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常规PCR法快速鉴别不同种属来源的粗品肝素钠

陈川;朱思宇;李丽;胡淑媛;罗都强

关键词:肝素钠, 聚合酶链反应, 种属
摘要:目的 采用常规PCR法快速鉴别不同种属来源的粗品肝素钠.方法 通过柱回收和胶回收两步回收法,从粗品肝素钠中提取动物残留核酸,以其为模板,通过常规PCR法进行种属来源的鉴定.分别以猪、羊来源的核酸为模板,用3种种属特异性引物(猪、羊1、羊2)进行PCR扩增,验证引物的特异性;对柱回收、胶回收和两步回收法提取的核酸样品及含不同比例(1%、5%、10%、15%)羊来源肝素钠的混合样品进行PCR检测;并检测3批次肝素钠样品的种属来源.结果 猪的引物能特异性扩增猪来源的核酸,羊的引物能特异性扩增羊来源的核酸;采用单一胶回收和柱回收法提取的残留核酸,不能有效地利用常规PCR鉴定种属来源,而两步回收法提取的残留核酸,能有效地利用常规PCR鉴定种属来源;采用两步回收法提取核酸,可检测到含1%羊来源肝素钠的混合样品;3批次的肝素钠样品中均混有羊肝素钠.结论 常规PCR法操作简便迅速,成本较低,可用于不同种属来源的粗品肝素钠的定性检测.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相关文献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基因野生型和E731K突变型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 构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FGFR2)基因野生型和E731K突变型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鉴定.方法 利用基因定点突变试剂盒,定点突变FGFR2基因,获得其E731K突变的突变型基因,通过设计含有Xba Ⅰ、Xho Ⅰ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序列的引物分别扩增FGFR2基因野生型和E731K突变型的cDNA,克隆至质粒pcDNA3.1-EGFP上,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FGFR2-EGFP和pcDNA3.1-FGFR2E731K-EGFP,利用X-tremeGENE HP DNA将质粒转染至HEK293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FGFR2表达水平.结果 经定点突变已获得野生型的突变型FGFR2基因,碱基序列与设计序列完全一致,cDNA第2191位碱基G突变为A.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FGFR2-EGFP和pcDNA3.1-FGFR2E731K-EGFP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质粒转染HEK293细胞后,荧光显微镜下均可见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质粒pcDNA3.1-FGFR2-EGFP和pcDNA3.1-FGFR2E731K-EGFP转染组中FGFR2 mNR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质粒pcDNA3.1-EGFP转染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成功构建了FGFR2基因野生型和E731K突变型的真核表达质粒,并在HEK293细胞中成功表达,为进一步研究FGFR2基因奠定了基础.

    作者:刘振兴;崔亚洲;刘超;栾静;周小艳;韩金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口服CD226 DNA疫苗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制备口服CD226 DNA疫苗,观察该疫苗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以质粒CD226-PCR2.1-ToPo为模板,PCR扩增CD226基因,克隆至pcDNA3.1载体,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CD226,利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瞬时转染CT-26细胞株,采用RT-PCR法、Western blot法、流式细胞术检测CD226基因在CT-26细胞中的表达.将质粒pcDNA3.1-CD226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包裹制成CD226 DNA疫苗(100 μg质粒/100μl脂质体),经灌胃免疫C57BL/6小鼠,实验分CD226疫苗组、pcDNA3.1组和生理盐水组,流式细胞术检测CD226在小鼠脾细胞中的表达;还原酶法检测NO分泌水平;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NK细胞杀伤活性;ELISA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L-2、IL-4、IFNγ和TNF-α)分泌水平;Real-time PCR法检测肠黏膜组织内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结果 质粒pcDNA3.1-CD226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质粒pcDNA3.1-CD226转染CT-26细胞的转染率为32.14%,转染的CT-26细胞检测到CD226蛋白表达.CD226疫苗组CD226 CD4+T细胞的绝对数、NK细胞杀伤活性、NO分泌水平、脾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IFNγ和IL-2分泌水平、肠黏膜组织内TNF-α和IFNγ基因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pcDNA3.1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而CD226疫苗组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L-4分泌水平及肠黏膜组织内IL-2和IL-4基因mRNA水平,与pcDNA3.1组和生理盐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226DNA疫苗经灌胃免疫,可诱导小鼠全身Th1型免疫应答增强和肠道局部部分Th1型免疫应答增强.

    作者:李岩;王大南;杨芳莉;桑力轩;朱俊丰;李胜军;孙逊;吕昌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东亚钳蝎蝎毒的毒性及其F(ab')2抗体的制备

    目的 测定东亚钳蝎(Buthus martensii Karsch,BMK)蝎毒的毒性,并制备能有效中和BMK蝎毒的F(ab')2抗体.方法 分别经腹腔和肌肉注射小鼠,测定不同产地(山西、山东、河南、辽宁)BMK蝎毒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o);以山西产BMK蝎毒免疫云南矮种马,获得免疫血浆,经盐析、酶解、加热等步骤制备F(ab')2抗体,采用ELISA、免疫扩散和小鼠体外中和试验分别测定超免血浆、纯化的IgG及F(ab')2抗体对各地产BMK蝎毒的抗体效价.结果 山西产BMK蝎毒的LD50小,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1.67 mg/kg,肌肉注射LD50为2.06 mg/kg.制备的F(ab')2抗体的纯度为86.5%;纯化的IgG稀释至1×10-9 mg/ml,抗体ELISA效价呈阳性,较纯化前(1×10-7mg/ml)提高了100倍;纯化的IgG和制备的F(ab')2抗体与山西产BMK蝎毒比例为0.4∶1时,免疫扩散试验出现清晰的沉淀线,与其他产地BMK蝎毒比例均为0.1∶1时,出现清晰的沉淀线;F(ab')2抗体与山西产BMK蝎毒质量比为2∶1时,可保护小鼠100%存活.结论 成功利用蝎毒免疫动物制备了高纯度的F(ab')2抗体,该抗体可有效中和多个产地的BMK蝎毒.

    作者:李妍;范泉水;张志晓;郭平;叶锋平;姜晓梅;邱薇;张富强;郑颖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5种快速提取黑曲霉基因组DNA方法的比较

    黑曲霉是发酵工业广泛应用的重要菌种,可产生葡萄糖氧化酶、纤维素酶、淀粉酶、果胶酶、葡萄糖酸、柠檬酸等重要物质,且产量较高.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进行表达已成为提高产物产量主要的方法之一,而从黑曲霉中提取高纯度的DNA是基因克隆的前提条件.黑曲霉属于丝状真菌,因其细胞壁多糖与几丁质含量较高,细胞壁结构坚固,提取DNA的过程中破壁困难,对提取DNA的纯度与质量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目前,提取黑曲霉基因组DNA的方法较多,本实验旨在对实验室常用的5种快速提取黑曲霉基因组DNA的方法进行比较,为今后合理选择DNA提取方法及方法的改进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李长青;薛永常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荧光偏振法测定融合蛋白制剂中聚山梨醇酯20的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融合蛋白制剂中聚山梨醇酯20(Tween 20)含量的荧光偏振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方法 利用疏水性荧光染料DAF(5-dodecanoylaminofluorescein)与Tween 20胶束内的非极性核心结合,在485 nm激发波长下产生的荧光偏振强度与溶液中胶束浓度呈正相关,来确定样品中的Tween 20浓度.对建立的方法进行专属性、准确性、精密性、拟合度验证.结果 该方法的专属性较好,可排除检测体系中蛋白的干扰;该方法重复检测3次高(250 μg/ml)、中(150 μg/ml)、低(50 μg/ml)、定量下限(lower limit of quantitation,LLOQ,25μg/ml)浓度样品的平均回收率均在(100±20)%的可接受范围内,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5%;标准曲线拟合度良好.结论 立的荧光偏振法专属性、准确性、精密性良好,可用于蛋白制剂中Tween 20含量的测定,并适用于稳定性考察过程中Tween20有效浓度的监测.

    作者:牛冬云;连炜;邬智刚;郝晓峰;柯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牛肺基因组DNA的提取及其质量分析

    目的 从牛肺中提取基因组DNA,并分析其质量.方法 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不同NaC1浓度(0.6、0.8、1.0 mol/L)和水解温度(55、75℃)对组织蛋白水解及DNA释放的影响;采用酶解-沉淀法,按照单因素试验确定的酶解条件提取4批牛肺基因组DNA(100221、100301、100305、100322):二步钙盐沉淀法选择性沉淀DNA,获得DNA钙盐,并进行钠置换,获得DNA钠盐.对提取的牛肺基因组DNA进行质量分析,并考察牛肺新鲜程度对DNA终产品分子量的影响.结果 0.6 mol/L NaC1,55 ℃酶解4h可保证组织蛋白充分水解及基因组DNA完全释放;经二步钙盐沉淀制备的DNA纯度符合药用标准,但DNA产率不稳定,DNA分子量分布较宽,产率低的100305批DNA小分子丰度高;牛肺冻存处理导致DNA分子严重降解.结论 采用酶解-沉淀法从牛肺中提取了基因组DNA,对拓宽去纤苷及其类似物的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妍;惠长野;张文;王佃鹏;高朝贤;杨学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稳定表达转录因子增强子结合蛋白α基因的白血病细胞株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 构建稳定表达转录因子增强子结合蛋白α(CCAAT-enhancer-binding protein α,C/EBPα)基因的白血病髓性细胞系.方法 利用DNA重组技术将C/EBPα基因插入到慢病毒表达载体PLVX-EGFP-3FLAG-Puro中,构建重组慢病毒质粒PLVX-C/EBPα-3FLAG-Puro,与慢病毒包装辅助质粒plp1、plp2、plp/VSVG(1∶1∶1)共转染293细胞,包装出慢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病毒滴度;收集病毒,分别以10、20 MOI感染K562细胞,G418筛选阳性克隆,利用有限稀释法筛选稳定转染的单克隆细胞株,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EBPα蛋白的表达.结果 重组慢病毒质粒PLVX-C/EBPα-3FLAG-Puro经菌落PCR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包装后的慢病毒pSB957的病毒滴度为5×106 TU/ml;pSB957-K562细胞中C/EBPα蛋白的表达水平较高,且20和10MOI pSB957感染的K562细胞中,C/EBPα蛋白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 成功构建了pSB957-K562白血病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C/EBPα在白血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良好的细胞模型.

    作者:邵会媛;栾材富;刘杰;张守信;马新衡;张贵丽;孙成铭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2012年北京市顺义区常住人口麻疹抗体水平的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顺义区常住人口麻疹抗体水平.方法 选择2012年在北京市顺义区连续居住6个月以上的11个年龄组人群作为调查对象,共243名.采用调查问卷,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特征、麻疹患病史、含麻疹成分疫苗免疫史,并采用ELISA法检测研究对象麻疹抗体水平.结果 调查对象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3.13% (202/243),抗体水平中位数为939.23 IU/L.男性与女性的麻疹抗体阳性率、抗体水平以及本市人口与流动人口麻疹抗体阳性率、抗体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免疫史者与无免疫史者和免疫史不详者间,麻疹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有免疫史者抗体水平高于无免疫史者和免疫史不详者.本市和流动人口麻疹抗体阳性率均以8~11月龄低,分别为37.50%、14.29%;均以0~7月龄、1~4岁、5~9岁、35~39岁组高,为100%,其中15~19、20 ~ 24、25~29和30~ 34岁组流动人口麻疹抗体阳性率均高于本市人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本市和流动人口麻疹抗体水平中位数均以0~7月龄低,分别为72.51、96.07 IU/L;高的年龄组本市人口为8~11月龄(3 940.12 IU/L),流动人口为30 ~ 34岁组(3 661.33 IU/L),其中25~29、30 ~ 34、35 ~ 39岁组流动人口麻疹抗体水平中位数高于本市人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4岁组本市人口麻疹抗体水平中位数高于流动人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市和流动人口共调查≤14岁儿童93名,81.72%的人曾接种过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1、2、3剂次及以上疫苗的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在92.61%~100%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体水平中位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本市儿童不同免疫剂次间麻疹抗体阳性率、抗体水平中位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北京市顺义区常住人口中,1~9岁儿童麻疹抗体水平较高,发生大范围麻疹暴发和流行的风险较小,<1岁婴儿麻疹抗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应进一步探索本市15岁以上年龄组免疫策略,以降低该人群发病风险.

    作者:王凤双;吴殚;肖雷;冯冉;唐莹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Sf9昆虫细胞宿主蛋白含量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Sf9昆虫细胞宿主蛋白(host cell protein,HCP)含量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方法 从Sf9昆虫细胞中提取总蛋白,免疫家兔,制备兔抗Sf9细胞总蛋白多克隆抗体,经辛酸-硫酸铵沉淀和CL-4B层析柱纯化后,采用SDS-PAGE分析抗体纯度,间接ELISA法检测抗体效价,Western blot法检测抗体特异性;用纯化的多克隆抗体作为包被抗体,采用改良过碘酸钠法将HRP酶标记至纯化的抗体上作为酶标抗体,采用方阵滴定法确定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的适工作条件.确定该方法的佳线性范围及低检测限,验证该方法的准确度及精密度.将表达戊型肝炎ORF2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感染Sf9细胞,收获病毒培养上清,制备3批纯化的重组蛋白,用建立的方法检测纯化过程中HCP含量的变化,验证其在纯化工艺中的适用性.与商品化试剂盒进行比较,检测两种方法的灵敏度及在制品中的适用性.结果 纯化后的兔抗Sf9细胞总蛋白多克隆抗体纯度达90%以上,抗体效价为1∶10000,可与Sf9细胞蛋白特异性结合.建立的双抗体夹心法ELSA方法佳抗体包被浓度为20 g/ml,37℃孵育1 h;酶标抗体的工作浓度为1∶200,37℃孵育1 h;TMB室温显色30 min;测定各孔A450值.该方法的佳线性范围为50~1 600 ng/ml,低检测为50 ng/ml;不同浓度的Sf9细胞蛋白抗原回收率在87.8% ~ 117%之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制备的3批重组蛋白经超滤及层析纯化后,HCP含量均逐渐降低至小于50 ng/ ml,纯化工艺可有效去除HCP;与商品化试剂盒比较,该方法更适用于检测戊肝类病毒颗粒样品.结论 已成功建立Sf9昆虫细胞残余蛋白含量检测的双抗体夹心法ELSA方法,可用于检测Sf9昆虫细胞/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纯化的重组蛋白中HCP含量.

    作者:王宁;佟雪莲;边雅静;周思杭;李静;王奔;唐玉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蕃茄红素对气道上皮细胞黏液高分泌的作用

    目的 探讨蕃茄红素(lycopene)对人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human neutrophil elastae,HNE)诱导的气道上皮细胞黏液高分泌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0、25、50、75、100、200、400μmol/L的番茄红素处理人支气管上皮细胞株HBE16,采用MTY法检测细胞活性,确定番茄红素试验浓度;用HNE刺激HBE16细胞构建气道黏液高分泌模型,用番茄红素及AG1478进行干预,实验共分5组:对照组(无血清培养基培养)、HNE组(加入终浓度为50 nm/L的HNE)、HNE+蕃茄红素组(加入终浓度为100 μmol/L的蕃茄红素,作用24 h后,给予终浓度为50 nm/L的HNE刺激)、HNE+ AG1478组(加入5μmol/L AG1478预处理30 min后,给予终浓度为50 nmol/L的HNE刺激)、HNE+蕃茄红素+ AG1478组(先加入100 μmol/L的蕃茄红素作用24 h,再给予5μmol/L的AGl478处理30 min后,给予终浓度为50 nmoL/L的HNE刺激).各组均于处理后24 h取样,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黏蛋白5ac(mucin,MUC5ac)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EGFR和磷酸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hosphorylated EGFR,P-EGFR)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各组MUC5ac蛋白的表达.结果 番茄红素浓度低于l 00 μmol/L时对细胞无明显损伤,以100 μmol/L番茄红素作为实验浓度.与对照组比较,HNE组MUC5ac和EGFR基因mRNA转录水平均明显升高,HNE、HNE+番茄红素、HNE+ AG1478组EGFR和P-EGFR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均<0.01);与HNE组比较,HNE+番茄红素、HNE+ AG1478和HNE+番茄红素+ AG1478组MUC5ac和EGFR基因mRNA转录水平均明显降低,EGFR和P-EGFR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HNE组MUC5ac蛋白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HNE组比较,HNE+番茄红素、HNE+ AG1478和HNE+番茄红素+AG1478组MUC5ac蛋白含量均明显降低(P均<0.01).与HNE+ AG1478组比较,HNE+番茄红素+AG1478组中MUC5ac 、EGFR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P-EGFR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 蕃茄红素通过下调EGFR水平对炎性气道上皮细胞黏液高分泌有抑制作用.

    作者:邓玥;张婷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高效价抗肠道病毒71型兔血清的制备及鉴定

    目的 制备高效价的抗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兔血清.方法 分别用RD细胞和Vero细胞培养EV71,纯化后,将经甲醛灭活和未灭活的EV71抗原分别加入佐剂或不加佐剂,经不同途径(肌肉、皮下、腹腔)免疫家兔,每周采血,分离血清,分别采用ELISA、免疫双扩散、免疫荧光和中和抗体试验检测兔血清抗体效价,并分析不同方法检测兔血清抗体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未灭活和灭活的纯化EV71抗原加弗氏佐剂后,经皮下或肌肉途径免疫家兔均可获得高效价的抗EV71兔血清,其中加弗氏佐剂的灭活疫苗经皮下途径免疫获得了高滴度的中和抗体;当抗血清ELISA效价达到或接近1∶108,免疫双扩散效价达到或接近1∶512,抗血清1:2000稀释后荧光强度>++时,可进行免疫家兔的全血采集;不同方法免疫家兔全血采集的血清中和抗体效价为29 406~ 1280652 U/ 0.2ml;免疫双扩散检测与中和抗体和免疫荧光检测结果的相关性较高.结论 获得了高效价的抗EV71兔血清,为EV71疫苗抗原的相关检定创造了条件.

    作者:王继麟;陈晓琦;吴杰;明平刚;宰家敏;郭长福;杨京生;段凯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盐析法与低温乙醇法制备抗人T细胞猪免疫球蛋白工艺的对比

    目的 两种常用抗人T细胞猪免疫球蛋白(anti-human T lymphocyte porcine immunoglobulin)制备工艺的对比.方法 以人T淋巴细胞免疫的健康猪血浆为原料,采用硫酸铵-Sephadex A-50和Cohn低温乙醇法,经醛化人健康红细胞、醛化人胎盘渣及混合人血浆吸收后,制备抗人T细胞猪免疫球蛋白,参考《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相关附录,进行中间品及成品检定.结果 用硫酸铵盐析法与低温乙醇法连续分别制备了3批产品,每批投浆量约5 000ml;3批中间品鉴别试验及3批成品检定结果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相关要求,两种工艺方法均适用于制备抗人T细胞猪免疫球蛋白,但在质量和收获率上,低温乙醇法更具优势.结论 低温乙醇法制备抗人T细胞猪免疫球蛋白更适用于生产.

    作者:徐江峰;张颂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临床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分析

    目的 对引起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的重要病原体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group A type16,CA16)临床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为后续的疫苗研发奠定基础.方法 从昆明地区HFMD临床疑似患者178份咽拭子及粪便标本中分离并鉴定CA16毒株,并对病毒的生长特性、蚀斑形态以及对乳鼠的致病性等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7株CA16病毒:KM1、KM15、KM154、KM165、KM168、KM263、KM881,均属于B1亚型;病毒在Vero细胞上增殖较快,多数毒株4~6d即可达到增殖高峰,但感染性滴度差别较大,低为4.75 lgCCID50/ml,而高可达7.78 lgCCID50/ml;各毒株在Vero细胞上培养相同时间形成的蚀斑形态不同,其中KM15、KM154、KM168蚀斑呈圆形,针尖样大小,边缘较清晰,KM1、KM881、KM263、KM165蚀斑较大,不规则,边缘较模糊;各毒株毒力均较强,经乳鼠颅内注射后,乳鼠均于3~6 d陆续开始发病,除KM168、KM154、KM15组乳鼠为不同程度的发病及死亡外,其他组乳鼠发病率及病毒致死性死亡率均达100%;各毒株对乳鼠的脑、心肌、肺、肌肉、脊髓和肝脏等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损伤较严重的组织为脑和肌肉.结论 分离的CA16毒株对Vero细胞均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蚀斑清晰,毒力较强,且多数毒株感染性滴度较高,可用于CA16病毒致病机理的研究及疫苗的研发.

    作者:姜广菊;李华;杨婷;刘正玲;谢天宏;龙润乡;岳磊;罗芳宇;谢忠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壳聚糖-海藻酸钠包被的副溶血弧菌外膜蛋白K微球疫苗的制备及其口服免疫效果

    目的 制备壳聚糖-海藻酸钠包被的副溶血弧菌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omp)K微球疫苗,并检测其对大黄鱼的口服免疫效果.方法 采用乳化-离子交联法制备副溶血弧菌ompK微球疫苗,筛选表面活性剂司盘-80添加量及壳聚糖包被浓度,经正交试验优化微球疫苗的制备工艺,筛选微球疫苗的冻干保护剂.检测采用优化条件制备的微球疫苗的理化特性及其在不同条件下的释放特性,并将微球添加到饵料中,连续5d投喂大黄鱼,第28天以副溶血弧菌zj2003攻击,检测口服微球疫苗的免疫保护率.结果 适司盘-80添加量为2%~4%,壳聚糖包被浓度为0.6%~0.7%;优化的微球疫苗制备条件为:抗原蛋白浓度10 mg/ml,海藻酸钠浓度1.0%,水油比1∶2,搅拌速度2 000 r/min;微球疫苗的佳冻干保护剂为2%甘露醇;以优化的条件制备的微球圆整性、分散性好,平均直径为(1.91±1.02)μm,表现出酸性条件稳定、中性和弱碱性条件溶胀的特性;微球疫苗口服免疫的大黄鱼对副溶血弧菌zj2003攻击表现出中等程度的保护力.结论 制备了壳聚糖-海藻酸钠包被的副溶血弧菌ompK微球疫苗,并验证了其口服免疫的有效性,为鱼类口服弧菌疫苗的研制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李梅芳;毛芝娟;韩雨杉;童阳阳;许健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常规PCR法快速鉴别不同种属来源的粗品肝素钠

    目的 采用常规PCR法快速鉴别不同种属来源的粗品肝素钠.方法 通过柱回收和胶回收两步回收法,从粗品肝素钠中提取动物残留核酸,以其为模板,通过常规PCR法进行种属来源的鉴定.分别以猪、羊来源的核酸为模板,用3种种属特异性引物(猪、羊1、羊2)进行PCR扩增,验证引物的特异性;对柱回收、胶回收和两步回收法提取的核酸样品及含不同比例(1%、5%、10%、15%)羊来源肝素钠的混合样品进行PCR检测;并检测3批次肝素钠样品的种属来源.结果 猪的引物能特异性扩增猪来源的核酸,羊的引物能特异性扩增羊来源的核酸;采用单一胶回收和柱回收法提取的残留核酸,不能有效地利用常规PCR鉴定种属来源,而两步回收法提取的残留核酸,能有效地利用常规PCR鉴定种属来源;采用两步回收法提取核酸,可检测到含1%羊来源肝素钠的混合样品;3批次的肝素钠样品中均混有羊肝素钠.结论 常规PCR法操作简便迅速,成本较低,可用于不同种属来源的粗品肝素钠的定性检测.

    作者:陈川;朱思宇;李丽;胡淑媛;罗都强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应用于抗体药物捕获的耐碱亲和层析介质性能的比较

    目的 比较应用于抗体药物捕获的耐碱的4种蛋白A亲和层析介质和2种小分子亲和层析介质的性能,为单抗纯化工艺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两种单抗纯品(mAb1和mAb2)测定4种蛋白A亲和层析介质MabSelectSuRe、POROS MabCaptureA、Absolute High Cap、TOYOPEARL AF-rProtein A-650F和2种小分子亲和层析介质Mabsorbent A2P HF、Fabsorbent F1P HF在停留时间分别为4、6、8 min时的动态载量;利用含mAb2的发酵液,从回收率和杂质去除方面比较6种亲和层析介质的纯化效果.结果 在5%穿透点,各介质对mAb1和mAb2的动态载量在35~73 g/L之间.小分子亲和层析介质Mabsorbent A2P HF纯化mAb2的回收率为89%,其他5种介质纯化mAb2的回收率均≥96%;6种介质纯化mAb2的宿主细胞蛋白(host cell protein,HCP)在2 000 ppm之内,蛋白A残留量在20 ppm之内.结论 结合流速、动态载量、回收率和杂质去除效果等指标,可从6种亲和层析介质中挑选适用于抗体类药物下游纯化工艺的耐碱型蛋白A或小分子亲和介质.

    作者:丁建坤;彭育才;邓巧春;何丽秀;闫鸿鹏;谭清清;谢亦武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疫苗的研发进展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A16)是引起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esease,HFMD)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研发CA16疫苗对控制HFMD流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CA16疫苗研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CA16疫苗中和抗体检测方法、动物模型、重组病毒样颗粒(recombinant virus-like particles,rVLPs)疫苗及灭活疫苗等相关的研发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卞莲莲;王一平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固定床反应器在病毒性疫苗研究中的应用

    固定床反应器在病毒性疫苗的研究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固定床反应器能在较小的体积中得到较高的细胞密度和病毒滴度.本文主要介绍固定床反应器在病毒性疫苗研究中的应用及其优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者:陈金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干扰硫氧还蛋白-1对H2O2诱导PC12细胞超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硫氧还蛋白-1(sulfiredoxin-1,Sixn-1)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超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在Lipofectamine 2000的介导下,分别将pLVT574、pLVT575和pLVT576干扰质粒转染PC12细胞,同时设空白对照组(正常培养细胞)及阴性对照组(转染pLVT4质粒),普通显微镜和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率,并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转染细胞中Srxn-1基因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的水平.采用不同终浓度(50、100、150、200、250、300 μmol/L)的H2O2诱导PC12细胞,建立超氧化细胞损伤模型,MTT法检测Srxn-1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并采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试剂盒检测细胞SOD活性及MDA含量.结果 镜下观察可见,转染后细胞死亡数较多,胞体缩小;有绿色荧光,转染效率达50%.si-Srxn-1-575组细胞中Sixn-1基因mRNA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终浓度为200 μmol/L的H2O2处理12 h后,PC12细胞的存活率为66%; H2O2+si-Srxn-1-575组的细胞存活率(49.3%)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65.2%)(P<0.05).H2O2+ si-Srxn-1-575组细胞中SOD活性[(10.319±1.362)U/mg pro]明显低于H2O2+空白对照组[(15.7±1.138) U/mg pro],MDA含量[(5.507±0.297)nmol/mg pro]明显高于H2O2+空白对照组[(3.41±0.281) nmol/mg pro](P均<0.05).结论 Srxn-1对H2O2损伤的PC1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发挥内源性抗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邹颜阳;李琼;李雄武;张徽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佛波酯对人单核白血病细胞THP-1中颗粒溶素表达的激活作用

    目的 探讨佛波酯(phorbol 12-myristate 13-acetatefor,PMA)对人单核白血病细胞THP-1中颗粒溶素(granulysin,GLS)表达的激活作用.方法 分别用不同浓度的PMA(130、160、180 nmol/L)诱导THP-1细胞24 h,RT-PCR法检测细胞中GLS基因mRNA的转录,筛选PMA佳诱导浓度;用PMA佳诱导浓度分别诱导THP-1细胞12、24和48 h,RT-PCR法检测GLS基因mRNA的转录,筛选佳诱导时间;用PMA佳诱导浓度分别诱导THP-1细胞12、24、48和72 h,Westem blot法检测GLS蛋白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48 h时GLS蛋白的表达.结果 以160nmol/L的PMA诱导THP-1细胞24h,细胞中GLS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高;诱导48 h后可检测到GLS蛋白大量表达.结论 PMA可激活THP-1细胞中GLS的表达,本实验为后续进一步研究GLS表达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杨静;杨春;何永林;徐蕾;冯鑫;张春燕;穆柳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