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过氧乙酸替代甲醛溶液消毒复用透析器的效果比较

张鲲鹏;张美玲;戴莉莉;张玉勤;仲民

关键词:消毒, 过氧乙酸, 甲醛, 血液透析
摘要:目的:比较过氧乙酸(PAA)替代甲醛消毒复用透析器的效果.方法:采用1%甲醛液、0.2% PAA消毒复用透析器各50次,于透析前及透析30 min、300 min,采动脉血观察患者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BPC)、补体(C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肌酐(Cr)、尿素氮(BUN)的变化.结果:甲醛法和PAA法消毒透析300 min时BUN和Cr较透析前明显降低(P<0.001);而C3和SOD均较透析前升高(P<0.05~P<0.01);两种消毒方法透析300 min后效果显示,除C3外(P<0.01),其余各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0.2% PAA为复用透析器安全可靠、高效无毒的灭菌剂,可替代1%甲醛液作为透析器复用的消毒剂.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肺结核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检测的意义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免疫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4例肺结核患者和21名健康人血清IL-6和TNF-α含量.结果:肺结核组血清IL-6和TNF-α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和P<0.01).痰菌阳性组血清IL-6和TNF-α均高于痰菌阴性组(P<0.01和P<0.05).老年组IL-6水平低于中青年组(P<0.05),而TNF-α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IL-6和TNF-α是参与肺结核患者抗感染免疫的重要调节因子,其血清水平可作为监测病情活动和转归的有用指标.

    作者:许启霞;徐凤珍;刘超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诱导化疗联合放射治疗中晚期鼻咽癌

    目的:探讨诱导化疗在中晚期鼻咽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128例Ⅲ、Ⅳa期鼻咽癌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2例.A组为单纯放射治疗(放疗)组;B、C、D组分别为诱导化疗1、2、3个疗程后可联合与A组相同的放射治疗.四组放疗方法、剂量相同.结果:放疗结束后鼻咽原发灶、颈淋巴结全消率A、B、C、D四组分别为:75.0%、87.5%、87.5%、90.6%和68.8%、81.3%、84.4%、81.3%,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顺铂、氟尿嘧啶、博来霉素联合诱导化疗合并放射治疗可以提高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病灶全消率,诱导化疗以单疗程为宜.

    作者:刘辉;彭开桂;沈学明;段诗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动脉损伤的一期外科处理

    目的:总结动脉损伤及其一期外科处理的治疗体会.方法:一期动脉损伤处理包括修补、端-端吻合、自体大隐静脉移植、结扎等,术中有效地处理创面,术后积极抗感染配合溶栓、抗凝、扩血管治疗.结果:本组24例无死亡,经随访一期处理的患者均获得良好疗效.重建动脉远期通畅率100%,二期手术的患者也均保住了肢体.结论:动脉损伤的一期处理时动脉重建必须确保无张力,远端流出道通畅,动脉断端内膜完整;防治感染是动脉重建成功的关键;动脉重建所需要材料提倡选择自体静脉.

    作者:余朝文;李晓强;杨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端粒酶抑制剂与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

    端粒、端粒酶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是近年来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有研究表明[1],端粒酶在85%~95%的恶性肿瘤组织中有阳性表达,而在正常体细胞则一般为阴性,因此端粒酶抑制剂的开发研究为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后估计及基因治疗开辟一个新的途径.本文对目前端粒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和可能面临的问题予以综述.

    作者:赵燕;章尧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MTA1基因过度表达与胃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

    目的:探讨MTA1基因与胃癌浸润和转移关系.方法:建立测定MTA1基因mRNA表达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适条件,在半定量水平测定37例胃癌标本癌组织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MTA1基因mRNA表达的相对水平,分析与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37例胃癌中有14例MTA1基因mRNA过度表达(癌组织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MTA1基因mRNA表达半定量之比≥2),过度表达MTA1基因mRNA的胃癌浸润层次深、淋巴结转移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 6和P=0.015 2),过度表达组脉管累及、TNM分期、分化程度与剩余病例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MTA1基因过度表达与胃癌浸润和转移相关.

    作者:吴穷;陈昌杰;刘黎明;秦凤展;郑荣生;赵燕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胸腔镜手术157例分析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的适应证、手术要点、并发症的防治等.方法:开展157例电视胸腔镜及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病种、术式数十种.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临床效果满意.发生并发症12例.结论:合理使用小切口,便于胸腔镜手术推广.

    作者:朱峰;缪华新;王培生;任启程;裴少华;郝宝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亚急性甲状腺炎误诊3例

    例1 男,因低热、咽痛、周身酸痛、乏力1周就诊.T 37.5℃,P 90次/分.咽红.WBC 10.5×109/L,N 0.80.按上呼吸道感染治疗5天无效.自述颈部右侧、耳根部疼痛,体检左侧甲状腺Ⅰ°肿大,有触痛.实验室检查T3、T4增高,血沉稍快.遂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亚甲炎),给予强的松、阿司匹林及中药治疗,病情迅速好转.

    作者:李海琴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肝动脉注射碘化油对肝癌的CT诊断和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肝动脉注射碘化油对原发性肝癌的CT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CT扫描片,将注入碘化油前后的CT片加以比较,同时将第一次治疗后的CT片与治疗后8~10个月的CT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2例注入碘化油后CT扫描所检出的病灶数比注射前多出15处;8~10个月后,病灶明显缩小,部分较小病灶已不再显影.结论:注射碘化油后,可明显提高原发性肝癌的CT诊断准确性,对原发性肝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颜广林;曹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经静脉持续镇痛的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手术后及癌性疼痛患者经静脉持续镇痛的实用性及吗啡药物的安全性.方法:采用一次性持续注射器接静脉留置针.(1)术后镇痛:吗啡60 mg,氟哌利多5 mg加0.9%生理盐水80 ml;(2)癌性镇痛:吗啡80 mg、氟哌利多10 mg加0.9%生理盐水80 ml.结果:本组248例接受镇痛治疗患者均达到预期效果.结论:吗啡经静脉持续微量给药镇痛,安全可靠,实用性强,效果满意.

    作者:马红玲;周小燕;周康玲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血管内留置导管感染154例分析

    目的:了解血管内留置导管培养阳性的病原菌分布及药敏情况.方法:对154例血管内留置导管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共检出病原菌181株;革兰阴性菌85株(47.0%),革兰阳性菌61株(33.7%),真菌35株(19.3%).其中,常见的病原体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念珠菌、不动杆菌;大多数细菌具有高度耐药性.结论: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降低危重病患者血管内导管感染的重要措施.导管感染的有效处理方法是拔除感染的导管,选择有效抗生素治疗.

    作者:倪红英;许健波;芦宝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产科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产科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HIE新生儿的产科临床资料.结果:高危妊娠的新生儿HIE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者;自然分娩与剖宫产的新生儿HIE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而阴道助产术的新生儿HIE发生率明显高于前两者;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与HIE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提高监护技术,作好产前干预,及时处理高危妊娠及胎儿窘迫,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普及新法复苏,对预防HIE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方;王书香;郑怀芳;凡利俊;万勇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前牙区692颗多生牙临床处理

    在儿童口腔门诊中,前牙区多生牙引起各种并发症的病例较常见,如何准确判定颌骨内多生牙的部位和萌出方向,从而指导临床医师采取适宜的方法防治牙颌畸形,达到促进颌骨正常发育和牙列形成效果.本文就此作一探讨.

    作者:徐锦程;王德顺;卢保全;徐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BCG HSP65-人HER-2/neu T细胞表位融合蛋白基因的扩增及序列分析

    目的:获得卡介苗热休克蛋白65(BCG HSP65)与人HER-2/neu T细胞表位(GP2)构成的融合蛋白(BCG HSP65-GP2)基因,并对其进行测序.方法:从卡介苗结核杆菌中提取其基因组DNA,设计一对寡核苷酸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获得BCG HSP65基因,再设计一对寡核苷酸引物,再次PCR,获得BCG HSP65-GP2基因,DNA序列分析BCG HSP65-GP2基因.结果:本实验采用两轮PCR方法获得的基因片段长度为1 700 bp,DNA序列分析确证为编码BCG HSP65-GP2融合蛋白的序列. 结论:采用PCR获得BCG HSP65-GP2基因序列是正确的,为进一步基因克隆和表达奠定基础.

    作者:王丽娟;吴士彬;于永利;王丽颖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双吻合器技术在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技术在结直肠吻合术尤其是低位结直肠吻合术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双吻合器技术行结直肠吻合术38例.结果:本组病例应用双吻合器技术术中进程顺利,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1例,伤口感染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双吻合器技术提高了低位结直肠吻合术的质量,手术难度降低.

    作者:王矛;李成华;丁勇兴;吴彬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胃肠透析佐治口服药物中毒64例

    药物中毒是基层医疗单位常见急症之一,有效而彻底地清除毒物是抢救成功与否的关键性环节.本文旨在总结胃肠透析(GID)佐治口服药物中毒的疗效.

    作者:边伟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前臂游离皮瓣行舌再造术的术后护理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术后的护理特点.方法:总结10例前臂皮瓣行舌再造术的术后护理体会.结果:10例皮瓣均成活,护理效果满意.结论:前臂皮瓣行舌再造术的术后护理,对皮瓣的成活十分重要.

    作者:蓝雯;高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注射垂体后叶素致过敏反应1例

    患者女性,68岁.性格内向,表情抑郁,1995年2月3日入院.主诉:盗汗、消瘦半个月,咳嗽、痰中带血丝2天.X线提示:肺结核,浸润期.经1年抗结核治疗,症状缓解,X线示两上肺病灶吸收、钙化.2000年2月10日患者自诉半个月前着凉,以后出现全身乏力,咳嗽、咳痰.服用感冒药后不能缓解,1天前出现痰中带血,经X线检查示肺结核复发.患者情绪紧张,恐惧,于第2天晨起突然咯血约20 ml,即给予平卧,头侧向一边,并遵医嘱肌肉注射垂体后叶素10 u;拔针后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并诉头晕,休息4 min后症状逐渐缓解;下午3时同法注射垂体后叶素10 u,拔针后患者立即出现面色苍白,并诉头晕、心悸,脉搏加快(92次/分),血压90/60 mmHg.立即给予肾上腺素1 ml皮下注射,平卧、给予氧气吸入改善呼吸,建立输液通道,纠酸和抗组织胺类药物应用,抢救13 min后患者症状减轻,1 h后症状逐渐消失.

    作者:何一青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护理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时观察要点及护理措施.方法:在试产过程中采取专人监护,严密观察,适时助产.结果:21例产妇中,阴道试产成功18例(85.7%),新生儿Apgar评分≥7分18例、≤7分3例.结论:只要加强产时监护,适当有效地助产,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是相对安全的.

    作者:李金芝;唐乃秀;李若云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卡介苗超量深部误种2例

    卡介苗接种是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有效措施之一,它能使机体获得一定的特异性细胞免疫能力,防止结核菌感染者发病或播散.由于婴幼儿易罹患严重的结核病,如粟粒性肺结核和结核性脑膜炎,因此规定新生儿为主要接种对象.1998~1999年,我市三家医院接种卡介苗2 000余人,其中有2例婴儿超量误种卡介苗,因处理方法不同,后果也不同.现予报道.

    作者:陈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 阻塞性肺病呼气末肺残气量的CT评价

    目的:探讨呼气末高分辨率CT(HRCT)对阻塞性肺病(OLD)患者的肺残气量的评估价值.方法:对有肺功能检测结果的13名健康志愿者与14例OLD患者行吸气与呼气末HRCT扫描,测量吸气与呼气状态下肺CT值,并目测呼气末HRCT扫描时肺残气量的范围.结果:所有的OLD与8名健康志愿者都有肺内空气残余,但OLD的范围明显增大.OLD患者在吸气与呼气时肺CT值变化及残气量分数与健康者明显不同,且与肺功能密切相关(P<0.01).结论:呼气末HRCT可用于评估OLD患者肺残气量并可诊断这类疾病.肺CT值的测量与肺残气量的评估是两种有价值的分析方法.

    作者:朱广辉;陈自谦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