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动脉注射碘化油对肝癌的CT诊断和疗效分析

颜广林;曹刚

关键词:肝肿瘤, 栓塞, 治疗性, 碘化油,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摘要:目的:探讨肝动脉注射碘化油对原发性肝癌的CT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CT扫描片,将注入碘化油前后的CT片加以比较,同时将第一次治疗后的CT片与治疗后8~10个月的CT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2例注入碘化油后CT扫描所检出的病灶数比注射前多出15处;8~10个月后,病灶明显缩小,部分较小病灶已不再显影.结论:注射碘化油后,可明显提高原发性肝癌的CT诊断准确性,对原发性肝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端粒酶抑制剂与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端粒、端粒酶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是近年来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有研究表明[1],端粒酶在85%~95%的恶性肿瘤组织中有阳性表达,而在正常体细胞则一般为阴性,因此端粒酶抑制剂的开发研究为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后估计及基因治疗开辟一个新的途径.本文对目前端粒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和可能面临的问题予以综述.

    作者:赵燕;章尧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1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亚急性联合变性的病因、临床特点及MRI表现.方法:对15例亚急性联合变性的临床及MRI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血清维生素B12浓度降低占所测病例的54.5%,贫血占46.7%(其中恶性贫血占42.8%).典型临床表现者占73.3%,不典型表现占26.7%;早期易误诊.MRI检查12例,6例(50%)表现为脊髓后索或后侧索长条状长T2信号.结论:本病主要病因为维生素B12缺乏,临床表现较复杂,应综合分析.MRI检查对本病具有客观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太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双吻合器技术在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技术在结直肠吻合术尤其是低位结直肠吻合术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双吻合器技术行结直肠吻合术38例.结果:本组病例应用双吻合器技术术中进程顺利,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1例,伤口感染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双吻合器技术提高了低位结直肠吻合术的质量,手术难度降低.

    作者:王矛;李成华;丁勇兴;吴彬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右侧旁路致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目的:观察右心房室旁路(RAP)致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射频消融(RFA)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8例RAP合并SVT患者,其中显性旁路10例,隐匿性旁路8例,经股静脉途径消融.结果:在射频能量20~50 W、持续90~120 s消融下,首次消融成功77.8%,二次消融成功率88.9%,均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10~30个月,复发1例,其余消融成功患者未服抗心律失常药物,无SVT发作.结论:RFA治疗RAP参与的SVT安全、有效,但成功率较低,应注重方法学的改进和探讨.

    作者:蔡鑫;高大胜;史晓俊;包宗明;宋业年;冯慧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点式抽剥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6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佳术式.方法:术前标出静脉曲张部位,常规行顺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大隐静脉主干;继之点式抽剥法剥脱小腿曲张静脉团,术后抬高患肢20°~30°,穿循环驱动袜1~3个月.继发性下肢静脉曲张均在治疗原发病后实施手术.结果:61例患者术后无1例发生切口感染及皮下血肿,均于术后10~12天拆线,45例得到随访,2例复发,小腿外观无明显手术瘢痕.结论:点式抽剥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具有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易行、切口并发症低、术后恢复快、切口瘢痕小等优点.

    作者:聂中林;李晓强;余朝文;周为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护理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时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方法:在试产过程中采取专人监护,严密观察,适时助产.结果:21例产妇中,阴道试产成功18例(85.7%),新生儿Apgar评分≥7分18例、≤7分3例.结论:只要加强产时监护,适当有效地助产,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是相对安全的.

    作者:李金芝;唐乃秀;李若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臀肌挛缩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臀肌挛缩的诱因和临床护理.方法:对205例臀肌挛缩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臀肌挛缩患者大多有臀部反复注射史,症状典型,手术治愈率高.结论:不仅应切实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和出院指导,更应重视预防,严格肌肉注射的操作规程和局部护理,提倡采用股外侧肌部位的注射,以减少其患病率.

    作者:曹乐维;司玫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处理

    目的:总结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的临床处理经验.方法:对5例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患者早期及时胸腔冲洗引流及胃肠减压,高位空肠造瘘.后期用过氧化氢溶液或10%甲醛胸膜腔内注入治疗.结果:5例均治愈.结论:对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内吻合口瘘应早期胸腔充分引流冲洗,及时胃肠减压和行高位空肠造瘘,后期采用过氧化氢溶液或10%甲醛胸膜腔内注射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韩可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口腔癌手术血管化皮瓣移植的整体护理

    目的:总结口腔癌颌颈联合根治血管化皮瓣移植修复缺损组织的整体护理措施.方法:对50例口腔癌患者围手术期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整体护理.结果:50例患者血管化皮瓣移植,成活率达98%,1例坏死,伤口感染2例.结论:本术式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有效地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陈利华;夏佩燕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肺结核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检测的意义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免疫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4例肺结核患者和21名健康人血清IL-6和TNF-α含量.结果:肺结核组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和P<0.01).痰菌阳性组血清IL-6和TNF-α均高于痰菌阴性组(P<0.01和P<0.05).老年组IL-6水平低于中青年组(P<0.05),而TNF-α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IL-6和TNF-α是参与肺结核患者抗感染免疫的重要调节因子,其血清水平可作为监测病情活动和转归的有用指标.

    作者:许启霞;徐凤珍;刘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梗死后心绞痛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将40例梗死后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低分子肝素0.3 ml,皮下注射1次/天,连用7天,加服阿司匹林150 mg/d.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150 mg/d.观察治疗前后、梗死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及发作持续时间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发作持续时间缩短,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且无明显并发症.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疗效显著.

    作者:张宁汝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前臂游离皮瓣行舌再造术的术后护理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术后的护理特点.方法:总结10例前臂皮瓣行舌再造术的术后护理体会.结果:10例皮瓣均成活,护理效果满意.结论:前臂皮瓣行舌再造术的术后护理,对皮瓣的成活十分重要.

    作者:蓝雯;高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阻塞性肺病呼气末肺残气量的CT评价

    目的:探讨呼气末高分辨率CT(HRCT)对阻塞性肺病(OLD)患者的肺残气量的评估价值.方法:对有肺功能检测结果的13名健康志愿者与14例OLD患者行吸气与呼气末HRCT扫描,测量吸气与呼气状态下肺CT值,并目测呼气末HRCT扫描时肺残气量的范围.结果:所有的OLD与8名健康志愿者都有肺内空气残余,但OLD的范围明显增大.OLD患者在吸气与呼气时肺CT值变化及残气量分数与健康者明显不同,且与肺功能密切相关(P<0.01).结论:呼气末HRCT可用于评估OLD患者肺残气量并可诊断这类疾病.肺CT值的测量与肺残气量的评估是两种有价值的分析方法.

    作者:朱广辉;陈自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胸腹联合伤28例诊治体会

    目的:总结胸腹联合伤28例的诊治经验.方法:收治胸腹联合伤患者28例,经胸手术10例,经腹手术13例,胸腹联合切口3例,2例分别作胸部和腹部切口.结果:治愈24例,死于出血性休克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结论:全面而仔细的体检、积极抢救休克、选择正确的切口对手术成功较为重要.

    作者:周勇;徐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侵蚀性葡萄胎阴道转移结节大出血的抢救及护理

    侵蚀性葡萄胎可继发于葡萄胎,出现阴道转移的发生率仅次于肺转移,临床可表现为阴道大出血[1].本文报道1例阴道转移结节破裂性大出血的抢救及护理.

    作者:李若云;叶名芳;张广兰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注射垂体后叶素致过敏反应1例

    患者女性,68岁.性格内向,表情抑郁,1995年2月3日入院.主诉:盗汗、消瘦半个月,咳嗽、痰中带血丝2天.X线提示:肺结核,浸润期.经1年抗结核治疗,症状缓解,X线示两上肺病灶吸收、钙化.2000年2月10日患者自诉半个月前着凉,以后出现全身乏力,咳嗽、咳痰.服用感冒药后不能缓解,1天前出现痰中带血,经X线检查示肺结核复发.患者情绪紧张,恐惧,于第2天晨起突然咯血约20 ml,即给予平卧,头侧向一边,并遵医嘱肌肉注射垂体后叶素10 u;拔针后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并诉头晕,休息4 min后症状逐渐缓解;下午3时同法注射垂体后叶素10 u,拔针后患者立即出现面色苍白,并诉头晕、心悸,脉搏加快(92次/分),血压90/60 mmHg.立即给予肾上腺素1 ml皮下注射,平卧、给予氧气吸入改善呼吸,建立输液通道,纠酸和抗组织胺类药物应用,抢救13 min后患者症状减轻,1 h后症状逐渐消失.

    作者:何一青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BCG HSP65-人HER-2/neu T细胞表位融合蛋白基因的扩增及序列分析

    目的:获得卡介苗热休克蛋白65(BCG HSP65)与人HER-2/neu T细胞表位(GP2)构成的融合蛋白(BCG HSP65-GP2)基因,并对其进行测序.方法:从卡介苗结核杆菌中提取其基因组DNA,设计一对寡核苷酸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获得BCG HSP65基因,再设计一对寡核苷酸引物,再次PCR,获得BCG HSP65-GP2基因,DNA序列分析BCG HSP65-GP2基因.结果:本实验采用两轮PCR方法获得的基因片段长度为1 700 bp,DNA序列分析确证为编码BCG HSP65-GP2融合蛋白的序列. 结论:采用PCR获得BCG HSP65-GP2基因序列是正确的,为进一步基因克隆和表达奠定基础.

    作者:王丽娟;吴士彬;于永利;王丽颖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眼球穿孔伤116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眼球穿孔伤的发病因素及其特征,探讨眼球穿孔伤的处理.方法:对我院1996年10月~2000年10月收住的眼球穿孔伤病例116例116眼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眼球穿孔伤占同期住院患者的15.16%,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经治疗后视力多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眼球穿孔伤发病率高,伤后正确、及时的处理可使眼组织的损伤降低至小程度.

    作者:张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后牙折裂的保守治疗

    后牙在日常生活中承担大部分的牙合力,如其牙合面的窝沟深大、牙尖高陡及过度磨耗,使之在咬硬物时容易发生折裂.而死髓牙及牙体大范围充填牙的存在,使折裂发生的机率变得更大.随着牙科技术的日益发展,尽量保存自体牙已被愈来愈多的患者和牙科医师所接受.笔者从1996年3月~2000年3月,对28例后牙折裂进行保守治疗,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张大风;张友婷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晚期妊娠合并多发性大动脉炎1例

    患者26岁,G1P0.因停经9+个月,心悸、胸闷3个月,于2000年8月7日入院.末次月经1999年9月26日.孕6个月感胸闷、心悸不能平卧.查体:T 36.5℃,P 106次/分,R 26次/分,BP 左上肢265/82.5 mmHg,右上肢120/90 mmHg;左侧桡动脉处可触及水冲脉,右侧脉搏明显弱;胸骨左第3~4肋间可闻及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传至腋下及后背.子宫底剑下4指.胎心140次/分,胎位LOA.心脏彩超:左房室肥大,左室壁肥厚,二尖瓣关闭不全.血常规:WBC 7.0×109/L,Hb 107 g/L,BPC 110×109/L.尿常规正常.初诊:妊娠39+4周,高血压心脏病,心功能Ⅱ~Ⅲ级.给予强心、降压、利尿药物应用1天效果不佳.患者病情危重,急请心内科会诊,根据症状、体征诊为:多发性大动脉炎,继发性高血压,高血压心脏病,心功能Ⅱ~Ⅲ级.当时患者气急,不能平卧,胎儿监护已出现宫缩,胎心140次/分,胎头固定,胎位LOA.由于并发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并且如果经阴道分娩,宫缩可加强心衰导致患者死亡,以剖宫产结束分娩为宜.当晚在充分做好术前准备的情况下行剖宫产,娩一男婴,Apgar评分10分.术后给予吸氧、输血、输液、抗生素应用及精心护理,7天拆线,切口愈合好,基本痊愈出院.

    作者:赵爱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