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萍
[目的]研究超抗原葡萄球菌肠毒素A(SEA)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杀伤人乳腺癌细胞(MCF-7)效力的增强作用.[方法]淋巴细胞分离液梯度离心法从人外周血中分离出PBMC,在其中加入终浓度分别为0.01、0.1、1、10mg/L的SEA,与MCF-7在96孔板中共同培养.24、48、72h后用酶标仪检测吸光度值.计算杀伤率.[结果]SEA的促杀伤作用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强.SEA与PBMC相互作用72 h后,SEA浓度10 mg/L时,可达到大杀伤效率.[结论]SEA能够提高PBMC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作者:朱秀珊;孙嘉琳;胡坤;张世奇;王雪;冯艳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化瘀降浊合剂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方法,将70例MS者分为2组,分别给予化瘀降浊合剂和罗格列酮进行干预12周,治疗前后分别对临床症状积分、肥胖度、血糖、血脂和血压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进行了观察.[结果]化瘀降浊合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效降低餐后2 h血糖;显著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轻度降低收缩压并可改善脉压;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化瘀降浊合剂可有效纠正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糖脂代谢紊乱.
作者:周晖;高彦彬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就痰瘀致毒导致中风发生的机制,从痰浊和瘀血的相互关系,痰瘀互结成为中风的病理基础,痰浊瘀血致毒是中风发病的关键,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降痰化浊是临床治疗中风的主要法则等方面加以系统论述.探讨了痰瘀致毒与中风发生的相关性.
作者:张俊清;张军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采用西医辨病,中医辨证,以病为依托,以辨证结果为依据,病证结合,方证对应,突出了中医辨证特色和优势,是对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补充与完善.
作者:朱亚萍;张军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五倍子(Galla Chinensis),别名文蛤、百虫仓、木附子等.各种五倍子均为瘿绵蚜科蚜虫寄生在漆树科盐肤木属的盐肤木、青麸杨、红麸杨等树上形成的虫瘿.形成虫瘿的各种蚜虫的头部触角均为5节,因此,人们形象地称此类虫瘿为五倍子[1].
作者:邹群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评价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05年第4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95-2006)、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4-2006年)和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系统数据库(TCM1995-2005年)所收录的相关文献,收集以中药为干预措施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对纳入研究逐个进行质量评价,而后采用RevMan4.2.10软件对提取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14项研究(1 237例)符合纳入标准.合并后效应量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效率明显升高:咳嗽、咯痰、气喘、啰音的病情积分则降低;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百分率(FEV1%)均增加,其权重均数差(WMD)和95%CI分别为[0.27,(0.12,0.43)]、[0.22,(0.15,0.29)]、[5.65,(2.90,8.39)];提高氧分压(PaO2)[WMD=9.64,95%CI(6.46,12.83)]、减低二氧化碳分压(PaCO<,2>)[WMD=-5.19,95%CI(-7.33,-3.06)].有3项试验报告了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腹泻.[结论]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之上加用中药较不加用中药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会有一定的疗效,在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咳嗽、咯痰、气喘、啰音)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也可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和血气变化,且不良反应少.但由于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普遍较低,影响了结论的可靠性,尚需高质量的证据给予有力的支持才能得出肯定的结论.
作者:李建生;王至婉;余学庆;王明航;李素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药痴呆方醒脑散(XNS)对老年性痴呆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美国精神病学会第3版<精神病的诊断和统计手册>(ASM-Ⅲ)和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诊断标准选择老年性痴呆病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以XNS治疗2~3个疗程;对照组用石杉碱甲治疗.用智力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长谷川痴呆量表(HDS)的积分变化判断两组的总疗效和各组治疗前、后的疗效.[结果]MMSE的评分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1.4%,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MMSE、HDS积分均显著增加(P<0.01),ADL积分显著降低(P<0.01),但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以开通玄府,流通气液,泻浊解毒立法的痴呆方醒脑散对老年性痴呆的治疗具有可靠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常富业;张云岭;王永炎;袁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建立清胰片(大黄、白芍、胡黄连等)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大黄、白芍和胡黄连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法对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柱为TLANHE-C<,18>(250mm×4.5 mm,10μm),流动相:甲醇-水-磷酸(47∶53∶0.2),检测波长280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结果]薄层色谱法(TLC)法可鉴别出大黄、白芍和胡黄连相对应的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黄芩苷在0.27~1.08 μg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9.46%,标准偏差(RSD)为0.39%.[结论]薄层色谱法呈现的斑点清晰,特异性强,可用于清胰片的鉴别,高效液相法可靠、准确,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质量控制.
作者:樊华;王洪志;范俊婷;刘勇;李婉晴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建立了测定芪黄降糖胶囊中黄芪甲苷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以SinoChromODS-BP柱(200mm×4.6mm,5μm)为色谱柱,乙腈:水=36:64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UV203 nm.[结果]黄芪甲苷的线性范围为20~400mg/L(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9.7%,RSD为2.1%.[结论]本方法准确可靠,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作为芪黄降糖胶囊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
作者:黄怀鹏;刘彩霞 刊期: 2008年第05期
1 临床资料1.1 临床资料对1998年1月-2007年1月间接受抗结核治疗中出现药物性肝病的70例患者[其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12例]进行中药治疗,其中男41例,女29例,年龄14~80岁,平均57岁.
作者:吴玲焕;闫平;张玉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心身1号片(XS-1)抗实验性大鼠胃溃疡的药理作用及机制.[方法]用浸水-束缚应激法和醋酸烧灼法分别制作胃溃疡模型,观察心身1号片对胃溃疡的保护修复作用和对胃黏膜凋亡相关基因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2(BcL-2)和BcL-2相关蛋白(Bax)表达的影响.[结果]XS-1对大鼠水浸应激性胃溃疡的形成有显著预防的作用(P<0.01);对乙酸烧灼性溃疡有显著治疗作用(P<0.01).两组模型中,XS-1组Bcl-2阳性细胞数目较造模组增多,两者具有明显差异(P<0.01);造模组Bax阳性细胞数目较心身1号片组增多,两者具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中药XS-1能够促进溃疡大鼠胃黏膜组织Bcl-2的表达,降低Bax的表达,这可能是XS-1抗溃疡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白丽君;贾锡莲;武成;刘志云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测定葛根芩连汤中7种药效组分.[方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结果]7种药效组分百分含量分别为:葛根素1.67%,黄芩苷0.36%,小檗碱0.085%,巴马汀0.031%,药根碱0.048%,甘草酸0.126%,甘草苷0.174%.[结论]葛根芩连汤中7种药效组分可作为其质量控制的科学指标.
作者:崔向微;张贵君;李慧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观察丹酚酸A对缺氧/复氧(H/R)损伤条件下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因子-1(CAM-1)表达的影响,探讨丹酚酸A对缺血再灌注急性期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培养BMEC,丹酚酸A预处理20 h后制作(H/R)/模型,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BMEC细胞间黏附因子-1 ICAM-1 mRNA的表达.以尼莫地平作为阳性对照药.[结果]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CAM-1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1).丹酚酸A组ICAM-1 mRNA表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丹酚酸A可降低H/R损伤条件下BMEC ICAM-1 mRNA表达的影响,提示阻抑粒细胞黏附作用是其脑保护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姜民;郭利平;周王怡;李晶;王婕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理论,深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影响,其建立在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和四气五味学说等中医理论基础之上,并强调食物的禁忌原则;其食物搭配与烹调以气味和合为核心,并且注重饮食活动的科学规律性,强调因异制宜、辨证施膳.传统食养学的方法充分体现了以上理论和原则.
作者:崔珍熙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慢性肾脏病(CKD)和慢性肾脏衰竭(CRF)的患病率增高,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主要健康同题和死亡原因,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导致CKD患者住院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并且医疗费用也随之升高.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CKD患者患各种感染的风险也显著升高.感染又是CKD患者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
作者:张琳;曹式丽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西药质子泵抑制剂、黏膜保护剂虽有较好的疗效,但停药后易于复发.笔者运用二陈汤加味治疗本病5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与西药治疗的50例进行对照.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建斌;王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1 临床资料笔者自2005年3月-2008年4月人院的患者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53~89岁,平均年龄71.1岁;住院天数7~102d,平均住院30.2d.
作者:骆玉乔;李士敏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疏风宣肺及调补肺肾是晁恩祥教授治疗肺系疾病特色治法,贯穿于多种肺系疾病的治疗中.晁恩祥教授在肺系疾病的治疗中,重视风邪致病的重要性,认为在外感类疾病中,六淫之邪,常兼风邪犯肺致病,风邪是肺系疾病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肺系病之病位,不离于肺,常关乎肝脾,终及于肾,病之既久,常由肺及肾:咳、痰、喘为肺系病3大主症,其病机不离肺失宣降.疏风可宣肺,纳气能平喘.故晁恩祥教授治疗肺系疾病,善用疏风宣肺及调补肺肾之法.
作者:吴继全;王雪京;张洪春;陈燕;晁恩祥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解毒祛湿法治疗痛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中药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别嘌呤醇和尼美舒利及碳酸氢钠.[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尿酸组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血尿酸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解毒祛湿法治疗痛风的疗效可靠,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王慧;刘维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摩腹法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白兔模型不同脑区激活的功能磁共振(fMRI)特征.[方法]将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摩腹组,采用冰水灌胃与冰敷束缚相结合制备便秘型IBS动物模型.经摩腹干预,在第1次摩腹后即刻和第20次后两个时点观察3组动物功能磁共振脑区激活变化.[结果]正常组白兔脑区激活部位在丘脑、扣带前回、脑岛皮质.模型组fMRI脑区激活部位在丘脑、扣带前回、脑岛皮质、脑干和小脑.其中在丘脑和扣带前回激活区域,模型组的激活象素和强度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经摩腹第1次操作后,激活部位在丘脑、扣带前回、脑岛皮质、脑干;操作20次后,激活部位在丘脑、扣带前回、脑岛皮质,摩腹组激活脑区与模型组比较激活像素和激活强度显著降低(P<0.01).[结论]摩腹法可以有效调控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家兔模型内脏敏感化中枢.
作者:王金贵;王艳国;骆雄飞;孙庆;卢燚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