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症状性心力衰竭患者B型尿钠肽测定的诊断价值

张先林;张恒

关键词:心力衰竭, 充血性, B型尿钠肽, 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B型尿钠肽(BNP)测定诊断无症状性心力衰竭(AHF)的价值.方法:30例AHF患者测定其血浆BNP,并另选30名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浆BNP.结果:AHF组的BNP为(150.80±83.75) 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BNP (40.05±15.63) pg/ml(P<0.01).结论:BNP结合既往病史及心脏超声可能更好地诊断AHF.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脑膜瘤再手术1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脑膜瘤再次手术的原因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术后病理诊断为脑膜瘤需再次手术者1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再次手术者肿瘤全切14例,次全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再手术后病理检查均为脑膜瘤.结论:首次手术全切肿瘤是避免脑膜瘤再次手术的关键.次全切除后再手术率高,再次手术是必要的.

    作者:徐德才;于振国;娄飞云;姜之全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结核分枝杆菌19 kDa脂蛋白诱导THP-1细胞凋亡的研究

    目的:观察结核分枝杆菌19 kDa脂蛋白(Mtb P19)对THP-1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从培养的结核杆菌H37Ra制备Mtb P19,以5、10、20 ìg/ml Mtb P19作用于佛波醇酯(PMA)分化的THP-1细胞,37 ℃、5% CO2孵箱孵育4 h.Wright-Giemsa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AnnexinV-FITC染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终浓度为5 ìg/ml的Mtb P19即可诱导THP-1细胞凋亡,且凋亡率随Mtb P19作用浓度的升高而增加(P<0.01);Wright-Giemsa染色镜下可见部分细胞体积变小、圆缩,核固缩,核断裂.结论:结核分枝杆菌P19以剂量依赖方式诱导THP-1细胞凋亡.

    作者:韦莉;金齐力;刘勇;夏佩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老年人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6例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老年人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的护理经验.方法:6例老年人直肠癌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予以心理护理、基础护理、溶栓及抗凝护理以及原发病的护理. 结果:6例均痊愈出院,未出现护理不当并发症.结论:老年人直肠癌术后要加强观察, 并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进行预防和护理.

    作者:孙彩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食品中丙烯酰胺产生机制和危害的研究进展

    食品安全是人们关心问题之一.2002年4月,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Trnqvist教授首次在油炸及焙烤的炸薯条、炸土豆片、谷物、面包食品中发现了具有神经毒性的潜在致癌物--丙烯酰胺(acrylamide,ACR),这是国际上首次从食品中检出高含量的丙烯酰胺[1,2].

    作者:江城梅;赵文红;赵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机械吻合在食管癌及贲门癌消化道重建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器械吻合在食管癌、贲门癌消化道重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一次性吻合器对56例食管癌、贲门癌切除后进行机械吻合消化道重建.结果:全组吻合顺利,吻合时间10 min,术后无死亡.术后发生吻合口漏1例,吻合口狭窄3例,反流性食管炎3例,肺部感染2例,心律失常8例,均经积极保守治疗好转.结论:食管胃吻合术是安全可靠的,可减轻手术创伤,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孙仲涛;肖民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Th1型相关细胞因子对人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

    目的:用流式细胞术观察Th1型细胞因子IL-2和 IFN-γ,以及Th1细胞诱导因子IL-12对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在碳酸盐缓冲液(CB,pH 9.5)和磷酸盐缓冲盐水(PBS,pH 7.2)中标记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菌标记率.取新鲜健康成人外周血与标记细菌于37 ℃孵育5~20 min 后,洗涤和溶血,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吞噬百分率.或外周血预先分别与IL-2、IFN-γ及IL-12孵育2 h,再加标记细菌孵育5 min,流式细胞术检测中性粒细胞吞噬率,并与对照组比较计算吞噬增加比率.结果:FITC标记大肠埃希菌在碱性的CB中标记率较高,而金葡菌在中性的PBS标记率较高(P<0.01).健康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对大肠埃希菌和金葡菌的吞噬率在5 min时分别为45%和38%,15~20 min达到平台期,分别为86%~88%和83%~89%. 外周血预先用IL-2(20 u/ml)、IFN-γ(50 u/ml)或IL-12(30 u/ml)作用后,中性粒细胞对大肠埃希菌的吞噬率分别增加19%、19%和26%;对金葡菌的吞噬率分别增加25%、23%和35%.结论: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及Th1型诱导细胞因子IL-12均能增强人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Th1型细胞因子和IL-12均具有增强中性粒细胞功能的作用.

    作者:姜丽娜;姚春艳;金齐力;李柏青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60例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方法:回顾分析160例住院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资料.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依次为:感染因素60例(37.5%),母乳性黄疸42例(26.25%),围产因素32例(20.0%),原因不明16例(10%),其它因素8例(5.0%).结论:积极防治新生儿感染,正确指导母乳喂养,加强围生期保健,预防胎儿缺氧是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措施.

    作者:韩旻;袁建强;王君琴;叶晓琴;巫绍明;王子斌;郑利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腓肠浅动脉筋膜蒂皮瓣修复膝关节外露创面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外侧腓肠浅动脉筋膜蒂皮瓣修复膝关节外露创面效果.方法:采用外侧腓肠浅动脉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膝关节外露创面6例,供区游离植皮修复.结果:术后6例皮瓣全部成活,经~6个月随访,膝关节外形及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外侧腓肠浅动脉筋膜蒂皮瓣修复膝关节外露创面,不损伤知名血管,取得了修复区和供皮区一期修复的良好效果,并保证了术后修复区的良好功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刘金凤;李勇;余勇;卓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脑梗死急性期血清白介素-6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关系. 方法:测定6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24名健康人的血清IL-6的含量,按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分组比较.结果:脑梗死组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脑梗死重型组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中型、轻型组( P<0.01).结论:血清IL-6水平增高与脑梗死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

    作者:汪国胜;钟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术中黏膜下注射羟基喜树碱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

    目的:观察术中黏膜下注射羟基喜树碱对浅表性膀胱癌预后的疗效.方法:65例浅表性膀胱癌,33 例为观察组,接受羟基喜树碱术中膀胱黏膜下注射,术后喜树碱膀胱灌注.32 例为对照组,单纯行术后常规膀胱内羟基喜树碱灌注治疗.结果:6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6年.观察组在4年6个月时仅有1例复发,复发率为3.0%;对照组在随访期间共有6例复发,复发率18.8%,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无瘤生存率高于对照组.结论:羟基喜树碱术中黏膜下注射能有效降低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率,提高患者无瘤生存率.

    作者:韩锋;张家俊;陈志军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58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合适治疗方案.方法:收集1998年6月~2006年1月经我科收治的5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例,并对治疗方案与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并发症发生率44.8%,总病死率29.3%,总治愈率70.7%,保守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9%,外科手术治疗组为42.3%;保守治疗组病死率为31.3%,外科手术治疗组为26.9%;保守治疗组治愈率为71.9%,外科手术组为69.2%,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确把握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时机与指征,合理选择治疗方式,对于决定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预后至关重要.

    作者:昌祥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治疗Alzheimer病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 (deproteinized hemoderivative of calf blood injection,DHCBI)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静脉用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组静脉用DHCBI,2周为1疗程,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两组的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各指标均有改善(P<0.01),但以治疗组为优 (P<0.05~P<0.01).结论:DHCBI可以改善老年AD患者血浆炎症和血脂水平.

    作者:朱正武;殷晓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胆总管囊肿切除24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胆总管囊肿实施囊肿全切除的临床经验.方法:24例Ⅰ型胆总管囊肿中行肝总管与空肠Roux-Y型吻合16例,空肠间置肝总管与十二指肠吻合4例,左右肝管与空肠Roux-Y型吻合4例,囊肿均全切除,不保留囊肿上端的喇叭口.结果:24例完整切除囊肿,使用不同的吻合,术后未出现吻合口狭窄、胆管炎及癌变.结论:胆总管囊肿手术中囊肿应完整切除,避免残留恶变因素,或由于狭窄环的存在而反复发作的胆管炎.

    作者:徐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与冠心病的关系

    目的:探讨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与冠心病的关系,以及IMT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90例疑似冠心病者测定IMT及对斑块分级,并通过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分为冠心病组60例(其中稳定性心绞痛1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25例,急性心肌梗死20例)和对照组(非冠心病)30例,观察颈总动脉IMT、斑块在各组中的变化及IMT与冠脉病变的关系.结果:颈总动脉IMT、斑块指数在对照组和冠心病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冠心病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MT与冠脉病变的血管数呈正相关(P<0.05),而与冠脉狭窄的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颈总动脉IMT与冠心病的发病密切相关,颈总动脉超声检查可以作为早期发现和筛选冠心病的一种方法.

    作者:桑更生;丁中;冯燕娴;石增刚;陆江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远视患者去调节散瞳后两种验光方法的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远视性屈光不正患者在去调节散瞳后采用电脑验光仪验光与带状光检影镜验光检测结果有无差异,了解电脑验光能否取代检影镜验光.方法:随机选取2006年就诊验光的25例远视患者,在去调节散瞳后,对每只眼随机先后采用电脑验光仪和带状光检影镜分别验光检测屈光不正的度数.所获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种验光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电脑验光的结果还不够准确,它还不能取代检影验光,因电脑验光简便、快速,可为检影验光提供参考,并可用于屈光不正的群体普查工作.

    作者:邹杰;冯正国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37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方法:将72例呼吸暂停的早产儿随机分为纳洛酮治疗组和氨茶碱治疗组.结果:纳洛酮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3.75%.氨茶碱治疗组显效5例,有效19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纳洛酮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优于氨茶碱,且毒副作用小.

    作者:赵元海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缬沙坦分散片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目的:研究缬沙坦分散片与胶囊在健康人体的生物等效性.方法:20名健康志愿者采用双周期交叉试验,单剂量空腹口服缬沙坦分散片和胶囊各80 mg,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血清中缬沙坦浓度,血药浓度-时间数据经DAS 1.0统计软件处理,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两种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评价.结果:缬沙坦分散片与胶囊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t1/2、Cmax、Tmax、AUC0-36h分别为:(3.715±1.895)h和(3.585±1.901)h、(1.797±0.539)ìg/ml和(1.848±0.647)ìg/ml;(2.350±0.489)h和(2.425±0.438)h、(10.786±3.794)υg·h-1·ml-1和(10.52±3.961)υg·h-1·ml-1.分散片与胶囊比较,分散片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11.6±40.7)%.结论:两种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作者:霍强;杨敏;吴华璞;蒋志文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湿热敷联合肝素对PICC插管后静脉炎的预防效果

    从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将导管由肘前静脉插入至上腔静脉,使药物及高浓度物质直接输入上腔静脉.

    作者:李桂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外剥内剪切结扎术治疗多发混合痔90例分析

    目的:探讨一种合理的治疗多发混合痔的手术方法,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18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外剥内剪切结扎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外切内扎术.观察术后并发症及疗程.结果:治疗组疗程平均为16.68天,对照组为24.63天.术后并发症第1天总评分:治疗组2.78±1.46,对照组6.5±1.62 (P<0.01);第5天总评分:治疗组1.28±1.11,对照组5.32±1.22(P<0.01).结论:外剥内剪切结扎术操作简单,较传统外切内扎术疗程短,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韩震辉;孙建权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球血管外周细胞瘤1例

    患者,女,26岁.因左大腿下端肿痛活动受限3个月入院.体格检查:左大腿下端外侧见一明显凸起,约4 cm×4 cm,压痛阳性,皮温略高,左大腿活动受限.外院行MRI 检查,考虑为纤维瘤.

    作者:魏军;于东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