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万桃;彭慈军;熊坤
目的 探讨钝针扣眼穿刺技术在维持性血透病人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血透病人5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给予钝针扣眼穿刺,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穿刺,观察6个月后,对两组病人一次穿刺成功例数、拔针按压时间、穿刺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拔针按压时间、穿刺疼痛程度、并发症(穿刺部位渗血、血肿、动脉瘤)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钝针扣眼穿刺技术能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拔针按压时间,降低渗血、血肿、动脉瘤等并发症发生,对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仲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和分析快速康复外科模式在创伤骨科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创伤骨科病人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实施快速康复外科模式,比较两组病人的住院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病人住院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模式与优质护理相结合可以有效缩短创伤骨科病人的住院时间和疼痛缓解时间,降低并发症,提高病人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谢玉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痔血管的超声定位加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治疗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诊断为痔的病人采用痔血管的超声定位加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治疗,回顾性评价病人术后疗效.结果 随访3.0~15.0(12.7±1.8)月,无肛门狭窄、脱出复发者;有肛门坠胀感18例,到手术7个月左右肛门坠胀感消失;出血者1例;对疗效非常满意者62例(78.5%);满意者15例(19.0%);不满意者2例(2.5%).结论 痔血管的超声定位加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术对比DG-HAL的临床疗效,具有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更微创等优点,疗效确切,但疗效需要进行进一步大型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
作者:阿迪力江·艾麦提;马木提江·阿巴拜克热;吴瑄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荧光法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经病理学确诊的乳腺癌病人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荧光法组(病人采用荧光法寻找前哨淋巴结)、美蓝组(采用美蓝染色寻找前哨淋巴结),各35例,若病人前哨淋巴结病检阳性则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对比两种方法检出前哨淋巴结的准确性.结果 荧光法组共发现成功检出31例前哨淋巴结病人,检出率88.57%,其中4例病人未发现发光淋巴结,美蓝组共成功检出23例前哨淋巴结病人,检出率65.71%,荧光法组前哨淋巴结检出率高于美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法组与美蓝组检出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法组共检出前哨淋巴结82枚,其中16例病人43枚淋巴结阳性,阳性率52.43%,美蓝组共检出前哨淋巴结65枚,其中11例病人23枚淋巴结阳性,阳性率35.38%,荧光法组的前哨淋巴结肿瘤转移阳性率高于美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法组漏诊率5.55%低于美蓝组的3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86,P=0.016<0.05).结论 荧光法在乳腺癌SLNB检查中检出率明显高于美蓝染色,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江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PDCA法规范某院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用法的效果.方法 分析PDCA法干预前后,某院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的临床使用情况,总结其不合理用药表现及其可能原因,分析干预后合理用药改进效果.结果 PDCA法干预后,某院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用药合理率由干预前19.4%上升为37.1%.其中,剂量偏大现象由59.7%降为46.4%;无适应证给药由11.9%降为3.1%;超说明书用药未备案比例从11.9%降至2.1%.结论 PDCA法规范某院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作者:年国侠;王迪生;邢亚群;吴冰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联合甲强龙鞘内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病人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舒芬太尼复合甲强龙组(MS组)鞘内注射舒芬太尼5 μg复合甲强龙10 mg混合液5 mL,甲强龙组(M组)鞘内注射甲强龙10 mg/5 mL,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治疗后1、2、4、12周疼痛评分、睡眠质量评分以及爆发痛的补救镇痛药物用量,并记录两组病人住院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病人治疗后1、2、4、12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均降低,睡眠质量评分升高(P<0.05);与M组比较,MS组病人治疗后4、12周疼痛VAS评分显著降低,睡眠质量评分显著升高(P<0.05);MS组病人治疗后1、2、4、12周补救药物用量明显小于M组(P>0.05);两组病人治疗后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甲强龙鞘内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长期疗效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孟杰;肖航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熊果酸(UA)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大鼠肝纤维化及门静脉高压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取120只实验用大鼠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UA(10、20、40 mg·kg-1)组和秋水仙碱(0.1 mg·kg-1)组,每组20只;采用CCl4复合法复制肝纤维化门静脉高压大鼠模型;自造模第1天各组开始腹腔注射给药(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均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6周后,测定血清中转氨酶和总胆红素(TBIL)含量,测定血清中肝纤维化四项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Ⅳ型胶原(CⅣ)、Ⅲ型前胶原(PCⅢ)]含量和肝组织中羟脯氨酸(HYP)水平;通过生理记录仪测定门静脉压(PVP)、门静脉血流量(PVF)、平均动脉压(MAP)并测定心率(HR);HE染色法观察肝脏组织形态结构变化;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肝脏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环鸟苷酸(cGMP)含量;测定肝脏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较模型组对照组大鼠,UA(20、40 mg·kg-1)组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TBIL含量显著降低,血清中CⅣ、PCⅢ、HA、HYP含量显著降低,其中UA 40 mg·kg-1组LN含量显著降低;UA(20、40 mg·kg-1)组PVP、PVF均显著降低,40 mg·kg-1组MAP显著升高、HR显著降低;UA(10、20、40 mg·kg-1)组肝纤维化门静脉高压大鼠肝脏组织病理性形态学变化呈不同程度改善,呈一定剂量依赖性;UA(20、40 mg·kg-1)组肝脏组织N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升高,40 mg·kg-1组cGMP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显著升高,上述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UA对CCl4所致大鼠肝纤维化及门静脉高压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机制可能与UA能够有效保肝降酶,抑制氧化应激损伤,提高NO含量有关.
作者:陈振宙;张雪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非糖尿病(non-DM)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中糖尿病前期(pre-DM)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 332例non-DM的AMI病人,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两组,pre-DM组(5.7%~6.4%)783例和non-DM组(<5.7%)549例,平均随访25.6月,以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法评估pre-DM与随访期间心脏主要不良事件(MACE)的关系.结果 pre-DM组病人较non-DM组年龄更大、心功能更差、血糖更高,但住院死亡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37,95%CI:0.74~2.54,P=0.309).随访期间pre-DM组33.97%发生MACE事件,明显高于non-DM组的27.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33,95%CI:1.05~1.69,P=0.018).全因死亡、非致死性心梗及再住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模型提示pre-DM是随访期间MACE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5,95%CI:1.03~1.68,P=0.029).结论 在non-DM的AMI人群中,pre-DM与较高MACE发生率相关.临床中应对AMI病人常规筛查糖化血红蛋白.
作者:唐男男;方爱娟;孙步高;孙轶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C-反应蛋白(CRP)及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COPD急性期病人60例,纳入COPD急性期组;选取同期COPD稳定期病人60例,纳入COPD稳定期组;另选健康人员60例,纳入健康对照组.比较三组红细胞分布宽度、CRP、白细胞计数、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水平及COPD病人肺功能情况.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OPD急性期组与COPD稳定期组病人红细胞分布宽度、白细胞计数、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水平较高(P<0.05);与COPD稳定期组相比,COPD急性期组病人血清CRP、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水平较高(P<0.05).与COPD稳定期组相比,COPD急性期组病人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较低(P<0.001).结论 红细胞分布宽度、CRP及肺泡表面活性蛋白-D水平可用于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病情变化,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利军;朱惠源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参苓白术散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临床疗效及其对疾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UC病人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予以美沙拉嗪口服治疗;治疗组30例,加用参苓白术散颗粒冲服,观察两组总体疗效、各症状改善及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腹泻、脓血便、腹胀、纳差、乏力的改善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复发率为4.2%,低于对照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苓白术散能够明显改善UC病人的主要临床症状,安全性好,复发率低,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周静洁;胡学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治疗消化道固有肌层小于2 cm肿瘤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ESE治疗的55例固有肌层小于2 cm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明确ESE治疗固有肌层肿瘤类型、部位、整块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并发症原因及治疗措施,统计平均住院日及住院费用;术后病理、免疫组化及间质瘤危险度分级;病人术前与术后焦虑抑郁评分对比;并通过随访追踪术后情况.结果 55例病变中54例均在胃镜下一次性完整切除,其中1例因术中发现瘤体过大转入外科手术.ESE手术时间42~102 min,平均(70.96±17.84) min.住院日5~30 d,平均(12.95±5.72) d,平均住院费用(13 163.17±7 333.72)元.术中发生穿孔10例,穿孔发生率18.2%(10/55),创面术中予以钛夹或OTSC夹闭创面;术后经胃肠减压、抑酸、抗感染等保守治疗后,无中转开腹手术病例及死亡病例发生;术中均有不同程度渗血,经内镜下热活钳、APC电凝或钛夹夹闭后出血停止.术后迟发性出血1例.术后病理诊断平滑肌瘤25例,血管球瘤1例,血管瘤1例,神经鞘瘤1例,间质瘤27例.间质瘤中极低危险度18例,低危险度7例,中度危险度2例.切缘均为阴性.所有病人术后随访,未发现肿瘤残留及复发.15例病人术前及术后焦虑自评量得分及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焦虑及抑郁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后得分.结论 ESE治疗对于小于2 cm固有肌层病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避免病变进一步恶化的特点,并且可以缓解病人焦虑情绪.
作者:张玉珏;李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不同级别肝硬化(LC)病人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91例LC病人按Child-Turcotte-Pugh(CTP)计分评级分为三组:LC-A组25例,LC-B组35例,LC-C组31例;另选27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游离T3(FT3)、反T3(r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甲状腺素(FT4) 及促甲状腺激素(TSH) 均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肝功能生化指标用RXL生化分析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用全自动血凝仪(血凝固法)检测.结果 从LC-A组到LC-C组随着肝硬化级别的增加,血清TT3和FT3水平逐渐降低,rT3渐次增高,TT4/rT3比值顺次下降,血清TT3分别与白蛋白、前白蛋白、载脂蛋白-A1和胆碱酯酶呈显著正相关(df=89,r值分别为0.568,0.260,0.317和0.599,P<0.05),与CTP分值及PT呈显著负相关(df=89,r值分别为-0.447和-0.297,P<0.01),TSH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共26例LC病人出现低T3综合征,LC-A组为0,LC-B组8例(22.9%),LC-C组18例(58.1%).经保肝、支持治疗1~2周后,随着肝功能好转低T3综合征也随之消失.心得安试验仅见FT4有所下降(16.84±3.16)vs (14.00±2.45) pmol·L-1,地塞米松试验未见甲状腺激素及TSH有明显变化.结论 肝硬化失代偿期随着肝功能的下降,发生低T3综合征的比例增多,与甲状腺激素转运蛋白合成功能减退、T4向T3转化减少有关,但随着病情好转低T3综合征便逐渐消失,无须补充甲状腺素.心得安或地塞米松试验对甲状腺功能未产生明显的影响,提示短期适量应用此类药物是安全的.
作者:俞建家;张东军;赵宏;孙志坚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I型胶原修饰的聚乳酸聚乙醇酸(PLGA)微球支架注入骨质疏松大鼠股骨转子间,探讨其对骨缺损后骨质量的局部改善情况.方法 通过切除30只SD雌性大鼠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并用电钻在股骨转子间人为制作骨缺损;实验动物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给药组、模型组和假手术组.给药组大鼠骨缺损部位注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I型胶原修饰的PLGA微球,模型组大鼠骨缺损部位注入PBS缓冲液,假手术组大鼠行假手术.分别考察术后1、3个月骨缺损部位的骨矿含量、骨密度、骨小梁厚度、骨小梁面积百分比及分离度.结果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I型胶原修饰的PLGA微球支架体外培养7 d,发现细胞在支架表面黏附、生长良好.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动物术后1个月的骨密度、骨小梁厚度、骨小梁面积百分比均显著增大,骨小梁分离度显著减小,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矿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给药组动物术后3个月的骨矿含量、骨密度、骨小梁厚度、骨小梁面积百分比均显著大于模型组,骨小梁分离度显著小于模型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I型胶原修饰的PLGA微球可修复大鼠骨质疏松部位骨缺损,改建骨小梁结构,提高骨质量.
作者:黄成校;余化龙;高超;刘亚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痹痛丸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痹痛丸中防风、蜜麻黄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痹痛丸中的芍药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 采用TLC法均能检出防风、蜜麻黄中的特征斑点,分离度好;HPLC法测出芍药苷在5.91~59.1 mg·L-1范围内与吸收峰面积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13%,RSD=1.01%(n=9).结论 建立的质量标准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痹痛丸的质量控制.
作者:谢若男;杨满琴;王丽;徐玥玮;高晓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网络售餐降低了消费者的搜寻成本,同时带来了食品安全风险的升级.该文对网络售餐的复合主体及存在问题进行了梳理,阐述了食品安全大于消费方便的原则,并分析了网络售餐监管的理念,对现行监管制度进行评价,尝试从专业性、可操作性等方面提出完善监管的途径.
作者:霍敬裕;陆维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在老年高血压全麻病人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86例拟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高血压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采用全身麻醉及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观察组全麻诱导前给予DEX 0.5 μg·kg-1.观察两组病人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镇痛镇静效果及心肌损伤情况.结果 观察组T1~T5时刻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与T0时刻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舒芬太尼用量显著减少,有效按压次数、Ramsay镇静评分显著升高(P<0.05);术毕,两组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均较术前显著升高,观察组术毕、术后24 h IMA、cTn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DEX有助于维持老年高血压全麻病人围手术期间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提高术后镇痛镇静效果,减轻心肌损伤.
作者:杨华;陈海燕;沈袁东;刘雯;程华春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考察枸橼酸钾溶液中抑菌剂的抑菌效果.方法 以《中国药典》中规定的5种常规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作为挑战菌,4组枸橼酸钾溶液分别加入含量为处方浓度0、80%、100%、120%的抑菌剂羟苯乙酯醇溶液,在刚生产时和刚过有效期时对样品进行抑菌活性试验,探讨其在6个月有效期内的抑菌剂有效性.结果 枸橼酸钾溶液中羟苯乙酯醇溶液的处方量10%(mL/100 mL)时,对5种常规菌株的抑菌效力均符合药典规定.结论 枸橼酸钾溶液中羟苯乙酯醇溶液现有处方浓度是可行的,而且在有效期内均能达到抑菌效果.
作者:沈秋莲;杨育儒;王庆芬;陈锦珊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膝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成形术后应用消痹熏洗方的疗效.方法 将60例半月板损伤病人按就诊时间先后顺序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病人先行关节镜下成形术并辅以常规功能锻炼,拆线后观察组予以消痹熏洗方进行熏洗,对照组局部单纯温开水熏洗.结果 经过治疗,观察组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的膝关节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且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0%,观察组为96.67%,组间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半月板损伤关节镜下成形术后以消痹熏洗方治疗效果更好,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储诚煜;王峰;王正;刘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吴氏手法对颈性眩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颈性眩晕病人196例.根据手法治疗方式分为吴氏手法组(手法组)100例和常规手法组(对照组)96例,均进行4周的综合康复治疗,其中手法组接受吴氏手法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头晕评估问卷(DHI)评估眩晕症状对病人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程度和头晕评分量表(DARS)评估病人眩晕的严重程度.结果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及治疗前的手法组DHI和DARS评分与对照组DHI和DARS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经4周康复治疗后,两组病人DHI评分和DAR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相比,手法组病人治疗后DHI及DARS评分下降更为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颈椎病致颈性眩晕在经过综合康复治疗后能取得较满意疗效,而吴氏手法相较于常规颈部推拿手法,在颈性眩晕的康复治疗中更具优势,疗效更佳.
作者:李键;刘鸣;陈和木;高晓平;吴毅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病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240例拟行鼻内镜手术的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病人术前和术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及病人的满意度与手术医生的满意评分.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值分别是(32.06±0.18)、(29.56±0.55)分,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VAS评分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满意度90.0%,手术医师满意评分(70.3±9.7)分,远远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鼻内镜手术中,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病人的焦虑与抑郁症状,缓解病人疼痛感,提高病人和手术医师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燕;孙玲琳;李影;李薇;李静静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