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300例胎膜早破产妇的临床分析

李红

关键词:胎膜早破, 感染, 多次妊娠
摘要:目的:探讨胎膜早破的可能诱因及其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入院分娩孕妇的病历资料,将其中方式胎膜早破的300例作为胎膜早破组,胎膜未破病例30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结果:PROM组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胎膜早破距分娩时间的长短与新生儿预后密切相关.当破膜时间≥24小时时,有早产儿30例(55.55%),新生儿窒息30例(55.55%),新生儿感染18例(33.33%),明显高于破膜时间<24小时的情况,即早产儿24例(9.76%),新生儿窒息18例(7.32%),新生儿感染6例(2.44%).破膜≥24h与破膜<24h相比,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胎膜早破患者的难产发生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临床一旦发现,应对其加强管理,严密观察,以减少母婴并发症发生率.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相关文献
  • 比较丙泊酚与七氟醚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

    目的:比较分析丙泊酚与七氟醚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随机抽取104例某医院神经外科的手术患者,将其随机性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两组患者使用丙泊酚与七氟醚进行持续性麻醉,详细几率两组的不同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使用不同的麻醉药后,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只要使用合理,无论丙泊酚或七氟醚,对于神经外科手术都比较适用.

    作者:梁舒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1例新生儿重度窒息并DIC的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新生儿重度窒息并DIC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10日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度窒息并DIC新生儿1例,对其实施护理后的疗效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经过严密观察,积极抢救,患儿病情逐渐平稳,专人护理19天后患儿好转出院.结论:及时诊断、积极抢救、正确处理及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可有效降低由于重度窒息和DIC引起的新生儿死亡率及预防远期后遗症.

    作者:潘冰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临床路径在胃肠减压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胃肠减压护理中应用临床路径的效果.方法:在为73例肠胃病患者进行胃肠减压的过程中,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为观察组患者(38例)使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及健康教育,为对照组患者(35例)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和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腹痛持续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的科学性、实用性强,将其应用于胃肠减压中可取得显著的效果.

    作者:刘琨;熊刚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控制性降压全麻下耳鼻喉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控制性降压全麻下耳鼻喉术的护理配合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耳鼻喉科实施鼻腔内窥镜治疗患者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全麻手术,实验组采取控制性降压全麻手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护理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性降压全麻在耳鼻喉手术中,可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九月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并胆囊十二指肠内瘘腹腔镜下处理体会

    目的:探讨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合并胆囊十二指肠内瘘的原因及在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以来诊治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超声、CT等均较难发现,有长期上腹部疼痛病史或诊断为慢性胆囊炎病史,确诊并通过腹腔镜手术治愈出院.结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并胆囊十二指肠内瘘在临床少见,误诊率高,腹腔镜下慎重耐心的手术治疗效果确定,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杨圣明;江涌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静脉与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术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全静脉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对腹腔镜手术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将12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硬膜外麻醉组(A组)与全静脉麻醉组(B组),于麻醉前以及患者腹内压达到12mmHg之后的1min与0.5h、手术结束0.5h,对HR、SBP以及DBP的浓度变化进行监测,且于上述时间点对血液标本进行采集与相关检查.结果:气腹1min A组HR高于B组;A组SBP气腹0.5h以及手术结束时均低于麻醉前的水平,B组气腹1 minDBP明显升高,SBP较高.(3)气腹1 min时,A、B两组的COR要比麻醉前水平低.结论:全麻抑制激素作用比较强,硬膜外麻醉能够很好地消除气腹而引起BP水平升高.

    作者:龙景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丹参酮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丹参酮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1年12月住院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8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用丹参酮20毫升,1次/天静脉滴注,连用2周,观察心电图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丹参酮使患者心绞痛、胸闷、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明显改善,有效率91.4%,P<0.05.结论:丹参酮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有显著疗效.

    作者:田元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对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改变情况的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的变化情况.方法:对2011年9月~ 2011年11月期间在我院确诊并住院治疗的80例手足口病患儿及30例在我院进行常规体检儿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0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将30例在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儿童作为对照组.我们在观察组患儿住院的当日或次日对其进行的心肌酶检验,在对对照组儿童进行常规体检时对其进行心肌酶检验.结果:在观察组的80例手足口病患儿中,有55例患儿的乳酸脱氢酶高于正常值,异常率为68.75%;有50例患儿的肌酸激酶同工酶高于正常值,异常率为62.5%.而在对照组的30例正常儿童中,只有一例儿童的乳酸脱氢酶高于正常值,异常率为3.3%.观察组患儿心肌酶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部分手足口病患儿都会存在心肌酶改变的情况.这种情况可导致心肌受损.因此,临床医生在对手足口病患儿进行诊治的过程中,若发现患儿出现体温升高、心率加快的症状,应及时为其做心肌酶检查,以便及时对患儿进行有效的治疗.

    作者:赵承俊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早期头颅磁共振检查对后循环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头颅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检查对后循环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66例经MRI证实为后循环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行MRI检查的时间(6小时为限),将其分为早期治疗组(N=35)及晚期治疗组(N=31),并对两组患者的预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66例患者治疗4周后,死亡13例(19.7%),严重残障8例(12.1%),早期治疗组的预后好于晚期组(p<0.05).结论:早期行头颅MRI检查可明显提高后循环梗死患者的预后效果.

    作者:徐艳华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223例急性胰腺炎的心电图变化分析

    目的:探讨心电图变化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23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资料.结果:223例患者中,出现心电图异常者156例(69.95%).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心电图异常出现率高,且与病情和预后有关.对重症胰腺炎患者,应给予心电图监测,以便了解病情,判断预后,并给予相应及时的处理.

    作者:梅建华;陈员梅;杨四春;熊美泉;舒宏凤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精神发育迟滞71例鉴定分析

    精神发育迟滞者的被害及违法行为引发的法律问题逐年上升.我院司在法鉴定工作中,对精神发育迟滞者的责任能力及性防卫能力评定标准进行了有益探讨.本文对此予以介绍.

    作者:吴国林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针刺加颈椎矫正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针刺加颈椎矫正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50例采取针刺加颈椎矫正法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78%,统计学数据P<0.05,P<0.01.结论:针刺加颈椎矫正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明显,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吴坚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艾滋病患者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对血浆脂肪细胞因子的影响

    自1996年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应用于临床以来,AIDS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下降.但HAART的不良反应同时也引起普遍关注.抗反转录病毒(ARV)药物中的蛋白酶抑制剂、核苷(酸)类反转录酶抑制剂,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引起的脂肪分布异常、代谢综合征是较常见的远期不良反应.在接受HAART的AIDS患者中,其发病率可达50%(11%~83%).

    作者:艾买提江·司马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小儿先天性胆道闭锁的围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Kasai手术治疗小儿胆道闭锁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胆道闭锁行Kasai手术患儿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11例手术后至出院前无一例发生胆管炎,2例放弃治疗,其余患儿顺利出院.结论:对胆道闭锁行Kasai手术治疗的患儿行围术期护理,可尽早明确诊断,尽早手术,减少各种术后并发症发生,提高生存率.

    作者:辛艳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门诊流程再造对提高门诊工作效率的意义

    通过门诊流程再造,提高门诊工作效率,减少患者的等待时间,转变门诊服务模式,合理分流就诊高峰时段的患者.在门诊服务质量得到改善的同时,患者的满意度也随之提高.

    作者:余航;黄天霞;刘刚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恩替卡韦联合血浆置换治疗1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

    HBV高复制状态是引起重型肝炎患者病情持续活动、发展和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日益受到重视.恩替卡韦作为新的抗病毒药,具有起效快、变异率低的特点.我们回顾性分析恩替卡韦联合血浆置换(PE)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艾买提江·司马义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适时饮水和调血脂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意义

    每年定期输液扩管,几成时下不少地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规.然其作用非常有限,甚或不良反应.医学界主流意见:准有适时饮水、适量运动、调血脂饮食及药物,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更有积极意义.

    作者:杨本华;宁珍丽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解毒祛瘀固本汤治疗紫癜性肾炎的疗效

    目的:观察解毒祛瘀固本汤治疗紫瘢性肾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紫癜性肾炎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子口服雷公藤多苷片、醋酸泼尼松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将剂量减半,并同时给予口服自拟解毒祛瘀固本汤,连续治疗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比较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24h尿蛋白定量、凝血四项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祛瘀周本汤治疗紫癜性肾炎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并可减少西药用量,减轻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作者:王金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电容场热疗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108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电容场热疗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灌肠加电容场热疗下腹部治疗本病108例.结果:总有效率99%.结论:电容场热疗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

    作者:侯玉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五苓散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内耳眩晕症36例

    目的 观察五苓散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在治疗内耳眩晕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内耳眩晕症7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发作期给予同对照组一样的安定片口服,20%甘露醇、复方丹参注射液、胞二磷胆硷静滴,另加服五苓散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缓解期两组均用参苓白术散,总疗程一样.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4.5%,对照组总有效率77.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且治疗组在发作期主症控制时间及半年后是否复发比较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五苓散合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内耳眩晕症具有很好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永根 刊期: 2012年第09期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

求医问药(下半月)杂志

主管:吉林医药学院

主办:吉林省求医问药杂志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