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李晓鸥;张晓伟;王志武
目的 建立检测无细胞百日咳疫苗(acellular pertussis vaccine,APV)中百日咳毒素(pertussistoxin,PT)活性的胎球蛋白结合试验ELISA方法.方法 优化APV中PT残余含量的胎球蛋白结合试验ELISA检测方法,分析不同抗原稀释液对该方法的影响,并对该方法进行线性、精密度、灵敏度、特异性验证.分析丝状血凝素(filamentous hemagglutinin,FHA)、百日咳黏着素(pertactin,Prn)、白喉类毒素(diphtheria toxoid,DT),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 toxoid,TT)在成品疫苗剂量时(即50 μg/ml、16 μg/ml、25 Lf/ml、7Lf/ml)对PT与胎球蛋白结合的影响,确定疫苗解吸附条件,并对不同厂家的8批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进行解析附后,检测PT含量,计算CV.结果 在胎球蛋白包被浓度为5 μg/ml时,使用pH8.5含1%胎牛血清白蛋白(BSA)Tris缓冲液对样品进行稀释后,直接用酶标抗PT抗体进行检测,建立的胎球蛋白结合试验ELISA检测方法的剂量反应曲线线性良好(r均>0.99);试验内CV为13.74% ~5.85%,试验间CV为2.75%~10.39%,灵敏度可达4 ng/ml,精密度好,灵敏度高;降低了PTd的干扰作用,特异性较好.FHA、Prn、DT、TT在成品疫苗剂量时对PT与胎球蛋白的结合无影响;确定疫苗解吸附条件为Tris-柠檬酸钠溶液(4%,w/v)(pH 8.5);各批疫苗3次检测结果的CV值均符合要求,重复性较好.结论 优化后的胎球蛋白结合试验ELISA检测方法可用于APV中残余PT含量的检测.
作者:夏德菊;潘殊男;杨云凯;周第;金萧;王珣;张萍;肖詹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制备人肺炎球菌参考血清,对其中13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PCV)血清型(1、3、4、5、6A、6B、7F、9V、14、18C、19A、19F、23F型)的抗荚膜多糖抗体IgG含量和调理吞噬滴度进行定值.方法 用23价肺炎荚膜多糖疫苗免疫20名健康成人,采集免疫后血浆,进行混合、去纤维蛋白原、过滤、分装、冻干,制备人肺炎球菌参考血清09CS.在WHO细菌性呼吸道病原参考实验室(University of Alabama at Birmingham,UAB)和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Lanzhou Institute of Biological Products,MBP)实验室,采用WHO推荐的Pn PSELISA法,以国际标准血清89SF为标准,对其中13价PCV血清型抗荚膜多糖抗体IgG含量定值;以临时定值的09CS为标准,检测12份WHO校正血清、16份LIBP质控血清和89SF,对定值的准确性进一步验证.同时以调理吞噬杀菌试验(opsonophagocytic killing assay,OPA)测定针对13个血清型的调理吞噬滴度.结果 制备了5 000支(0.5 ml/支)冻干人肺炎球菌参考血清09CS,残留水分含量2.3%.确定了09CS中13价PCV血清型抗荚膜多糖抗体IgG含量的临时定值;以09CS为标准检测的12份WHO校正血清和16份LIBP质控血清的13价PCV血清型抗荚膜多糖抗体结果,与以89SF为标准检测的结果,均具有良好的直线相关关系(r≈1.00,P<0.05);以09CS为标准检测的89SF的13价PCV血清型抗荚膜多糖抗体的新值与其原定值比较,各血清型的误差百分率的绝对值均<20%.确立了09CS中13价PCV血清型调理吞噬滴度.结论 LIBP成功制备了人肺炎球菌参考血清09CS,完成了对其中的13价PCV血清型抗荚膜多糖抗体IgG含量的准确定值,并确定了调理吞噬滴度.
作者:赵志强;王欣茹;石继春;王浩;刘方蕾;乔瑞洁;吴兵;王弢;何彦林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制备人α1微球蛋白(alpha l-mieroglobulin,α1-MG)ELISA定量检测试剂盒,并初步应用于临床标本的检测.方法 用重组人α1-MG蛋白免疫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对单抗的特性进行鉴定后,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制备α1-MG试剂盒,并进行线性范围、灵敏度、准确性、精密性验证.应用制备的试剂盒检测100份健康人血清中的α1-MG含量,计算正常参考值;分别应用试剂盒及放射性免疫分析法(radioactive immunoassay, RIA)检测87份人血清标本,分析试剂盒与RIA法检测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经间接ELISA法筛选及克隆化培养,共获得4株稳定分泌抗α1-MG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制备的试剂盒佳线性范围为0.5~60 mg/L,灵敏度为0.03 mg/L,检测不同浓度α1-MG的回收率在92.7%~97.1%之间,批内、批间变异系数(CV)分别为4.78% ~8.57%和4.30%~6.84%;该试剂盒检测健康人血清样本中α1-MG含量正常参考值为15 ~ 32 mg/L,与RIA法的检测结果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58 6).结论 制备的人α1-MG ELISA检测试剂盒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灵敏度,且与RIA法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符合临床免疫分析的要求,适用于临床检测和科研应用.
作者:魏雁虹;何巍;耿辉;宋帅;刁斌斌;杨广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中A群游离多糖含量的定量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方法 采用高效阴离子色谱-电导法(high-performance an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 with conductivity detection,HPAEC-CD),分析柱:Ion-PacTMAS11 Analytical(4 mm×250 mm),22 mmol/L NaOH流洗,流速为1 ml/min,25μl自动进样,电导检测.筛选样品的氧化反应佳温度、双氧水浓度及干烤时间,确定HPAEC-CD的检测限和定量限,并进行专属性、准确性及精密度验证.应用建立的方法检测3批多糖蛋白结合物原液A-破伤风类毒素(A-tetanus toxoid,A-TT)多糖及游离多糖含量,并与《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附录ⅦA磷测定法中的传统比色法进行比较;同时检测3批A、C群及A、C、W135、Y群脑膜炎球菌多糖蛋白结合疫苗的多糖及游离多糖含量.结果 确定样品的氧化条件为:100 μl/ml H2O2,220℃干烤90 min.磷标准品在0.1~1μg/ml范围内,峰面积和浓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77);TT、C-TT、W-TT及Y-TT对测定无干扰;该方法的检测限为0.007 μg/ml,定量限为0.024 μg/ml;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原液的加样回收率在97.56% ~ 102.95%之间;重复性及不同操作者间的精密度试验结果RSD均小于5%.A-TT的多糖含量及游离多糖含量与传统比色法测定结果差异较小;3批A、C群及A、C、W135、Y群脑膜炎球菌多糖蛋白结合疫苗的多糖含量均符合《A、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草案》及《A、C、W135、Y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草案》要求,游离多糖含量分别为24.31%、23.04%、24.44%和19.07%、17.80%、19.46%.结论 采用H2O2氧化处理,HPAEC-CD检测,除了能对脑膜炎球菌多糖蛋白结合疫苗中微量A群多糖含量进行定量检测外,还能够进行游离多糖含量的检测.该方法灵敏度和精密度良好,操作简单、安全,对操作者及环境提供了保护.
作者:王平;林海涛;焦小玲;刘梅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NaHCO3缓冲体系的动态变化对培养法支原体检查的干扰作用,确保生产过程中支原体污染检查的准确性.方法 用NaHCO3缓冲液和NaOH分别调整狂犬病病毒收获液及不含病毒样本的病毒稀释液pH至6.92、7.51、7.65、7.85、8.04和8.48,分别接种于支原体半流体培养基和精氨酸支原体肉汤培养基,进行培养法支原体检查,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样品分别用指示细胞法(DNA染色法)和实时荧光PCR法进行复检.结果 用NaHCO3缓冲液调整狂犬病病毒收获液pH值至7.85以上时,培养法支原体检查结果为阳性,但指示细胞法(DNA染色法)和实时荧光PCR法复检结果均为阴性,排除样品污染支原体的可能性.结论 用NaHCO3调整病毒培养物等生物样品pH值达7.85以上时,对培养法支原体检测结果产生干扰作用.
作者:刘辉;李婷婷;邱璐;张波;崔越;戴长河;林洪娟;夏青娟;惠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在CHO细胞中表达抗人肿瘤坏死因子(human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hTNF-α)人源单克隆抗体,并对抗体纯化后进行鉴定.方法 将含有编码抗hTNF-α人源单克隆抗体轻、重链可变区及恒定区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HL,利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转染CHODG44细胞,经氨甲喋呤(methotrexate,MTX)加压筛选和单克隆筛选,获得分泌表达抗hTNF-α人源单克隆抗体的CHO细胞株.应用MabSelectSuRe和Capto adhere两步层析纯化抗体后,分析抗体的纯度、N-末端序列、结合动力学平衡常数及中和活性.结果 经两步层析后,抗hTNF-α人源单抗经SDS-PAGE分析,可见纯度较好的抗体重链、轻链和完整抗体条带,SEC-HPLC纯度为98.79%;抗体的轻、重链N-末端氨基酸序列与预期一致,其结合动力学平衡常数(KD)为1.34×10-10 M,能拮抗TNF-α对L929细胞的杀伤作用,对TNF-α细胞毒的中和率达90%左右.结论 在CHO细胞中成功表达了具有较好中和活性的抗hTNF-α人源单克隆抗体.
作者:崔文禹;李计来;凌媛;李树香;刘敬;王欣怡;徐静;张云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1型(DENV-1)E蛋白第三结构域(EⅢ),并分析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方法 利用PCR技术从质粒pMD-D1 prM/E中扩增DENV-1的EⅢ序列,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2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D 1EⅢ,转化至E coli Rosetta2(DE3)中,IPTG诱导表达.表达的重组蛋白经亲和层析和阴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后,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抗体的特异性,间接ELISA法检测抗体滴度,蚀斑减少中和试验(plaque reduction neutralization test,PRNT)检测中和抗体效价.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经腹部皮下多点注射BALB/c小鼠3次,末次免疫2周后,用DENV-1(Hawaii株)经脑内攻击,分析重组蛋白对小鼠的免疫保护力.结果 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D1EⅢ经双酶切和测序证实构建正确;表达的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3 000,主要以可溶性形式表达,占重组菌裂解上清蛋白量的52.37%;纯化的纯度可达90%以上,浓度达2 mg/ml;制备的多克隆抗体特异性强,效价高;重组蛋白能保护57.1%的小鼠免受致死剂量DENV的攻击.结论 成功在E.coli Rossetta2(DE3)中高效表达了DENV-1 EⅢ蛋白,纯化的重组蛋白免疫家兔获得的多克隆抗体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较高的效价,且在小鼠免疫保护试验中显示出较好的保护力.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E蛋白的功能和登革新型疫苗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作者:汪伟;李竹石;谭帅;赵宇;刘莉娜;刘俐;蔡峰;曾献武;杨会强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氢氧化铝佐剂的内控质量标准.方法 参照《欧洲药典》7.0对氢氧化铝佐剂进行吸附能力、沉降率、细菌内毒素、无机盐及金属离子的检测,并对30批氢氧化铝佐剂的pH值、氢氧化铝含量、残留氨含量进行趋势分析,建立氢氧化铝佐剂的内控质量标准.结果 建立了氢氧化铝佐剂的内控质量标准13项(1.5mg铝完全吸附1、2、3 mg/ml BSA溶液中的蛋白,5、8和10 mg/ml BSA的溶液中有残留蛋白,且残留的蛋白呈一定的浓度梯度;铝含量为1 mg/ml时,上清液小于20 ml;内毒素含量每毫克铝<5 IU;氯化物≤0.33%;硝酸盐≤100 ppm;硫酸盐≤0.5%;铵盐≤50 ppm;砷盐≤1 ppm;铁盐≤15 ppm;重金属≤20 ppm;pH值4.19~5.25;氢氧化铝含量6.87~12.78 mg/ml;残留氨含量<0.04%),涵盖了《欧洲药典》要求的所有项目.结论 建立了氢氧化铝佐剂的质量评价体系,填补了国内氢氧化铝佐剂质量评价方面的空白,为全面、客观评价氢氧化铝佐剂的质量提供了依据.
作者:唐朝辉;张莉;罗勇;张华;胡高翔;耿其秀;秦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制备富铁亚硝基猪血红素肽.方法 以新鲜猪血为原料制备血红蛋白,分别取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风味蛋白酶及碱性蛋白酶,在各自适温度和pH条件下水解,有限酶解成较长的多肽链,分析水解效果,选择适酶进行酶解条件确定试验.取酶解后的产物,合成富铁亚硝基血红素肽,定性检测合成肽产物.结果 综合螯合物颜色和铁螯合活性,确定佳酶解用酶为胰蛋白酶.佳酶解条件为:底物浓度10%,加酶量5 000 U/g,反应时间4h,在此条件下,水解产物与亚硝酸钠反应生成亚硝基血红素肽,且螯合铁的效果好.定性检测显示,产物中生成了亚铁血红素肽及亚硝基血红素肽.结论 成功制备了富铁亚硝基猪血红素肽.
作者:潘风光;陈艳;赵静;王占博;杨巍;朱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制备抗犬新孢子虫MIC6单克隆抗体,并进行鉴定.方法 用重组蛋白pGEX-MIC6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收集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对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进行筛选后,经腹腔注射BALB/c小鼠,制备腹水,鉴定单抗的亚类.采用辛酸-硫酸铵法结合蛋白亲和层析柱纯化腹水,SDS-PAGE分析抗体的相对分子质量,间接ELISA法检测抗体效价及特异性,BCA蛋白浓度检测试剂盒测定抗体浓度.结果 终获得两株能稳定分泌新孢子虫MIC6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1A1和1H11,分泌的抗体分别属于IgG1和IgG2b亚类.纯化后的腹水经SDS-PAGE分析,分别可见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0 000的重链和25 000的轻链条带,纯化效果较好;1A1和1H11的腹水效价分别为5.12×104和1.024×105,浓度分别为0.935和2.010 mg/ml,两株单抗均能特异性识别新孢子虫,与弓形虫无交叉反应.结论 制备的抗犬新孢子虫MIC6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较强,为进一步研究新孢子虫MIC6的生物学功能及建立特异敏感的新孢子虫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作者:田来明;杨滨僮;张桐嘉;宫鹏涛;李建华;王全楷;杨举;李赫;王伟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采用汉逊酵母系统表达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31和33型L1蛋白类病毒颗粒(virus-like particles,VLPs),纯化后检测其免疫原性.方法 将表达HPV31和HPV33 L1蛋白的重组汉逊酵母工程菌经高密度发酵,收集菌体,进行高压均质破碎后,采用亲和层析法纯化HPV31和HPV33 L1 VLPs,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重组蛋白,透射电镜观察VLPs形态,动态光散射仪分析VLPs粒径大小及分布情况.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HPV31 L1 VLP组(蛋白含量0.5 μg,铝含量0.24 mg)、HPV33 L1 VLP组(蛋白含量0.5μg,铝含量0.24 mg)和佐剂对照组(铝含量0.24 mg),分别于0、1、3周经腹腔注射免疫小鼠,于每次免疫后1周经眼球采血,分离血清,采用假病毒中和试验检测血清中和抗体滴度.结果 纯化的HPV31和HPV33 L1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6 000,可与HPV L1通用型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经透射电镜及动态光散射观察,可见VLPs形成,但部分L1蛋白以五聚体的壳粒形式存在,未包装成颗粒.HPV31和33 L1 VLPs初次免疫后1周,即能诱导BALB/c小鼠产生较高滴度的血清中和抗体,且明显高于佐剂对照组(P<0.05),随着免疫次数的增加,HPV31L1 VLP组和HPV33 L1 VLP组免疫小鼠血清中和抗体滴度也相应增加.结论 应用汉逊酵母可高效表达HPV31和HPV33 L1重组蛋白,并形成VLPS.用含铝佐剂的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可作为多价重组HPV疫苗的组分抗原.
作者:高波;张靖;张学峰;王立莉;梁宇;李启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毒力稳定性.方法 按照《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及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乳鼠返祖传代试验及小鼠脑内致病力试验SOP》,对随机抽取的28批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进行乳鼠返祖传代试验的脑内致病力检测,同时测定发病乳鼠脑组织悬液的病毒滴度,并应用SPSS 13.0软件对28批疫苗病毒滴度、发病乳鼠脑组织上清病毒滴度及发病乳鼠脑内病毒对小鼠的脑内致病力检测结果进行Kendall相关性分析.结果 28批乙脑减毒活疫苗病毒滴度为6.0~7.1 LgPFU/ml,发病乳鼠脑内病毒对小鼠的脑内致病力(LD50)均低于3.0 LgLD50/0.03 ml,发病乳鼠脑组织上清病毒滴度为5.8~ 7.0 LgPFU/ml.发病乳鼠脑内病毒对小鼠的脑内致病力与疫苗滴度及发病乳鼠脑组织上清病毒滴度间不存在相关性,而疫苗滴度与发病乳鼠脑组织上清病毒滴度间低度相关.结论 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毒力稳定,乳鼠传代返祖试验及其判定标准科学严谨,用于疫苗的质量控制是可行的,进一步表明SA14-14-2株遗传稳定性良好.
作者:杨邦玲;王洪强;王凯;王晓丹;李玉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AD已经造成了严重的社会负担,而且目前仍无有效的方法可以治疗.近年来,使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治疗AD被认为是一种有潜力的疗法.本文对AD、Aβ级联假说、IVIg治疗AD的作用机制以及临床试验等作一综述,并对未来IVIg治疗AD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作者:辛叶;曹海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检测脊髓灰质炎病毒突变比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并进行验证及初步应用.方法 分别建立检测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突变株和非突变株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并进行特异性、重复性和灵敏度验证.通过Ct值计算样品的突变比例(revertant proportion,RP),并进行准确性和重复性验证.采用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脊髓灰质炎病毒减毒株的突变比例.结果 建立的检测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突变株和非突变株的荧光定量PCR方法能够特异性扩增相应基因片段;重复性试验Ct值的变异系数(CV)为0.085%~5.564%;灵敏度为1×10-7~1×10-6 ng,Ⅰ、Ⅱ、Ⅲ型非突变荧光定量PCR可分别检测到含量约0.084 3、0.029 2和0.266 7 CCID50的病毒.荧光定量PCR测定RP的方法经验证发现,Ⅰ、Ⅱ、Ⅲ型混合质粒对照的RP检测值与理论值的差异较小,分别为0.0409±0.037 4、0.008 8±0.034 3和-0.029 6±0.026 8.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减毒株的RP分别为0.001 0、0.0020和0.001 7.结论 荧光定量PCR分析脊髓灰质炎病毒突变比例的方法,特异性、重复性及准确性均较好,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用于实验室内部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突变比例测定,并可能成为脊髓灰质炎病毒体内或体外神经毒力评价的替代方法.
作者:王潇潇;刘宇;温智恒;杨永娟;李懿;张中洋;李秀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用不同工艺制备E型肉毒毒素,脱毒制备类毒素,并分析其免疫原性.方法 分别用菌体内提取法和酸沉淀法制备E型肉毒毒素,进行毒素型特异性检定及毒力测定后,脱毒制备类毒素,参考《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进行结合价、蛋白氮(PN)含量、总氮(TN)含量、pH测定及脱毒检查和毒性逆转试验.选择结合价较高的2批类毒素配制3组抗原,经家兔皮下进行基础免疫(共2针)和3程超免疫(2针/程),每针间隔14d,每程免疫间隔30 d,均于第2针免疫后第20天,经耳缘静脉采血,分离血清,参考《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附录ⅪH肉毒抗毒素效价检测法,检测抗体效价.结果 55、120 h菌体内提取毒素(201112001和201112003批)及55、120 h酸沉淀提取毒素(201112002和201112004批)均为E型肉毒毒素,毒力分别为6.2× 103、5.0× 102、4.5×102、6.5×103 LD50/ml;各组类毒素脱毒检查和毒性逆转试验结果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规定,55 h酸沉淀提取毒素其类毒素TN、PN含量高,120 h菌体内提取毒素低.制备的3组抗原(201112001-1、201112004-1及201112004-2批)抗原结合价分别为900、2 100和900 BU/ml;两种方法制备的类毒素按高结合价配制抗原,免疫后的血清效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制备的类毒素按相同结合价配制抗原及同批类毒素配制的不同结合价抗原,免疫后的血清效价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酸沉淀法从120 h培养液中提取毒素可获得与55 h菌体内提取毒素相同免疫原性的类毒素.酸沉淀法操作简便,更适宜马匹免疫用E型肉毒抗原的规模化生产.
作者:高建军;李育合;孟祥玉;武毅;谢小荣;金学敏;杨俊杰;段丽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北京市朝阳区部分婴幼儿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感染率及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发病情况.方法 选择北京市朝阳区小红门、酒仙桥社区6~ 35月龄健康婴幼儿为观察对象,共采集血清414份,检测中和抗体水平,并采集符合“可疑肠道病毒病”入选标准患者的咽拭子和肛拭子标本,应用RT-PCR法进行其他肠道病毒EV-G、柯萨奇病毒A16型(Coxsackie virus type A16,CA16)、EV71特异性核酸筛查.同时对观察对象进行1年随访,调查HFMD发病情况.将观察对象分为6~11月、12~ 17月、18 ~ 23月、24 ~ 29月、30~35月5个月龄组.结果 414名观察对象中,EV71中和抗体阳性39人,阳性率为9.42%,随着月龄的增加,阳性率呈递增趋势(P<0.001);男性婴幼儿EV71中和抗体阳性率为8.90% (17/191),女性为9.87% (22/223),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14名观察对象中,29例肠道病毒阳性,其中女性14例,男性15例,男女发病比例为1.07:1;CA16感染率为31.03%(9/29),EV71感染率为17.24%(5/29),其他肠道病毒感染率为51.72%(15/29).尚不能认为男女性别间肠道病毒感染及EV71和CA16感染的构成比有差别,也不能认为EV71中和抗体情况对肠道病毒感染率和EV71发病率有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EV71感染人数呈递增趋势,而CA16则保持不变;小红门社区EV71中和抗体阳性率(12.25%)与酒仙桥社区(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月龄越大,婴幼儿血清EV71抗体阳性率越高;小红门和酒仙桥地区检测到的HFMD患儿主要病原体为CA16和EV71,且CA16感染率高于EV71感染率.
作者:郑东旖;刘兆秋;艾星;韩慧霞;傒佶;白云骅;李丽;时念民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比较两种柱层析方法纯化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 toxoid,TT或TTd)化学特性和免疫原性.方法 以硫酸铵盐析一步纯化TT原液,再分别以Superdex 200和Sephacryl S-300 HR柱层析进一步纯化,并对纯化TT进行各项化学特性及小鼠免疫原性检测.结果 经硫酸铵盐析纯化,TT纯度可达85%左右,再经柱层析纯化后,两种方法测定(SDS-PAGE和HPLC)TT单体含量(纯度)均可达95%以上,盐析和柱层析两步纯化后,蛋白质回收率均在45%以上,各项检定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05年版)中《吸附破伤风疫苗制造及检定规程》的要求;纯化TT在小鼠体内产生了较好的免疫原性.结论 经一步或多步纯化可显著提高TT的纯度,并大限度地减少TT二聚体和多聚体含量;采用两种柱层析方法制备的纯化TT具有更好的化学特性和良好的免疫原性.本实验为多糖-蛋白质结合疫苗及其他以TT为联合疫苗组分的疫苗提供了更加安全有效的蛋白质.
作者:吴兵;范锋锋;刘方蕾;于旭博;王欣茹;罗树权;方红春;李燕婷;陈作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adsorbed diphtheria-tetanus-acellular pertussis combined vaccine, DTaP)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确定供试品大有效稀释倍数(maximumvalid dilution,MVD),并将两个厂家的鲎试剂(λ=0.25 EU/ml)进行灵敏度复核试验后,按照《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附录ⅫE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要求,采用稀释法进行供试品干扰试验,确定无干扰稀释倍数;采用凝胶限量试验对13批DTaP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测,并采用动态显色法定量检测其中6批DTaP细菌内毒素含量.结果 供试品MVD为800倍;两个厂家鲎试剂灵敏度均在0.125~0.5(0.5~2λ)范围内,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规定的标准.将DTaP稀释400倍可排除干扰.13批DTaP凝胶限量试验结果均<12EU/剂,其中6批DTaP动态显色法结果均<2.5EU/剂,相同6批疫苗两种检测方法的结果趋势一致.结论 凝胶限量试验与动态显色法均可用于DTaP细菌内毒素检查,但凝胶限量试验更经济,操作更简便,适用范围更广.
作者:刘晓凤;唐朝晖;邓杰;周晓舟;张飞伟;秦敏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使用无血清培养基体外分离培养人牙髓干细胞(dental pulp stem cell,DPSC),并分析其生物学特性.方法 分别用有血清培养体系(SCM: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和无血清培养体系(SFM:化学成分明确的、无动物源成分的市售培养基MesenCult-XF medium)培养人DPSC,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增殖情况及形态特征.细胞传至5代后,检测两种培养基培养的细胞的增殖能力、免疫表型和分化能力.结果 SFM与SCM培养的细胞形态相似,但SFM培养的细胞外形显得纤细、细长,立体感更强;SFM与SCM培养的人DPSC有相似的增殖能力、细胞表型和分化能力,且SFM培养的人DPSC成骨和成软骨分化能力更强.结论 本实验表明,SFM能够在体外培养扩增人DPSC,并维持其干细胞特性,包括自我更新能力(集落形成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可取代FBS用于细胞治疗及生物医学研究.
作者:钟萌;赵奎君;马致洁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 对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简称金葡菌)菌株进行鉴定,为研制相关疫苗提供参考.方法 将稀释的6株疫苗研制用备选金葡菌菌株49521、12602、49525、12605、55804、10832及质控菌株25923、12228菌悬液划线接种TSA平板及Columbia血平板,观察菌落形态,并涂片染色镜检;利用API Staph生化试剂盒、staphylase test血浆凝固酶检测试剂盒及30μg头孢西丁药敏纸片对菌株进行鉴定;利用PCR法鉴定菌株16S rRNA基因、荚膜基因型及mecA基因;用系列稀释的菌悬液经腹腔注射BALB/c小鼠,初步测定菌株毒力.结果 6株金葡菌经平板培养,可见圆形、凸起、不透明、有光泽的菌落,Columbia血平板培养的菌落周围可见透明溶血环,镜检结果为革兰阳性球菌,呈单、双或葡萄串状排列.6株菌株的生化反应结果相同,且与质控菌株25923反应结果一致;6株菌株的凝固酶试验结果均为阳性,均对头孢西丁敏感,均未扩增出mecA基因片段,为甲氧西林敏感菌株(methicillin sensitive Staphylococcus aureus,MSSA).6株菌株均扩增出1 544 bp的16S rRNA基因片段,与GenBank中的参考序列NR_075000.1的同源性均为99%;菌株49521、12605、55804、10832均扩增出340 bp的cap5基因片段,与GenBank中序列U81973.1的同源性为99%~ 100%;菌株12602、49525均扩增出171 bp的cap8基因片段,与GenBank中序列U73374.1的同源性均为100%.6株菌株的半数致死量(LD50)均在2.5× 108~2.5× 109CFU之间.结论 对6株疫苗研制用备选金葡菌进行了鉴定,为疫苗研制中菌株鉴定及不同荚膜型菌株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作者:郭京蓉;袁玉兰;周继唯;林海涛;焦小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