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治疗用卡介苗对MB49膀胱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唐溯;潘海龙;潘科锦;孟丽;林苹;曾献武

关键词:治疗用卡介苗, MB49膀胱肿瘤细胞, 细胞增殖, CCK-8
摘要:目的 探讨治疗用卡介苗(简称BCGt)对MB49膀胱肿瘤细胞(简称MB49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MB49细胞,每天观察并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取对数生长期的MB49细胞与不同浓度(20、15、10、8、6、3、2.5、2、1.5、1 mg/mL)的BCGt作用72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计算细胞抑制率.同时采用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IL-6、IL-8及IL-15的浓度.结果 MB49细胞于第1~4天处于对数生长期,细胞增殖速度较快,细胞形态正常.BCGt可有效抑制MB49细胞的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IC50为3.650 mg/mL.经BCGt作用后细胞培养液中IL-6和IL-15浓度明显增高(P<0.05),IL-8浓度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结论 BCGt可抑制MB49细胞的增殖,可能是通过提高IL-6和IL-15的水平,促进细胞免疫应答,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的.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相关文献
  • 鲍曼不动杆菌OmpK/Omp22融合蛋白的制备及诱导小鼠抗体应答水平检测

    目的 制备鲍曼不动杆菌OmpK/Omp22融合蛋白,并检测其抗原特异性抗体应答水平.方法 以鲍曼不动杆菌标准株19606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重叠延伸PCR技术获取OmpK/Omp22融合基因片段,将其定向克隆入原核表达质粒pColdI,筛选重组质粒并进行酶切及DNA测序鉴定.重组质粒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株,经IPTG诱导表达,镍亲和纯化柱纯化重组蛋白.小鼠背部皮下注射重组融合蛋白(20 μg/只,体积50 μL)和等体积完全弗氏佐剂,并于初次免疫后第14和21天相同剂量加强免疫1次,分别于末次免疫后7、21 d小鼠内眦取血,测定小鼠血清中抗原特异性抗体滴度.结果 PCR扩增获得约1 400 bp的基因片段,定向克隆筛选到约5 800 bp的重组质粒,纯化的重组融合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52 000,小鼠血清中检测到特异性IgG抗体,高抗体滴度可达1:102 400.结论 成功制备了鲍曼不动杆菌OmpK/Omp22融合蛋白,小鼠血清中检测到高滴度特异性IgG抗体,为进一步研究其免疫活性奠定了基础.

    作者:郭三君;任珊;谢勇恩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预灌封灭菌注射用水在水痘减毒活疫苗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水痘减毒活疫苗应用预灌封灭菌注射用水作为稀释剂,其接种的便捷性和质量稳定性.方法 连续生产3批合格的预灌封灭菌注射用水,并与3批水痘减毒活疫苗进行配套组合,同时准备3批外购安瓿瓶灭菌注射用水,与相同批号的3批水痘减毒活疫苗进行配套组合,比较两种组合在操作上使用的时间复溶后水痘疫苗的质量稳定性.结果 应用预灌封灭菌注射用水配水痘减毒活疫苗的组合较安瓿瓶灭菌注射用水配水痘减毒活疫苗的组合,在接种操作上可节约42%的时间(P<0.05);在10 min内,3名操作人员共完成预灌封灭菌注射用水配水痘减毒活疫苗组合的模拟接种操作完成次数(34次)明显多于安瓿瓶灭菌注射用水配水痘减毒活疫苗组合(20次)(P<0.05);3批预灌封灭菌注射用水作为稀释剂复溶的水痘减毒活疫苗的加速和长期稳定性试验结果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15版)和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的《水痘减毒活疫苗注册标准》要求,病毒滴度均≥3.3 lgPFU/0.5 mL,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均<50 ng/mL,抗生素残留量均<50 ng/剂,与安瓿瓶灭菌注射用水作为稀释剂复溶的水痘减毒活疫苗的质量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 预灌封灭菌注射用水作为水痘减毒活疫苗的稀释剂,相比传统安瓿瓶灭菌注射用水在使用上更便捷,接种效率更高,两者对于水痘疫苗质量的影响无明显差异,适合广泛应用于疫苗的配套使用.

    作者:舒祥;程庆;谢蕾;陈佩锋;蔡蕾;王亮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关于病毒类减毒活疫苗去除明胶的思考及建议

    对于大多数的生物制品而言,特别是减毒类活疫苗产品,冻干是提升疫苗稳定性极为重要的制剂手段.为提高冻干产品的稳定性和复水性,制品中加入保护剂是常用的方法.使用保护剂可改变疫苗在冻干过程中由于环境改变造成的损害,能较好地保持生物样品原有的结构和生物活性,同时可提升产品贮藏期内蛋白质的稳定性[1].

    作者:刘志磊;李娟;白玉;罗建辉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表达纤溶酶抑制剂Textilinin-1的毕赤酵母工程菌遗传稳定性分析

    目的 分析表达纤溶酶抑制剂Textilinin-1的毕赤酵母工程菌的遗传稳定性,为今后可能的大规模生产奠定基础.方法 将分泌表达纤溶酶抑制剂Textilinin-1的毕赤酵母工程菌在YPD液体培养基中连续培养200代,对原始工程菌及第200代工程菌的菌落和细胞形态、分泌表达情况以及目的基因的拷贝数等进行检测.结果 第200代工程菌在菌落特征、菌体形态、分泌表达情况、Textilinin-1基因序列及拷贝数等均与原始工程菌一致.结论 该毕赤酵母工程菌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适合大规模生产.

    作者:兰海英;石乔;李娜;康乐;陈宏超;徐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人源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在CHO K1细胞中的表达及鉴定

    目的 CHO K1细胞中表达人源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单克隆抗体,并进行鉴定.方法 采用电穿孔转染法将含编码人源化抗VEGF单克隆抗体轻、重链全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DGV-K11转染至CHO K1细胞,经L-蛋氨酸亚砜(methionine sulfoxide,MSX)加压筛选和有限稀释克隆筛选,获得分泌表达人源化抗VEGF单克隆抗体的K11细胞株.利用生物反应器培养K11细胞,采用MabSelect SuRe、DEAESepharose FF和Eshmuno S凝胶色谱纯化培养液,以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作为阳性对照,分析人源化抗VEGF单克隆抗体的纯度、电荷异质性、相对分子质量、N-末端序列、等电点及生物学活性.结果 人源化抗VEGF单克隆抗体还原和非还原型CE-SDS分析图谱峰形及电荷异质性与阳性对照相似,轻、重链N-末端氨基酸序列一致;人源化抗VEGF单克隆抗体及阳性对照的SEC-HPLC单体纯度分别为97.46%和97.08%,完整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49 201.76和149 201.81,主峰等电点分别为7.31和7.32,生物学活性分别为0.993 × 104和0.960×104 U/mg.结论 于CHO细胞中成功表达了人源化抗VEGF单克隆抗体,与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具有相似的纯度、电荷异质性及生物学活性,本实验为CHO细胞大规模表达人源化抗VEGF单克隆抗体奠定了基础.

    作者:周朋;张琨;许磊涛;叶艺;孔茜;杨帅;彭玲;黄颖;孔健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冻干制品密封性激光透射方式检测标准的制定及验证

    目的 制定利用激光透射方式检测冻干制品密封性的标准,并对其进行验证.方法 通过贝威帝灯检机的HGA工位的模拟数值与制品实际氧含量的对比,确立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实际的检测标准,并对该检测标准的实用性进行验证.结果 模拟数值与实际氧含量具有线性关系,依据《欧州药典》9.0版相关规定,将检测标准设为7 500.6批制品的HGA检测合格率均在99%以上,平均合格率为99.38%,平均公差为1.35%,合格制品氧含量的平均值为1.09%,不合格制品氧含量的平均值为16.35%.结论 通过实际测试证实了此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并有效弥补了激光检测制品密封性及检测标准设定的空白.

    作者:于中东;张宇嘉;杨兆航;高鹄;张起;张淼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甲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影响因素的分析

    甲型肝炎疫苗以其卓越的免疫原性、安全性及免疫持久性,被公认为预防甲型肝炎流行的重要措施.绝大多数人接种甲型肝炎疫苗后均能产生很好的保护效果,但不同人群的反应并不均一,呈多样性.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复杂,影响因素众多.掌握有关影响因素对实现接种的群体化或个体化,使不同群体获得成功免疫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此,本文从甲型肝炎疫苗类型、佐剂、免疫接种对象个体差异、疾病因素、免疫策略等方面,对甲型肝炎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作者:罗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的体外培养及其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目的 体外培养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方法 制备牛肾原代细胞,并进行传代,建立细胞库.将BVD/MD Oregon C24毒种接种至牛肾细胞,进行体外传代,建立BVDV毒种库.按MOI=0.01将BVDV接种至牛肾细胞,制备BVDV病毒液,经Sepharose CL-2B凝胶柱纯化后,分别免疫家兔和健康海蓝白产蛋鸡,制备兔抗BVDV和鸡抗BVDV多克隆抗体,ELISA法测定效价.结果 牛肾细胞体外传至20代生长状态均良好,传代稳定.建立的BVDV毒种库的毒力达7.50 CCID50/mL,BVDV病毒液毒力达7.00 CCID50/mL以上,纯化后毒力达5.00 CCID50/mL以上.获得的兔抗BVDV和鸡抗BVDV多克隆抗体效价分别为1∶12800和1∶6 400.结论 体外成功培养了BVDV,制备的兔抗BVDV和鸡抗BVDV多克隆抗体效价较高,为BVDV检测试剂盒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作者:郭新;回悦君;付博;刘辉;陈子杨;孟多佳;刘宏伟;姜崴;郑晓丽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吉林省2016年手足口病患儿肠道病毒71型VP1编码区基因分析

    目的 分析吉林省2016年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流行株基因学特征及其变异情况.方法 采集2016年吉林省9个市、州送检的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298份标本,分离病毒获得阳性分离物,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扩增阳性分离物VP1编码区,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应用Mega6和Bioedit 7.01软件分析扩增序列基因亲缘关系和氨基酸位点变异.结果 吉林省2016年分离的38株EV71同属于C4a基因亚型,并在VP1编码区共发生7处氨基酸位点的变异.结论 吉林省2016年EV71流行株与C4a代表株位于同一分支属于C4a基因亚型,且发生了多位点氨基酸变异.

    作者:魏雷雷;吴东林;黄飚;王岙;苟伟民;杨尧;王爽;单元春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细菌样颗粒作为疫苗佐剂的研究进展

    细菌样颗粒(bacterium-like particle,BLP)是一种无生命活性的球型颗粒,主要成分为乳酸乳球菌肽聚糖壳.BLP可作为系统免疫疫苗与黏膜免疫疫苗的佐剂,通过激活固有性免疫系统发挥佐剂的功能,特别是作为黏膜佐剂,能同时增强抗原特异性黏膜免疫应答和全身免疫应答.本文对BLP佐剂疫苗的优势、应用与疫苗设计进行综述.

    作者:卢井才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新型抗胃泌素疫苗的初步质量分析

    目的 分析一种新型抗胃泌素(gastrins,GAS)疫苗的质量,为其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免疫双扩散法、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对一种将GAS抗原表位与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 toxoid,TT)载体偶联的新型抗GAS疫苗GAS-TT进行鉴定,并参考《中国药典》四部(2015版)对疫苗进行细菌内毒素、异常毒性及过敏反应检查.结果 疫苗可特异性结合破伤风抗毒素及相应抗原表位抗体,其主成分相对分子质量为158 000~166 000,疫苗细菌内毒素含量为95 EU/mg,且无异常毒性及过敏反应.结论 该疫苗具有较好的特异性结合属性及分子分布特征,且符合其相关安全性检查项(内毒素、异常毒性及过敏反应检查)的拟定标准.

    作者:贺庆;高濛;戚胜美;裴宇盛;高华;王军志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敲除SOSSB1、SOSSB2和SOSSC基因稳定HeLa细胞株的构建

    目的 构建SOSSB1、SOSSB2和SOSSC基因敲除的稳定HeLa细胞株.方法 分别设计并合成SOSSB1、SOSSB2和SOSSC亚基的两对靶向基因特定外显子的A、B两个单导向核酸(single guide RNA,sgRNA)及其互补链,与含Bbs Ⅰ黏性末端的PX462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质粒.重组质粒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后,分别转染至HeLa细胞,用2 μg/mL的嘌呤霉素培养筛选出稳定HeLa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对敲除效果进行鉴定.结果 A、B sgRNA均成功插入至PX462载体,重组质粒经酶切和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Western blot结果表明,筛选出的SOSSB1、SOSSB2和SOSSC基因敲除稳定HeLa细胞株分别不表达SOSSB1、SOSSB2、SOSSC蛋白.结论 成功构建了SOSSB1、SOSSB2和SOSSC基因敲除的稳定HeLa细胞株.

    作者:孙瑜;陈红霞;齐永;李素芹;沈万鹏;饶继先;李佳萌;李晓玲;李越希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EGFRvⅢ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其在HEK293T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 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Ⅲ(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variantⅢ,EGFRvⅢ)突变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构建表达该突变蛋白的HEK293T细胞系.方法 根据NCBI公布的EGFR外显子序列,拼接成EGFRvⅢ编码基因,运用Protparam、ProtScale、SignalP 4.1 Server、TMHMM Server v.2.0、SOPMA、SWISS-MODEL和SMART软件对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设计融合PCR引物,克隆EGFRvⅢ基因,并连接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上,转染HEK293T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EGFRvⅢ-EGFP的表达.结果 EGFRvⅢ蛋白含943个氨基酸,预测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04 335;理论等电点为6.22;平均亲水性系数为-0.306,亲水性氨基酸占63.6%,疏水性氨基酸占36.4%.EGFRvⅢ蛋白N-端1~24个氨基酸序列为信号肽序列,是一个细胞质膜定位的单次跨膜蛋白.二级结构预测显示,EGFRvⅢ蛋白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组成,三级结构预测与二级结构预测结果一致.结构域预测显示,胞内酪氨酸激酶结构域完整,胞外受体结构域受损.融合PCR克隆出EGFRvⅢ编码基因,并在HEK293T细胞中表达出目的蛋白EGFRvⅢ-EGFP.结论 成功获得表达EGFRvⅢ蛋白的HEK293T细胞系,为开展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免疫治疗或T细胞受体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曲涛;陈小梅;刘瑶;高萌;徐向红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呼吸道合胞病毒TaqMan(R)实时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的TaqMan(R)实时定量RT-PCR检测方法.方法 根据GenBank中RSV相关序列,以A、B亚型毒株基因组保守区域设计并合成RSV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采用体外转录RNA标准品,建立TaqMan(R)实时定量RT-PCR方法,同时验证方法特异性、检测范围、灵敏度和精密度.采用建立的方法检测50份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痰样品.结果 RNA标准品建立的标准曲线R2>0.99,扩增效率在90%~110%之间.建立的方法可特异性扩增RSV Long株和RSV A2株核酸样本,IFA和HPIV-3核酸样本均无扩增;高可检测到1.3×109 copies/μL的RNA标准品,低可检测到单拷贝的RNA标准品;4名实验员检测同一样品Ct值的试验内CV小于1.72%,试验间的CV在2.44%~3.39%之间.50份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痰样品中,24份为RSV阳性,阳性率为48%.结论 成功建立了RSV的TaqMan(R)实时定量RT-PCR方法,且该方法快速、特异、灵敏,可用于临床样本中RSV的有效检测.

    作者:傅生芳;王云瑾;朱传凤;马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两种方法制备的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CRM197蛋白结合物生物学特性、热稳定性及免疫原性的对比

    目的 分析两种方法制备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CRM197蛋白结合物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并对比其热稳定性和免疫原性,选择适用于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的制备方法.方法 采用1-氰基-4-二甲氨基吡啶四氟硼酸盐(CDAP)活化C群多糖,经己二酸二酰肼(ADH)衍生后,在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EDAC)的催化作用下与CRM197共价结合,获得结合物CPS_CDAPAH-CRM197;将C群多糖不经活化直接通过ADH衍生后,在EDAC的催化下与CRM197共价结合,获得结合物CPS_EDACAH-CRM197.对两种方法制备结合物的多糖含量、游离多糖含量、蛋白含量及多糖衍生度等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并计算多糖利用率;将结合物分别于37℃放置2周、3周,20~25℃放置4周和8周后取样,测定游离多糖含量;将两种方法制备的结合物免疫小鼠后,检测小鼠血清中C群多糖IgG抗体水平;体外杀菌试验评价结合物的功能性杀菌抗体水平.结果 结合物CPS_CDAPaH-CRM197的多糖衍生度较低,游离多糖含量较高,平均多糖利用率为12.2%,于37及22~25℃温度下保存稳定性较差;结合物CPS_EDACAH-CRM197的多糖利用率比前者高近2倍,游离多糖含量较低,在37和22 ~ 25℃温度下保存均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游离多糖含量均未超过5%).CPS_EDACAH-CRM197组小鼠血清IgG抗体水平显著高于CPS_CDAPAH-CRM197组(P<0.05),但两者诱导的杀菌抗体水平相当(P>0.05).结论 C群多糖不经活化直接与蛋白结合的方法更适用于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的制备.

    作者:孙述学;张景春;马宏初;刘晓磊;褚自青;穆姗姗;刘峰;周荔葆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大肠埃希菌细菌膜外蛋白A对小肠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

    目的 探讨大肠埃希菌细菌膜外蛋白A(outer-membrane protein A,OMPA)对小肠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3种浓度的OMPA(10、20及40 ng/mL)作用于小肠上皮细胞,分别作用0、24、48和72 h,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抑制效果佳浓度的OMPA分别作用小肠上皮细胞0、20、40、60 min,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小肠上皮细胞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通路中ERK、JNK及p38的磷酸化情况.结果 20 ng/mL的OMPA作用48 h时对小肠上皮细胞的生长抑制程度大,细胞生长率为(23.12±0.21)%.与作用0 min时比较,20 ng/mL的OMPA作用20、40及60 min时,小肠上皮细胞中p-JNK/JNK比值显著降低(P<0.01),p-ERK/ERK及p-p38/p3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作用20 min时比较,20 ng/mL的OMPA作用40及60 min时,小肠上皮细胞中p-JNK/JNK比值显著降低(P<0.01),p-ERK/ERK及p-p38/p3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MPA可抑制小肠上皮细胞的增殖,该抑制作用是通过抑制MAPK通路中JNK的磷酸化实现的.

    作者:杨事达;赵鸿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乙型脑炎病毒E蛋白毒力关键位点的正向验证

    目的 将乙型脑炎野毒株SA14囊膜蛋白(envelope,E)氨基酸残基107位点(E107)和138位点(E138)突变为乙型脑炎减毒株SA14-14-2的相应位点,正向分析两个氨基酸位点突变在乙型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减毒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融合PCR方法分别扩增含有E107(1296-T)、E138(1389-A)、E107+138(1296-T/1389-A)突变位点的PCR片段,Kas Ⅰ和BglⅡ酶切后替换乙型脑炎强毒SA14的嵌合病毒SA14-14-2/SA14的相应区域,构建3个突变株病毒的全长克隆,转染BHK21细胞获得突变株病毒.测定并比较3个突变株和嵌合病毒SA14-14-2/SA14、疫苗株SA14-14-2的蚀斑大小及细胞增殖特征、小鼠脑内神经毒力、小鼠皮下感染人脑能力,分析E107、E138位点突变对JEV的减毒作用.结果 测序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3株突变株病毒,其中E107单位点突变对小鼠脑内神经毒力和皮下感染人脑能力无显著改变,蚀斑形态和细胞增殖能力也无明显变化.E138单位点突变及E138和E107双位点突变使病毒脑内神经毒力和皮下感染人脑能力急剧降低,其中E138和E107双位点突变使病毒皮下感染人脑能力完全消失,并且E138单位点突变以及E138和E107双位点突变病毒蚀斑较疫苗株SA14-14-2和嵌合病毒SA14-14-2/SA14明显偏小,但增殖能力有明显升高.结论 E138位点突变对JEV SA14的减毒起关键作用;在E138位点突变的前提下,E107位点与E138位点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作者:范凤鸣;刘莉娜;孙艳;牟建超;陈智;杨欢;刘俐;刘杰;曾献武;杨会强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治疗用卡介苗对MB49膀胱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探讨治疗用卡介苗(简称BCGt)对MB49膀胱肿瘤细胞(简称MB49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MB49细胞,每天观察并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取对数生长期的MB49细胞与不同浓度(20、15、10、8、6、3、2.5、2、1.5、1 mg/mL)的BCGt作用72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计算细胞抑制率.同时采用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中IL-6、IL-8及IL-15的浓度.结果 MB49细胞于第1~4天处于对数生长期,细胞增殖速度较快,细胞形态正常.BCGt可有效抑制MB49细胞的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IC50为3.650 mg/mL.经BCGt作用后细胞培养液中IL-6和IL-15浓度明显增高(P<0.05),IL-8浓度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结论 BCGt可抑制MB49细胞的增殖,可能是通过提高IL-6和IL-15的水平,促进细胞免疫应答,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的.

    作者:唐溯;潘海龙;潘科锦;孟丽;林苹;曾献武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B族链球菌疫苗研究现状及展望

    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主要危害新生儿、孕妇以及免疫力低下人群,能够引发早产、死产,还能引起脓毒症、菌血症和脑膜炎等多种疾病.使用抗生素是预防GBS的主要手段,但随着抗生素耐药性的逐渐增强,急需发展一种安全、有效的GBS疫苗,用于预防GBS感染.目前已有部分GBS候选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同时也有部分疫苗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本文就这些具有临床使用潜力的GBS疫苗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殷晓辰;林雅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康复新液质量鉴定毛细管电泳指纹图谱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用于中成药康复新液质量检测的毛细管电泳(CE)指纹图谱法.方法 样品分离采用弹性未涂层毛细管(75 μm×60cm,有效长度为49.5 cm),通过运行缓冲液,在一定的pH及运行电压下进行分析,检测波长为214 nm,操作温度为25℃,压力进样3.0Psi×8s.对分离条件中的缓冲液类型、缓冲液浓度、pH及分离电压进行优化.采用佳分离条件测定不同厂家生产的10批康复新液,并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结果 佳分离条件为:缓冲液为80 mmol/L乙酸-80 mmol/L乙酸铵,pH3.0,分离电压20 kV.10批康复新液标定了8个共有峰,相似度均>0.99.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CE指纹图谱新方法简单快速、分离度高、精密度好,可较为全面地反映和评价康复新液的整体质量.

    作者:陈莉;苏慧;张诗琪;齐烨迪;赖昕;徐伟;余丽双 刊期: 2018年第11期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