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虹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Fas(soluble Fas,sFas)和可溶性Fas配体(soluble Fas Ligand,sFasL)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3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sFas、sFasL水平.结果: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sFas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P<0.01);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sFas水平明显低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P<0.05);血清sFas浓度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临床分型和疗效相关.血清sFasL水平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正常对照血清中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A患者血清sFas水平降低,可作为反映AA病情严重程度和疗效观察的有效指标之一.
作者:邓庆梅;朱义朗;王超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清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浓度对判断小儿呼吸困难应用价值.方法:用ELISA法检测有呼吸困难症状的心衰24例、肺炎23例、肺炎心衰18例、正常对照15名、肺炎心衰恢复期10例患儿的血清BNP浓度.结果:心衰组BNP浓度(141.55±75.99) pg/ml高于肺炎心衰组(113.73±87.05)pg/ml、肺炎组(26.00±14.57)pg/ml及正常组(19.31±10.29)pg/ml(P<0.05~P<0.01);肺炎心衰组显著高于肺炎组及正常组(P<0.01),肺炎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检测血清B型利钠肽浓度对判断小儿心功能状态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张彦萍;潘家华;安金斗;周建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HCV感染者抗-GOR、HCV-RNA及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关系.方法:对69例抗-HCV阳性的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检测HCV-RNA、抗-GOR水平,并与ALT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慢性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HCV-RNA阳性率分别为59.4%、61.9%和56.3%;抗-GOR的阳性率分别为71.9%、66.7%和68.8%.ALT>40 u/L组与ALT≤40 u/L组抗-GOR和HCV-RNA阳性率均有显著性(P<0.005和P<0.05).结论:抗-GOR检测有助于HCV的诊断,抗GOR阳性率与ALT水平相关.
作者:俞小忠;李保仝;邵海枫;武建国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细菌L型(bacterial L-forms)即细菌细胞壁缺陷型(cell wall-deficient bacteria,CWDB),是Klieneberger 1935年在Lister研究所工作时发现,因而以其第一字母L命名.迄今已知几乎所有细菌以及多种螺旋体、立克次体和真菌都有L型存在.20世纪70年代前,我国L型的临床分离和基础研究仅有零星报道,80年代初我们在开展临床检验中,常遇到不少发热患者分离不出病原,考虑可能由于某些作用于细胞壁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及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细菌变异为L型.
作者:林特夫;黄谷良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环孢素(cyclosporin A,CsA)联合化疗逆转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成逆转组(CsA联合化疗)和对照组(单用化疗),且对16例逆转组患者进行P-糖蛋白(P-gp)测定.结果:逆转组总有效率 68.8%,复治患者的完全缓解(CR)7/10,均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25.0%)和复治患者CR(1/8),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CsA联合化疗可以克服白血病细胞的MDR,而且随着白血病细胞P-gp阳性表达率增高,CsA的耐药逆转作用可能会越明显.
作者:殷献录;李静;刘桂玲;陈昱旻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常见病因,寻找防治途径.方法: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新生儿151例中合并胃肠功能障碍的35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缺氧缺血性脑病占原发疾病的首位(31.4%),感染性疾病占第二位(22.9%),胎龄小、成熟度低占第三位(20%),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占第四位(14.3%).31例(88.6%)发生在围生期.结论:围生期窒息、感染、患儿成熟度低下及低体温是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四大常见病因,亦是诱发机体产生SIRS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诚;席康明;柴建春;胡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惊厥是儿科临床常见急症,儿童发病率约为4%~6 %,分为有热惊厥和无热惊厥两大类,有热惊厥是感染所致,无热惊厥包括低镁血症等所致.血镁降低时,低镁血症与低钙血症所致神经肌肉功能障碍的临床症状不易区分,在以往的治疗中,较重视补钙,而忽略镁的补充,使惊厥难以控制.近年来,我们治疗无热惊厥时及时补镁,合理补钙,取得较好疗效,现作报道.
作者:张智香;张旭光;杨惠泉;董书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 of newborn,HMD)的疗效.方法:对17例HMD患儿气管内给予PS治疗,观察用药后的临床表现、呼吸机参数、血气分析结果、胸片的变化.结果:用药后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机械通气参数吸气峰压(PIP)、呼吸末正压(PEEP)、平均气道压(MAP)和呼吸频率(RR)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P<0.01);血气分析PaO2 及pH值上升(P<0.05和P<0.01),PaCO2下降(P<0.01).24 h胸片提示肺部病变明显改善.结论:PS治疗HMD可明显改善其转归,减少呼吸机上机时间、住院天数及病死率.
作者:李彤;佘绍逸;佘璇瑜;郭继忠;林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总结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无创通气治疗重叠综合征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1例重叠综合征患者采用整体化护理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认真做好治疗前的准备、治疗中的监测与计划调整和治疗后的出院指导工作.结果:21例治疗后PaO2、SaO2均升高,PaCO2下降(P<0.001).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均能通过正确的护理而解决.无一例因护理不当而放弃治疗.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治疗重叠综合征中的鼻/面罩选择和连接、呼吸机参数的调节、持续氧疗、病情监测、心理护理和出院指导是取得满意疗效的重要保证.
作者:徐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蝶骨嵴脑膜瘤的手术治疗要点.方法:对17例蝶骨嵴脑膜瘤(其中内侧型10例,外侧型7例)的手术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1例.2例术后视力障碍较术前加重,1例术后出现对侧肢体瘫痪.结论:在不损伤重要神经血管的前提下大限度地切除肿瘤,残余瘤体可以术后放疗.
作者:桂松柏;马骏;孙辉;姜之全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帕珠沙星治疗细菌性尿路感染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以左氧氟沙星为对照药物,在62例受试者中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治疗组32例,每日给予帕珠沙星每次300 mg,静脉滴注,每天2次;对照组30例,每日给予左氧氟沙星每次200 mg,静脉滴注,每天2次.疗程7~10天.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6% 和90.0%;痊愈率分别为84.4%和83.3%,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3.3%和92.9%;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6.3%和6.7%.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帕珠沙星治疗尿路感染有效、安全,与左氧氟沙星疗效相当.
作者:徐海红;张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测定对肝胆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循环酶速率法,对202例肝胆疾病患者血清TBA水平进行测定.结果:TBA在各组肝胆疾病的阳性率依次为急性肝炎100%,慢性肝炎95%,肝癌89%,肝硬化85%,胆道疾病76%.结论:TBA的测定是诊断肝胆疾病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程佩萍;李兴武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三羟异黄酮抑制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以4',5,7三羟异黄酮处理黑色素瘤B16细胞1~4天后,以生长曲线反映其增殖活力,以B16细胞形态、黑色素含量及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等观察三羟异黄酮对黑色素瘤B16细胞的抑制增殖作用.结果:用10、30、90 μmol/L的三羟异黄酮作用肿瘤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瘤作用(P<0.05~P<0.01).表现为黑色素生成能力增加,细胞生长缓慢,可使B16细胞阻断在S期.结论:三羟异黄酮不同剂量对体外黑色素瘤B16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作者:江城梅;赵文红;孟灿;吕合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a-ischemia encephalop,HIE)的临床与CT的关系.方法:分析73例新生儿HIE的临床与CT的特点.结果:73例新生儿HIE临床分轻度23例,中度35例,重度15例;CT分轻度13例,中度41例,重度19例;两者有明显相关性(P<0.005).结论:在评估新生儿HIE时,应根据临床分度与CT分度综合分析.
作者:王要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国产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近期疗效、毒副反应及恶性肿瘤相关物质(tumor supplied group of factors,TSGF)的变化.方法:初治的Ⅲ~Ⅳ期NSCLC患者40例,以国产紫杉醇135 mg/m2,静脉滴注,d1,顺铂30 mg/m2,静脉滴注,d1~d3,连用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TSGF应用生化比色法检测.结果:全组35例可评价,部分缓解(PR)15例,稳定(SD)12例,进展(PD)8例,有效率(CR+PR)为42.9%.主要毒副反应为胃肠反应(Ⅲ~Ⅳ级为11.4%)和血液学毒性(Ⅲ~Ⅳ级白细胞下降为14.2%).在治疗有效的患者中治疗后TSGF明显下降(P<0.001),而在治疗无效的患者中治疗后TSGF无明显下降(P>0.05).结论:国产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NSCLC有较好疗效,毒性较小,TSGF可作为肺癌治疗疗效的评价依据之一.
作者:赵伟庆;季枚;吴昌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总结机械通气及亚低温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4例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在常规脑复苏、对症与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机械通气联合亚低温治疗.结果:抢救成功、顺利脱离呼吸机23例,死亡1例;治疗期间未发生压疮、吸入性肺炎,亦无因血压、心律失常等并发症而发生严重后果.结论:加强降温及复温过程中的呼吸、循环、体位等方面的护理是保证治疗顺利成功的重要因素.对生命体征的监测及循环系统功能的监护,保持呼吸道通畅是确保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的有效措施.
作者:陈莲芳;童蓉;王银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的耐药性,甚至是多重耐药性开始大量出现,致使抗生素的疗效逐渐下降,这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对细菌耐药性机制的研究,成为临床医师及微生物学家研究的热点.整合子-基因盒系统是近年来在细菌中发现的天然克隆表达系统,整合子(integron) 是一种基因片段,具有位点特异性重组功能,能识别、俘获及表达外来移动性基因盒.基因盒(gene cassette)是整合子上所携带的基因片段,常携带耐药基因.整合子通过位点特异的基因重组使耐药基因发生播散[1].本文就基因盒、整合子的结构及分类,基因盒的移动与表达,整合子-基因盒系统在细菌耐药性传播中的意义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刘婷婷;李凤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25例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指导及术前、术后护理.结果:术后有1例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经积极抗凝治疗后痊愈;术后随访,25例患者患肢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运用科学的方法,实施行之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证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马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分组比较经上颌窦筛窦切除术(Lima's operation)38例、内镜鼻窦手术(endoscopic sinus surgery,ESS)31例以及内镜鼻窦手术加柯-陆(Caldwell-Luc)手术27例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随访12~24个月.Lima术式治愈36.84%,好转52.63%,无效10.53%;ESS术式治愈51.61%,好转38.71%,无效9.68%;ESS加Caldwell-Luc术式治愈77.78%,好转14.81%,无效7.41%.三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ESS加Caldwell-Luc术式可彻底清除颌筛窦内病灶,通畅各窦口引流,更好地恢复鼻腔、鼻窦功能.
作者:宋学章;范锦剑;朱丽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围生期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妊娠合并ITP的临床资料.治疗以皮质激素及免疫球蛋白为主,对血小板计数<50×109/L者于分娩前后短期使用血小板制剂.结果:18例中阴道分娩6例,剖宫产12例.发生产后出血2例,晚期产后出血1例,产后出血发生率为11.1%.全部病例无孕产妇死亡及新生儿血小板减少.结论:对于妊娠合并ITP的孕妇应加强孕期监护及治疗.如无产科指征时以阴道分娩为宜.对血小板<50×109/L或有其他产科并发症者可在输血小板且血源充足的情况下剖宫产.
作者:王立群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