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络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及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武继涛

关键词:络泰, 急性脑梗死, 患者,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一氧化氮含量, 低分子右旋糖酐, 作用机制, 治疗, 系统观察, 健康人, 应用, 测定
摘要:络泰在急性脑梗死(ACI)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为了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我们于2000至2002年共系统观察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其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一氧化氮(NO)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与40例低分子右旋糖酐组和20例健康人作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中草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丽江山慈姑的组织培养及育种技术研究

    目的建立药用植物丽江山慈姑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体系.方法对丽江山慈姑的球茎、地上茎、叶片及根尖等不同部位进行丛生芽及原球茎的诱导,筛选适合生根的培养基配方.结果通过研究,筛选出了丽江山慈姑原球茎的诱导、增殖及生根培养基配方,建立了丽江山慈姑的快速繁殖体系,实现了大规模的组培生产.结论 在MS培养基上,丽江山慈姑球茎和地上茎诱导丛生芽效果较好,MSF6-BA 2mg/L+NAA 0.5mg/L的激素配比既能使丽江山慈姑快速增殖,又能诱导出原球茎,适合大规模生产,在1/2MS+IBA 0.5mg/L+NAA 0.2mg/L的培养基上,丽江山慈姑原球茎生根效果较好.

    作者:马玉芳;许继宏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人参茎叶皂苷对失血性休克大鼠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影响

    目的观察人参茎叶皂苷(ginsenosides,GSS)对失血性休克大鼠糖皮质激素受体(GR)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为研制及时抢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天然药物制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失血性休克组和对照组,失血性休克组分别每日ig200,100,50mg/kg GSS水溶液,对照组和模型组ig蒸馏水2mL, 共10d.以[3H]地塞米松为配体,用一点分析法测脑和肝胞液GR结合活性(Rs)、半定量RT-PCR方法测肝胞液GR mRNA水平、放免法测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皮质酮(GC)浓度.结果 GSS组大鼠脑和肝胞液的GR结合活性高于单纯失血性休克组,其中以中剂量组明显(P<0.01);GSS组大鼠肝胞液GR mRNA表达水平高于单纯失血性休克组GSS组大鼠血浆ACTH和GC浓度和单纯失血性休克组没有明显差别.结论 GSS可减轻失血性休克大鼠GR结合活性的下降幅度,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促进了GR mRNA表达有关,并可能存在一个佳剂量.

    作者:凌昌全;李敏;苏永华;李勇;黄雪强;沈志雷;谭金兴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HPLC法测定清肝利胆颗粒中厚朴酚的含量

    清肝利胆颗粒是由口服液改剂型研制而成,由茵陈、厚朴、栀子、金银花、防已组成,能清利肝胆湿热,临床主治纳呆、胁痛、疲倦、乏力、尿黄、苔腻、脉弦、肝郁气滞、肝胆湿热未清等症[1].

    作者:何毅;葛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RP-HPLC法测定葫芦素滴丸中葫芦素B的含量

    葫芦素系从甜瓜Cucumis melo L.瓜蒂中提取纯化而得,其中含葫芦素B 80%以上.主要用于因湿热毒盛所致迁延性肝炎、慢性肝炎及原发性肝癌的辅助治疗[1].

    作者:黄哲甦;张莉;李海生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肉苁蓉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肉苁蓉为补益中药研究的热点之一,近20年来受到国内外的普遍关注.结合相关文献,对肉苁蓉属的化学成分作了全面系统的介绍,其中对苯乙醇苷类、环烯醚萜及其苷类、木脂素及其苷类作了详细综述,为肉苁蓉的应用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作者:雷丽;宋志宏;屠鹏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几种滇产金丝桃属植物金丝桃素的含量测定

    金丝桃属HyperiCum L.植物的主要成分金丝桃素具有抗病毒(包括HIV)、抗肿瘤和抗抑郁作用[1].临床除用于抗抑郁、调节中枢神经外,还是一种有前途的内源性光敏剂.

    作者:赵晶;贺建昌;高玮;代波;吴孟岚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金芪降糖片对非肥胖型糖耐量减退的疗效观察

    随着糖尿病患病率增加,早期发现糖耐量减退(IGT)并给予干预治疗,可减少糖尿病的发生.常用的干预治疗包括行为及药物,已证明拜糖平、二甲双胍加行为干预能降低血糖,减轻体重,明显减少糖尿病的发病率.

    作者:周旦阳;陈慧萍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生药黑丑的抗惊厥作用初步研究

    黑丑是旋花科植物裂叶牵牛Pharbitis nil(L.)Choisy的种子,有致泻作用[1].惊厥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枢过度兴奋的一种症状,表现为骨骼肌不自主地强烈收缩和不协调地抽搐.

    作者:刘明月;黄桂林;张少杰;付守廷;牟英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绞股蓝与乌蔹莓药用部分的显微鉴别

    目的比较绞股蓝Gynostemma pentaphyllum与乌蔹莓Cayratia japonica茎、叶在解剖结构上的区别.方法用石蜡切片法分别观察绞股蓝与乌蔹莓茎、叶的解剖结构.结果绞股蓝幼茎有10个双韧维管束,而乌蔹莓幼茎有12~15个外韧维管束;在老茎中,绞股蓝的皮层厚壁组织位于维管束的外侧,皮层厚壁组织和维管束之间有薄壁组织相隔.乌蔹莓的皮层厚壁组织位于维管束的外侧,但皮层厚壁组织和维管束之间没有薄壁组织相隔,皮层厚壁组织紧邻维管束;在绞股蓝的维管束中,后生木质部的导管沿切向线排列,在乌蔹莓的维管束中后生木质部的导管沿径向线排列;两者叶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中脉的结构不同,绞股蓝只有1个维管束,乌蔹莓叶中脉有4~5个维管束.结论研究结果可供采集、收购绞股蓝及识别伪品时参考.

    作者:王太霞;李金亭;李景原;胡正海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紫花醉鱼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醉鱼草属(Buddleja Linn.)是马钱科中大的属,全世界约有一百余种,分布于南美洲、东亚及非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该属许多种具有观赏和药用价值.

    作者:王曙光;夏冰;董云发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多荚草中的两个新单糖苷

    目的对石竹科植物多荚草Polycarpon prostratum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其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了两个新的柴胡皂苷类化合物:prostratosides I和J.通过波谱方法分别鉴定其结构为3-O-α-L-arabinopyranosyl-16α-hydroxy-22α-acetoxy-saikogenin E(Ⅰ)和3-O-α-L-arabinopyranosyl saikogenm F(Ⅱ).结论化合物Ⅰ和Ⅱ均为新化合物.

    作者:丁中涛;杨雪琼;保志娟;叶静茹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正交试验法优选槐米中槲皮素的提取工艺

    目的优选槐米中槲皮素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提取物中槲皮素的含量和槲皮素的提取率为指标进行试验.结果优选出从槐米中提取槲皮素的佳工艺为:用10倍量的0.05%氢氧化钠溶液煮沸4次,每次20min,调节pH值至6,取沉淀加10倍量的4%硫酸溶液微沸水解1h.结论该工艺可提高槐米中槲皮素的提取率和纯度.

    作者:何勤;徐雄良;柯尊洪;张志荣;李立立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HPLC法测定双黄连滴丸中黄芩苷的含量

    双黄连制剂为目前抗菌、抗病毒、退热的有效成药,对呼吸道感染、肺炎、扁桃体炎等疾病治疗有非常理想的效果.双黄连滴丸系根据双黄连注射液改剂型而得,由金银花、黄芩、连翘组成.黄芩苷是其主要有效成分.为了控制产品内在质量,本研究采用HPLC法测定其中黄芩苷的含量.

    作者:金华;宋新波;李彦;刘芃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甘肃丹参--丹参类中一个重要资源

    丹参为传统常用中药材,其性微寒、味苦,归心、肝经.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等功能.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等症.

    作者:初敏;冯亮;李跃武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粉萆薢和绵萆薢中薯蓣皂苷元的含量测定

    粉萆薜和绵萆薜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收载品种[1].粉萆薜为薯蓣科植物粉背薯蓣Dioscorea hypoglauca Palibin的干燥根茎,具有利湿去浊,祛风除痹之功效;用于膏淋、白浊、白带过多、风湿痹痛、关节不利、腰膝疼痛.

    作者:莫可丰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白藜芦醇抑制细胞增殖研究新进展

    白藜芦酶具有抗癌、抗增生性疾病的作用,近年来,有关其抑制细胞增殖的研究表明白藜芦醇能抑制DNA的复制;干扰细胞周期,使其发生G1/S与S/G2阻滞;还能干预信号转导通路,拮抗性激素等使细胞生长受阻.白藜芦醇也能通过诱导凋亡导致细胞数减少,从而抑制细胞增殖.

    作者:钟芳;罗少军;汤少明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青黛制备中的干燥方法研究

    青黛为爵床科植物马蓝Baphicacanthus cusia(Nees)Bremek.、蓼科植物蓼蓝Polygonumtinctorium Ait.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indigotica Fort.的茎叶或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或团块,具清热解毒,凉血,定惊的作用.用于口疮,痄腮等[1].

    作者:李雅臣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中药材指纹体系

    建立反映中药材整体信息的指纹体系是现阶段全面、有效控制中药材质量的手段.中药材指纹体系是采用化学指纹图谱和基因指纹图谱来分别表述、控制中药材的多元化学组份和源于生物体的特性,从有效成分和遗传物质两方面实现对中药材质量的控制.基因指纹图谱可从遗传物质上进一步佐证中药区别于化学药品的特性.基因指纹与化学指纹相结合,对于中药的品种鉴定、质量评价、药用优良品种的选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实施中药材指纹体系,首先要建立药典品种的含多种检测方法的化学指纹和基因指纹图谱库,其次要建立指纹图谱的计算机模式识别系统.

    作者:李晓波;屠鹏飞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中药辛夷质量标准研究--比色法测定辛夷中总黄酮的含量

    挥发油是中药辛夷中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并且也一直作为辛夷生药的质量控制指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又把木兰脂素作为辛夷生药的另一质量控制指标,但一些成药和制剂对辛夷的成分一直没有可靠的质量控制指标.

    作者:王琪;李洪玲 刊期: 2003年第05期

  • 甘草中甘草酸的微波萃取

    目的研究利用微波萃取技术提取甘草中甘草酸的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微波功率对甘草酸含量和提取总时间的影响,确定微波萃取甘草中甘草酸的佳工艺条件.在优选出的微波萃取佳工艺条件下,考察了提取溶剂对甘草酸含量的影响,并与超声波提取法、室温冷浸法和索氏提取法比较.结果 微波提取的佳条件为以0.5%氨水为提取溶媒,微波功率为2000W,体系温度升至60 C后保温提取40 min.微波萃取54min与索氏提取4h、室温冷浸44.3h的甘草酸得率相当.结论微波萃取具有快速、高效、节能、选择性好的特点,可用于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巧娥;沈金灿;于文佳;王小如 刊期: 2003年第05期

中草药杂志

中草药杂志

主管:中国药学会

主办:天津药物研究院,中国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