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8例

刘磊;蔡桂海;何一兵

关键词:骨关节炎, 骨骼/外科手术, 膝关节
摘要:目的:总结胫骨高位截骨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对28例32个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施行胫骨高位截骨术,改变下肢负重力线.结果:本组术后半年截骨处全部愈合,疼痛及步行能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没有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本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可靠,且疗效比较满意.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氦氖激光辅助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54例

    目的:探讨氦氖(He-Ne)激光在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中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观察氨甲喋呤(MTX)辅以He-Ne激光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治疗组)与单用MTX治疗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对照组)的输卵管妊娠肿块消失时间,及两组无子女患者在半年内子宫内妊娠情况.结果:输卵管妊娠肿块消失时间,治疗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无子女患者在半年内子宫内妊娠情况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2例半年内发生重复性宫外孕而治疗组无1例.结论:He-Ne激光有利于未破裂型输卵管妊娠保守治疗的输卵管功能恢复,减少重复性宫外孕的发生.

    作者:杜丹丽;张莘;郭才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急性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治疗

    目的:阐明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2例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呼吸机治疗前后的血气进行对比分析.统计学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机械通气能有效地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机械通气病死率明显降低.结论:机械通气是目前抢救急性呼吸衰竭的有效措施.

    作者:秦宗和;刘华敏;刘长文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乙肝血清免疫标志物与HBV-DNA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乙肝血清免疫标志物与HBV-DNA之间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乙肝血清免疫标志物,并与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DNA相对照.结果:在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组,HBsAg、HBeAg均阳性组,HBsAg、抗-HBe、抗-HBc均阳性组,HBsAg、抗-HBc均阳性组,HBsAg、抗-HBe均阳性组中,PCR检出率分别为94.3%、100%、30.6%、55%和9.1%.结论:用PCR可检测乙肝病毒的DNA,是判断HBV在体内复制和抗病毒治疗后体内HBV消长的手段之一.

    作者:李本忠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病毒性脑炎86例临床分析

    病毒性脑炎(病脑)常以发热、头痛、偏瘫等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及脑电图、脑脊液变化为主要临床特征;其中,以精神症状为首发者较为多见,临床上极易误诊.现将我院收治的86例作临床分析.

    作者:周玲;张殿礼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激光针刀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56例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由慢性腰部损伤引起,是以骶棘肌外缘第三腰椎横突尖端外局限性压痛为特点,多发生于青壮年.临床常采用局部封闭治疗,必要时行横突周围软组织松解术.本文旨在总结激光治疗的疗效.

    作者:邵久如;张祥山;王应松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肌钙蛋白检测对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血清肌钙蛋白T(TnT)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观察AMI和心绞痛患者症状出现后3、6、12、24、48 h常规酶学和血清TnT检测结果及相应心电图变化,检测结果行配对χ2检验.结果:不典型AMI组36例发病后12 h常规酶学检查29例阳性,血清TnT全部阳性(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26例发病后常规酶学检查3例阳性,血清TnT 10例阳性(P<0.05),其中7例终诊断AMI.结论:血清TnT是反映心肌细胞损伤的灵敏性、特异性均较好的生化指标,可弥补常规酶学检查的不足,提高AMI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对判断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预后亦有帮助.

    作者:高翔;冯燕娴;陈安彬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约有300万以上白内障盲人需要手术复明[1].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ECCE)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PC-IOL),因其并发症少及较好地解决眼球的屈光问题,而成为白内障的主要复明手段,它使得绝大多数白内障患者术后重见光明,但仍有少数术后视力低下者.本文旨在寻找导致术后低视力的原因,探讨相应的对策.

    作者:屈立宜;陈蓓莉;齐显影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双黄连致急性荨麻疹及心律失常1例

    患者男性,49岁,工人.因咳嗽、鼻塞、头痛头晕、四肢乏力、食欲减退,于1998年9月19日来我院就诊.2 d前因患感冒曾在院外购买土霉素、咳必清、病毒灵、APC等药物口服无效,症状继续加重来我院就治.

    作者:张友国;周学美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运动中生理死腔与潮气量比值变化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运动中生理死腔量(VD)及其与潮气量(VT)比值(VD/VT)的变化与临床意义.方法:无创性方法测定COPD和健康对照者静息与运动时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自动计算出VD及VD/VT比值.结果:COPD组运动能力与运动中大通气量(VEmax)、大摄氧量(VO2max)、大潮气量(VTmax)、通气储备量(BR)均较对照组低.两组VD运动后均显著增高,组间运动前与运动后差异均无显著性;VD/VT值运动后均显著降低,但COPD组降低程度较小,运动后显著高于对照组.运动后动脉血pH值明显下降.结论:COPD缓解期患者运动中VD变化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VD/VT比值的异常主要由VTmax增加受限引起.

    作者:郑翠霞;徐凤珍;王爱华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患者女性,42岁.因皮肤点状出血8 d伴晕厥1次,于1998年7月15日入院.体检:T 37.8℃,P 88次/分,R 20次/分,BP 16/10 kPa.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皮肤散在淤点、淤斑,巩膜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正常.

    作者:殷献录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桂林西瓜霜治疗子宫颈糜烂100例

    慢性子宫颈炎是育龄妇女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子宫颈糜烂是慢性子宫颈炎常见的病变.治疗子宫颈糜烂的方法较多,也易复发.笔者采用桂林西瓜霜喷剂治疗,疗效满意.兹作报道.

    作者:年翠红;李嘉芬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介入化疗联合经腹贲门癌手术13例

    由于手术方法的改进及吻合器的应用,使得累及食管下段1~2 cm以内的贲门及胃上部癌也可采用经腹全胃切除术.本文旨在探讨手术加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

    作者:盛晓梅;王文超;张志龙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速效耳宁治疗化脓性中耳炎451耳

    化脓性中耳炎是常见病、多发病,以往常用的治疗方法多不理想.笔者用速效耳宁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于文秀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子宫切除术围术期糖代谢及相关激素的变化

    目的:探讨经腹和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围术期糖代谢及相关激素的变化.方法:选ASA Ⅰ~Ⅱ级全子宫切除患者14例,分为经腹子宫切除组(AH组)和经阴道子宫切除组(VH组),两组分别于术前、术中、术后用酶法或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葡萄糖、乳酸、不饱和脂肪酸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皮质醇、儿茶酚胺.结果:两组术中、术后葡萄糖、游离脂肪酸均比术前显著增高(P<0.05~P<0.01),两组间血浆葡萄糖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VH组皮质醇增加明显(P<0.05),儿茶酚胺在两组均明显增高(P<0.05~P<0.01).结论:经阴道子宫切除有显著的高血糖反应,对有糖尿病及糖耐量受损的患者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启旭;李晓立;文公堂;朱琳琳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气胸误诊5例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气胸为临床急症,由于其临床表现的特殊性而易误诊.本文旨在探讨误诊原因,以期尽早明确诊断.

    作者:周涛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糖尿病患者围术期血糖监测的体会

    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疾病,手术及麻醉的应激反应可加重代谢异常及并发症的发生,也直接影响手术预后.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恰当的麻醉选择,是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的重要措施.术中即时的血糖监测,能直接地反映血糖指标,便于及时用药.本文总结应用体会.

    作者:郭锡恩;徐晖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创伤性脾破裂脾切除术后自体脾组织移植20例

    创伤性脾破裂,通常采用脾切除术.作为体内大的淋巴器官,为了预防脾切除术后可能出现的凶险性感染(OPSI),提高术后的生活质量,已有许多小块脾组织自体移植的报道.笔者也对此作了尝试,并取得成效.

    作者:周民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急性病毒性肝炎病理诊断的量化指标

    目的:探讨急性病毒性肝炎病理诊断中的量化诊断指标.方法:对286份病理切片标本进行分析,先以常规法读片得出诊断结果,然后与Knodell HAI评分指标及本课题组指标HAAI对比.结果:急性肝炎与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的分值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静止性与活动性肝硬变分值间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结论:本课题组HAAI指标对这几种疾病肝组织急性损害的程度判断,有较大实用价值.

    作者:焦福兰;魏连军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阿奇霉素治疗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阿奇霉素(azithromycin)为半合成的十五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作用机理是通过阻碍细胞核蛋白50 S亚基的联接,抑制蛋白的合成而抑菌,抗菌谱与红霉素基本相同,临床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创面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我院采用注射用阿奇霉素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临床疗效满意,并用头孢唑啉进行对照.

    作者:周名雄;徐国成;冒国光 刊期: 1999年第06期

  • 肺双原发性巨大纤维瘤1例

    患者女性,46岁.胸闷2年余,加重伴左胸部隐痛1月,于1998年10月26日入院.查体:T 36.9℃;左侧呼吸运动减弱,语颤增强,叩诊实音,听诊呼吸音消失;气管、心浊音界右偏.胸部X线、CT片示:左侧中下肺野被巨大软组织块影填充,边界清楚,有分叶,密度不均,内有多发散在斑片状钙化灶,纵隔向右侧移位.拟诊:左侧纵隔神经源性肿瘤.

    作者:朱峰;缪华新;朱金鼐 刊期: 1999年第06期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蚌埠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安徽省教育厅

主办:蚌埠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