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曦;刘北忠;钟梁;高远梅;胡秀秀;王慧;马鹏鹏;朱新瑜
目的 构建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CPV)VP2蛋白重组人5型腺病毒.方法 将从CPV中PCR扩增的VP2基因克隆至穿梭质粒pacAd5 CMVK-NpA中,经酶切及测序鉴定,将构建正确的重组穿梭质粒pacAd5-cVP2与骨架质粒pacAd5 9.2-100经Pac Ⅰ酶切线性化,共转染293AD细胞,进行同源重组,包装出重组腺病毒rAd5v-cVP2,按Karber法计算重组腺病毒的病毒滴度(TCID50).电镜下观察重组腺病毒的形态;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CPV VP2基因mRNA的转录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重组穿梭质粒pacAd5-cVP2经酶切及测序证明构建正确;包装出的重组腺病毒rAd5v-cVP2的病毒滴度可稳定在108.25 TCID50/ml;电镜下观察可见典型的腺病毒外型特征;重组腺病毒感染的293AD细胞可检测到VP2基因的转录和表达.结论 已成功构建了CPV VP2蛋白重组人5型腺病毒.
作者:杨洋;宫婷;米立娟;赵敬慧;陈奇;钱方;刘晔;张守峰;扈荣良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纯化赤子爱胜蚓核酸酶样蛋白,并鉴定其活性.方法 将制备的赤子爱胜蚓核酸酶样蛋白粗提液透析后,经Bio-CAD CM柱层析系统非连续梯度洗脱,收集洗脱峰,对有活性的梯度洗脱峰样品进行单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1D-PAGE)及切胶纯化,将切胶回收纯化的蛋白样品进行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D-PAGE),回收蛋白,进行活性和浓度检测.结果 透析后的蛋白粗提液经Bio-CAD CM柱层析分离,得到3个不同洗脱梯度的可降解DNA的活性峰,3个梯度蛋白的PAGE带型基本一致,经PAGE分离获得3个核酸酶样蛋白纯品EWD1、EWD2和EWD3,得率和纯化倍数分别为:27.9%,11.6;16.7%,11.2;16.7%,18.6.结论 成功纯化了赤子爱胜蚓核酸酶样蛋白,并保持了其良好的生物活性.该纯化方法简单、快速、经济、实用,为该蛋白结构及功能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于保锋;刘志贞;张悦红;解军;程牛亮;王建华;牛勃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重叠延伸PCR法,定点突变微生物产谷氨酰胺转氨酶(Microbial transglutaminase,MTG)基因.方法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Streptomyces sp.H197基因中MTG序列及重叠延伸PCR定点突变技术的原理,利用DNA-MAN5.0软件设计引物,以提取的Streptomyces sp.H197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MTG基因,以扩增的MTG基因片段为模板,采用重叠延伸PCR技术对一个位点进行定点突变,胶回收PCR产物,与克隆载体pMD 19-T连接后,转化感受态E.coli DH5α,提取质粒,经PCR及单、双酶切鉴定,并测序.结果 重叠延伸PCR产物可见含有酶切位点和突变位点的特异性片段;重组质粒pMD19-T-MTG经PCR及单、双酶切鉴定,证明构建正确;测序结果表明,与野生型序列比对,仅有一个碱基发生改变,即第773位腺嘌呤突变为胞嘧啶,突变位点与预期一致,实现了目标位点的定点突变.结论 重叠延伸PCR法对MTG基因序列预定位点突变成功,证明阳性克隆子含突变位点,为下阶段突变型功能表达奠定基础.
作者:叶程;邵坤彦;王亚南;覃桂;代风娇;何冬兰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南极磷虾粉及其与钙联合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的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10组,即虾粉低、中、高剂量组、钙组、联合低、中、高剂量组、氟化钠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每组10只,通过切除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假手术组仅切除卵巢附近部分脂肪组织.各实验组分别灌胃低、中、高剂量虾粉、钙、低、中、高剂量虾粉+钙、氟化钠,假手术组与模型对照组正常饮食.12周后,经腹动脉取血,分离血清,检测钙离子浓度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取股骨观察骨密度及生物力学差异,并检测骨灰分含量;取胫骨检测骨氟含量.结果 虾粉低、中、高剂量组及联合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钙浓度随虾粉剂量的增加逐渐降低,虾粉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血钙浓度高于模型对照组;虾粉低、中、高剂量组ALP活性均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且随着虾粉剂量的增加,ALP活性增强.联合低、中、高剂量组大鼠骨密度均高于模型对照组(P均<0.05),且优于低、中、高剂量虾粉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虾粉低剂量组及联合中、高剂量组均可明显增加骨大力学载荷值(P均<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剂量虾粉组随虾粉剂量增加骨氟含量增多,与钙联合应用后,降低了骨氟含量(P均<0.01),联合低、中、高剂量组与相同剂量的虾粉组相比,骨氟含量均降低;虾粉低、中、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骨灰分含量升高(P均>0.05).结论 使用虾粉治疗骨质疏松时,低剂量效果佳;若虾粉与钙联合治疗,中剂量虾粉加钙改善骨质疏松效果佳.
作者:蔡维望;张俊忠;佟加贝;成航;葛鲁娜;李俊玲;王世立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负载Ag+ D72树脂色谱柱分离纯化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或ARA)的工艺.方法 采用负载Ag+ D72树脂色谱柱对微生物油脂中的ARA进行分离纯化,确定佳分离纯化参数,利用气相色谱法检测ARA的含量.结果 负载Ag+ D72树脂的大饱和吸附量约为9 mg/g干树脂,在吸附温度0℃、不饱和脂肪酸甲酯上样质量浓度5 mg/ml,5%丙酮正己烷溶液(体积比)洗脱、解吸温度30℃、洗脱流速2ml/min的条件下,ARA的纯度达89.4%,收率达79.3%.结论 负载Ag+ D72树脂色谱柱可有效分离纯化微生物油脂中的ARA,为进一步生产高纯度的ARA,进而规模化生产ARA产品提供了参考.
作者:齐佳;于长青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应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小鼠可溶性IL-5α受体(Soluble IL-5 receptor α,sIL-5Rα)蛋白,并对其抗原性进行鉴定.方法 应用Vector NTI AdvanceⅡ软件优化小鼠IL-5Rα基因胞外区密码子后合成序列,将sIL-5Rα克隆至pFastbacI中,构建重组穿梭质粒pFastbacI-sIL-5Rα,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DH10BacTM,构建重组杆粒Bacmid-sIL-5Rα,转染sf9细胞,通过异源基因重组获得杆状病毒,采用Reed-Muench法检测扩增后病毒滴度;将P3、P4代病毒以0.05 MOI感染sf9细胞,SDS-PAGE鉴定sIL-5Rα蛋白的表达,表达产物应用阳离子交换层析法进行纯化,并对纯化的sIL-5Rα蛋白进行SDS-PAGE及Western blot鉴定.结果 重组杆粒Bacmid-sIL-5Rα经PCR鉴定,证明构建正确;P3代重组杆状病毒的病毒滴度为1.7× 107pfu/ml;表达及纯化的sIL-5Rα蛋白在相对分子质量约43 000处可见特异蛋白条带,感染的sf9细胞裂解上清可与兔抗小鼠IL-5Rα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 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成功表达了小鼠可溶性IL-5Rα受体蛋白,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及在哮喘模型动物中的治疗作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作者:张悦鸣;段跃强;罗德炎;姚惠娟;王希良;李志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对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otal triiodothyroxine,TT3)定量标记免疫分析试剂盒质量标准进行验证.方法 对具有代表性的6个厂家的TT3定量标记免疫分析试剂盒进行外观和物理检查后,进行线性、低检出限、准确性、精密度、质控品测定值、特异性和稳定性验证.结果 6个厂家的TT3定量标记免疫分析试剂盒外观和物理检查均达到要求;低检出限高为0.3 ng/ml;质控数据均呈3个梯度;准确性、精密度、特异性及稳定性良好.该类试剂盒基本满足此行业标准规定的要求,也基本符合此类试剂盒的现阶段的技术要点.结论 TT3定量标记免疫分析试剂盒质量标准的制定,对此类试剂盒的实验方法及质量标准进行了规范,进而促进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也为该产品的检验检测、临床使用评价及监管提供了技术依据.
作者:沈舒;黄颖;刘艳;高尚先;张春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JY佐剂对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 18型L1蛋白病毒样颗粒(Virus-likeparticle,VLP)黏膜免疫效果的影响,并观察鼻腔反复免疫后与HPV58、11和6型的免疫交叉反应.方法 用含或不含JY佐剂的HPV18 L1 VLP分别经肌肉和鼻腔免疫BALB/c小鼠,并设PBS对照组,于第0、3、6周各免疫1次,免疫后第2、5、8周采血,ELISA法检测血清IgG抗体滴度;于第8周分离脾淋巴细胞并收集呼吸道灌洗液,采用IFNγELISPOT试剂盒检测细胞免疫效果,ELISA法检测黏膜免疫效果;鼻腔免疫各组取5只小鼠,继续免疫10次,每次间隔3周,收集第14、20、26、32和38周的血清,ELISA法检测HPV18 L1蛋白与HPV58、11和6型的免疫交叉反应.结果 免疫3次后,不含或含有佐剂的HPV18 L1蛋白经肌肉免疫后的血清IgG抗体滴度(均为104.6)高于经鼻腔免疫后的血清IgG抗体滴度(分别为101.9和102.8).含有佐剂的HPV18 L1蛋白经鼻腔免疫后呼吸道灌洗液中sIgA抗体浓度(30.06 μg/ml)明显高于不含佐剂的HPV18 L1蛋白鼻腔免疫组(23.47 μg/ml)(P<0.01),但肌肉免疫组未检测到sIgA抗体.含有佐剂的HPV18 L1蛋白经鼻腔免疫诱导的细胞斑点数明显高于不含佐剂的HPV18 L1蛋白鼻腔免疫组(P<0.01),不含佐剂与含佐剂的HPV18 L1蛋白肌肉免疫组诱导的细胞斑点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18 L1免疫小鼠后的血清与HPV58、11和6型之间均有交叉反应,在第32周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滴度高.结论 HPV18 L1 VLP经肌肉免疫后,其血清抗体水平高于鼻腔免疫组,但该蛋白鼻腔免疫后细胞免疫反应和黏膜sIgA抗体水平均高于肌肉免疫组;JY佐剂能增强HPV18 L1蛋白经鼻腔免疫后的小鼠细胞反应及黏膜sIgA抗体应答,但肌肉免疫组佐剂作用不明显;HPV18 L1蛋白反复鼻腔免疫后,可拓宽抗原保护谱.
作者:麻粉莲;袁武梅;张骞;郑文芝;赵智慧;郑丽舒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构建表达肝细胞黏附分子(Hepatocyte cell adhesion molecule,hepaCAM)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质粒,并进行鉴定.方法 以质粒pEGFP-N2-hepaCAM为模板,PCR扩增hepaCAM基因,克隆至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CMV上,经酶切、PCR及测序鉴定正确后,将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CMV-hepaCAM经Pme Ⅰ线性化,转化至含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的感受态大肠杆菌BJ5183中进行同源重组.重组腺病毒质粒pAdEasy-1-hepaCAM经Pme Ⅰ线性化后,转染HEK-293细胞,包装重组腺病毒AdI-hepaCAM,经大量扩增后,检测病毒滴度.RT-qPCR及Westernblot检测感染的BIU-87细胞内hepaCAM的表达.结果 酶切鉴定证实重组腺病毒质粒pAdEasy-1-hepaCAM构建正确,重组腺病毒AdI-hepaCAM滴度可达1.6×1012pfu/ml,与空载体腺病毒组比较,经重组腺病毒感染的BIU-87细胞中hepaCAM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已成功构建携带hepaCAM的重组腺病毒载体AdI-hepaCAM,为研究hepaCAM基因对膀胱癌细胞增殖的调控提供依据.
作者:陶佳;王秋菊;范砚茹;杜红飞;宋学东;罗春丽;吴小侯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制备并鉴定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抗独特型单抗Ab2β-1D5.方法 将ZEN单抗1G4与载体蛋白KLH偶联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后,以ZEN单抗Fab片段作为包被抗原,间接ELISA法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经小鼠腹腔注射杂交瘤细胞,制备腹水型单抗,并经Protein G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间接ELISA法检测ZEN抗独特型单抗的抗体效价及特异性;间接竞争ELISA法检测ZEN抗独特型单抗类型、灵敏度及其与ZEN毒素间的相关性.结果 共获得6株稳定分泌ZEN抗独特型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腹水型抗体效价为1∶1.2×105~ 1∶2.0×105;6株单抗均为β型抗独特型抗体(Ab2β),其中Ab2β-1D5抗体灵敏度高,对ZEN的IC50值达10.09 ng/ml,其与ZEN毒素呈线性相关(r=0.990);ZEN抗独特型单抗与莱克多巴胺、重金属铅、铬及虾过敏原单抗均无交叉反应,特异性良好.结论 已成功制备玉米赤霉烯酮抗独特型单抗,该抗体与ZEN间存在“内影像”关系,可以替代ZEN毒素标准品,用于建立ZEN的无毒免疫学检测技术.
作者:贾彦琼;黄建芳;向军俭;邓宁;唐勇;骆敏儿;王宏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构建pre-miR-10a(miR-10a前体)重组腺病毒表达质粒,感染K562细胞,并检测其基因表达水平.方法 化学合成pre-miR-10a基因序列,克隆至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CMV,将构建正确的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CMV pre-miR-10a与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共转化BJ5183感受态细胞,经同源重组获得重组腺病毒质粒pAd-pre-miR-10a,转染HEK293细胞,包装出重组腺病毒,经4轮扩增后检测病毒滴度.收集病毒后,以100 MOI感染K562细胞,RT-PCR法检测miR-10a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 重组腺病毒质粒pAd-pre-miR-10a经Pac Ⅰ酶切,证明带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已整合到腺病毒基因组中,4轮扩增后腺病毒滴度为1.5×1011 pfu/ml,可高效感染K562细胞,感染效率达90%以上;重组腺病毒Ad-pre-miR-10a感染的K562细胞中miR-10a基因转录水平明显升高,过表达率为150.82%.结论 已成功构建重组腺病毒表达质粒pAd-pre-miR-10a,并可在K562细胞中高效表达,为进一步从体内和体外水平研究其抗白血病效应奠定了基础.
作者:齐杰玉;陶崑;王灿蔚;李秋红;邓一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凋亡细胞对巨噬细胞中白细胞介素-27(Interleukin-27,IL-27)表达的影响.方法 分别将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RAW细胞)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LPS刺激组、凋亡细胞刺激组、LPS+凋亡细胞刺激组、IFNγ+LPS刺激组及IFNγ+ LPS+凋亡细胞刺激组.用IL-27 p28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瞬时转染RAW细胞,检测各组细胞中IL-27 p28启动子荧光素酶活性;RT-PCR法检测各组RAW细胞中IL-27 p28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实时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IL-27 p28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中IL-27的表达水平.结果 瞬时转染的RAW细胞中,IFNγ+ LPS刺激组中IL-27 p28启动子荧光素酶活性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及IFNγ+LPS+凋亡细胞刺激组(P<0.05);RAW细胞与腹腔巨噬细胞中,LPS刺激组和IFNγ+LPS刺激组中IL-27 p28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LPS+凋亡细胞刺激组和IFNγ+ LPS+凋亡细胞刺激组(P<0.05);LPS刺激组和IFNγ+ LPS刺激组细胞中IL-27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LPS+凋亡细胞刺激组和IFNγ+ LPS+凋亡细胞刺激组.结论 巨噬细胞在摄取凋亡细胞后,IL-27 p28亚基的表达水平下降,从而导致IL-27的表达水平下降,为进一步研究其机制及临床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作者:黄琦;秦新月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蛋白酶激活受体-2(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2,PAR-2)在胃间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法检测PAR-2在72例胃间质瘤患者的瘤中心组织、瘤旁组织及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胃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瘤旁组织和瘤中心组织中PAR-2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或P<0.01),瘤中心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瘤旁组织(P<0.01).瘤中心组织中PAR-2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随着NIH分级的升高而上调(P<0.05或P<0.01),且与黏膜受侵情况密切相关(P<0.05).结论 胃间质瘤组织中PAR-2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瘤旁组织和正常胃组织,PAR-2的高表达可能与间质瘤的侵袭与转移相关.
作者:王贵军;邓蓓蓓;王玉彬;李迪诺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用新型复合型填料Capto Core 700层析介质纯化鸡胚流感疫苗,以降低卵清蛋白的残留水平.方法 用Capto Core700进一步纯化鸡胚培养的不同亚型的流感病毒纯化后原液及超滤浓缩液,参考《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检测纯化前、后样品中总蛋白含量、血凝素含量及卵清蛋白残留量.结果 卵清蛋白残留量较纯化前降低约10倍,血凝素和总蛋白含量基本保持不变.结论 Capto Core700新型填料可有效去除鸡胚流感疫苗中的卵清蛋白残留量,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作者:马志宇;陈美丽;张萌;刘静;贾重来;罗亮;解红艳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阿苯达唑(Albendazole,ABZ)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凋亡及其对Bcl-2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不同终浓度的ABZ(0.5、1.0、2.0及4.0mg/ml)处理SW480细胞24、48、72 h,设对照组(ABZ浓度为0 mg/ml),CCK-8法检测ABZ对SW480细胞增殖活力的影响,并计算增殖抑制率及IC50.用不同终浓度的ABZ(1.0、2.0 mg/ml)处理SW480细胞,设对照组(ABZ浓度为0 mg/ml),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Bcl-2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0.5、1.0、2.0及4.0 mg/ml ABZ处理组A值均明显降低(P<0.05),随着作用浓度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抑制作用逐渐增强,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2.0 mg/ml ABZ处理组24、48、72 h的IC50值分别为3.18、1.96和1.03 mg/ml;与对照组比较,1.0、2.0mg/mlABZ处理组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增加(P<0.05),Bcl-2 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ABZ能抑制结肠癌SW480细胞的增殖,并显著促进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表达有关.
作者:刘劲松;刘俊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调查输注单采血小板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相关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广东省东莞市某医院2012年5~6月间,输注单采血小板后引发输血不良反应临床病例13例作为研究组,同时随机选择同期输注单采血小板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病例16例作为对照组,根据受血者和献血者的基本信息设计调查方案.受血者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输血史、药物史及外周血细胞变化(包括输血前后白细胞、嗜酸细胞、嗜碱细胞、单核细胞的绝对值之差以及血小板回收率和输血后血浆球蛋白含量);献血者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献血次数、血小板输注前保存时间、血小板采集机型、循环量、献血前白细胞计数、献血过程中有无献血不良反应.对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研究组输注单采血小板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受血者的年龄、性别、输血史、药物史、血小板回收率、输血前后白细胞、嗜酸细胞、嗜碱细胞、单核细胞的绝对值之差、输血后血浆球蛋白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小板输注前保存时间、献血者性别、年龄、献血次数、血小板采集机型、循环量、献血前白细胞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注单采血小板发生输血不良反应与受血者和献血者自身因素、受血者外周血细胞数量变化及血浆球蛋白含量无关.推测导致输注单采血小板而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为异源血浆蛋白的输入,推荐临床对已发生输血不良反应需再次输注血小板的患者应选择洗涤血小板.
作者:刘赴平;何子毅;祁妙华;刘仁强;韩忠朝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优化重组免疫毒素IL-6(T23)-PE38KDEL在大肠杆菌中的自诱导表达条件,以提高菌体浓度及可溶性目的蛋白的表达量.方法 采用摇瓶培养,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工程菌自诱导的培养条件(接种量、诱导时间、诱导温度、装瓶量)和培养基组分(有机氮源、无机氮源、碳源、有机酸)进行优化,检测菌体浓度、可溶性目的蛋白的表达量及质粒稳定性.结果 确定适自诱导培养条件为装瓶量20ml/250ml、接种量2%,28℃诱导25 h;适自诱导培养基组分为:蛋白胨2%、酵母浸粉0.5%、Na2HPO425 mmol/L、KH2PO425 mmol/L、硫酸铵25 mmol/L、葡萄糖0.05%、甘露醇1%、乳糖0.6%、苹果酸钠20 mmol/L、MgSO40.5 mmol/L.此时可溶性目的蛋白的表达量和菌体浓度分别为LB培养基(IPTG诱导)的1.76和2.12倍,质粒稳定性由87%提高至98%.结论 优化了重组免疫毒素IL-6(T23)-PE38KDEL在大肠杆菌中的自诱导表达条件,为其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也为自诱导在其他重组蛋白药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作者:丛楠;卢士英;任洪林;李岩松;翟新新;柳增善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构建抗菌肽PR-39(Proline-arginine rich 39-amino acid peptide,PR-39)重组腺病毒表达质粒.方法 从含抗菌肽PR-39核心编码区的质粒中扩增PR-39基因,亚克隆至穿梭质粒pAdTrace-TO4中,构建重组穿梭质粒,经PmeⅠ酶切线性化后,转化感受态AdEasier细胞,构建重组腺病毒质粒,转染HEK293细胞,包装出重组腺病毒,扩增后进行病毒滴度检测.将重组腺病毒感染鼠胚胎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红色荧光蛋白(Red fluorescent protein,RFP)的表达,RT-PCR法检测PR-39基因的转录水平.结果 重组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e-TO4-PR-39经Kpn Ⅰ和HindⅢ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重组腺病毒质粒pAdPR-39经Pac Ⅰ酶切鉴定,证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腺病毒基因组中;第4代重组腺病毒AdPR-39的病毒滴度为1010 IU/ml;感染重组腺病毒AdPR-39的C3H10T1/2细胞可表达RFP; PR-39基因在C3H10T1/2细胞内成功转录.结论 已成功构建携带RFP的PR-39重组腺病毒表达质粒,在鼠胚胎间充质干细胞C3H10T1/2中可高效表达.
作者:刘涛;姚海;刘铭;李平;左国伟;王信;张健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纯化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HRSV)和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的融合蛋白TB10.4-F1,检测其免疫原性.方法 将重组工程菌TB10.4/pET28a/BL21和TB 10.4-F1/pET30a/BL21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蛋白的表达形式;表达的融合蛋白TB10.4和TB10.4-F1经His TrapTM HP层析柱进行亲和层析一步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小鼠分为TB10.4(30 μg/只)、TB10.4-F1(30 μg/只)及PBS(200μl)组,分别于0、2、4周免疫小鼠,于每次免疫前1d经尾部取血,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特异性的IgG水平;于末次免疫2周后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特异性IgG水平及中和抗体滴度.结果 表达的重组融合蛋白TB10.4和TB10.4-F1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约13 300和59 600,均以包涵体形式表达,表达量分别占菌体总蛋白的53.9%和12%;纯化后的重组融合蛋白TB10.4和TB10.4-F1纯度分别可达95%和80%;与TB10.4组相比,TB10.4-F1组IgG水平明显升高,IgG1/IgG2a值明显降低,但仍大于1;TB10.4-F1组小鼠血清中RSV特异性中和抗体滴度可达log102.699.结论 融合蛋白TB10.4-F1免疫原性强,能激发出较为平衡的Th1/Th2反应,并产生抗HRSV的中和抗体.融合蛋白TB10.4-F1有望成为预防HRSV感染的候选疫苗.
作者:王瑞博;井申荣;曾韦锟;黄芬 刊期: 2013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钙蛋白酶抑制蛋白(Calpastatin,CAST)基因多态性与西门塔尔杂交牛胴体和肉质性状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95头西门塔尔杂交牛,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FLP-PCR)对CAST基因外显子1(Exon1)和外显子5(Exon5)区域的片段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对突变位点与西门塔尔肉牛胴体和肉质性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在所分析的片段中,仅引物4扩增的片段(Exon1)存在一个G→C碱基的置换突变(E1 256 g>c),为同义突变;该突变位点为Ras Ⅰ酶的自然酶切位点,酶切后存在GG、GC和CC 3种基因型,CC基因型与西门塔尔牛的净肉率性状显著相关(P<0.05),而对其他胴体和肉质性状无显著影响.结论 CAST基因Exon1处存在的突变位点与西门塔尔肉牛的净肉率显著相关,因此该位点将有助于筛选与牛肉质相关的辅助选择标记,该基因将为鉴定与肉质相关的功能基因提供参考.
作者:沈冰蕾;刘博洋;赵志辉;杨润军 刊期: 2013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