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致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35例分析

陈诚;席康明;柴建春;胡健

关键词:婴儿, 新生, 疾病,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胃肠功能障碍
摘要:目的:了解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常见病因,寻找防治途径.方法: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新生儿151例中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35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缺氧缺血性脑病占原发疾病的首位(31.4%),感染性疾病占第二位(22.9%),胎龄小、成熟度低占第三位(20%),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占第四位(14.3%).31例(88.6%)发生在围生期.结论:围生期窒息、感染、患儿成熟度低下及低体温是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四大常见病因,亦是诱发机体产生SIRS的危险因素.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恶性肿瘤患者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与各种肿瘤间的关系,为肿瘤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检测167例临床诊断为恶性肿瘤患者和22例良性肿瘤患者血清TSGF、唾液酸(SA),并以25名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良性肿瘤组TSGF为(60.42±17.92) u/ml,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恶性肿瘤除肺癌和胃癌(P>0.05)外,其余各组中TSGF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其敏感性为71.86%,特异性为92%;在恶性肿瘤中血清TSGF比SA的敏感性、特异性高.结论:TSGF作为恶性肿瘤标志物,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广谱性,它在肿瘤的辅助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刘蕴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皮肤Merkel细胞癌3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皮肤Merkel细胞癌(MCC)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对3例皮肤MCC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3例患者年龄分别为54、62、76岁,均表现为皮肤无痛性肿块.镜检:肿瘤呈巢状、岛状或弥漫分布;瘤细胞较小,一致,核染色质细颗粒状.免疫表型:CgA、Syn、CK20阳性,S-100蛋白阴性.1例于就诊后6个月死亡;另2例术后一年余仍健在.结论:皮肤MCC是一种高度恶性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熟悉临床病理特征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晓虹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三氧化二砷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TO)在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中的疗效已得到公认,无论对新近诊断的还是复发的患者都有较好的作用,ATO单剂使用即能诱导病情完全缓解,并且对骨髓抑制等副作用轻微.近年研究发现ATO不仅对血液系统肿瘤有治疗作用,而且对普通的实体性肿瘤如胃癌、食管癌、肝癌等亦有良好的抑制作用.虽然ATO有着较广泛的抑瘤活性,但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至今却未得到系统阐明,本文就其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传海;许戈良;傅斌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环孢素联合化疗逆转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环孢素(cyclosporin A,CsA)联合化疗逆转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成逆转组(CsA联合化疗)和对照组(单用化疗),且对16例逆转组患者进行P-糖蛋白(P-gp)测定.结果:逆转组总有效率 68.8%,复治患者的完全缓解(CR)7/10,均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25.0%)和复治患者CR(1/8),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CsA联合化疗可以克服白血病细胞的MDR,而且随着白血病细胞P-gp阳性表达率增高,CsA的耐药逆转作用可能会越明显.

    作者:殷献录;李静;刘桂玲;陈昱旻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眼外伤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眼外伤相关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提高伤后视力,降低眼外伤致残率.方法:对2004年132例(135眼)眼外伤住院患者相关因素及护理实施要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眼外伤占同期住院患者的16.79%(132/786),损伤年龄段以学龄前儿童、学生、青壮年为主.职业以学生、农民、无业人员为主.就诊时间24 h内56例(42.42%),24 h以上76例(57.58%).致盲29眼,致盲率21.48%.结论:针对眼外伤相关因素,采取预防、急救、健康教育一体化护理,可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降低眼外伤发生率和视力残疾.

    作者:杨洪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游离前臂皮瓣、颊脂垫移植双重修复上颌缺损

    目的:探讨用颊脂垫、前臂皮瓣双重修复上颌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颊脂垫与前臂皮瓣联合修复6例上颌缺损,观察患者术后皮瓣成活情况及语音、吞咽、呼吸功能恢复情况,以此评价手术效果.结果:上颌修复皮瓣全部成活,无明显语音、吞咽、呼吸功能的改变.结论:颊脂垫加前臂皮瓣修复上颌缺损是一种较满意修复上颌的手术方法,可很好地解决患者术后的生理和心理负担.

    作者:李建成;廖圣恺;卢保全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真核荧光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构建可在真核细胞中表达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growth factor,GDNF)的荧光表达载体.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GDNF基因,将GDNF DNA克隆到pEGFP-N1质粒,通过抗性基因筛选阳性克隆,经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酶切和DNA序列鉴定均证实插入片段与Genebank报道的GDNF基因序列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GDNF荧光真核表达载体,为从分子水平开展GDNF 转基因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陈传好;赵莉;单增强;王小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妇科疾病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对妇科腹腔镜手术的配合,应熟悉手术操作步骤及仪器各系统的名称,准确传递器械,掌握仪器的正确使用及体位的合理调整.结果:手术顺利,无空气栓塞、内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在手术过程中,适当、娴熟的护理配合,可使手术安全、顺利的完成,减少可能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赵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抗HCV阳性的各类肝病患者HCV-RNA、抗-GOR及其与ALT关系

    目的:观察HCV感染者抗-GOR、HCV-RNA及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关系.方法:对69例抗-HCV阳性的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检测HCV-RNA、抗-GOR水平,并与ALT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HCV-RNA阳性率分别为59.4%、61.9%和56.3%;抗-GOR的阳性率分别为71.9%、66.7%和68.8%.ALT>40 u/L组与ALT≤40 u/L组抗-GOR和HCV-RNA阳性率均有显著性(P<0.005和P<0.05).结论:抗-GOR检测有助于HCV的诊断,抗GOR阳性率与ALT水平相关.

    作者:俞小忠;李保仝;邵海枫;武建国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小儿烧伤休克期的护理

    重度烧伤患者休克期的治疗很重要,尤其是小儿在烧伤后,由于其生理解剖的特点,脱水、血浆丢失、电解质平衡紊乱、感染等情况较成人迅速而且严重,若处理不当,易发生各种并发症,甚至死于休克[1].一般小儿烧伤面积超过10%或Ⅲ度超过5%均可能发生休克.若在休克期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与护理,则能显著地减少休克的发生率,并使已经发生的休克得以纠正.现将护理体会作一介绍.

    作者:付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术中配合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术中的配合和护理.结果:手术顺利,无并发症及手术意外的发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结论:做好术前准备,备齐特殊用物,准确传递器械,术中密切观察因手术引起的心电图变化,做好相对应措施及准确的手术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

    作者:段文燕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内镜治疗儿童上消化道异物3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儿童上消化道异物的方法、经验及技巧.方法:对30例儿童(<12岁)上消化道异物行急诊内镜检查和治疗,咽喉部局麻下用成人细径胃镜进行操作,运用各种异物器械取异物.结果:30例儿童32件异物,非全麻下取异物28例,全麻下取异物2例;食管异物19例,胃内异物9例,十二指肠异物2例.29例31件异物经内镜成功取出,仅1例1件异物进入小肠未能取出,成功率96.7%.除1例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一过性呼吸抑制,余无其它并发症.结论:内镜治疗儿童上消化道异物简便、安全、有效,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贾国法;王美玲;单红;王秀侠;吴丽颖;朱良松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羊膜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羊膜在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对60只中国白兔行L5水平椎板切除术后,据术前随机分组,分别在硬膜外覆盖羊膜(羊膜组)、几丁糖膜(几丁糖膜组),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覆盖.术后2、4、8、12周每组分别处死5只动物,通过双盲法对所取标本做组织学观察及计算机辅助图像分析.结果:空白对照组暴露的硬膜发生广泛粘连,硬膜外腔几乎消失;羊膜组和几丁糖膜组硬膜外瘢痕稀少,硬膜表面光滑,硬膜外形成潜在腔隙,维持了硬膜外的有效空间.不同时间段三组间粘连度评价以羊膜组低,几丁糖膜组次之,空白组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在硬膜和骶棘肌间放置合适的材料可预防硬膜外粘连;羊膜能预防硬膜外瘢痕向椎管内延伸,是一种有效预防硬膜外粘连的生物相容性材料.

    作者:朱勋兵;周建生;潘功平;肖玉周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sFas、sFasL测定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Fas(soluble Fas,sFas)和可溶性Fas配体(soluble Fas Ligand,sFasL)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3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sFas、sFasL水平.结果: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sFas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P<0.01);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sFas水平明显低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P<0.05);血清sFas浓度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临床分型和疗效相关.血清sFasL水平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正常对照血清中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A患者血清sFas水平降低,可作为反映AA病情严重程度和疗效观察的有效指标之一.

    作者:邓庆梅;朱义朗;王超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肝胆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对肝胆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循环酶速率法,对202例肝胆疾病患者血清TBA水平进行测定.结果:TBA在各组肝胆疾病的阳性率依次为急性肝炎100%,慢性肝炎95%,肝癌89%,肝硬化85%,胆道疾病76%.结论:TBA的测定是诊断肝胆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程佩萍;李兴武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围生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妊娠合并ITP的临床资料.治疗以皮质激素及免疫球蛋白为主,对血小板计数<50×109/L者于分娩前后短期使用血小板制剂.结果:18例中阴道分娩6例,剖宫产12例.发生产后出血2例,晚期产后出血1例,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1.1%.全部病例无孕产妇死亡及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结论:对于妊娠合并ITP的孕妇应加强孕期监护及治疗.如无产科指征时以阴道分娩为宜.对血小板<50×109/L或有其他产科并发症者可在输血小板且血源充足的情况下剖宫产.

    作者:王立群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交腿皮瓣修复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总结交腿皮瓣修复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8例用交腿皮瓣修复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术后的患者,采用手术前后心理护理、术前创面及供瓣区的准备、术后皮瓣的护理等全面而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8例交腿皮瓣中,1例蒂部感染,1例皮瓣远端表皮坏死,均于换药后痊愈,其余皮瓣均为Ⅰ期成活,外形理想,患者满意.结论:用交腿皮瓣修复小腿及足部软组织缺损,全面而系统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交腿皮瓣成活的关键.

    作者:刘丽;赵永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蝶骨嵴脑膜瘤的手术治疗

    目的:分析蝶骨嵴脑膜瘤的手术治疗要点.方法:对17例蝶骨嵴脑膜瘤(其中内侧型10例,外侧型7例)的手术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2例术后视力障碍较术前加重,1例术后出现对侧肢体瘫痪.结论:在不损伤重要神经血管的前提下大限度地切除肿瘤,残余瘤体可以术后放疗.

    作者:桂松柏;马骏;孙辉;姜之全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护理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护理.方法:总结24例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时整体护理操作程序.结果:24例顺利渡过手术期,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手术增视效果的提高,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魏淑琴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内镜鼻窦手术加柯-陆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分组比较经上颌窦筛窦切除术(Lima's operation)38例、内镜鼻窦手术(endoscopic sinus surgery,ESS)31例以及内镜鼻窦手术加柯-陆(Caldwell-Luc)手术27例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Lima术式治愈36.84%,好转52.63%,无效10.53%;ESS术式治愈51.61%,好转38.71%,无效9.68%;ESS加Caldwell-Luc术式治愈77.78%,好转14.81%,无效7.41%.三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ESS加Caldwell-Luc术式可彻底清除颌筛窦内病灶,通畅各窦口引流,更好地恢复鼻腔、鼻窦功能.

    作者:宋学章;范锦剑;朱丽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