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于勤

关键词:冠状动脉硬化, 介入治疗术, 并发症,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冠心病介入治疗中出现迷走神经反射,心律失常,低血压,血管并发症等情况的原因及护理措施.结果:12例并发症患者均抢救护理成功,顺利完成介入治疗.结论: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观察及时,措施得当,护理到位,可减少并发症发生及危险性,提高治疗成功率.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新生儿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VEGF与HIE发病机制及早期诊断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选择90例确诊为HIE的足月新生儿作为观察组(HIE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测定出生后第1天、第3天(急性期)和第7天(恢复期)血浆VEGF;同时测定30例无神经系统疾病的足月新生儿(对照组)出生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的血浆VEGF.结果:HIE组患儿血浆VEGF在出生后第1天、第3天和第7天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1天达高峰,以后下降,与第7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VEGF变化对判断有无HIE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双云;徐家丽;沈怀云;周瑞;孔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子宫内膜间质肿瘤病理进展

    子宫内膜间质肿瘤(endometrial stromal tumor,EST)是一种少见的女性生殖道肿瘤.Norris等(1966)将EST按性质分为三类:(1)子宫内膜间质结节,良性;(2)子宫内膜间质肌病(即淋巴管内间质肌病),低度恶性;(3)子宫内膜间质肉瘤,高度恶性;

    作者:杨振中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利托君防治早产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利托君抑制子宫收缩的效果及副作用,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早产(包括先兆早产)孕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0例给予利托君静脉滴注,以0.05 mg/min逐渐调整滴速至子宫收缩完全停止后再维持12~18 h,然后改为口服维持7天.对照组40例给予硫酸镁4 g于30 min左右静脉滴注完毕,然后改为1~2 g/h静脉滴注至子宫收缩完全抑制.比较两组保胎成功率、延长孕周时间、抑制子宫收缩的显效时间、低钾血症发生率、心率变化、产后出血发生率以及对围生儿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保胎失败率为11.7%,对照组为12.5%;观察组延长孕周(1.00±0.7)周,对照组延长孕周(0.87±0.6)周,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抑制子宫收缩显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低钾血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产后出血率、新生儿体重、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托君抑制早产孕妇的子宫收缩疗效确切,显效快,但需注意防范低血钾等副作用.

    作者:陈红波;黄大雁;吴自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留学生《组织胚胎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目的:探索如何实现留学生<组织胚胎学>的教学目标.方法:通过分析留学生特点、教师自身基本功的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手段的完善4方面来提高留学生<组织胚胎学>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结果:创新教学模式和完善教学手段能激发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率.结论:在探索不同于国内本科生的教学模式和创制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下,不但实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也达到了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效果.

    作者:孙美群;关宿东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麻诱导对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对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和芬太尼组,各20例.全麻诱导分别静注咪达唑仑0.05 mg/kg、丙泊酚1~1.5 mg/kg、舒芬太尼0.5 μg/kg或芬太尼3~5 μg/kg、维库溴铵0.1 mg/kg,5 min后行气管插管.记录并分析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后5 min的心血管反应数据.结果:芬太尼组诱导后平均动脉压、心率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舒芬太尼组与诱导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插管后5 min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用于全麻诱导时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应激反应较弱.

    作者:李凌云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临产孕妇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临产孕妇凝血指标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117例临产孕妇及10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凝血指标.结果:临产孕妇较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率和凝血酶凝结时间均明显下降,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临产孕妇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检测临产孕妇凝血指标对预防、诊断临产孕妇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有重要意义.

    作者:汪承虎;许铁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出血16例处理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动脉出血的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生胆囊动脉出血原因,处理方法采用牵引孔吸尽,交换钳头,钛夹钳夹止血.结果:术后未发生继发出血,无胆管损伤.中转开腹1例.结论:胆囊动脉出血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出血的常见原因,只要术者掌握腹腔镜手术技巧及相应处理对策,均能获到满意的效果.

    作者:许长松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超声快速处理仪快速病理诊断70例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快速处理仪快速切片在术中快速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术中超声快速处理仪快速切片病理诊断资料,并和常规石蜡切片诊断相比较.结果:70例术中明确诊断者67例,延迟诊断者3例,与常规石蜡切片诊断结果完全相符.结论:超声快速处理仪快速切片可满足术中快速病理诊断需要,不仅可作出良恶性质的判断,而且能分出各种亚型;且成本小,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李志娟;王欣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己烯雌酚对胎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目的:探讨己烯雌酚对胎鼠海马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促增殖、分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孕16天 SD胎鼠海马NSCs培养,分别设空白对照组,己烯雌酚1×10-7 mol/L组、1×10-8 mol/L组、1×10-9 mol/L组,以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5×10-2 mg/L组;免疫荧光化学方法检测Nestin、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及神经胶质酸性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BDNF mRNA的含量.结果:不同剂量己烯雌酚处理各组神经球面积、积分光密度值、平均突起长度与平均突起数均增加,其中10-8 mol/L组海马NSC增殖与分化明显,BDNF mRNA表达量亦高(P<0.01).结论:己烯雌酚对海马NSCs的增殖分化具有促进作用,且可能与上调BDNF 的表达有关.

    作者:汪洪杰;赵正梅;刘东梅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的综合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为不伴有急性中耳炎症状和体征的中耳腔积液,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它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

    作者:付竞云;李秀琴;陈艳丽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总结老年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7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前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术前评估和术前指导;术后进行体位护理及生命体征监测、疼痛护理、饮食及功能锻炼指导,并加强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结果:经3~4周住院治疗,37例均痊愈出院,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髋关节脱位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科学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是减少并发症、改善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及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作者:刘华兰;刘金凤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hTERT和survivin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和生存素(survivin)蛋白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60例胆囊癌、15例胆囊腺瘤和15例慢性胆囊炎组织中hTERT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胆囊癌组织中hTERT和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胆囊腺瘤组织和慢性胆囊炎组织(P<0.01).hTERT的阳性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胆囊癌组织学类型、是否伴有结石、病理分级、Nevin临床分期、是否转移以及术后生存时间等因素均无明显关系(P>0.05).Nevin Ⅲ~Ⅴ期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高于Nevin Ⅰ~Ⅱ期(P<0.05),有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组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转移组(P<0.05).胆囊癌中hTERT表达与survivin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hTERT和survivin在胆囊癌中均有异常高表达且呈正相关关系,两者共同参与了胆囊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起一定的协同作用.hTERT过表达是胆囊癌发生中的早期事件,survivin的表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胆囊癌的不良生物学行为.

    作者:吴斌全;刘会春;金浩;承泽农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非鹰嘴截骨双钢板加压固定术治疗肱骨远端C3型骨折

    目的:评价非鹰嘴截骨平行双钢板加压固定术治疗肱骨远端C3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采用非鹰嘴截骨入路、平行双钢板加压技术治疗肱骨远端C3型骨折12例临床资料.结果:按Cassbaum评分:优2例,良6例,可4例,优良率为66%.结论:非鹰嘴截骨入路平行双钢板加压术治疗肱骨远端C3型骨折固定牢固,能早期功能锻炼,且不截骨易为患者接受,是治疗C3型骨折的可靠方法.

    作者:许旭;朱辉;李学则;佟长征;任大营;胡正军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益气活血汤治疗颈动脉硬化斑块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汤在治疗颈动脉硬化斑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58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降血糖及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汤煎剂口服,每天2次,每次200 ml,8周后记录颈动脉管腔直径、内-中膜厚度、斑块大小及血液流变学改变.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均有明显改善(P<0.01);颈动脉内-中膜明显变薄,颈动脉硬化斑块缩小或消失,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益气活血汤治疗颈动脉硬化斑块疗效显著.

    作者:陈文实;张锋;李仁柱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治疗晚期乳腺癌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与毒副作用.方法:2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紫杉醇150 mg/m2静脉滴注3 h,d1;表阿霉素75 mg/m2静脉滴注,d1.21天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以上评价疗效.结果:22例中,完全缓解2例(9.1%),部分缓解12例(54.5%),稳定7例(31.8%),进展1例(4.5%),总有效率为63.6%(14/22).毒副作用主要为骨髓抑制、脱发和呕吐.初治患者和复治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6/9、6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表阿霉素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较好,毒副作用可耐受,是治疗晚期乳腺癌安全、有效的方案.

    作者:鲍时杰;夏国安;王文舟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内镜下胆总管取石术中护理配合

    目的:总结内镜下胆总管取石的术中护理配合体会.方法:分析69例内镜下胆总管取石术中环节的护理经验.结果:69例中,67例取石成功,未发生并发症;余2例分别因结石较大、结石下方胆总管狭窄而中转剖腹手术.结论:认真细致地做好内镜下胆总管取石术中护理配合有重要意义.

    作者:崔琳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4例分析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对34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国产紫杉醇135 mg/m2,d1静脉滴注;顺铂75 mg/m2,d2~4静脉滴注,21天为1疗程,连用2个疗程.结果:34例均可评价疗效,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41.2%.鳞癌和腺癌、Ⅲ期和Ⅳ期患者总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初治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复治患者(P<0.05).毒副作用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脱发和关节肌肉疼痛,其他毒副作用较轻.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毒副作用可以耐受.

    作者:王洪亚;韩啸;王子安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大剂量人体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1例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大剂量静滴人体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治疗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entral pontine myelinolysis,CPM)的疗效.方法:利用IVIG冲击治疗1例CPM患者和文献复习并阐述其原理.结果:大剂量IVIG冲击治疗CPM具有一定效果.结论:大剂量IVIG冲击疗法可用于治疗CPM.

    作者:韦道祥;谢宗玉;孙荣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通过对非脱垂有盆腔手术史及大子宫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子宫切除术进行比较,评价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的优越性及其在基层医院开展的可能性.方法:对26例非脱垂大子宫及有盆腔手术史者行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阴式组),并与同期26例开腹子宫切除术进行比较.结果:阴式组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发热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腹式组(P<0.01),但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阴式子宫切除术与开腹子宫切除术相比术后恢复快.对于有盆腔手术史及大子宫者也是安全可行的,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李霞 刊期: 2009年第08期

  • 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了解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焦虑状况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心理影响因素.方法:对47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应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估患者焦虑状态,并采用自制一般问卷、手术状况调查表调查患者焦虑相关因素.结果:手术前有焦虑症状者31例,手术后有焦虑症状者17例,手术前汉密顿焦虑量表总分显著高于手术后(P<0.01);手术后焦虑与术前焦虑状态呈正相关关系;患者的焦虑状态与双髋关节置换与否、是否发生术后并发症、关节功能恢复状况、经济状况、对疾病与手术认知程度、亲友支持等因素均存在相关性(P<0.05~P<0.01).结论: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前焦虑症状的发生率较手术后高,且术前有焦虑情绪者术后发生焦虑的危险性明显增高;焦虑状态与手术、社会支持等多种因素有相关性.

    作者:雷婷婷;王丽;年夫春;伍开翠;吴亚男;杨克侠 刊期: 2009年第08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