与护理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移植术成功的作用.方法:对8例小腿下段、踝部及足跟部皮肤缺损者在术前进行体位指导和训练,详细解说手术的相关问题,排除患者的顾虑,术后72 h严密观察皮瓣供血情况,加强生活护理及心理指导.结果:7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发生部分坏死.结论:术前充分准备,术后严密的观察以及生活、良好护理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移植术的成功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赵凤娟;王飞;杨艳丽;杨静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儿童颅脑损伤高压氧疗效观察与护理

    目的:观察高压氧(HBO)治疗儿童颅脑损伤的疗效,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将160例颅脑损伤患儿中82例设为观察组,78例设为对照组.观察组给予HBO治疗加常规治疗,予以整体护理,为患儿做心理护理,对家长进行HBO治疗的医学知识方面的教育.对照组只用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结论:HBO治疗儿童颅脑损伤具有很好的疗效,但必须进行有效护理,才能保证HBO治疗效果.

    作者:刘道东;刘道林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曲妥珠单抗治疗HER-2过表达乳腺癌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应用生物制剂曲妥珠单抗(herceptin)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提高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耐受性和安全性.方法:对12例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应用曲妥珠单抗、长春瑞滨、卡培他滨、顺铂、奈达铂联合化疗,每3周注射1次,440 mg加入生理盐水500 ml,静脉滴注90 min,观察其不良反应并予对症处理.结果:1例出现发热反应,经对症处理,体温降至正常;1例出现全身瘙痒,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12例均无心脏毒性发生,顺利完成治疗方案.结论:预防和早期发现并发症,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是曲妥珠单抗治疗安全和顺利进行的关键.

    作者:张永萍;杨迎梅;席春琴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合并肾功能损害18例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ibetic ketoacidosis,DKA)合并肾功能损害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其诱因、血糖、血酮体、pH、白细胞、血肌酐、尿素氮等多项指标作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肾功能完全恢复13例,未完全恢复5例,其中1例放弃治疗,无死亡病例. 结论:DKA并肾功能损害大多为一过性,与脱水、酸中毒、微循环障碍有关,部分肾功能损害不能完全恢复为糖尿病肾病.

    作者:黄(王莹)芝;龚莉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静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68例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静脉内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要点.方法:68例溶栓前一次嚼服肠溶阿司匹林300 mg,以后每天75 mg.将15万u尿激酶溶解为50 ml尿激酶溶解液,静脉溶栓后6 h开始应用生理盐水48 ml+肝素12 500 u,根据不同的肝素浓度,推算出不同的微泵用量.并做好溶栓前准备、溶栓期间监护、溶栓后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67例顺利度过危险期,1例死亡.结论:做好溶栓前准备及溶栓时积极的配合及护理,是溶栓治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对溶栓能否顺利进行有重要意义.

    作者:郑玉仁;黄余健 刊期: 2009年第03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重症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老年重症急性心源性肺水肿(SACPE)的临床疗效. 方法:38例老年SACPE患者(心功能NYHA Ⅲ~Ⅳ级)随机分两组,对照组17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2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NIPPV治疗;分别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表现,治疗前及治疗后0.5、1、2 h动脉血气、心率、呼吸频率、胸部X线等参数的变化,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NIPPV治疗30 min后呼吸困难明显改善,呼吸频率和心率明显下降,肺部湿性罗音消失明显,总体好转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aO2升高的程度和幅度均优于对照组.结论:NIPPV治疗老年SACPE的疗效肯定、快速、安全.

    作者:钱朝霞;竟雪莹;方陈;高忠和 刊期: 2009年第03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