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环孢素治疗难治性皮肌炎1例

蒋法兴;刘训荃;张广富

关键词:皮肌炎, 激素类/治疗应用
摘要:患者女性,45岁.因面部对称性水肿性紫红斑伴肌无力4年,肌酶升高,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改变,诊断为皮肌炎.曾于1988年5月及1990年7月两次住我院治疗.第2次住院给予泼尼松60 mg/d,每周MTX 15 mg,雷公藤8片/天治疗,住院3个月,肌酶恢复正常,皮损完全消退,病情缓解后以泼尼松每天20 mg维持,出院治疗.1997年患者自行停用泼尼松,1个月后病情复发.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十二指肠第三、四段肿瘤的治疗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第三、四段肿瘤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手术证实为十二指肠第三、四段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行节段性十二指肠切除7例,术后生存超过5年3例,超过2年2例,术后15个月肿瘤复发死亡1例,术后18个月死于其它疾病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加周围淋巴结廓清术1例,术后生存超过30个月;旁路转流手术加术后放疗、化疗3例,分别于3~11个月内死亡,平均生存时间6.3个月.结论:节段性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治疗十二指肠第三、四段肿瘤的首选方法.

    作者:岳崇元;刘金新;时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注射用A群链球菌联用顺铂治疗癌性腹水

    目的:观察注射用A群链球菌联合顺铂腹腔内注射治疗癌性腹水的近期疗效.方法:50例晚期癌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两组:Ⅰ组(27例)为注射用A群链球菌加顺铂腹腔注射;Ⅱ组(23例)为单用顺铂腹腔注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活动状况(Karnofsky评分)改变、腹水消退情况及毒副反应.结果:Ⅰ组治疗后Karnofsky评分升高者22例(81.5%),Ⅱ组12例( 52.2%),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腹水消退Ⅰ组有效率70.4%,Ⅱ组有效率30.4%,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Ⅰ组发热、全身不适及胃肠道反应仅1例,明显少于Ⅱ组(P<0.01).结论:注射用A群链球菌加顺铂治疗晚期癌性腹水及提高生活质量有显著效果,不良反应少.

    作者:傅晓艳;蒋鹏程;顾科;李诚信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滁州市区2 730名学龄前儿童贫血抽样调查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贫血状况及贫血发生的有关因素.方法:对滁州市区2 730名学龄前儿童抽样进行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结果:在所调查的2 730名4~6岁学龄前儿童Hb为116.32±14.83 g/L,查出Hb<110 g/L者553名,贫血患病率20.26%,检出贫血人数中女童高于男童,多数有偏食习惯(P<0.05).结论:学龄前儿童贫血,应针对引起贫血发生的主要因素进行预防和控制

    作者:魏东红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联用维拉帕米、利多卡因降低气管拔管时心血管副反应

    目的:比较静脉联合应用维拉帕米和利多卡因与两药单独应用降低气管拔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的有效性.方法:选80例ASA Ⅰ~Ⅱ级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20例.A组:生理盐水组;B组:利多卡因组(利多卡因1 mg/kg+生理盐水);C组:维拉帕米组(维拉帕米0.1 mg/kg+生理盐水);D组:维拉帕米复合利多卡因组(维拉帕米0.1 mg/kg+利多卡因1 mg/kg+生理盐水).均于气管拔管前2 min给药,拔管时和拔管后均监测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结果:A组HR、SBP、DBP于气管拔管后显著增加,B、C、D组和A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P<0.01),其中D组效果好.结论:维拉帕米、利多卡因拔管前2 min给药均能降低气管拔管引起的心血管副反应,两药联合应用优于单独使用.

    作者:李晓立;韩延华;薛梅;王南海;文公堂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合并胆石症的原发性胆囊癌36例

    目的:探讨提高合并胆石症的原发性胆囊癌疗效的途径.方法:对1990~1997年收治的36例合并胆石症的原发性胆囊癌进行分析.结果:术前B超、多普勒及CT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5.6%、62.5%、60.0%.术中漏诊5例,占13.9%.36例手术探查,切除病变胆囊18例,切除率50.0%,其中达到根治性切除12例,根治率33.3%,Ⅱ~Ⅳ期3年、5年生存率54.5%及36.4%,Ⅴ期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0%及0.0%.结论:提高疗效的途径在于早期发现胆囊癌和处理高危病变的胆道结石患者;强调避免术中漏诊对预后的重要性.

    作者:刘付宝;刘金新;周志勇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各型肝病患者血清Ⅳ型胶原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各种类型肝病患者血清Ⅳ型胶原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184例各型肝病患者血清Ⅳ型胶原水平,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慢性肝炎中度、慢性肝炎重度、慢性重症肝炎加肝硬化及肝癌组患者血清Ⅳ型胶原水平与对照组及急性肝炎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Ⅳ型胶原测定对慢性肝病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赵久法;崔琢;王淑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肺结核、肺癌患者外周血结核分枝杆菌及其L型的检测方法

    目的:建立检测血液中结核分枝杆菌及其L型的简便方法,并对其临床应用进行评价.方法:将红细胞裂解后离心检测,建立PCR法、直接培养法、溶血离心培养法、溶血离心涂片法和滴片法.结果:13例肺结核和25例肺癌患者中,肺结核和肺癌患者外周血结核分枝杆菌PCR检测的阳性数为8例中3例和11例中3例;结核分枝杆菌及其L型直接培养法总阳性率为17.65%,溶血离心涂片法、溶血离心培养法、滴片法的总阳性率分别为9.52%、41.18%和58.82%;肺结核和肺癌患者外周血结核分枝杆菌以L型为主,表现为抗酸或非抗酸.结论:肺结核和肺癌患者外周血存在结核分枝杆菌及其L型,并以L型为主;溶血离心培养法和滴片法结合免疫酶染色可常规用于检测血液中结核分枝杆菌及其L型.

    作者:朱明利;张元和;李明君;黄礼年;王恩举;林特夫;姚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子宫平滑肌瘤MRI诊断

    目的:探讨子宫平滑肌瘤的MRI特征.方法:观察25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子宫肌瘤的MRI特征.MRI检查采用GE 0.5T超导成像系统,行横断面和矢状面T1、T2加权成像.结果:共发现病灶48个,病灶发现率为92.3%(手术发现52个),包括浆膜下型14个,壁间型31个及内膜下型3个.T1加权像呈中等或略低信号.T2加权像上瘤体信号强度介于子宫肌肉与骨骼肌之间.结论:MRI软组织对比度好,可三维成像,对子宫平滑肌瘤的定位、定性都富有特征性,是理想的检查方法.

    作者:孙静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改良PTCD技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实用新型PTCD针及改良单针法PTCD操作技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价值.方法:38例梗阻性黄疸,采用自制实用新型PTCD针及改良单针法PTCD技术行术前胆道减压或姑息性引流.结果:38例均顺利置管,操作过程平稳.术后1周患者黄疸减轻,皮肤瘙痒缓解,血清胆红素下降60~150 μmol/L,平均下降110 μmol/L.无1例出现内出血、胆汁性腹膜炎、胆道感染、引流管脱出等并发症.结论:新型PTCD针是胆管穿刺引流的良好器具,改良单针法PTCD操作技术是治疗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会春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护理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手术的护理.方法:对3例患者并发的间歇性、汹涌鼻衄,进行性、不可逆性视力下降进行护理分析.掌握颈动脉压迫试验,股动脉穿刺部位出血防治,熟悉介入栓塞程序,有效配合手术全过程,术后密切注射颅内供血状况及下肢血液循环,预防颅内水肿.结果:有1例介入栓塞患者假性动脉瘤闭塞,无再次鼻衄发生.结论:护理的密切配合是高科技、高难度手术成功的必要条件.

    作者:夏佩燕;陈利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桥本病37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桥本病的确诊率并进行合理的治疗.方法:分析37例桥本病的诊治情况.结果:术前确诊率为51.4%.结论:桥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血清中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测定对诊断本病有重要作用,细针吸引细胞学检查(FNAC)对本病诊断有决定性意义,术中冰冻快速活检是细胞学检查之补充;本病合并其他甲状腺疾病手术方式要慎重选择,减少甲状腺功能减低发生的机会.

    作者:宋文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脂质体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24例

    目的:观察脂质体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逆相蒸发法制备脂质体干扰素(L-IFN).44例慢性丙型肝炎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4例,L-IFN(含IFNα1b 1 mu)1支隔天1次肌肉注射(肌注),连续5次,以后改为每周3次,共6个月;对照组20例,IFN(含IFNα1b 3 mu)1支连续肌注10天,后改为每周3次,共6个月.结果:疗程结束时,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60.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HCV-RNA阴转率分别为62.5%和30.0%,两组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3个月后远期阴转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L-IFN可以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用量,减少不良反应.

    作者:张金良;谭林;孙成斋;李永华;谢法训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CPAP呼吸机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护理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是具有潜在危险的常见病,人群患病率高达2%~4%,由于夜间睡眠时反复发作呼吸暂停或低通气,可导致夜间低氧血症,从而引起全身各系统的缺氧表现.1997~1998年,我院采用多导睡眠图诊断,并配合CPAP呼吸机对46例中、重度患者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章志玲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人神经营养素-4的克隆及其在原核细胞的表达

    目的:体外扩增人神经营养素-4(NT-4)基因,经克隆后在原核细胞中表达并鉴定人重组NT-4,为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及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人类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NT-4成熟活性蛋白的DNA编码序列,将此DNA片段克隆到载体PBV220中,对重组质粒进行PCR筛选和限制性酶切分析,确定后将该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进行诱导表达.用抗NT-4抗体进行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结果:体外成功扩增NT-4基因,转染的大肠杆菌经诱导后表达出能被抗NT-4抗体识别的重组蛋白,其表达量为15%.结论:在原核细胞能成功表达NT-4.

    作者:王小标;陈昌杰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食管扩张术的护理

    食管重建后吻合口狭窄和部分食管化学性烧伤后食管狭窄是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开展了食管狭窄扩张术,效果满意.本文着重总结护理体会.

    作者:刘玉英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维生素E局部按摩佐治新生儿硬肿症

    新生儿硬肿症又称寒冷损伤综合征,是新生儿时期由于早产、受寒、窒息、休克、感染等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硬化与水肿的一组临床症候群,重者可并发肺炎、败血症、肺出血、DIC等,是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996年1月~1998年6月,我院儿科共收治76例,给予局部维生素E(Vit E)按摩辅佐治疗,效果满意.本文旨在探讨Vit E的临床使用疗效.

    作者:张萍;刘国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B超诊断肝前间隙包裹性积脓(液)2例

    肝前间隙在正常情况下因其解剖位置,一般不会存留积液,但特殊情况下则可形成局部包裹性积液,易引起误诊.笔者在工作中曾遇到此病2例,兹作报道.

    作者:王萍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毒蛇咬伤91例治疗体会

    南京江北地区毒蛇伤人事件时有发生,有的因治疗不及时,结果导致伤残甚至死亡.1996~1999年,我院共收治毒蛇咬伤患者91例,经使用抗蛇毒血清等综合治疗,并注意并发症的处理,取得满意疗效.为探讨毒蛇咬伤的佳治疗方案,现总结治疗体会.

    作者:谢洪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硒对实验性肝纤维化预防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讨抗氧化损伤预防肝纤维化的作用.方法:用四氯化碳制造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之日起给予亚硒酸钠,实验结束时测定血清硒、肝细胞膜流动性、肝细胞中羟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亚硒酸钠抗氧化损伤可显著保护肝细胞膜的流动性免受损伤,减轻肝细胞的胶原蛋白合成,有效清除氧自由基,组织病理学检查示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结论:亚硒酸钠抗肝氧化损伤能够预防四氯化碳造成的大鼠肝纤维化.

    作者:赵文海 刊期: 2001年第01期

  • 平阳霉素、顺铂化疗加放疗治疗食管癌30例

    食管癌单纯放射治疗5年生存率约10%~17%.为提高中晚期食管癌的治疗效果,本文将化疗加放疗(化放组)及单纯放疗组(单放组)资料作一比较分析.

    作者:张震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