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家声;张晓阳
伴有晕厥的心律失常即晕厥性心律失常(syncopic arrhythmia,SA)是常见的临床急症之一。如果能及时正确诊断和合理救治,患者可转危为安。本文介绍其临床特点、急救方法及体会。
作者:王好伦;王治海;王瑞庭;江鹏;于友国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抗精子抗体(AsAb)及其类型与不育(孕)症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AsAb,支原体采用培养法,衣原体用金标法。结果:120例不育症精液和36例不孕症子宫颈粘液AsAb总阳性率为26.28%;其中精液阳性率为20.83%,子宫颈粘液阳性率为44.40%,男女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抗体类型中,IgM型男性阳性率2.50%,女性为8.33%(P>0.05);IgG 型男性阳性率6.67%,女性为36.11%(P<0.005);IgA型男性阳性率12.50%,女性为30. 56%(P<0.05)。精液中IgM和IgA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IgG与IgA和IgM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子宫颈粘液中IgM分别与IgA和IgG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和P<0.01),但IgG与IgA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同时进行支原体、衣原体检测,感染与否和AsAb(+)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精液和子宫颈粘液AsAb是不育(孕)症的重要原因,以IgG和IgA型为主;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对产生AsAb无显著影响。
作者:吴学兵;焦瑞宝;韦金娥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总结使用SK-93(沙氏)扩张器治疗食管切除术后吻合口狭窄的经验。方法:对117例术后患者行336例次扩张治疗,扩张时间为术后1~6个月。扩张次数1~13次。结果:3例因无法通过吻合口而放弃扩张。2例出现吻合口瘘,治疗后痊愈,其余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使用SK-93(沙氏)扩张器治疗食管切除后吻合口狭窄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唐震;张仰明;李小军;刘以尧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L型感染与先天畸形的相关性。方法: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先天畸形胎儿标本各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经金葡菌及其L型免疫组化染色及金葡菌PCR检测先天畸形胎儿组织中的金葡菌及其L型抗原和DNA。结果:21例先天畸形胎儿标本中52.38%(11/21)的肺组织中存在间质性炎症,金葡菌PCR阳性率为19.05%(4/21),23.81%(5/21)胎儿的肺组织中存在金葡菌L型抗原。其中14.29%(3/21)的标本中金葡菌PCR、金葡菌L型免疫组化同时阳性。结论:金葡菌L型感染与致胎儿先天畸形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刘勇;夏佩莹;刘德纯;刘运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由于晶体异常所致的继发性青光眼在临床上并不少见,部分病例早期易被忽视而延误治疗。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十分重要,笔者现将此类病例的病因及治疗结果作一分析,现予报道。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1~1998年,我科共收治继发性青光眼47例47眼,占同期各类青光眼总数的8.25%(47/570)。男29例,女18例;年龄8~82岁。晶体膨胀性青光眼19 眼;晶体溶解性青光眼7眼;晶体异位性青光眼20眼;晶体过敏性青光眼1眼。1.2 临床表现晶体膨胀性青光眼19例均为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发病急骤,眼压明显升高,前房浅,房角窄,晶体混浊膨胀,虹膜前膨隆。晶体溶解性青光眼7例均为老年性白内障过熟期,眼压明显升高,前房深,房角开放,在角膜后壁、房水、房角、虹膜及晶体表面可见灰白色具有彩色反光的斑点。晶体异位性青光眼20例均为外伤后晶体脱位引起,其中晶体不全脱位10例,脱位于前房内4例,脱位于玻璃体内6例。晶体过敏性青光眼1例,右眼晶体自发破裂,前房内有多量渗出,角膜后壁有成团的沉着物。所有病例眼压在5.33~9.33 kPa,视力光感至0.3不等。1.3 治疗方法所有病例均先采用药物治疗,晶体膨胀性青光眼19例行晶体摘除7例,晶体摘除联合小梁切除12例,其中Ⅰ期植入人工晶体14例。晶体溶解性青光眼7 例均行晶体囊内摘除。晶体异位性青光眼20例有6例保守治疗,14例行晶体摘除联合小梁切除。晶体过敏性青光眼1例保守治疗。1.4 结果眼压控制在正常水平者41例,占87.23%,未控制者6例,占12. 77%;视力提高38例占80.85%,视力下降7例,占14.89%;视力丧失2例占4.26%(见表1)。其中晶体异位性青光眼眼压控制16例,视力提高仅13例。
作者:李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提高胰腺损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胰腺损伤28例,按美国创伤外科学会提出的胰腺损伤分级标准:Ⅰ级10例,Ⅱ级8例,Ⅲ级4例,Ⅳ级4例,Ⅴ级2例。均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术前诊断为胰腺损伤仅6例,占21.5%。治愈24例,死亡4例,病死率 14.3%。结论:对胰腺损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选择合理的术式,可降低其并发症和病死率。
作者:郑士友;蒋昭林;JIANG Zhao-lin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儿童肘内翻畸形是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常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发生率高达30%~50%[1]。其治疗方法也很多,如肱骨髁上楔形截骨后钢板内固定、“∩”形钉固定、“M”型钉固定、克氏针固定、记忆钢钉固定等。笔者应用楔形截骨后克氏针交叉内固定的方法治疗小儿肘内翻27例。认为此术式方法简便,固定牢靠,效果好。兹作报道。
作者:孙贤法 刊期: 2001年第04期
骨水泥用于颅骨整形手术是一项新开展的手术,手术中护理配合要求严格。本文就其护理体会作一报道。1 临床资料 1998年1月~1999年6月,我科行骨水泥用于颅骨整形术术中护理15例,随访观察,获得良好效果。男11例,女4例;年龄8~50岁。根据病理性质分两大类:一类为颅骨骨肿瘤切除致缺损8例,另一类为开放性颅骨粉碎性骨折致缺损7例。颅骨缺损部位:额顶交界区7例,顶区7例,颞区1例。缺损面积:3 cm×5 cm~4 cm×6 cm。2 护理2.1 术前准备 (1)患者准备:剃除全部头发,颅内压维持在正常范围[成年人0.7~2 kPa(70~200 mmH2O),儿童0.5~1 kPa(50~100 mmH2O)],巡回护士术前1天到病房看望患者,做好心理安慰。(2)手术房间、器械、物品准备:手术前1天上午送手术通知单到手术室,下午,手术间不再安排其他手术。房间设施及物品、空气用紫外线照射60 min,术晨,该手术间再次用紫外线照射60 min,物品表面用1∶200 “84”消毒液擦拭;所需器械物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双极电凝头及电灼线用40%甲醛加高锰酸钾熏蒸消毒。(3)特殊物品准备:脑外科开颅器及物品,另备双极电凝器,手枪式电钻,2.0 mm钻头,骨蜡,SH-1医用骨水泥。
作者:王贵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特点。方法:106例患者,经内科保守治疗17例,胸穿抽气45例,胸腔闭式引流13 例,手术治疗31例。结果:治愈87例,好转14例,死亡5例,病死率4.7%。复发32例,复发率30 .2%。自发性气胸青年组好发在夏季和冬季,病因以特发性气胸、肺大泡为常见;中老年组好发于7~9月份,以阻塞性肺气肿常见。结论:对3次以上复发性气胸、胸腔闭式引流无效或肺部有明确病灶者应积极手术治疗。
作者:桑颖;王秀丽;丁航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近年来,由于导管技术和导引穿刺技术的发展,临床已采用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治疗肝癌。此种方法,不要求全麻,不经腹腔,创面小,术后恢复快。1998~1999年,笔者参与132例肝癌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治疗。现将护理体会作一报道
作者:陈忠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性血管病患者的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按Reilini制膜法测定55例2型糖尿病性血管病红细胞膜Na+*K+ -ATP酶活性,并与35名健康组作对照,并且将其结果与红细胞内Na+*K+浓度、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血管病患者红细胞膜Na+*K+-ATP酶含量显著低于正常人(P<0.01),且与红细胞内Na+*K+浓度、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密切相关。结论: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的下降可能参与糖尿病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何浩明;黄慧建;徐宁;李小民;田小平;汪洪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994年5月~1999年5月,我院胃镜室共检出残胃炎126例,并同时进行幽门螺杆菌(Hp)检测。本文旨在探讨残胃炎与Hp的关系。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男92例,女34例;年龄26~64岁。Billroth Ⅰ式术后36例,Billroth Ⅱ式术后90例。镜下检查为残胃粘膜不同程度充血、水肿、点状糜烂等。其中伴胆汁反流(胃镜示胃内有胆汁存留或见吻合口有黄色泡沫状液及胆汁由肠腔向胃内涌入)88例。同期检出的4 52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对照组。男3 284例,女1 2 36例;年龄16~76岁。其中浅表性胃炎3 562例,萎缩性胃炎958例。 1.2 Hp检测 残胃炎组在距吻合口3 cm内胃粘膜取材1块,慢性胃炎组在距幽门口3 cm内胃窦部前壁取材1块。采用尿素酶试剂盒(由福建三强生物化工有限公司提供)行Hp检测,严格按说明书操作。 1.3 结果 (1)残胃炎与慢性胃炎Hp感染情况见表1。(2)有无胆汁反流残胃炎Hp感染情况见表2。
作者:钟能华;钱立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适应证和疗效相关因素。方法:经腰(骶)部穿刺,1%利多卡因连续硬膜外腔阻滞法。结果:随访151例,随访8~31个月,优良83例(55.0%),疼痛明显改善,以中央型和腰痛为主的椎间盘突出较为有效。结论:本封闭法疗效与椎间盘突出部位、类型有关,可适用于疼痛严重的椎间盘突出。
作者:彭家声;张晓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细菌L型早是由Kliseneberger-Nobel从念珠杆菌(streptobacillus moniliformis)培养物中发现的一种小菌落,命名为L1(以她工作的Lister研究所的第一个字母而定)。后来,Pirece和Sharp等研究发现,抗生素(如青霉素)、溶菌酶、动物血清等有诱导细菌为L型的作用。巨噬细胞中与中性粒细胞由于其中的溶菌酶的作用亦有诱导L型的作用。而细菌进入人体内,在抗生素、溶菌酶、抗体、补体等内外因素的作用下,使细菌的胞壁部分或全部缺陷诱导为L型,并在细胞内定居生长繁殖和长期存活,在一定的条件下可回复,使疾病反复发作。目前,妇产科疾病对细菌L型感染的潜在危险性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研究甚少,本文综合有关报道,探讨细菌及其L型感染与不孕症、流产、子宫异常出血、子宫颈及子宫内膜炎症和子宫肿瘤发生的关系,以便做好对妇产科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 1 细菌及其L型感染与不孕症、流产的关系 细菌及其L型感染与不孕症的关系可能很密切,在426例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组织切片中,细菌L型感染率为83.1%(354例),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L型。在54例不孕症患者阴道分泌物培养中,细菌及其L型阳性率为48%。通过30对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和精液病原微生物培养,发现53.4%子宫内膜和43.3%精液L型阳性,其中7对夫妇为双阳性。常规精液检查6/30例精子活动率和活动力均低于正常。抗感染治疗后8例已妊娠,表明细菌L型感染与不孕症有明显关系[1,2]。吴爱武等[3]对22例溶脲脲原体培养阴性的精液进行细菌及其L型培养,金葡菌及其L型阳性率27.27%(6/22),培养金葡菌及其L型阳性精子固定后进行电镜扫描,可见有些精子头部和尾部有巨形体、圆球体附着,但很少见典型的金葡菌。用金葡菌及其L型感染小鼠,其受孕率为25%~50%(正常对照组100%)(P<0.01)。且感染组小鼠受孕时间也明显推迟[4]。
作者:赵发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绝经后阴道出血子宫内病变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对疑有子宫内病变患者术前行腹部或阴道超声,多方位多切面扫查,术后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121例绝经后阴道出血82例为良性,39例为恶性。结论:超声能检出子宫内病变,可应用超声作为绝经后子宫出血的筛选手段。
作者:朱长梅;苏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总结78例射频消融术(RFCA) 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临床资料。方法:应用RFCA技术治疗难治性SVT。结果: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52例,共54条旁路消融成功49条,成功率为90.7%。其中左侧旁路成功率(97.6%)明显高于右侧(66.6%)。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 NRT)26例,仅1例失败,成功率为96.1%。78例总成功率为92.5%。本组无1例严重并发症。随访2~42个月,5例复发,经再次消融成功。结论:RFCA为治疗SVT安全而有效的方法,靶点标测、消融功率和时间的控制是成功的关键。
作者:包宗明;蔡鑫;高大胜;宋业年;冯慧勤;史晓俊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卡比多巴-左旋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方法:26例患者临床诊断按照1984年全国锥体外系疾病讨论会制订的诊断标准;对初始发病者,卡比多巴-左旋多巴的起始剂量为每天半片,以后每隔3~5天增加半片,直至佳维持量;疗效评估以Webster改良记分法评定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卡比多巴-左旋多巴的疗效。结果:服药后有进步者19例,总有效率73.08%,少数患者有上腹部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头晕,以及幻觉和多动各1例。结论:卡比多巴-左旋多巴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有效药物,副作用小,且因其缓慢释放左旋多巴的药代动力学优点,可减少波动症和剂末现象的发生。
作者:蔡康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心静脉穿刺插管是测量静脉压、监测右心负荷和长期静脉输液、静脉内高能营养的重要手段,本文旨在观察颈内静脉穿刺插管的成功率、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998年3~12月,200例ASA Ⅱ~Ⅳ级患者。男98例,女102例;年龄16~90岁。用于心脏手术术中及术后监测1例,休克循环衰竭7例,消化道手术及肿瘤患者长期输液和静脉内高能营养192例。全部采用 Arrow Product NOES-04301型中心静脉穿刺插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 set) 。患者取头低位15°,穿刺点以胸锁乳突肌三角内顶点入路,穿刺针与皮肤呈30°,颈动脉搏动外侧或向同侧乳头方向穿刺,入皮肤2~4 cm即可进入颈内静脉,导管留置长度12~14 cm,留置时间1~5 2天。
作者:郑慧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经纤支镜局部注入巴曲酶(batroxo bin)治疗肺结核咯血的疗效。方法:确诊为肺结核的63例患者中,均于常规应用抗结核药物和静脉应用止血药物的同时,采用纤支镜向出血部位注入巴曲酶2~6 BU。结果:术后1~3天内痰血消失者57例,4~7天内痰血消失者4例,另有1例于10天后咯血停止,1例大咯血者于次日再发大量咯血,经紧急开胸行肺叶切除而愈。总有效率为98.3%。全部病例于检查、治疗过程中均无并发症发生,无新的支气管播散病灶出现。结论:经纤支镜局部注入巴曲酶为治疗肺结核咯血的有效止血措施,且安全、简便。
作者:江荣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抑菌疗法治疗泌尿系细菌L型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泌尿系细菌L型感染患者172例,分为强化治疗组78例,抑菌治疗组94例。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抗生素治疗6周,两组治疗无效者均继续抑菌治疗3~ 6个月以上。结果:强化治疗与抑菌治疗对泌尿系细菌L型感染均有一定效果,且随时间延长,疗效提高,但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泌尿系细菌L型感染应采用低剂量抗生素长程抑菌治疗。
作者:陈卫东;张燕;贾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