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FNA与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对比

范晓东;赵新国;张敬堂

关键词: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高龄,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头置换
摘要: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FNA)与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太和县人民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因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入院的年龄≥75岁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FNA内固定组与股骨头置换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下地负重时间及术后日常生活能力( ADL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优良率的差异。结果本组病例随访6~18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85.3±15.5) min vs (69.5±15.3)min]、下地负重时间[(11±3.3)周 vs (5±1.2)周]及术后ADL评分[(70.3±3.1)分 vs (81±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手术出血量[(79±15.9)mL vs (80.1±10.7)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29% vs 16.67%)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优良率(85.7% vs 88.9%)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股骨头置换及PFNA都是有效重建髋关节功能的手术方案,但股骨头置换手术较PFNA治疗具有明显优势,符合关节部位快速康复理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安徽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肿瘤并发病原菌感染患者NLR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外周血象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数比值( NLR)对肿瘤并发病原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肿瘤医院2014年4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43例伴病原菌感染肿瘤患者(感染组)和43例无病原菌感染患者(非感染组)资料,统计学分析两组与健康对照组患者白细胞数( WBC)、中性粒细胞数( NEUT)、淋巴细胞数( LYMPH)、NLR、血红蛋白( Hb)及血清白蛋白( ALB)指标差异及其相关性;采用logistic二分类回归分析肿瘤并发病原菌感染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NLR对肿瘤并发病原菌感染诊断价值。结果感染组患者的NLR高于非感染组及对照组且非感染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感染组WBC及NEUT数均高于非感染组及对照组(P=0.000、P=0.001)但非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0、P=0.666);感染组LYMPH、ALB及Hb均低于非感染组及对照组(P=0.000、P=0.000、P=0.003)且非感染组低于对照组(P=0.000、P=0.000、P=0.000);肿瘤组NLR与其ALB、Hb、淋巴细胞呈负相关(r=-0.530、r=-0.216、r=-0.740,P=0.000、P=0.046、P=0.000),与中性粒细胞正相关(r=0.604,P=0.000);logistic回归显示,NLR升高及ALB降低是肿瘤患者合并病原菌感染独立危险因素(P=0.001、P=0.023)。 ROC曲线显示,NLR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4(P=0.000),当NLR取值为4.19、4.62时,NLR诊断感染敏感性为88.39%,83.7%,特异性为69.77%、74.4%,诊断价值大;NEUT的AUC为0.647(P=0.018);WBC对感染无诊断价值(P=0.237)。结论 NLR对肿瘤患者发生病原菌感染具有较好诊断效能;NLR与ALB、Hb有相关性。

    作者:邓庆梅;李飞;赵华;计海芬;叶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空泡蝶鞍综合征的低场MRI影像特征

    目的:分析总结空泡蝶鞍综合征的低场磁共振( 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省海军安庆医院2010年2月至2014年11月收治的68例空泡蝶鞍综合征的低场MRI影像资料。结果空泡蝶鞍综合征的MRI征象有:蝶鞍扩大,鞍底下陷;鞍内被长T1长T2脑脊液信号充填;垂体高度<2 mm或垂体受压变扁平并紧贴鞍底;垂体柄延长,伸向鞍底。结论低场MRI具有图像分辨率高,多方位及多参数成像,无辐射等优点,可以早期、准确、无创发现空泡蝶鞍综合征。

    作者:许思祥;杨珊珊;吴彬彬;叶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骨组织工程的研究进展

    骨组织工程学是指应用生物学和工程学的原理,研究开发能修复维持和改善损伤组织功能的生物替代物的一门科学。骨组织工程的基本方法为,将干细胞在体外培养扩增,种植在具有良好生物活性、可降解的搭载材料上,培养一段时间后,移植到生物体内相应的部位,在体内继续生长繁殖并分泌细胞外基质,伴随材料的逐渐降解,终新生的骨组织取代搭载材料,达到修复结构、恢复功能的目的。感染、创伤和肿瘤等导致的大段骨缺损的修复,是骨科临床面临的一大难题。虽然自体骨移植是治疗骨缺损的金标准,但是自体骨移植存在潜在的供区感染、增加手术次数、有限的骨量的缺点。异体骨移植也是常用治疗骨缺损的一种方法,但是异体骨移植有免疫排斥和传播疾病等风险。组织工程骨可以避免以上提及的风险,是良好的移植物。骨缺损组织工程有望成为修复骨缺损的重要措施。骨组织工程的3个重--素为种子细胞、支架、细胞因子[1]。本文从这3个要素综述如下。

    作者:张淦;程迅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多层次自体肋软骨耳支架在外耳再造术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总结多层次自体肋软骨耳支架在外耳再造术中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对解放军第105医院整形外科2010年3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37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应用自体肋软骨3层拼接雕刻耳支架,实施外耳再造术。观察再造耳三维立体结构及颅耳角的成形。结果37例再造耳廓三维立体结构清晰,颅耳角成形良好。1例在二期术后发生小面积耳支架外露,用颞浅筋膜瓣转移+植皮法修复,预后良好。结论多层次自体肋软骨耳支架可以一次成形颅耳角,形成三维立体结构,是耳再造术中同期构建颅耳角的适宜方法。

    作者:刘烨;黄进军;蒋海越;潘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高等医学院校留学生心血管内科的教学经验和体会

    目前中国的医学教育已经进入了飞速前进的时代,高等医学教育需要与国际接轨并逐步采纳国际标准。医学类留学生的教育水平体现了高等医科院校的国际化水平。2009年至今,安徽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招收了来自东南亚国家和非洲地区的留学生共计170多名。2012年起留学生已经陆续进入临床课程学习阶段,为提高国际医学类留学生教育的教学水平,笔者针对留学生特点和心血管内科学教学特点,就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和如何改进教学水平进行阐述。

    作者:赵韧;李小虎;陈刚;周碧蓉;林先和;陈旭华;王昌会;郭杰;程自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医技科室人员资质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医技科室工作人员的资质具有种类众多、时效性强、授予渠道和管理部门多样等特点,如果没有高效、科学的管理工具,很难做到优质管理。北京天坛医院根据医技科室人员资质的特点和管理需求,成功开发了医科科室人员资质管理系统,实现了医科科室人员资质信息化管理目标。本文着重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软硬件环境及功能特点。

    作者:赵瑞丰;赵万全;巢仰云;姜悦;翟文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早期胶囊内镜检查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治价值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不同检查时机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OGIB)患者诊断率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006年9月至2015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连续入组157例OGIB患者,按开始出现消化道出血至胶囊内镜检查时间将其分为出血开始3 d内接受检查患者(A组)及出血开始3 d后接受检查患者(B组)。比较两组患者胶囊内镜诊断率及后续治疗干预间的差异。结果共有157例OGIB患者(男性83例,女性74例)接受胶囊内镜检查,总体阳性率为89.2%,血管畸形为主要的阳性发现(32.5%)。 A组患者阳性率为94.2%,B组患者阳性率仅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患者比较,A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且输血量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较早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可能提供更多诊断信息,并因此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减少输血量。

    作者:胡静;许建明;蔡轶;吴娟;时晨;马晓菡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提高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效果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在安徽省立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77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教育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护理教育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包括住院期间个体化健康教育+出院后定期护理随访),运用冠心病疾病认知调查问卷和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认知情况和自我管理水平。结果出院时、出院3个月及出院6个月试验组患者疾病认知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P<0.05);出院3个月及出院6个月试验组患者自我管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5,P<0.05)。结论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疾病认知和自我管理水平低下,需引起医护人员重视;延续性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疾病认识和自我管理水平。

    作者:白璐;胡传来;韦学萍;吴红心;叶祺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检测血清抗PLA2受体抗体在特发性膜性肾病中的意义

    目的:探讨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血清抗PLA2受体(PLA2R)抗体与尿蛋白谱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6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行肾脏活检并确诊IMN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尿蛋白谱的差异。结果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组患者的血清清蛋白低于阴性组( P<0.05),24 h 尿蛋白定量高于阴性组(P<0.05)。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组患者尿蛋白谱中尿白蛋白(A1b)/肌酐、总蛋白/肌酐和转铁蛋白/肌酐值均明显高于阴性组(P<0.05);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肌酐、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肌酐、IgG/肌酐、α1微球蛋白(α1-MG)/肌酐、β2微球蛋白(β2-MG)/肌酐、胱抑素C/肌酐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FDP)/肌酐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IMN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分别与尿A1b/肌酐(r=0.43, P=0.001)、尿总蛋白/肌酐(r=0.56,P=0.001)及尿转铁蛋白(TRF)/肌酐(r=0.46, P=0.00)呈正相关。结论 IMN患者血清抗PLA2R抗体阳性与阴性的尿蛋白谱存在差异,阳性患者的尿蛋白含量更高。

    作者:齐向明;江肖;汪燕;朱启金;徐兴欣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下肢动脉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下肢动脉血管闭塞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安徽省六安市立医院疑似下肢动脉血管闭塞性病变的50例患者行CT血管成像( CTA)检测,其中30例患者自愿在CTA检后1周内接受数字血管减影( DSA)检测,以DSA结果为金标准,比较30例患者CTA的图像质量及分辨血管狭窄的特异度及灵敏度。结果参照 DSA的结果, CTA对下肢动脉血管狭窄情况(≥50%)的准确度为95.55%(275/288),特异度及灵敏度分别为98.1%(106/108)与93.9%(169/180),两组对中度及以上狭窄的准确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6,P=0.999)。结论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下肢动脉血管闭塞性病变的诊断方面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袁家长;魏杰;李亮;邵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双胎合并低蛋白血症不良妊娠结局分析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合并低蛋白血症不良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分娩无明显严重孕期并发症的双胎妊娠140例,将其中90例低蛋白血症患者设为观察组,按低蛋白血症诊断标准将90例患者分为重度低蛋白血症组(血清白蛋白<20 g/L,Ⅰ组,n=34)和轻度低蛋白血症组(20 g/L<血清白蛋白<30 g/L,Ⅱ组,n=56);血清白蛋白正常的双胎妊娠50例纳入对照组。统计比较观察组及对照组产妇的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检查指标、妊娠不良结局等。结果观察组患者生化指标、妊娠不良结局与对照组比较,肝肾功能及血脂损伤较对照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孕产次,体质指数(BMI),自然受孕与否,不良妊娠史,绒毛膜性质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组间(Ⅰ组和Ⅱ组)比较,Ⅰ组肝肾功能及血脂损伤较Ⅱ组严重,Ⅰ组产妇在胎盘早剥、产后出血、新生儿低体重、窒息发生率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等方面显著高于Ⅱ组(P<0.05)。结论随着低蛋白血症的出现及进展,产妇肝肾功能及血脂代谢损伤加重,双胎妊娠胎盘早剥、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等并发症发病率增加,并可造成围生儿不良结局。

    作者:郑晨旻;汪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肾绞痛发生后不同时间点行URL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肾绞痛发生后不同时间点行经输尿管镜碎石术( URL)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择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9月行URL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共98例,依据肾绞痛首次发作后14 d内和14 d后行手术治疗分为A组(50例)和B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前尿常规和尿培养检测感染发生率、一次性结石清除率、输尿管息肉检出率及术后第14天双J管拔除率等。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48.60±7.84) min显著长于A组(38.23±5.3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前尿常规检测感染发生率和输尿管息肉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B组患者术后第14天双J管拔除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肾绞痛首次发作后14 d内行URL治疗输尿管中下段结石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前尿路感染和输尿管息肉发生,并有助于缩短术后留置双J管时间。

    作者:罗勇;史彦彬;王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鼻内镜下鼻甲骨质镂空成形术治疗肥厚性鼻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行保留下鼻甲骨性框架镂空切除部分增生骨质的手术方式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对安庆石化医院2012年8月至2014年3月3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采用经鼻内镜行保留下鼻甲框架镂空切除增生骨质的手术。术后定期复诊,评定疗效。结果30例患者术后有效率为100%,术后鼻阻塞症状明显改善,无影响鼻腔功能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鼻内镜行保留下鼻甲框架镂空切除增生骨质的手术方式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具有创伤小、效果好,术后恢复快、符合鼻腔生理功能要求等特点,值得推广。

    作者:汪文晓;朱长龙;赵小康;杨中目;汤未;杨玲玲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术眼眼球固定与目标扩瞳在降低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

    目的:探讨术眼眼球固定与目标扩瞳在降低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5年7月广州市南沙区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老年白内障并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术眼眼球固定与目标扩瞳干预,观察两组的眼压、视力、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的满意度分数为(80.61±6.62)分,对照组为(63.22±12.83)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观察组及对照组进行护理后的眼压对比均有了明显的降低,但观察组较对照组眼压降低更加显著(P=0.03),观察组患者术后视力较对照组显著上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观察组出现3例并发症(3%),对照组出现10例并发症(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老年白内障患者,术前进行术眼眼球固定与目标扩瞳干预,可以辅助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曾伟燕;李慧英;郭月珍;郭镜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达比加群酯与低分子肝素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比较

    目的:比较达比加群酯与低分子肝素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的疗效与安全性的差异。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在宣城中心医院住院的单髋或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73例,随机分为基础治疗组(对照组)24例,达比加群酯组(DE组)25例,低分子肝素组(LMWH组)24例。置换后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检查评估DVT形成情况,并观察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元时间( PT)变化情况及安全性。结果 DE组和LMWH预防DVT效果优于对照组( P<0.05),而DE组和LMWH组患者在预防DVT发生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DE组和LMWH组在治疗期间均无严重出血。结论达比加群酯与低分子肝素均具有较好的预防髋关节置换后DVT的发生,达比加群酯疗效及安全性与低分子肝素作用相当。

    作者:赵伟;曲虹;丁美精;胡小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甲状腺髓样癌临床特征与病理分析

    目的:分析总结甲状腺髓样癌( MTC)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2月安庆市立医院12例MTC病例的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特征;采用Elivision TM super二步法检测免疫组化抗体的表达情况,采用特殊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刚果红的表达情况。结果患者多以颈部肿块就诊,临床血清学CEA检查显示9例患者(9/12)明显增高。肿瘤组织均呈实体结节状生长,瘤细胞为相对较一致的短梭形或多角形,呈片状、巢状、岛状、束状、滤泡状或腺泡状排列。免疫组化表达降钙素阳性12例(12/12)、CgA阳性8例(8/12)、Syn阳性9例(9/12),Ki-67指数为5~15%。间质淀粉样物质经刚果红染色呈阳性反应(11/12)。结论 MTC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治疗以根治性手术为首选,MTC的病理确诊应依据其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标记、特殊组织化学刚果红染色,并结合临床血清学CEA检查。

    作者:张二春;宣兰兰;慈思慧;戴瑜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系统性硬化症合并肺间质病变患者血清中KL-6及SP-D水平与肺功能参数的关系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硬化症( SSc)合并间质性肺病( ILD)患者血清中肺表面活性蛋白D( SP-D)和Ⅱ型肺泡细胞表面抗原(KL-6),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症状、免疫学指标及肺功能的相关性,探索诊断ILD的新血清学指标。方法收集安徽省立医院风湿免疫科2013年1~10月住院及门诊确诊为SSc患者35例,其中SSc-ILD组20例,SSc-非ILD组15例,正常对照组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9例我院门诊健康体检者。采用ELISA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SP-D和KL-6的水平。比较SSc组、SSc-ILD组、SSc-非ILD组、正常对照组血清样本中SP-D和KL-6的水平,分析上述血清学指标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①血清中KL-6、SP-D水平SSc-ILD组患者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c-ILD组显著高于SSc-非ILD组(P<0.05),而SSc-非ILD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 SSc患者血清中KL-6、SPD与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肺活量(VC)呈负相关(P<0.05),其中KL-6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IgG、IgA、IgM 无相关性,SP-D与IgG、IgM呈负相关(P<0.05),与ESR、CRP、IgA无相关性。结论 SSc合并ILD患者血清中KL-6、SP-D水平显著升高,SSc患者血清中KL-6、SP-D水平与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血清KL-6、SP-D可能作为诊断与评估SSc-ILD病情严重程度的血清学指标。

    作者:方璇;陶金辉;徐晓玲;蒋真;左婷;厉小梅;汪国生;李向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多通道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分析--附272例报告

    目的:探讨多通道经皮肾镜气压弹道超声联合碎石术( PCNL)在复杂性肾结石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3年7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272例采用多通道PCNL治疗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总结PCNL的结石处理时间、结石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在超声引导下成功建立2个24F经皮肾通道,结石处理时间20~86 min,Ⅰ期结石清除率83%,Ⅱ期结石清除率92%,无Clavien Ⅲ级及以上的并发症发生。结论多通道PC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结石清除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在成熟的泌尿外科中心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谢栋栋;陈磊;丁德茂;王大明;王毅;于德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吉兰-巴雷综合征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分析吉兰-巴雷综合征(GBS)3种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探讨治疗GBS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安徽省立医院住院治疗的90例GB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组(IVIG组)、免疫球蛋白+糖皮质激素治疗组(IVIG+激素组)与糖皮质激素治疗组(激素组)3组,其中IVIG组32例,IVIG+激素组24例,激素组34例,两两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 IVIG组、IVIG+激素组及激素组治疗均有效,IVIG组与激素组以及IVIG+激素组与激素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IVIG组疗效与IVIG+激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IVIG是临床治疗GBS的有效方法,早期应用可改善预后,而IVIG联合激素治疗疗效与单独应用IVIG相比无明显优势,不推荐激素联合应用。

    作者:张丽;赵江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双髋关节同期置换与分期置换的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分析双髋关节同期置换与分期置换的临床疗效,为同期双髋关节置换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入住铜陵市人民医院行髋关节置换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同期置换组与分期置换组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C-反应蛋白( CRP)、D-二聚体、并发症及关节功能。结果同期置换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总手术时间均低于分期置换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及术后Harri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同期置换组患者CRP水平高于分期置换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感染等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双髋关节置换较分期置换有一定的优势,可以降低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

    作者:许安平;陈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安徽医学杂志

安徽医学杂志

主管:安徽省卫生厅

主办:安徽省医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