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手术治疗阔韧带平滑肌瘤10例临床分析

张泽莉;李晓广;廖玲;张士玲;王艳

关键词:阔韧带, 平滑肌瘤, 肿瘤/外科手术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阔韧带平滑肌瘤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6年手术治疗的10例阔韧带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痊愈,其中2例术中出血较多,无周围组织器宫损伤.结论:手术是阔韧带平滑肌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术中正确辨认平滑肌瘤与周围组织关系是避免临近组织器官损伤、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丙泊酚和一氧化氮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丙泊酚静脉麻醉和一氧化氮吸入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镇痛效果.方法:将200例要求施行人工流产术的早孕妇女随机分为丙泊酚组(观察组):采用丙泊酚联合小剂量芬太尼在静脉麻醉下实施人工流产术中镇痛;一氧化氮组(对照组):采用50%一氧化氮与50%氧气为混合气体吸入实施人工流产术镇痛.观察两组的镇痛作用、宫口松弛情况、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及出血情况及离床时间.结果:丙泊酚和一氧化氮均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和宫口松弛作用,但丙泊酚的镇痛和宫口松弛作用均明显高于一氧化氮(P<0.005).两组综合征发生率和术中出血量均无明显不同(P>0.05),而观察组离床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01).结论:丙泊酚和一氧化氮用于人工流产镇痛均有良好效果,丙泊酚镇痛效果优于一氧化氮.

    作者:刘志荣;高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噬血细胞综合征8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8例HPS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资料、诊治过程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8例HPS患儿均有不明原因持续发热、肝脾肿大(其中脾肿大5例),外周血象两系血细胞减少3例,全血细胞减少5例;骨髓细胞学检查均见网状吞噬细胞增生,噬血细胞易见.1例确定为由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所致,治疗后好转.结论:HPS属少见病,临床表现复杂,对于出现上述临床表现的病例应及时或多次的骨髓细胞学检查,可提高诊断率,为进一步的治疗研究创造条件.

    作者:张帆;陈兰举;周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宿州市交通警察血铅水平调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调查安徽省宿州市交通警察血铅水平,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可能影响血铅((Y))的因素即外勤年限(X1)、血红蛋白(X2)、吸烟与否(X3)、血锌(X4)等进行了单因素相关和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交通警察血铅和尿铅均数为119.79μg/L和6.99μg/L,与对照组(88.38μg/L和5.34μ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和P<0.01).单因素分析表明血铅与外勤年限呈正相关(P<0.001),与血红蛋白呈负相关(P<0.001),多元逐步回归方程为:(^Y)=132.95+0.93X1-0.86X2+7.37X3+14.30X4.结论:交通警察血铅有随外勤年限增加呈升高趋势,且使血红蛋白合成受到一定程度抑制.

    作者:秦淑国;毕早斌;陈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心源性脑栓塞8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特征.方法:对心源性脑栓塞患者80例中意识障碍伴呕吐者采用脱水降颅压7~14天后,用神经细胞活化剂加用阿司匹林治疗;意识正常者应用脱水剂加用复方丹参及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结果:80例中心脏瓣膜病32例,心肌梗死16例,心脏黏液瘤2例,无瓣膜病变的房颤24例,心肌病6例,经治疗后14例出院,20例临床痊愈,36例好转,无效10例.结论:心源性脑栓塞在临床上很常见,慢性房颤尤其合并心脏瓣膜病变是脑栓塞的主要病因,除积极治疗脑栓塞外,应同时注意原发心脏病的处理.

    作者:汪曙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产后出血36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病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367例产后出血的治疗以加强子宫收缩、维持有效循环、祛除致病因素为主.结果:产后出血的首位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209例),其次是胎盘因素及软产道裂伤.危险因素依次为手术产、巨大儿、产程延长、胎盘胎膜残留以及各种妊娠合并症.结论:有效地防治产后出血是提高产科质量、减少孕产妇死亡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江世芳;谢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儿童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

    目的:总结儿童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体会.方法: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15例在低温体外循环下涤纶补片修补.结果:术后无一例死亡,发生低心排综合征2例,胸腔积液1例.出院时彩超检查1例存在2 mm残余分流,随访1年,临床症状消失,营养发育状况明显改善.结论:儿童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经过及早诊断、治疗,绝大多数得到根治,且手术安全性较高,术后均可恢复正常.

    作者:张全进;周谦让;杭红亮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手术治疗阔韧带平滑肌瘤1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阔韧带平滑肌瘤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2006年手术治疗的10例阔韧带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痊愈,其中2例术中出血较多,无周围组织器宫损伤.结论:手术是阔韧带平滑肌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术中正确辨认平滑肌瘤与周围组织关系是避免临近组织器官损伤、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张泽莉;李晓广;廖玲;张士玲;王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重型颅脑损伤120例治疗分析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20例重型颅脑损伤(GCS<8分)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手术治疗56例,保守治疗64例.结果:愈后良好24例,中残17例,重残39例,植物生存2例,病死38例,病死率31.7%.结论:加强对重型颅脑损伤的规范化治疗能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作者:田绪平;张辉;宣善井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改良Child法消化管重建治疗胆总管完整的胰十二指肠破裂1例

    2005年12月28日,笔者将胰十二脂肠切除术中Child法消化管重建的三个吻合口改良成两个,运用于1例胆总管完整的胰十二指肠破裂患者的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作报道.

    作者:汪兆军;王爱军;杨凤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药物性女性假两性畸形矫治13例分析

    目的:探讨药物性女性假两性畸形的手术方法.方法:根据患者外阴畸形的不同,分别采用阴蒂成形术、大小阴唇成形术、尿道延长术与阴道下段成形术,再造女性外阴.结果:13例矫治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恢复女阴外观;阴道可容两指,尿道外口位置恢复正常,已婚者婚后性生活满意.结论:根据外阴畸形的特征,设计不同的矫治方法,可大限度利用了自身组织,使矫形后外阴更趋于女性的解剖和生理功能.

    作者:张晓萍;刘永莹;谢志红;李靓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石街18例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在治疗输尿管石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结合取石治疗石街18例.结果:石街全部疏通成功,成功率100%,术中并发症发生率11.1%,均为输尿管黏膜下假道.结论: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微创是治疗输尿管石街的有效方法.

    作者:顾恒;王昌兵;袁宇峰;侯金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抗猪带绦虫六钩蚴兔血清的制备及重组质粒pcDNA3.1/TSO45-4B在小鼠骨骼肌的表达

    目的:制备抗六钩蚴全虫可溶性抗原的兔血清,观察本室制备的猪带绦虫六钩蚴期特异性抗原基因TSO45-4B的重组核酸疫苗pcDNA3.1/TSO45-4B经肌肉接种后在宿主体内的表达.方法:用次氯酸钠法孵化六钩蚴,Dot-B1ot、ELISA检测兔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及滴度;以pcDNA3.1/TS045-4B进行体内转染,继之免疫组化法观察其在鼠体骨骼肌的表达.结果:抗六钩蚴兔血清多克隆抗体制备成功,抗体效价为1:20 100;免疫组化染色后在重组质粒注射部位肌肉组织的肌纤维内显示阳性的棕黄色分泌颗粒.结论:重组质粒在小鼠骨骼肌内成功地表达为猪囊尾蚴病多基因DNA疫苗的研制提供了体内表达的依据之一.

    作者:徐胜贵;方强;孙新;夏惠;杨小迪;胡守锋;陈兴智;王雪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栓塞术(partial spllenic embolization,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脾亢)的临床价值.方法:20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使用明胶海绵颗粒(1 mm×1 mm×1 mm)栓塞,栓塞程度50%~70%.结果:术后1天白细胞即可回升,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分别于术后3天和2周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术后1个月趋于稳定,恢复至正常水平或基本接近正常.无严重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栓塞程度控制在50%~70%的PSE能有效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

    作者:张阳;华元人;袁牧;高杰;陆惠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现状分析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期间治疗现状及与指南差距.方法:选自2002年12月~2005年11月AMI住院患者92例,统计分析接受药物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硝酸脂类、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他汀类调脂药及静脉溶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临床应用情况.结果:患者住院期间不同年度阿司匹林使用率90.32%~93.10%,低分子肝素70.97%~82.76%,硝酸脂类78.13%~80.65%,β-受体阻滞剂62.50%~65.52%,ACEI 46.88%~58.62%,他汀类调脂药6.25%~68.97%;再灌注治疗中,静脉溶栓31.25%~41.38%,PCI 3.13%~17.24%.结论:经循证医学证实有效治疗措施大部分在二级甲等医院已得到较好的应用,部分措施已达三甲医院水平,PCI应用差距大,且短期内难以改善,静脉溶栓仍是早期再灌注主要途径.

    作者:何林生;徐洪武;高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47例晚期乳腺癌患者应用多西他赛70mg/m2静脉滴注1 h,第1天,用药前24 h口服地塞米松7.5 mg,每天2次,连用3天;顺铂25~30 mg/m2静脉滴注,第1~4天,每21天为1周期.结果: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29例,总有效率72.3%.不良反应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等.结论:多西他赛与顺铂联用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显著、耐受性好.

    作者:孙惠娟;秦凤展;郑荣生;汪子书;王洪亚;刘铁成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c-erbB-2、p53、PCNA、ER、PR及TopoⅡ在乳腺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c-erbB-2、p53、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和DNA拓扑异构酶Ⅱ(DNA topoisomeraseⅡ,TopoⅡ)及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在乳腺癌的表达和临床病理关系.方法:89例乳腺癌石蜡切片标本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结果:c-erbB-2、p53、TopoⅡ和PCNA在乳腺癌的阳性率分别为64.04%、29.21%、55.06%和59.55%,其中c-erbB-2、PCNA在淋巴结有无转移之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CNA的表达与乳腺浸润性癌的关系密切.而TopoⅡ在淋巴结转移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rbB-2、PCNA可以作为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TopoⅡ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可作为指导乳腺癌化疗的重要指标和判断乳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张琼;朱玉兆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过期妊娠分娩时机和方式的选择对母婴的影响

    目的:探讨过期妊娠对母体及围生儿的影响及适时终止妊娠的意义.方法:对4 383例分娩产妇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过期妊娠组手术产、产后出血、羊水过少、巨大胎儿、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死亡率等均高于足月妊娠组(P<0.01~P=0.000).结论:过期妊娠对母婴的危害极大,应尽力避免过期妊娠的发生,适时终止妊娠,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改善母儿预后.

    作者:周云;李媛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微创治疗手术临界值的硬膜外血肿

    目的:探讨微创治疗手术临界值的硬膜外血肿的疗效.方法:对21例手术临界值的硬膜外血肿患者行微创血肿清除加尿激酶冲洗术.结果:21例中有1例出现活动性出血,注入肾上腺素后血止住.1例再出血伴意识障碍,复查CT血肿明显增加达50 ml,行开颅血肿清除.其余19例术后症状均减轻,术后2~3天复查头颅CT,血肿均基本清除.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手术临界值的硬膜外血肿安全,创伤小,操作简单,疗程短,费用低,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张义辉;周维广;许峰;刘连英;韩艳;赵亮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胆囊切除术后再手术的原因与预防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方法及防治措施.方法:综合分析9例胆囊切除术后再手术的原因及处理方法.结果:残余胆囊结石6例,腹腔出血1例,胆管损伤1例,胆漏1例.9例再手术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对胆囊切除术后仍有症状者应做全面检查,找出原因并进行相应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绝大部分的再次手术通过术前评估及术中各种方法的应用是可以预防的.

    作者:李晓广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宫内妊娠合并右输卵管妊娠1例

    患者28岁,停经2个月,右下腹痛伴阴道流血6 h入院.临床拟诊急性阑尾炎伴先兆流产.

    作者:郑凯;陈淑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