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骏;杨艳丽;耿英华;纪淑仪
目的:观察金属烤瓷牙修复(牙合)面重度磨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牙合)面重度磨耗的患者,共制作251件金属烤瓷冠桥,进行(牙合)重建修复,使用可摘式(牙合)垫调整适宜(牙合)关系.结果:30例患者(牙合)关系均恢复,面下1/3长度改善,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和过敏症状消失或得到改善,咀嚼功能改善.结论:金属烤瓷牙对(牙合)面重度磨耗患者重建(牙合)关系有良好的修复效果.
作者:高杰;唐旭炎;刘世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提高以浆膜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19例以浆膜腔积液为首发症状的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淋巴瘤9例,经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7例,经淋巴结活检确诊1例,经脱落细胞学检查确诊1例;急性白血病4例,慢性白血病4例,多发性骨髓瘤2例,均经骨髓细胞学检查确诊.结论: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以浆膜腔积液为首发表现者易误诊.确诊主要依靠骨髓细胞学、脱落细胞、淋巴结活检等病理学检查.
作者:李骏;杨艳丽;耿英华;纪淑仪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20年来新生儿疾病构成比及病死率的变化趋势.方法:将1983~2002年住院的7 560例新生儿按疾病名称分4个年段进行分类统计,资料用统计学软件EPI进行统计学分析检验.结果:近20年来,新生儿感染性疾病构成比逐年段下降,而非感染性疾病构成比有逐年段上升趋势;感染性疾病病死率各年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感染性疾病病死率逐年段下降(P<0.005);病死率与日龄关系密切,日龄越小病死率越高(P<0.005).结论:加强围生期护理和提高对新生儿疾病的诊治水平可以降低住院新生儿病死率.
作者:詹以森;闵红;张琼枝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内固定治疗颧骨复合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4例颧骨复合体骨折患者通过头皮冠状切口、眶周小切口并联合口内上颌前庭沟切口进路,行骨折复位后,对骨折处颧额缝、眶下缘、颧上颌缝行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结果:24例面部外形均明显改善,张口度恢复正常,8例有眼功能障碍者均恢复.结论:三维内固定治疗颧骨体骨折尤其复杂性骨折、粉碎性骨折固位精确、牢固,是一种很好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李建成;廖圣恺;徐锦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丙泊酚与异氟烷联合麻醉同单纯异氟烷吸入麻醉用于悬雍垂咽腭弓成形术时、术后清醒及拔管时间及围麻醉期各时点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36例施行悬雍垂咽腭弓成形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丙泊酚和异氟烷联合麻醉组(联合麻醉组,n=18)和异氟烷吸入麻醉组(异氟烷组,n=18),观察两组患者术毕至完全清醒各主要指标,记录围麻醉期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并作统计分析.结果:联合麻醉组拔管时间及完全清醒时间明显快于单纯异氟烷吸入麻醉组(P<0.001),且全麻苏醒期血液动力学平稳.结论:施行悬雍垂咽腭弓成形术时,丙泊酚和异氟烷联合麻醉优于单纯异氟烷吸入麻醉.
作者:邓宏平;黄丽;徐志云;石伯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肝脂酶(HL)基因启动子-514C/T变异是否影响血脂水平.方法:选入符合录用标准者322例作血脂测定,从全血中用DNA试剂盒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断多态性方法检测HL基因多态性.结果:在调整年龄和体重指数(BMI)后,HL-514C/T基因型对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高低是T/T+T/C>C/C,这种效应与男性关系明显(P<0.01),但与女性关系不明显.结论:肝脂酶基因-514C/T变异可影响血脂水平,且存在男女性别差异,各HL基因型的分布无性别差异.
作者:姚友权;徐力辛;熊术道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脂、血糖、血尿酸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0例脑梗死患者的7项血脂指标以及血糖(GLU)、血尿酸(UA),并与对照组30例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患者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B( ApoB)、脂蛋白(a)[Lp(a)]、GLU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01),载脂蛋白A1(ApoA1) 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 UA和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C、TG、LDL、ApoB、Lp(a)、GLU的水平升高,ApoA1下降与脑梗死均有一定关系,应重视对高血脂、高血糖的积极防治.
作者:冯敏;张友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在绝经后妇女取宫内避孕器(IUD)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20例绝经后取IUD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米索前列醇200 μg阴道后穹隆放置12 h后行取IUD术,对照组直接取IUD,比较两组子宫颈软化及术中综合反应程度.结果:观察组子宫颈软化为81.7%,部分软化16.7%,欠佳1.7%,宫颈软化优于对照组(P<0.005).观察组取IUD术中综合反应轻度为85.0%,中度13.3%,重度1.7%,综合反应程度轻于对照组(P<0.005).观察组取IUD成功率98.3%,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结论:绝经后妇女取IUD术前阴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12 h,可软化宫颈,提高取IUD成功率.
作者:叶爱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心脏瓣膜置换术89例的疗效,探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加强围手术期处理在提高手术疗效中的重要性.方法:为89例心脏瓣膜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其中双瓣置换术25例,二尖瓣置换术60例,主动脉瓣置换术4例;同时行三尖瓣Devega成形术6例,均选用机械瓣.结果:术后早期病死8例,其中并发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肾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5例,并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病死3例,病死率为9.0%,生存81例,术后6个月时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手术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关键是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
作者:刘以尧;刘学刚;唐震;史向前;王祖义;李小军;周晓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调查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状况,并对其制订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对50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给予对应护理.结果:抑郁发生率58%,不同性别、年龄和职业间抑郁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伴发抑郁发病率高,应加强对该类患者心理支持、用药指导、功能锻练、维护安全等护理.
作者:段晓侠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3,VEGFR-3)与卵巢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及核酸原位杂交方法,检测120例卵巢肿瘤中VEGF-C及VEGFR-3的表达,将表达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利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乳头状癌中VEGF-C 和VEGFR-3 mRNA及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0.005~P<0.01).二者在乳头状癌Ⅲ、Ⅳ期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随着病理分级增高而显著增加(P<0.005~P<0.05),腹腔淋巴结有转移者高于无转移者(P<0.005~P<0.05).结论:VEGF-C及其受体VEGFR-3在卵巢肿瘤中不同程度异常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有无腹腔淋巴结转移均有密切关系,通过检测VEGF-C、VEGFR-3的表达有助于预测卵巢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俞岚;甘怀勇;汪万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食管支架置入术后放疗是否有助于患者生存期的延长或生活质量的提高.方法:对11例食管癌食管支架置入术后姑息放疗患者,与同期8例食管癌支架置入术后未放疗者进行对比.放疗经模拟机定位,15 MV X线三野同中心照射,照射野长度包括食管支架全长及上下各放1~1.5 cm,野宽6 cm,常规分割,放疗总剂量为50~55 Gy.结果:放疗者有明显不适的感觉(P=0.020),生存期或生活质量无明显改善,其它观察指标两组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晚期食管癌患者放疗前低营养状态不宜使用食管支架置入;对处于恶液质状态不宜放疗的患者,食管支架置入有姑息治疗价值,支架置入后不宜再行放疗.
作者:顾怀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磷酸川芎嗪滴丸药物动力学特征.方法:20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磷酸川芎嗪滴丸200 m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血清中药物的浓度,DAS 2.0程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磷酸川芎嗪滴丸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Ka为(0.151±0.144)min, Tmax为(40.5±15.5)min,Cmax为(1.7±0.3)μg/ml,t1/2β为(67.7±3.2)min,CL/F为(0.017±0.004)L·min-1·kg-1,AUC 0-300 min 为(181.5±40.3)μg·min-1·ml-1,AUC(0-∞) 为(209.6±46.6)μg·min-1·ml-1.结论:单剂量口服磷酸川芎嗪滴丸200 mg佳房室模型为二室模型.
作者:耿新辉;陈方剑;于晶晶;陈建国;马涛;李见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大鼠静脉和侧脑室注射内吗啡肽-1(EM-1)降低动脉血压中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及其作用.方法:Wistar大鼠20只,随机分为外周静脉给药组14只和侧脑室给药组6只.静脉和侧脑室注射EM-1及其阻断剂Cyprodime,静脉注射NOS抑制剂L-NNA,分别测定大鼠动脉血压、血清NO含量和NOS活性的变化.结果:大鼠静脉注射EM-1后动脉血压降低及血清NO含量和NOS活性升高(P<0.01和P<0.01),可被Cyprodime和L-NNA阻断;侧脑室注射EM-1后动脉血压降低,血清NO含量和NOS活性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静脉注射EM-1可能通过μ阿片受体激活血管内皮NOS,促进NO释放降低动脉血压.侧脑室注射EM-1可能通过中枢μ阿片受体降低动脉血压,与NO无关.
作者:胡杰;汪思应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纳洛酮、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8例HIE患儿随机分为纳洛酮、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组42例及对照组36例,治疗组在原有对症治疗及应用胞二磷胆碱基础上加用纳洛酮、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首次静脉注射纳洛酮0.4 mg,后按0.005~0.01 mg·kg-1·min-1,持续静脉滴注,维持4~6 h,第2及第3天各0.8 mg稀释后每天分2次静脉注射,疗程72 h;复方丹参注射液均于生后24 h内给药,首剂为2 ml/k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10倍稀释,匀速静脉输注,持续10 h,以后按每次0.5 ml/kg,间隔6~8 h 1次,疗程7~14天.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后遗症发生率(11%)低于对照组发生率(25%)(P<0.05).结论:纳洛酮、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HIE疗效确切,并能改善HIE的预后,值得推广.
作者:刘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总结经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置管建立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66例血液净化患者临时性血管通路的使用情况,其中颈内静脉14例,股静脉52例,观察血流量、导管留置时间及相关并发症.结果:颈内静脉导管平均留置时间为29.4天,股静脉导管平均留置时间为30.6天,局部血肿的发生率为3%,感染发生率为4.5%,导管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3%.透析时血流量150~250 ml/min.结论:股静脉插管和颈内静脉插管具有安全、方便、实用而创伤小的特点,是建立血液净化临时血管通路两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马艳;李秀梅;王玉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比较不同菌苗制备变形链球菌C型抗血清的效果.方法:用变形链球菌血清C型标准株ATCC25175制备成活菌苗和死菌苗,以活菌苗、死菌苗及联合菌苗(活菌苗加死菌苗)3种不同菌苗静脉注射免疫家兔,观察兔子的反应和死亡情况,监测抗体的产生.结果:活菌苗和联合菌苗均在免疫注射的第27~30天出现血清抗体(效价为1:32),但活菌苗注射后致死率高.结论:联合菌苗是一种较为安全、高效的免疫方案.
作者:叶卫伟;李颂;徐元宏;夏欣;李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卵巢癌组织中MMP-2、MMP-9与VEGF-C的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97例卵巢乳头状癌组织进行MMP-2、MMP-9与VEGF-C蛋白的检测.结果:MMP-2、MMP-9与VEGF-C的表达与乳头状癌的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临床分期Ⅲ、Ⅳ期的表达均高于Ⅰ、Ⅱ期(P<0.005~P<0.05);Ⅰ级、Ⅱ级和Ⅲ级的MMP-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9%、76.9%和91.7%,MMP-9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9%、79.5%和94.4%,VEGF-C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6%、66.7%和72.2%,其阳性表达率均随着恶性肿瘤分级增高而显著增加(P<0.005),有腹腔淋巴结转移者均高于无转移者(P<0.005~P<0.05).卵巢癌中,VEGF-C表达与MMP-2、MMP-9的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MMP-2、MMP-9与VEGF-C的过表达促进卵巢癌的浸润和转移,VEGF-C表达与MMP-2、MMP-9表达分别具有正协同作用.联合检测MMP-2、MMP-9、VEGF-C蛋白可作为预测卵巢癌浸润转移及评价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郭冰沁;俞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鼻腔解剖异常对鼻内镜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对62例鼻窦炎、鼻息肉并伴鼻中隔偏曲及中、下鼻甲肥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组32例作鼻内镜手术同期行中下鼻甲部分切除或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对照组30例单纯作鼻内镜手术,采用鼻内镜进行随访对比观察.结果:随访6个月以上,治疗组有效率86.0%,高于对照组56.6%(P<0.05);62例并发鼻腔粘连8例,窦腔粘连12例,窦口粘连8例,其中治疗组6例,对照组22例.结论:鼻腔解剖变异对鼻内镜手术预后影响较大.
作者:刘永刚;连俊勤;邹起瑞;朱桂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护士洗手效果以及影响因素.方法:对Ⅱ类、Ⅲ类环境科室260名护士分别进行了洗手知识考试,观察护士洗手操作的合格率,以及护理操作前洗手和操作后洗手分别进行采样监测,分析洗手知识考试结果、洗手合格率和手监测结果,找出影响因素并提出防范措施.结果:Ⅲ类环境科室相对Ⅱ类环境科室的护士洗手意识薄弱,Ⅱ类环境科室的护士对洗手知识掌握及洗手合格率和手监测合格率明显高于Ⅲ类环境科室护士(P<0.005~P<0.01).结论: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和洗手技术的培训,规范护士洗手行为,增强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加强质量考核.
作者:杨萍;江杰;李侠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