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贺先;马骏;娄飞云;张先闯;张凤银
目的:评价肝癌标志物多项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PHC 41例、良性肝病103例及45名健康人进行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和低密度脂蛋白与极低密度脂蛋白结合的γ-谷氨酰转肽酶(LDL-VLDL-GGT)测定,并与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结果:AFP、AFU、LDL-VLDL-GGT对PHC的敏感性分别是73.2%、78.0%、43.9%,特异性分别是89.9%、95.9%、99.3%.PHC患者血清中AFU、LDL-VLDL-GGT活力与AFP含量之间均无明显关系.结论:二联或三联检测可提高PHC诊断的准确性,特别有利于防止AFP阴性的PHC患者漏诊.
作者:吴年良;陈安彬;周勇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氨茶碱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极量运动呼吸方式的影响.方法:临床稳定期COPD患者26例于静脉用0.25 g氨茶碱前后作极量运动负荷试验.以运动及其恢复期潮气量(VT)作为横座标和每分通气量(VE)作为纵座标作图,比较运动及其恢复期呼吸方式的改变.结果:COPD患者运动期与恢复期VT差值的均数(△VT)显著增加,其大小与(FEV1)%和Emax/MVV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氨茶碱使用后COPD患者△VT明显下降,下降程度仅与FEV1%呈负相关(P<0.05).结论:常规剂量氨茶碱能明显改善COPD极量运动呼吸方式,这可能与该药增强呼吸肌功能有关.
作者:周彩存;熊肇军;王爱华;刘玉珠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弥漫性肺疾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71例X线胸片或高分辨CT示弥漫性肺疾病者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与12例胸片和肺功能均正常者作对照.BALF进行细胞计数、分类,查找癌细胞、结核菌,部分标本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结核组BALF病因诊断率46.7%,高于经支气管肺活检(TBLB,16.7%)和支刷(33.5%);肺癌组BALF与TBLB确诊率相同(46.2%),高于支刷(23.1%),BALF细胞学显示:(1)肺癌组呈Lyc%下降,Neu%增高,CD4+%下降,CD8+%增高,CD4+/CD8+比值<1;(2)致纤维化肺泡炎(IPF)BALF呈中性粒细胞肺泡炎(Neu达24.89±21.42%);(3)过敏性肺泡炎(HP)呈淋巴细胞肺泡炎[Lyc达(19.40±3.24)%];(4)结缔组织病合并肺泡炎(CP)BALF Lyc%和Neu%均增高(P<0.01).结论:BALF检查对弥漫肺的诊断、鉴别诊断、临床分型、判断预后及探明肺局部免疫病理生理变化均有帮助.
作者:陈余清;郑翠侠;周彩存;王安潮;徐凤珍;刘超 刊期: 2000年第01期
黑色素斑-胃肠多发性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综合征)临床较为少见,易被误诊为普通胃肠息肉而延误治疗,本文就其诊治作一探讨.
作者:路亮;谢惠君;朱克莉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弯曲菌属中的胎儿弯曲菌亚种,近年来已引起临床医师广泛注意,并被确认为人类急性腹泻的重要病原菌,尤其是婴儿.本文收集腹泻粪便标本789份,进行弯曲菌及有关病原菌的培养分析.
作者:黄小平;谢永红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感染在前列腺炎中的意义及药敏情况,以指导治疗.方法:取急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或分泌物,立即置于血平板及分离淋球菌的巧克力培养基内,37℃ 48 h鉴定细菌及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857例急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标本中,细菌检出727例,检出率为84.83%;其中金葡菌462例,检出率为53.91%;淋球菌123例,检出率为14.35%;其它菌81例,检出率为9.45%;混合感染61例,检出率为7.12%.金葡菌对头孢菌素类、丁胺卡那霉素比较敏感.而淋球菌对丁胺卡那霉素、氟哌酸、头孢氨苄比较敏感.结论:金葡菌为前列腺炎的主要致病菌.
作者:唐素兰;刘勇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局部晚期乳腺癌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无远处脏器转移)的临床资料,并分组进行比较,观察预后.结果: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4.6%、42.3%和23.1%,对锁骨上转移者行乳腺癌根治术加下半颈淋巴结清除术,预后较好.结论: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术前化疗可提高生存率.应因人而异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张荣新;戴邦朝;王圣应;李同度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表现及其合并症.方法:对确诊为HIE的68例住院患儿进行临床特点观察,将HIE分为轻、中、重三组,并对三组患儿的Apgar评分及合并症进行分析.结果:过期产是使Apgar评分降低的重要因素.轻、中度HIE常见合并吸入性肺炎,重度HIE则伴发多系统损害.结论:正确的Apgar评分有助于HIE的诊断,5 min Apgar评分对诊断并发症及估价预后甚为重要.复苏后综合治疗是降低HIE并发症的主要措施.
作者:马兰;李倩;徐家丽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重症胸外伤的外科急救处理.方法:总结239例重症胸部创伤的临床资料.简明创伤分级法≥3或创伤严重度评分≥16的胸部创伤按致伤原因,胸部创伤分类,胸部创伤治疗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愈221例,死亡18例.结论:早期诊断、处理,严密监护,掌握熟练的诊治技能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作者:缪华新;朱峰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BCS)的麻醉处理和术中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BCS的麻醉方法及术中管理,患者均采用快诱导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64例行动脉穿刺直接测压,21例术中用体外循环机回收自体血再回输.结果:术中并发心律失常21例;快速心率伴室性早搏7例;心肌缺血ST段改变8例;低血压27例;出血21例.无1例发生麻醉死亡.结论:BCS麻醉及术中管理的重点,是术中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维持心血管功能稳定,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晓红;王伟;戴惠芳;吴玉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创伤性膈疝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3例创伤性膈疝进行回顾性分析.除5例直接急诊手术外,全部进行X线检查,16例有阳性发现.陈旧性膈疝6例.本组均进行手术治疗,经胸11例,经腹7例,经胸加腹部切口手术2例,胸腹联合手术2例.结果:治愈20例,死亡3例.结论:诊断主要依据X线表现,创伤性膈疝一经诊断,尽早手术可减少其病死率.
作者:李宗狂;何长林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患者男性,51岁.全身多形性红斑样皮疹5个月,高热10 d,于1998年11月就诊.5个月前,患者上肢伸侧出现红斑、风团,瘙痒剧烈,外用皮康霜稍好转,数天后躯干部亦出现红斑、丘疹、风团,皮疹呈多形性、可变形,患者因一般情况尚好,未予治疗.4个月前,患者出现阵发性咳嗽,咯白色粘痰,耳后、颌下、腹股沟淋巴结无痛性进行性肿大.外院耳后淋巴结穿刺涂片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就诊前10 d,出现高热达41℃,大量饮水出汗后体温自动降至正常,每天反复2~3次,应用抗生素无效,皮疹泛发.
作者:张汝芝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时血清酶的变化.方法:于急性脑血管病发病1周内清晨空腹抽血,用速率法检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酸磷酸激酶.结果:脑出血组三项血清酶均升高,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昏迷组与非昏迷组比较血清酶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脑出血患者进行血清酶测定对判断病情轻重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永葆;刘建荣;李小真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症状限制性运动后气体交换的恢复和呼吸方式改变与吸氧对它们的影响.方法:COPD患者14例分别于吸氧前后,作症状限制性运动负荷试验.试验中连续测定气体交换参数,比较吸氧前后呼吸方式改变,并计算气体交换参数恢复半衰期和恢复程度.结果:吸氧后E、VT及HR恢复半衰期较吸氧前明显缩短;在运动停止10 min时,呼吸各参数恢复程度相仿,无明显的差异.吸氧前△VT为(4.4±2.9)%,而吸氧后△VT为(1.7±2.2)%,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吸氧能明显改善COPD患者症状限制性运动气体交换参数恢复半衰期和呼吸方式.
作者:周彩存;王爱华;刘玉珠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例1 男,60岁.5年前出现左下口角不自主抽动,左眼不自主眨眼,紧张时加重,睡眠时消失.曾予安坦、左旋多巴治疗无效.2年前左面部抽动,颈后仰.经氟哌啶醇、氯硝安定治疗效果不佳.近1年症状加重入院.体检:面部不自主挤眉、眨眼、噘嘴,颈后仰,余神经系统(-).头颅CT及MRI检查未见异常.入院后给予千金藤啶碱,每天3次,每次2片,辅以氟哌啶醇1 mg,每天3次,口服,症状明显改善.
作者:蒋纯新;汤荟冬;王增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运动及其恢复期呼吸方式改变与氨茶碱的影响.方法:正常男性22例,分别于静脉注射氨茶碱前后作极量运动试验,运动及其恢复期呼吸参数用能量代谢仪连续测定.以运动及其恢复期VT作为横座标与E作为纵座标作图,比较运动及其恢复期呼吸方式的改变.结果:运动及其恢复期呼吸方式基本相同,有4例(4/22)△VT轻度增加,达到2%以上;氨茶碱注射后△VT明显下降,有5例△VT<-2%.△VT与Emax、O2max、O2max/预计O2max、HRmax、SaO2min、VTmax、EqO2max、EqCO2max等无明显的相关性.在O2max/预计O2max>0.92与<0.92之间,△VT无明显的差异.结论:运动及其恢复期呼吸方式基本相同,常规剂量氨茶碱能改善运动和恢复期呼吸方式.
作者:周彩存;于志伟;王爱华;刘玉珠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新生儿肠麻痹是新生儿期多种重症疾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出现肠麻痹后又可加重原发病;以往给予禁食、胃肠减压等处理,疗效不够满意.本文旨在探讨大黄、蜂蜜佐治新生儿肠麻痹的疗效.
作者:董利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细菌L型临床标本的检出率,将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免疫学技术引入细菌L型检测工作.方法:用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及其L型的特异性抗体作为第一抗体,以生物素-抗生物素免疫酶染色法在各种临床标本中检测相应抗原.结果:此种方法简便、快速,细菌培养后6 h免疫酶染色即呈阳性,并发现金葡菌L型抗体的免疫酶染色与某些革兰阴性菌之间有交叉反应.结论:如能制备出特异性L型抗体作为第一抗体,结合特异、敏感的免疫酶技术,可以提高临床标本中细菌L型的检出率及缩短检验时间,值得在检验工作中推广.
作者:夏佩莹;刘勇;李凤云;唐素兰;席玉玲;吴可仁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难治性慢性前列腺炎(CPT)的治疗方法.方法:对70例经过不同方法治疗无效患者,用舍尼通与氧氟沙星联合治疗一个疗程后,对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前列腺液镜检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组有69例完成全疗程,其中66例治愈或有效.结论:舍尼通联合氧氟沙星是一种效果较好的治疗难治性CPT的新方法.
作者:程庆水;全承宏;成守龙;郑卫东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尼莫通(0.02%尼莫地平溶液)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作用,以及佳用药时间.方法:甲组不用尼莫通;乙组24 h内用尼莫通;丙组72 h后用尼莫通.观察疗效,并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早期应用尼莫通比晚期应用以及不用尼莫通对部分脑功能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CT扫描显示早期应用尼莫通者与不用者脑水肿坏死病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72 h后用尼莫通者与不用尼莫通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尼莫通对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功能恢复有明显的疗效,而且用药愈早疗效愈显著.CT扫描不能作为脑功能恢复的主要指标.
作者:苏贺先;马骏;娄飞云;张先闯;张凤银 刊期: 200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