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颅磁刺激辅助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临床观察

李昕

关键词:经颅磁刺激, 辅助治疗, 难治性强迫症
摘要: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辅助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取50例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难治性强迫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辅助治疗组,每组25例患者,治疗观察期为2个月.对于常规治疗组的患者进行常规强迫症药物治疗;对于辅助治疗组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颅磁刺激辅助治疗,治疗仪器为MagProR100型重复经颅磁刺激仪器.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并通过问卷调查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在观察治疗期结束后,辅助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辅助治疗组的患者痊愈6例,治疗效果显著10例,治疗效果一般8例,治疗无效1例,治疗有效率为96.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常规治疗组的患者痊愈3例,治疗效果显著11例,治疗效果一般5例,治疗无效6例,治疗有效率为76.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磁刺激辅助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临床疗效显著,明显优于仅靠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获得广大患者的认同,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影响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目的:分析影响小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因素,寻找出延长留置时间的措施.方法:分析936例门诊小儿静脉留置针使用过程中出现41例脱管、68例外渗、33例堵管、23例静脉炎造成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缩短的原因分析.结果:穿刺部位、穿刺血管的条件、输入药液的性质、患儿及家长的配合程度是影响留置针留置时间的主要因素.结论:为减少留置针留置过程中出现的脱管、外渗、堵管、静脉炎的现象,应加强留置针的管理,以延长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作者:陈小燕;赵锦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指骨骨折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指骨骨折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8月56例指骨骨折患者,依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微型钢板组与克氏针组,各28例.克氏针组实施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微型钢板组实施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统计对比两组临床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优良率相比,微型钢板组(96.4%)显著优于克氏针组(6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微型钢板组(3.3%)远低于克氏针组(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指骨骨折患者予以微型钢板治疗,疗效较为显著,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作者:马俊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磁共振检查在骨关节结核中的诊断作用探讨

    目的:探讨和分析磁共振检查在骨关节结核中的诊断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骨关节结核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前均进行了CT、X射线、磁共振等检查.对比、分析全部患者的诊断检查情况.结果:CT检查共确诊37例,确诊率为74.0%(37/50);X射线检查共确诊31例,确诊率为62.0%(31/50);磁共振检查共确诊48例,确诊率为96.0%(49/50).结论:针对骨关节结核患者采用磁共振进行检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且能将骨关节结核患者的影像特征充分反映出来,并达到较高的应用效果和确诊率,从而为骨关节结核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作者:刘馨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超声与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与神经刺激仪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80例TKA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摸球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穿刺置管,研究组给予超声引导下穿刺置管,观察并比较两组镇痛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2h、4h、8h、12h、24h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优于神经刺激仪,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

    作者:祁向雯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骨挤压器在闭合式上颌窦提升种植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骨挤压器在闭合式上颌窦提升种植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上颌后牙缺失的慢性牙周病患者47例,行单纯闭合式上颌窦提升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62颗.结果:所有牙周病患者在随访期内均未发生上颌窦炎症,窦底提升后上颌窦底至牙槽嵴顶的骨量明显增加,种植体周围骨整合良好.结论:闭合式上颌窦提升术同期种植体植入效果显著.

    作者:陈爱和;邓秋明;李惠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Philips胎儿监护仪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

    目的:介绍Philips胎儿监护仪常见故障,总结维修经验.方法:通过研究Philips胎儿监护仪工作原理,结合本院近年来的故障案例.结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保证临床科室的使用.结论:通过结合维修故障实例和设备工作原理,总结维修方法积累经验,明确设备日常使用注意事项,保障临床工作的顺利进行.

    作者:青圣涛;吴艾琼;何兴;胡吴晓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真菌对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白细胞检测的影响

    目的:研究真菌对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白细胞的临床应用影响.方法:选取浓度一致的真菌、白细胞以及尿红细胞,按固定比例进行混合,配出不同成分以及不同浓度的混合尿,用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测定,分别记录真菌、白细胞以及尿红细胞的测定数据,与其和混合前的测定值进行对比.结果:纯真菌尿和高浓度含真菌的混合尿都对白细胞计数产生干扰性,和参照组的白细胞计数对比后,p<0.05差异有显著性;而低浓度含有真菌的混合尿在对白细胞计数干扰与参照组对比,p>0.05差别无显著性.结论:尿液中真菌和浓度不同,对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白细胞计数结果有影响,因此对可疑性的尿沉渣结果,需要采用手工进行二次测定.

    作者:董仁康;方晓霞;汤琼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腹腔镜行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修补手术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腹腔镜行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修补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月选取53例腹腔镜手术患者,记为腔镜组,54例开腹手术患者,记为开腹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腹腔感染例数、术后切口、住院费用、使用镇痛剂例数、住院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等方面的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腔镜组患者使用镇痛剂、住院时间、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方面的指标均小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行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修补手术具有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少、肠功能恢复快、术后痛苦小、腹腔干扰小以及侵袭性小等方面的优点,可能取代传统开腹修补术.

    作者:潘伯渠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医院设备器材采购管理规范化的应用价值

    随着医院设备器材更新换代和现代化医院建设需求,医院设备器材采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通过规范采购管理,可提高设备器材的经济性,并可保障医院设备器材采购质量,为此本文经采购不同时期开展规范管理,以提高采购管理能力,并实现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大化.

    作者:李嘉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留置针在静脉采血中的应用及价值评估

    目的:探究真空采血管连接留置针在静脉采血过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128例静脉采血者为研究对象,经评估后,对其使用真空采血管连接留置针,探究使用结果.结果:使用真空采血管连接留置针采血标本合格率为99.22%.留置针采血失败者5例,重新更换血管采血后成功,首次成功率为96.09%.结论:对于实施静脉采血者,使用真空采血管连接留置法加以处理,可确保血液质量,减少医源性污染发生率,成功率高,患者痛苦少,经济性强,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朱冰清;徐晓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紫外线处理微弧氧化种植体的早期成骨分析

    目的:紫外线处理微弧氧化种植体的早期成骨分析.方法:本实验于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选取实验动物(健康成年大白兔6只)进行观察,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将纯钛种植体经过微弧氧化处理后将其植入实验动物胫骨内,观察组将纯钛种植体经微弧氧化进行处理后,再采用灭菌灯照射后植入实验动物胫骨内,观察组两组进行种植后的成骨方式.结果:对照组实验动物两个骨环均伴有较大范围的密度影,靠近胫骨表层的第一个骨环其成骨密度显著大于第二个骨环.观察组实验动物近胫骨表层的第一个骨环其成骨密度显著大于第二个骨环,第二骨环也均具有相应成骨,其无明显的大范围阴影.对照组骨环内可见深蓝色的肌肉组织、纤维组织、骨细胞,其次为较为明显的红色骨组织,但其所有组织和种植体表面均具有距离,不是完全接触种植体表面,观察组实验动物骨环内清晰可见种植体表面和骨环斜面紧密接触的蓝色肌肉组织、纤维组织、骨细胞以及分化的红色骨组织,其骨组织和骨细胞与其种植体表面密切接触.结论:紫外线处理微弧氧化种植体能显著增强表面亲水性,在植入种植体后,利于其成骨细胞黏附,促进骨环周围骨质生长,使种植体接触成骨,提高材料的生物活性.

    作者:王岩松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生化设备维修体会与心得——日立7600-110E生化设备维修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医院检验中作用较大,其维修涉及到液流管路,气压路、电路,机械,生物化学等知识,在维修故障时思路要清晰,理清思路之后,再决定工作顺序,以尽快修好设备不至于影响正常工作.

    作者:罗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传统器械小切口切除阑尾90例治疗研究

    目的:分析传统器械小切口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7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与治疗组(3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切除术,治疗组采取小切口切除术,对比两组手术情况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2.86%,对照组为8.57%,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取传统器械小切口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

    作者:车远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直肠癌应用腹腔镜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本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直肠癌患者70例,依据手术类型分为两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采取术式为开腹手术,观察组为腹腔镜腹会阴联合手术,对两组疗效予以比较.结果: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更长,对比差异明显(p<0.05),但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且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及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腹腔镜腹会阴联合手术治疗直肠癌临床疗效优良,可快速恢复胃肠功能,进而加快康复速度.

    作者:苗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弥散成像和血流灌注成像磁共振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意义

    目的:探讨弥散成像和血流灌注成像磁共振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03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01例,研究组102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脑部CT诊断,研究组患者使用弥散成像和血流灌注成像磁共振诊断,对比两组患者诊断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结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弥散成像和血流灌注成像磁共振进行诊断,可以提高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检测准确率.

    作者:方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死行PTCA及冠动脉造影后即行支架植入术65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行PTCA及冠动脉造影后即行支架植入术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6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行PTCA及冠动脉造影后即行支架植入术.统计术后即刻疗效、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随访期间并发症(心肌梗死、胸痛复发、出血、心源性死亡、再次血运重建等)发生情况.结果:65例患者支架植入血管分别为前降支、回旋支、右冠脉、对角支、钝缘支、后降支、左室后侧支;罪犯病变狭窄程度(87.46±6.75)%;病变处平均MLD(小管腔直径)(0.25±0.03)mm;平均参考血管直径(2.65±0.08)mm;平均靶病变长度(33.15±1.72)mm;平均支架长度(21.89±5.12)mm,植入支架平均个数(2.03±0.58)个;支架植入后直径(2.65±0.04)mm;残余狭窄(1.68±0.07)%;住院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65例患者术后均获得2年随访,4例复查造影,其中1例合并高血压者出现心绞痛,造影显示支架内再狭窄需重建冠脉血运.结论:急性心肌梗死行PTCA及冠动脉造影后即行支架植入术效果较为理想,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在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白兴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脉搏碳氧血氧监护仪应用于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高压氧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究脉搏碳氧血氧监护仪应用于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高压氧治疗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来本院治疗的64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脉搏碳氧血氧监护仪检测的碳氧血红蛋白值,分别给予患者常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使用脉搏碳氧血氧监护仪对比观察患者碳氧血红蛋白含量变化情况.结果:使用高压氧及常压氧治疗的轻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治疗前碳氧血红蛋白含量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0min、治疗后3h使用高压氧治疗的轻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碳氧血红蛋白含量明显低于使用常压氧治疗的轻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p<0.05).结论:脉搏碳氧血氧监护仪能有效检测碳氧血红蛋白含量,对一氧化碳中毒治疗具有指导作用,与常压氧治疗相比,高压氧治疗能迅速降低碳氧血红蛋白含量.且对患者治疗痛苦小,花费少,并能进行连续监测碳氧血红蛋白.

    作者:张丽新;李艳萍;范晓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带负压装置头皮针与传统静脉穿刺应用于小儿静脉穿刺中的效果对比

    目的:探讨带负压装置头皮针与传统静脉穿刺应用于小儿静脉穿刺中的效果.方法:选取门诊静脉穿刺困难患儿80例,就诊时间在2015年7月~2016年8月,根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平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利用带负压装置头针实施静脉穿刺,参照组选用传统静脉穿刺方法,对比两组的穿刺成功率、回血率.结果:①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为95.0%,显著高于参照组的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回血率为92.5%,显著高于参照组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静脉穿刺困难者采用带负压装置头皮针穿刺,可提高穿刺成功概率,保证患儿穿刺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双中心重合式脊柱治疗机旋转卡死故障分析及维修

    简要介绍双中心重合式脊柱治疗机旋转部分的工作原理及旋转卡死故障的检查与维修方法,供使用者和同行在设备维修中借鉴参考.

    作者:王大鹏;尉茜;成志新;韩爱民;金振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术后恢复室患者使用麻醉气体吸附器对苏醒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术后恢复室患者使用麻醉气体吸附器对苏醒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14年7月到2016年7月需要进行手术的患者100例,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名患者.对对照组患者常规吸入纯氧,对实验组患者采用麻醉气体吸附器.记录两组患者的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即对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的异氟醚浓度及其达标时间,以及患者的苏醒时间和满意度.结果:经过对数据的对比分析发现,实验组患者的在不同时间的异氟醚浓度及其达标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苏醒时间上,实验组患者的苏醒时间为(13.67±2.43)min,对照组患者的苏醒时间为(26.14±3.46)min,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满意度方面,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2%,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处于手术恢复室的患者使用麻醉气体吸附器,能更快的使异氟醚浓度达标,从而缩短患者的苏醒时间,有利于患者的恢复,同时还可以减少对室内空气的污染.

    作者:李宝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

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