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琴
目的:探讨臀肌挛缩的诱因和临床护理.方法:对205例臀肌挛缩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臀肌挛缩患者大多有臀部反复注射史,症状典型,手术治愈率高.结论:不仅应切实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和出院指导,更应重视预防,严格肌肉注射的操作规程和局部护理,提倡采用股外侧肌部位的注射,以减少其患病率.
作者:曹乐维;司玫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宽QRS波群心动过速(WQRST)的体表心电图(ECG)鉴别诊断价值和导管射频消融(RFCA)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10例经心内电生理(EPS)检查及RFCA治愈的WQRST患者的体表ECG(包括食管ECG)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0例WQRST患者根据体表ECG特征术前均判断准确;除1例患者家属放弃RFCA治疗外,其余9例均消融成功.结论:体表ECG对WQRST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对体表ECG P波不清者辅以食管ECG将有助于鉴别诊断,RFCA是治疗WQRST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高大胜;蔡鑫;包宗明;史晓俊;宋业年;冯慧勤 刊期: 2002年第04期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正迅速成为中国妇女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1~4].乳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生存率及提高其生存质量的关键,影像学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近年来各种新技术,包括CT、MRI、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彩色多普勒等超声扫描的出现,使乳腺的影像学检查正在不断接近早期、准确、微创/无创性诊断的目标[3].本文对乳腺癌的早期影像学诊断作一综述.
作者:顾素英;杨振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患者女性,68岁.性格内向,表情抑郁,1995年2月3日入院.主诉:盗汗、消瘦半个月,咳嗽、痰中带血丝2天.X线提示:肺结核,浸润期.经1年抗结核治疗,症状缓解,X线示两上肺病灶吸收、钙化.2000年2月10日患者自诉半个月前着凉,以后出现全身乏力,咳嗽、咳痰.服用感冒药后不能缓解,1天前出现痰中带血,经X线检查示肺结核复发.患者情绪紧张,恐惧,于第2天晨起突然咯血约20 ml,即给予平卧,头侧向一边,并遵医嘱肌肉注射垂体后叶素10 u;拔针后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并诉头晕,休息4 min后症状逐渐缓解;下午3时同法注射垂体后叶素10 u,拔针后患者立即出现面色苍白,并诉头晕、心悸,脉搏加快(92次/分),血压90/60 mmHg.立即给予肾上腺素1 ml皮下注射,平卧、给予氧气吸入改善呼吸,建立输液通道,纠酸和抗组织胺类药物应用,抢救13 min后患者症状减轻,1 h后症状逐渐消失.
作者:何一青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将40例梗死后心绞痛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低分子肝素0.3 ml,皮下注射1次/天,连用7天,加服阿司匹林150 mg/d.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150 mg/d.观察治疗前后、梗死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及发作持续时间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发作持续时间缩短,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且无明显并发症.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疗效显著.
作者:张宁汝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在儿童口腔门诊中,前牙区多生牙引起各种并发症的病例较常见,如何准确判定颌骨内多生牙的部位和萌出方向,从而指导临床医师采取适宜的方法防治牙颌畸形,达到促进颌骨正常发育和牙列形成效果.本文就此作一探讨.
作者:徐锦程;王德顺;卢保全;徐涛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总结胸腹联合伤28例的诊治经验.方法:收治胸腹联合伤患者28例,经胸手术10例,经腹手术13例,胸腹联合切口3例,2例分别作胸部和腹部切口.结果:治愈24例,死于出血性休克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结论:全面而仔细的体检、积极抢救休克、选择正确的切口对手术成功较为重要.
作者:周勇;徐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对374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老年与中青年患者临床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老年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主要为酸相关性疾病(包括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炎、食管炎)92例(73.0%),食管、胃肿瘤16例(12.7%);老年组大出血33例(26.2%),伴随病和并发症分别为73.8%和45.2%;老年组病死率为13.5%,显著高于中青年组5.2%(P<0.01).结论: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出血量大、不易止血,伴随病和并发症多,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潘新增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肝动脉注射碘化油对原发性肝癌的CT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CT扫描片,将注入碘化油前后的CT片加以比较,同时将第一次治疗后的CT片与治疗后8~10个月的CT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2例注入碘化油后CT扫描所检出的病灶数比注射前多出15处;8~10个月后,病灶明显缩小,部分较小病灶已不再显影.结论:注射碘化油后,可明显提高原发性肝癌的CT诊断准确性,对原发性肝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颜广林;曹刚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诱导化疗在中晚期鼻咽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128例Ⅲ、Ⅳa期鼻咽癌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2例.A组为单纯放射治疗(放疗)组;B、C、D组分别为诱导化疗1、2、3个疗程后可联合与A组相同的放射治疗.四组放疗方法、剂量相同.结果:放疗结束后鼻咽原发灶、颈淋巴结全消率A、B、C、D四组分别为:75.0%、87.5%、87.5%、90.6%和68.8%、81.3%、84.4%、81.3%,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顺铂、氟尿嘧啶、博来霉素联合诱导化疗合并放射治疗可以提高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病灶全消率,诱导化疗以单疗程为宜.
作者:刘辉;彭开桂;沈学明;段诗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术前行子宫动脉栓塞化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1例子宫颈癌(Ⅰb期4例,Ⅱa期7例,Ⅱb期10例)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化疗,观察其疗效和毒副反应.介入性化疗后2周行子宫根治术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21例患者症状均明显缓解,近期有效率达95.2%,手术成功率达100%.20例各组淋巴结及切缘无癌,1例左髂内淋巴结转移,补充放疗.1例子宫颈小细胞癌术后全身化疗3个疗程.随访21例均健在,生存时间1~18个月.结论:子宫颈癌术前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化疗,有助于提高手术治愈率,减少复发和转移.
作者:席玉玲;郭才;谭玉林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痢疾志贺菌及其L型的致病机制.方法:将痢疾志贺菌诱导为稳定L型,分别制备原菌内毒素和L型内毒素,用尾静脉注射法感染小鼠,观察小鼠的发病情况,并对死亡小鼠进行组织学检查.本实验共分三组:原菌内毒素组(A组),L型内毒素组(B组),生理盐水组(C组).结果:A组对小鼠有较强的致病性,以全身中毒症状为主;A和B、C组肝细胞凋亡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但B、C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内毒素可能是痢疾志贺菌致病的主要因素,而其L型,由于失去细胞壁,内毒素丢失,致病能力大大降低.
作者:孙阳;李凤云;王朝夫;唐素兰;林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的适应证、手术要点、并发症的防治等.方法:开展157例电视胸腔镜及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病种、术式数十种.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临床效果满意.发生并发症12例.结论:合理使用小切口,便于胸腔镜手术推广.
作者:朱峰;缪华新;王培生;任启程;裴少华;郝宝泉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本文用荧光法对部分新生儿脐带血T3、T4、TSH、FT3、FT4进行检测,来探讨正常新生儿脐血T3、T4、TSH、FT3、FT4的水平,现将结果作一报道.
作者:王红旗;许文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40例心肌梗死住院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10例疼痛剧烈者在24 h内缓解疼痛;4例心律失常者在48 h内恢复窦性心律;2例心力衰竭者在72 h内基本控制病情发展;40例均好转出院.结论:迅速帮助患者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及时给予镇痛、吸氧、动态心电监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可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好转,降低临床病死率.
作者:孙芳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评价CT对卵巢囊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7例共82个卵巢囊性病变CT资料,讨论其CT表现及病理基础.结果:囊肿22例,4例囊肿CT值偏高,病理标本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7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有分隔;24例囊腺瘤均表现为边缘光整的囊性肿块,9例有分隔,3例囊壁见结节,其中6例黏液性囊腺瘤表现为不同密度的多房性肿块;7例卵巢畸胎瘤,均含钙化和(或)脂肪密度;1例卵泡膜细胞瘤和3例脓肿,后者边缘模糊;10例恶性肿瘤,CT表现均以囊性密度为主,伴不同程度实质成分或囊实性混合密度影.结论:卵巢囊性病变CT表现颇为相似;CT对其定位诊断敏感性高,定性诊断需结合临床.
作者:刘颖华;舒政;倪炯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术后的护理特点.方法:总结10例前臂皮瓣行舌再造术的术后护理体会.结果:10例皮瓣均成活,护理效果满意.结论:前臂皮瓣行舌再造术的术后护理,对皮瓣的成活十分重要.
作者:蓝雯;高静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膝关节置换术是用人工膝关节来置换被疾病或损伤所破坏的关节面的一种手术[1].其目的是切除病灶,消除疼痛,恢复关节的活动与原有的功能.2000年11月,我院为1例患者成功地施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膝疼痛消失,膝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现介绍对该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者:辛宝琼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方法:在常规抗高胆红素治疗的同时,治疗组一次性给予大剂量IVIG(1 g/kg)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总胆红素(TBIL)的变化及光疗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4 h、48 h TBIL及光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IVIG治疗ABO溶血症有一定疗效.
作者:王子斌;韩晻;黄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双吻合器技术在结直肠吻合术尤其是低位结直肠吻合术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双吻合器技术行结直肠吻合术38例.结果:本组病例应用双吻合器技术术中进程顺利,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1例,伤口感染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双吻合器技术提高了低位结直肠吻合术的质量,手术难度降低.
作者:王矛;李成华;丁勇兴;吴彬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