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住院新生儿7 560例疾病构成及病死率变化趋势分析

詹以森;闵红;张琼枝

关键词:婴儿, 新生, 疾病, 统计学
摘要:目的:探讨20年来新生儿疾病构成比及病死率的变化趋势.方法:将1983~2002年住院的7 560例新生儿按疾病名称分4个年段进行分类统计,资料用统计学软件EPI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结果:近20年来,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构成比逐年段下降,而非感染性疾病构成比有逐年段上升趋势;感染性疾病病死率各年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感染性疾病病死率逐年段下降(P<0.005);病死率与日龄关系密切,日龄越小病死率越高(P<0.005).结论:加强围生期护理和提高对新生儿疾病的诊治水平可以降低住院新生儿病死率.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临时性血管通路在血液净化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经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置管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66例血液净化患者临时性血管通路的使用情况,其中颈内静脉14例,股静脉52例,观察血流量、导管留置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结果:颈内静脉导管平均留置时间为29.4天,股静脉导管平均留置时间为30.6天,局部血肿的发生率为3%,感染发生率为4.5%,导管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3%.透析时血流量150~250 ml/min.结论:股静脉插管和颈内静脉插管具有安全、方便、实用而创伤小的特点,是建立血液净化临时血管通路两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马艳;李秀梅;王玉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金属烤瓷牙治疗(牙合)面重度磨耗30例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金属烤瓷牙修复(牙合)面重度磨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牙合)面重度磨耗的患者,共制作251件金属烤瓷冠桥,进行(牙合)重建修复,使用可摘式(牙合)垫调整适宜(牙合)关系.结果:30例患者(牙合)关系均恢复,面下1/3长度改善,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和过敏症状消失或得到改善,咀嚼功能改善.结论:金属烤瓷牙对(牙合)面重度磨耗患者重建(牙合)关系有良好的修复效果.

    作者:高杰;唐旭炎;刘世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一清胶囊和维A酸霜治疗寻常痤疮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一清胶囊和维A酸霜治疗寻常痤疮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口服一清胶囊,外用0.025%维A酸霜;B组口服一清胶囊;C组外用0.025%维A酸霜.3组均同时口服螺内酯和复合维生素B,均各治疗6周.结果:联合用药总有效率为95%,但三种疗法的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一清胶囊联合外用维A酸霜治疗轻、中度痤疮疗效肯定,且副作用少.

    作者:殷红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心脏瓣膜置换术89例治疗体会

    目的:总结心脏瓣膜置换术89例的疗效,探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在提高手术疗效中的重要性.方法:为89例心脏瓣膜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其中双瓣置换术25例,二尖瓣置换术60例,主动脉瓣置换术4例;同时行三尖瓣Devega成形术6例,均选用机械瓣.结果:术后早期病死8例,其中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肾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5例,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病死3例,病死率为9.0%,生存81例,术后6个月时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手术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

    作者:刘以尧;刘学刚;唐震;史向前;王祖义;李小军;周晓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经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28例分析

    目的:评价经鹰嘴截骨手术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与优缺点.方法:经鹰嘴截骨入路、Y钢板等内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28例,鹰嘴部截骨以克氏针加张力带钢丝固定.结果:随访6~34个月,骨折在术后6~20周愈合.用改良Aitken-Rorabeck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优14例,良8例,中3例,差1例.结论:经鹰嘴截骨手术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是一种疗效较好的方法,利于骨折块暴露与固定及早期锻炼.但要需行鹰嘴部截骨,对手术技巧要求较高.

    作者:凤晓翔;谢晓东;杨良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小儿呼吸道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药敏分析

    目的:了解小儿呼吸道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的药敏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分析2004年1月~2005年10月呼吸道感染小儿患者的痰标本中分离出产ESBLs菌株临床药敏情况.结果:产ESBLs菌株对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均很高,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敏感性较高.结论:小儿呼吸道感染应尽可能早的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及时选用有效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孙立宁;孙明强;刘爱玲;李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显微耳科学的可视化教学研究

    目的:通过对显微耳科学的可视化教学研究,探索一套提高学生对耳科学的认识和兴趣的方法.方法:在大量中耳、内耳手术病例和丰富临床资料的基础上,借助显微镜、显微摄像及显影设备,通过电子计算机的模拟成像等处理,将显微耳科手术情况转化成图像,使学生能即时观看手术中情况;同时制成各类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CAI)课件;利用网络,实现继续教育及交流和远程会诊.结果:增加了学生对耳科学的认识和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保存大量有用的临床资料,方便了继续教育及同行间交流.结论:显微耳科学的可视化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比较有效的方法,可向耳鼻喉科其它学科扩展,并值得在有条件的教学医院推广.

    作者:蒋成义;詹晓东;王文忠;张明洁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肝脂酶基因-514C/T变异对血脂的影响

    目的:探讨肝脂酶(HL)基因启动子-514C/T变异是否影响血脂水平.方法:选入符合录用标准者322例作血脂测定,从全血中用DNA试剂盒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多态性方法检测HL基因多态性.结果:在调整年龄和体重指数(BMI)后,HL-514C/T基因型对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高低是T/T+T/C>C/C,这种效应与男性关系明显(P<0.01),但与女性关系不明显.结论:肝脂酶基因-514C/T变异可影响血脂水平,且存在男女性别差异,各HL基因型的分布无性别差异.

    作者:姚友权;徐力辛;熊术道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老年低血糖昏迷16例临床分析

    目的:旨在减少老年低血糖昏迷的误诊.方法:收集老年低血糖昏迷16例临床资料,分析其原因、临床表现,及时确诊、漏诊情况及预后.结果:及时确诊者8例,误诊为脑血管意外8例,1例因延误诊断时间过长并发心功能衰竭死亡.结论:老年低血糖昏迷临床并不多见,当其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体征时,易被误诊为脑血管意外.

    作者:吴雪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弥漫性间质性肺病合并糖尿病3例

    间质性肺疾病是一组主要累及肺间质、肺泡和细支气管的肺部弥漫性疾病[1].糖尿病是一种全身代谢紊乱为主的疾病.研究表明,肺组织也是糖尿病损害的靶器官[2].目前临床上对弥漫性间质性肺病合并糖尿病的报道较少,现就我科近两年收治的3例间质性肺炎合并糖尿病作一报道.

    作者:张晓猛;夏光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护士洗手效果观察

    目的:了解护士洗手效果以及影响因素.方法:对Ⅱ类、Ⅲ类环境科室260名护士分别进行了洗手知识考试,观察护士洗手操作的合格率,以及护理操作前洗手和操作后洗手分别进行采样监测,分析洗手知识考试结果、洗手合格率和手监测结果,找出影响因素并提出防范措施.结果:Ⅲ类环境科室相对Ⅱ类环境科室的护士洗手意识薄弱,Ⅱ类环境科室的护士对洗手知识掌握及洗手合格率和手监测合格率明显高于Ⅲ类环境科室护士(P<0.005~P<0.01).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和洗手技术的培训,规范护士洗手行为,增强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加强质量考核.

    作者:杨萍;江杰;李侠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痢疾杆菌致病的分子机制

    志贺菌属细菌通称痢疾杆菌,是一类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危害严重的革兰阴性肠道致病菌,临床感染可导致细菌性痢疾(菌痢).菌痢是世界上,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重要的传染病之一,全球每年的病例超过1.6亿,并导致100万患者死亡,其中绝大多数为5岁以下的儿童[1].目前,关于菌痢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国外学者研究认为,痢疾杆菌的感染可能包括以下过程:(1)痢疾杆菌通过微皱褶细胞进入结肠黏膜;(2)定植的巨噬细胞吞噬痢疾杆菌后发生凋亡,释放炎症因子;(3)痢疾杆菌侵袭邻近的上皮细胞,在其内增殖、扩散及导致黏膜损伤[2~4].因此,Sansonetti与Zychlinsky等提出痢疾杆菌诱导巨噬细胞凋亡与侵袭上皮细胞是其致病过程中两个显著的特征.本文就痢疾杆菌感染致病的分子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管俊昌;李凤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青光眼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的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的安全性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1例24眼持续高眼压的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滤过泡、前房、眼压、视力及并发症.结果:24眼手术顺利.术后随访2~15个月,眼压控制≤21 mmHg 20眼,局部用药可控制2眼;术后视力提高13眼,术后视力不变6眼.结论:对持续高眼压状态的青光眼应积极行小梁切除术.只要手术前后处理得当,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郁佳;陶黎明;王剑锋;王爱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15例错(牙合)畸形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错(牙合)畸形患者应用直丝弓矫治器矫治.结果:15例在平均2年的矫治结束后,牙齿都已排齐,前牙覆(牙合)覆盖都已调节到Ⅰ度,磨牙关系也达到了中性.结论:直丝弓矫治技术是一种高效实用的矫治技术,对安氏Ⅰ、Ⅱ、Ⅲ类错(牙合)畸形都有良好的矫治效果,能有效矫治各种错(牙合)畸形.

    作者:孙军;乔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卵巢癌MMP-2、MMP-9和VEGF-C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目的:探讨卵巢癌组织中MMP-2、MMP-9与VEGF-C的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97例卵巢乳头状癌组织进行MMP-2、MMP-9与VEGF-C蛋白的检测.结果:MMP-2、MMP-9与VEGF-C的表达与乳头状癌的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临床分期Ⅲ、Ⅳ期的表达均高于Ⅰ、Ⅱ期(P<0.005~P<0.05);Ⅰ级、Ⅱ级和Ⅲ级的MMP-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9%、76.9%和91.7%,MMP-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9%、79.5%和94.4%,VEGF-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6%、66.7%和72.2%,其阳性表达率均随着恶性肿瘤分级增高而显著增加(P<0.005),有腹腔淋巴结转移者均高于无转移者(P<0.005~P<0.05).卵巢癌中,VEGF-C表达与MMP-2、MMP-9的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MMP-2、MMP-9与VEGF-C的过表达促进卵巢癌的浸润和转移,VEGF-C表达与MMP-2、MMP-9表达分别具有正协同作用.联合检测MMP-2、MMP-9、VEGF-C蛋白可作为预测卵巢癌浸润转移及评价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郭冰沁;俞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格列美脲、二甲双胍治疗代谢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格列美脲、二甲双胍治疗代谢综合征(MS)的疗效.方法:将68例代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格列美脲、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脂(TG)、空腹胰岛素(FIn)、体重指数(BMI)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FBG、PBG、HbA1C、FIn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但格列美脲组FIn下降程度高于二甲双胍组(P<0.01).两组治疗后TG及BMI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结论:格列美脲和二甲双胍均能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糖代谢、脂代谢,而格列美脲改善胰岛素抵抗,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较二甲双胍作用强.

    作者:李昉;汤广锋;唐同翠;杨玉红;张志民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丙泊酚和异氟烷联合麻醉在悬雍垂咽腭弓成形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丙泊酚与异氟烷联合麻醉同单纯异氟烷吸入麻醉用于悬雍垂咽腭弓成形术时、术后清醒及拔管时间及围麻醉期各时点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36例施行悬雍垂咽腭弓成形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丙泊酚和异氟烷联合麻醉组(联合麻醉组,n=18)和异氟烷吸入麻醉组(异氟烷组,n=18),观察两组患者术毕至完全清醒各主要指标,记录围麻醉期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并作统计分析.结果:联合麻醉组拔管时间及完全清醒时间明显快于单纯异氟烷吸入麻醉组(P<0.001),且全麻苏醒期血液动力学平稳.结论:施行悬雍垂咽腭弓成形术时,丙泊酚和异氟烷联合麻醉优于单纯异氟烷吸入麻醉.

    作者:邓宏平;黄丽;徐志云;石伯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紫杉醇联合顺铂、氟尿嘧啶治疗晚期上消化道癌43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顺铂、氟尿嘧啶(TDF方案)治疗晚期上消化道癌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对食管癌24例,胃癌19例,应用TDF方案化疗,即紫杉醇135 mg/m2,静脉滴注d1;顺铂20 mg,静脉滴注,d1~d5;氟尿嘧啶500 mg,静脉滴注,d1~d5;28天为一个周期.2周期后按WHO标准进行评价.结果:43例可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11例,无变化11例,进展17例,客观有效率为35%.中位生存期6.5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结论:TDF方案治疗晚期上消化道癌的近期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微,患者耐受性较好.

    作者:潘明;郑中显;徐金发;刘飞;宋文灿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血糖、血脂变化

    目的:建立贴近临床的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观察肥胖大鼠模型的形态与血糖、血脂变化情况.方法:用高脂饲料喂养成年大鼠80天,观测大鼠体重、体长、Lee's指数及血糖、血脂水平.结果:应用高脂饲料喂养后,大鼠体重、体长、Lee's指数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大鼠的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01),而高密度脂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高脂饲料可以使成年大鼠发生营养性肥胖,肥胖大鼠的血糖、血脂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杜文华;石建华;项平;陈凤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鼻腔解剖学变异对鼻内镜手术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鼻腔解剖异常对鼻内镜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对62例鼻窦炎、鼻息肉并伴鼻中隔偏曲及中、下鼻甲肥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组32例作鼻内镜手术同期行中下鼻甲部分切除或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对照组30例单纯作鼻内镜手术,采用鼻内镜进行随访对比观察.结果:随访6个月以上,治疗组有效率86.0%,高于对照组56.6%(P<0.05);62例并发鼻腔粘连8例,窦腔粘连12例,窦口粘连8例,其中治疗组6例,对照组22例.结论:鼻腔解剖变异对鼻内镜手术预后影响较大.

    作者:刘永刚;连俊勤;邹起瑞;朱桂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