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王弘;徐宏光;李从明
目的:应用世界卫生组织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对绝经后女性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进行评估.方法:收集2012 ~2013年门诊及住院的119例绝经女性RA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使用美国GE-lunar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患者的腰椎及左侧股骨颈的骨矿含量(BMD)进行测定,应用FRAX中国模式计算受试患者未来10年髋部骨折风险概率,采用SPSS 16.0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19例RA患者中,年龄39 ~ 82岁,平均(58±15)岁,病程2个月~40年,中位数病程7年.骨量减少患者68例(57.1%),骨质疏松患者32例(26.9%),自发性髋部骨折患者8例(6.7%);依据FRAX计算出未来10年髋部骨折概率0.1%~22%,按骨折风险概率分组,高危组与低危组的年龄、体质量指数、血清白蛋白水平及骨密度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程、绝经年龄、DAS28评分、ESR、CRP、RF、抗CCP抗体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相关分析显示: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概率与年龄、服用激素呈正相关关系,与体质量指数、骨密度呈负相关关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OR=1.140,P=0.000,95% CI(1.019,1.193)]、体质量指数低[OR=0.201,P=0.006,95% CI(0.064,0.633)],服用糖皮质激素[OR=4.941,P=0.002,95% CI(1.770,13.796)]及股骨颈骨密度值低[OR=0.927,P=0.005,95% CI(0.867,0.986)]的患者发生髋部10年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率增加.结论:年龄大、体质量指数低,服用激素及股骨颈骨密度值低的患者发生髋部10年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率增加.由于FRAX应用中未包括RA疾病状态和病程长短,提示FRAX尚不能全面评估绝经女性RA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
作者:盛君;陆进明;强孚勇;毛桐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苦菜总黄酮对去卵巢豚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用去卵巢方法建立豚鼠骨代谢紊乱动物模型,30只雌豚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骨质疏松模型组、阳性药物组、低剂量苦菜总黄酮组(0.1 mg/kg)、高剂量苦菜总黄酮组(0.3mg/kg).建模1周后,分别给予生理盐水、雌激素和不同剂量的苦菜总黄酮,给药6周后,检测豚鼠骨长度和骨质量指数,同时检测血清电解质、碱性磷酸酶(AKP)、骨钙素(BGP)和肝组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等生化指标.结果:①苦菜总黄酮可以增大股骨和胫骨长度指数;②苦菜总黄酮可提高降钙素的含量;③苦菜总黄酮能升高血清AKP,降低TrACP-5b的含量.结论:苦菜总黄酮可通过调节骨形成和骨吸收途径,改善去卵巢豚鼠骨代谢的紊乱,显示类雌激素样功效,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可能起治疗作用.
作者:刘仰斌;张志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孕中期胎儿系统超声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GHD)的检查方法及应用价值,旨在提高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 2014年10月来我院进行胎儿系统超声检查的孕20~25周孕妇3284例资料,采用5组切面扫查对胎儿心脏进行筛查.结果:产前诊断出胎儿CHD 22例,经上级医院复诊、分娩后超声心动图检查及引产后尸检等随访均得以证实.结论:孕中期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对胎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准确率较高,5组切面扫查操作相对简单、值得推广.
作者:肖娴静;吕雪芬;李洪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局部麻醉药在全身麻醉患者留置导尿管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 ~ 12月胃肠外科全身麻醉下行下腹部手术的男性患者120例,实验组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L组),达克罗宁胶浆(D组)辅助下行导尿术;对照组为石蜡油(S组)辅助下行导尿术,每组40人,分别记录入手术室时(T0)、导尿即刻(T1)、待意识恢复拔除气管导管时(T2)、术后24h(T3)四个时间点患者的HR、MAP;T1、T2、T3三个时间点询问记录患者留置导尿管的尿道刺激症状疼痛的VAS评分和T3时间点记录患者留置导尿管的耐受程度.结果:与S组比较,L组和D组在T2、T3时间点的HR、MAP较低(P<0.05).与S组比较,L组和D组在T2、T3时间点的尿道刺激症状疼痛的VAS评分较低(P<0.05);与D组比较,L组在T3时间点的尿道刺激症状疼痛的VAS评分较低(P<0.05).与S、D组比较,L组在T3时间点的留置导尿管的耐受程度0级和Ⅰ级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和达克罗宁胶浆可以改善男性患者导尿管所致的HR增快、MAP增高和尿道刺激症状的疼痛,且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提高术后留置导尿管时的耐受程度.
作者:姚纹纹;张骐;崔雯;方明星;王玉龙;李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比较氯普鲁卡因、碳酸利多卡因、罗哌卡因三种局麻药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术的寒战反应发生率.方法:选择60例ASA Ⅰ~Ⅱ级的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3组.硬膜外穿刺成功并排除置管误入血管或蛛网膜下腔后,A组给予3%氯普鲁卡因20~25 mL,B组给予1.73%碳酸利多卡因18~22 mL,C组给予0.75%罗哌卡因14~18 mL,以调整平面至T6~8水平.术中连续监测EKG、NIBP、SpO2,评估麻醉效果,观察寒战等不良反应及新生儿情况.结果:A组和B组平面达T8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C组(P<0.01);A组和B组20 min改良Bramag运动评分及麻醉效果评分均高于C组(P<0.01).A组寒战反应发生率及程度均低于B组和C组(P<0.01).3组新生儿Apgar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氯普鲁卡因硬膜外麻醉起效快、效能强、寒战反应发生率低,更加适合于剖宫产手术麻醉.
作者:朱海娟;汪胜友;方向东;王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分析牙周炎与早产的相关性.方法:检索2012 ~2015年PUBMED、EBSCO、Wiley、Springer Link、Elsevier、CNKI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使用Stata11.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本次Meta 分析的文献共10篇,合并样本量为4334例.Meta分析结果为,合并OR为3.72,95%CI为2.11 ~6.57.本次Meta分析无发表偏倚,但文献之间存在异质性.结论:孕妇孕期牙周炎与早产相关.
作者:施六霞;段滢;金岳龙;姚应水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急性肠套叠患儿65例,分别用腹部(探头频率3.5~5.0 MHz)和高频(探头频率7.5 ~ 10.0 MHz)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回顾性分析其声像图特征,使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测套叠部肠管壁及肠系膜血供情况.结果:65例患儿中有63例诊断正确,诊断准确率高达96.9%.结论:腹部联合高频彩超检查诊断小儿急性肠套叠准确率高,还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应作为临床诊断肠套叠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韦天军;胡国兵;朱向明;李国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是造血干细胞的髓系克隆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病态造血、骨髓有核细胞增生、难治性血细胞减少、造血功能衰竭[1].难治性贫血伴环状铁粒幼细胞增多症(refractory anemia with ring sider blast,RARS)是MDS的一个亚型,发病率低,临床罕见,2014年10月我院收治了1例RARS患者,先后多次住院治疗,现将其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周卉;张普宏;吴竞;许岩;杨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脑幕脑膜瘤的手术入路和显微手术技巧.方法:对2000年1月~2015年1月间收治的82例(男32例,女50例)小脑幕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肿瘤位置选取合适的显微手术方式.结果:Simpson Ⅰ级切除50例(61.0%),SimpsonⅡ级切除18例(22.0%),SimpsonⅢ级0例(0%),Simpson Ⅳ级切除10例(11.8%),Simpson Ⅴ级切除4例(4.9%),术后死亡1例(1.2%),出现新增神经功能损害5例,动眼神经损伤2例,外展神经损伤3例,肿瘤复发4例(其中3例为Simpson Ⅴ级切除后复发).结论:小脑幕脑膜瘤手术入路的选择须根据肿瘤附着在小脑幕的位置和肿瘤主体位于幕上、幕下或跨幕生长进行个体化设计;尽早切开小脑幕阻断肿瘤血供是取得手术成功的关键.手术切除程度是影响小脑幕脑膜瘤复发的重要因素.
作者:项赛;潘先文;王弘乐;笪龙彪;刘运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比较低频、高频超声在诊断阑尾炎的病理类型以及肿大阑尾位置上的差异,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行阑尾炎手术患者共192例,记录术前超声检查数据,结合术中情况和术后病理进行分析.结果:超声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率为87.5%,其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62.5%)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98.4%)的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频超声(85.9%)与低频超声(46.9%)的诊断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提示的阑尾位置与术中阑尾位置符合率为66.1%,其中回肠前位(90%)与盲肠后位(58.7%)和回肠下位(62.5%)的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可以提示阑尾炎的病理类型以及肿大阑尾的位置,高频超声对阑尾炎的诊断率明显优于低频超声,超声表现可作为临床医生诊断阑尾炎有力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于辉;耿峰;宋焱;戴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呼吸科和ICU影响HAP预后的危险因素,以便采取有效的预防策略.方法:采取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2年1月~2015年6月入院48 h后发生肺炎的患者资料,比较两科室患者的临床资料、基础疾病,采用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方法对影响HAP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影响呼吸科HAP预后的危险因素为年龄(OR=5.000)和恶性肿瘤(OR=11.571),而ICU的危险因素为气管切开(OR=8.021)和近期重大手术史(OR=14.316).结论:两科室院内获得性肺炎预后存在不同的危险因素,有效控制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是降低HAP行之有效的措施.
作者:金敬顺;赵玉芳;王凤梅;马红微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颈椎椎体次全切术后轴性症状(AS)的发生与临床因素的关系,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2月被诊断为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患者65例,所有患者均由同一术者完成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内固定术,术前均无颈部疼痛、僵硬等轴性症状,术后3个月、6个月、1年电话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JOA评分、撑开高度、关节突距离、Cobb角,分析性别、年龄、椎体节段、椎间高度及关节突变化、术前曲度在有无AS患者中的差异,后对椎体与关节突撑开值做一相关性研究.结果:65例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28例,年龄33 ~71岁,平均年龄(50.6±8.19)岁.患者术后3个月~1年内出现的AS发生率为24.6% (16/65),其中C4椎体切除后AS的发生率18.2%(2/11),C5椎体切除后AS的发生率28% (7/32),C6椎体切除后AS发生率的31.8%(7/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关节突撑开值与椎体撑开值在有无AS的患者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前颈椎后凸在AS的患者中分布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突与椎体撑开值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颈椎次全切除融合内固定术后AS并不少见,术前颈椎后凸与获得性AS的发生有关,椎体过度撑开可增加关节突距离,进而导致颈部疼痛.
作者:张涛;王弘;徐宏光;李从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评估HPV E6/E7 mRNA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弋矶山医院2014年9月~2015年9月HPVDNA阳性且TCT检测为慢性宫颈炎患者197例,行HPV E6/E7 mRNA及阴道镜下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测.结果:197例HPV阳性患者中,HPV E6/E7 mRNA的阳性率为62.44%,敏感度为91.18%,特异度为52.17%,阳性预测值为50.14%,阴性预测值为91.89%.不同组织学分级中,HPV E6/E7 mRNA的阳性表达率在宫颈炎组与CIN Ⅰ组、宫颈炎组与Ⅱ组、宫颈炎组与Ⅲ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HPV E6/E7 mRNA检测与病理学诊断符合率为90%.结论:HPV E6/E7mRNA的表达与宫颈病变密切相关,可用于评估宫颈癌的发病风险.在早期或低级别病变中,HPV E6/E7 mRNA检测对预测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徐多;何莲芝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建立检测夹尾刺激影响大鼠心血管活动的心理生理学同步记录技术,为相关应激性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和防治提供基础性实验资料.方法:取成年雄性SD大鼠20只,经腹腔注射乌拉坦麻醉后,进行痛情绪相关核团基底外侧杏仁核(basolateral amygdala,BLA)和心血管中枢头端延髓腹外侧区(rostral ventrolateral medulla,RVLM)电活动的同步记录,同时监测心电、呼吸肌肌电、皮肤电导、体温等生理指标,并对夹尾刺激引起的反应进行初步分析.结果:夹尾刺激提高了BLA和RVLM的放电频率(n=20)、心率、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之LF/HF的比值,以及呼吸频率和呼吸肌肌电幅值(n=16,配对t检验,P<0.01),但皮肤电导和体温的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夹尾刺激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可能涉及脑内痛情绪相关核团BLA和心血管中枢RVLM的参与.
作者:汪俊;吕桃;傅雨晨;姜天仪;郑蒙蒙;王邦安;汪萌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在胃十二指肠溃疡修补术中的优劣.方法:将2012年4月~2014年10月在我院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治疗的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结果:腹腔镜组在术后消化道功能恢复的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等指标上均优于开腹组(P<O.01).术后进食时间上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腹腔镜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但住院费用却高于开腹组(P<0.01).结论:与传统开腹修补术相比较,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技术操作简单,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的优点;但住院费用较开腹修补术高.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作者:李宝华;张凯;邓景蕊;汪进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评估大剂量水剂青霉素联合匹多莫德片治疗HIV阴性的血清固定梅毒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159例“血清固定”梅毒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3组,A组58例:给予大剂量水剂青霉素联合匹多莫德片治疗;B组40例:给予大剂量水剂青霉素治疗;C组61例:随访期间未接受任何驱梅治疗的血清固定患者;比较3组患者1年后的RPR滴度变化.结果:治疗过程中无1例产生不良反应.98例住院患者中60例治疗前均接受脑脊液检查,确诊无症状神经梅毒5例,疑似神经梅毒15例.随访1年,A组58例中治疗有效19例,其中2例转阴,无效39例;B组40例中治疗有效8例,无效32例;C组5例下降2个滴度,54例血清固定,2例复发.A、B、C组1年后RPR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33,P<0.01),其中A组的高滴度组(RPR≥1:8)中14例治疗有效,17例血清固定,低滴度组(RPR<1:8)中5例治疗有效,22例血清固定,两组1年后RPR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水剂青霉素联合匹多莫德片联合治疗血清固定患者安全有效,尤其是RPR≥1∶8血清固定患者应积极行脑脊液检查和治疗.
作者:何彩凤;常小丽;王军;唐彪;王菁菁;慈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芝麻素(sesamin,Ses)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脑皮层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及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亚单位p22phox、p47pho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16周龄雄性SHR 35只,随机分为SHR[(0.5%羧甲基纤维素钠5 mL/(kg·d)]模型组,Ses高、低[160 mg/(kg·d)、80 mg/(kg·d)]剂量组,卡托普利30 mg/(kg·d)阳性组,每组7只.另设Wistar-Kyoto (WKY) 0.5%羧甲基纤维素钠5 mL/(kg·d)正常对照组7只,每日给药1次,连续灌胃12周.于末次给药后断头取脑,尼氏染色观察脑皮层神经元细胞病理变化并计数;比色法测定脑皮层组织MDA、H2O2、SOD及T-AOC的含量;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脑皮层组织NO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脑皮层nNOS、p22phox及p47phox蛋白表达.结果:SHR模型组脑皮层存在组织损伤,神经元细胞排列疏松不均,形态不规则且细胞数量减少(P<0.05);脑皮层组织MDA、H2 O2和NO增高,SOD、T-AOC明显降低(P<0.05或P<0.01);脑皮层nNOS、p22phox和p47phox蛋白表达上升(P<0.05或P<0.01).芝麻素给药12周后,芝麻素高、低剂量组对SHR脑皮层病理性损伤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细胞数目增多(P<0.05或P<0.01),脑皮层组织MDA、H2 O2和NO减少,SOD、T-AOC明显升高(P<0.05或P<0.01);脑皮层nNOS、p22phox和p47phox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或P<0.01).结论:Ses具有改善SHR脑皮层损伤的氧化应激作用,其机制与下调nNOS及p22phox、p47phox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卢毅宁;沈媛媛;杨解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大关节腱鞘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GCTTS)的MRI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大关节GCTTS的病例资料,其中3例为术后复发.所有病例均经MRI检查,其中10例GCTTS患者接受增强扫描(4例行动态增强扫描),总结其MRI表现特点.结果:15例大关节GCTTS中,弥漫型11例,局限型4例.发生在踝关节7例,膝关节3例,肘和腕关节各2例,肩关节1例.病灶在T1WI上呈等信号,在T2WI上以稍高或高信号为主(11/15),增强扫描均呈欠均匀中等或明显强化,动态增强扫描2例为流出型、2例为延迟上升型.伴骨与软骨破坏6例,骨髓水肿6例,关节间隙狭窄5例,关节积液5例,13例肌腱受累,11例韧带受累,病灶周围软组织渗出水肿4例.结论:GCTTS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MRI能清晰显示病灶与邻近组织结构的关系,对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其江;陈基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腹泻患者保护肛周皮肤较好的方法或方案.方法:将140名结肠癌和直肠癌术后腹泻患者随机分为4组:造口粉组、3M皮肤保护膜(简称保护膜)组、集便袋组和保护膜+集便袋组,持续观察5d,比较其肛周皮肤保护效果(是否出现肛周皮肤红肿、糜烂或破损),以及所需护理时间.结果:造口粉组、保护膜组、集便袋组和保护膜+集便袋组等对术后肛周皮肤的保护作用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保护膜组、集便袋组和保护膜+集便袋组等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造口粉组对术后的肛周皮肤保护作用较其他组别低,P<0.05.造口粉组每日肛周皮肤护理时间均显著长于其他各组,P<0.05;保护膜组的护理时间也显著长于集便袋组和保护膜+集便袋组,P<0.05.结论:保护膜、集便袋和保护膜+集便袋均可以有效保护结直肠癌术后患者的肛周皮肤,保护膜+集便袋还可以减少护理的工作量.
作者:张燕;高丽莲;谢翠媚;余淑卿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在治疗咬肌肥大、面部皱纹中的应用.方法:应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咬肌肥大、面部除皱116例,对治疗后效果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患者恢复良好,经注射1个月后疗效评价,效果满意,总有效率达90%以上.结论:A型肉毒毒素治疗咬肌肥大、面部皱纹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效果显著.
作者:孙健宇;朱唯力;潘勇;林渊;汪雁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