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丹;杨林;秦少容;张景勍
目的 构建小鼠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及其shRNA重组表达质粒.方法 以小鼠脾脏细胞总RNA为模板,PCR扩增IL-17基因,并亚克隆至质粒pLVX-IRES-ZsGreen1,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LVX-IL-17-IRES-ZsGreen1;设计并合成3对针对IL-17基因的shRNA序列和1对阴性对照shRNA序列,分别插入质粒pLVX-shRNA,构建重组干扰质粒pLVX-shRNA 1、pLVX-shRNA2、pLVX-shRNA3和阴性对照质粒shRNAC,进行测序;用脂质体法将各重组干扰质粒分别与表达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过表达组、shRNA1组、shRNA2组、shRNA3组和shRNAC组,经荧光定量PCR和ELISA法分别检测各组细胞中IL-17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PCR扩增获得500 bp的目的基因,IL-17重组表达质粒及其shRNA重组质粒经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重组表达质粒转染293T细胞48 h后可见绿色荧光表达;过表达组IL-17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均<0.05),shRNA1组、shRNA2组和shRNA3组IL-17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shRNAC组(P均<0.05).结论 成功构建了小鼠IL-17基因重组表达质粒及其特异性shRNA表达质粒,并筛选出shRNA1,其对IL-17的表达具有佳的抑制效应.
作者:万俊丽;李秋;刘玮;阳海平;崔晶晶;施静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中蜂囊状幼虫病病毒(Chinese sacbrood virus,CSBV)重庆株(CSBV-CQ)编码序列的分子特性.方法 采用RT-PCR法从重庆地区中蜂囊状幼虫病病死幼虫体内扩增CSBV编码序列片段,并进行序列测定,使用ClustalW2软件进行多序列比对分析,利用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保守结构域BLAST和同源建模,采用MEGA 4软件的邻接法(neighbor-joining)中的大可能性算法(maximum likelihood method)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扩增的片段拼接出8 358 nt的片段,约占SBV基因组长度的95%; CSBV-CQ与CSBV-GZ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高,在CSBV-GZ的2 270~2 320位碱基缺失51 nt核苷酸;多聚蛋白N-末端包含2个小RNA病毒衣壳蛋白药物结合口袋(drug-binding pocket)结构域(domain),C-末端包含RNA解旋酶(RNA helicase)和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2个结构域;基于基因组水平的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所有东方蜜蜂分离株、西方蜜蜂分离株AmSBV-Korl9构成1个基因型,但基于基因组片段的分子系统进化分析显示,部分毒株包含2个基因型片段.结论 SBV基因型间存在基因重组现象.
作者:曹兰;张邑帆;沈克飞;任勤;杨柳;付利芝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小窝蛋白-3 (caveolin-3,Cav-3)在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Eplison亚型(PKCε)介导缺血预适应心脏保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大鼠心肌细胞置于密闭容器中进行诱导缺氧,建立缺血预适应模型,通过Western blot、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法(fluor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检测PKC 5种亚型在缺血预适应后的变化,判断Cav-3与PKCε表达、转位及活化的相关性.结果 缺血预适应后,PKCε、PKCδ、PKCα选择性转位到富含Cav的浆膜上,但不包括PKCβ1和PKCξ.缺血预适应增加了FRET信号,促进PKCε转位到富含Cav浆膜上及增加Cav-3与PKCε蛋白的偶联量.结论 缺血预适应可能直接通过Cav-3促进PKCε、PKCδ、PKCα与心肌细胞富含Cav浆膜微小结构域的联系,这种调节机制在心肌保护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遇红梅;吕晓明;杨宇丹;孙巍;潘肃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采用新型层析技术快速纯化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L1蛋白病毒样颗粒(virus-likeparticles,VLPs).方法 应用新型的基于阴离子交换和分子筛原理的色谱填料CaptoCore 700初纯昆虫细胞表达的HPV L1蛋白VLPs,再用高流速、高分辨力的阴离子交换树脂Capto Q ImpRes进一步纯化.各步纯化的样品经SDS-PAGE进行分析,采用ImageQuant图像分析软件分析两步纯化后蛋白的纯度,并对初纯蛋白进行质谱分析;改良Lowry法测定初纯蛋白的浓度,并计算杂蛋白去除率.结果 昆虫细胞表达的HPV L1蛋白经CaptoCore 700初纯后,目标蛋白组成的VLPs存在于流穿组分中,经质谱分析,为目的蛋白HPV L1;料液处理量为1个柱体积时,杂蛋白去除率达80%,料液处理量为2个柱体积时,杂蛋白去除率为76%.初纯的蛋白经Capto Q ImpRes进一步层析纯化,HPV L1蛋白的纯度接近100%.结论 CaptoCore 700加Capto Q ImpRes两步层析纯化能够快速高效地纯化HPV L1蛋白VLPs,整个工艺过程简单、快速、高效、易放大,适用于大规模生产.
作者:陆丽芳;隋礼丽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姜黄素(curcumin)对APP/PS1(β-amyloid precursop protein/presenilin-1)双转基因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模型小鼠大脑海马组织中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的表达以及淀粉样蛋白β(β-amyloid,Aβ)42生成的影响.方法 将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姜黄素高、低剂量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高、低剂量组分别将姜黄素按1 000和160 mg/kg加入饲料中喂养,连续给药6个月,空白对照组给予正常饲料,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姜黄素对小鼠大脑海马中Beclin1的表达和Aβ42生成的作用.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低剂量模型组小鼠大脑海马中Beclin1蛋白阳性细胞数及表达量均明显增多(P均<0.05),Beclin1蛋白的表达无剂量依赖性;Aβ42的生成随药物浓度的增加明显减少(P<0.05).结论 姜黄素可诱导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大脑海马组织中Beelin1蛋白的表达,其机制可能是姜黄素通过促进自噬作用而抑制了Aβ42的生成,从而发挥其保护作用.
作者:王晨;滕志朋;张雄;李昱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检测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中分枝杆菌污染的环介导恒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法.方法 选择皮内注射BCG疫苗、人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和临床株、牛分枝杆菌标准株和临床株、草分枝杆菌标准株和临床株、偶然分枝杆菌、瘰疬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龟脓分枝杆菌、戈登分枝杆菌、土地分枝杆菌、鸟分枝杆菌、施氏分枝杆菌、亚洲分枝杆菌共16株,对建立的LAMP法的灵敏度、精密度、适用性及特异性进行验证,分析其在乙型脑炎单一病毒收获液质量控制中的可行性.结果 该方法对偶然、堪萨斯和鸟分枝杆菌的检测灵敏度为103 CFU/ml,对其他分枝杆菌的检测灵敏度可达102 CFU/ml,灵敏度良好;用建立的方法对同一批样品的6次检测结果均一致,2名试验人员分别每日检测每批样品,连续检测3d,检测结果均一致,表明该方法精密度良好;乙型脑炎单一病毒收获液中的成分对实验结果无干扰作用,表明该方法适用性良好;分别加入百日咳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C3000 3种非分枝杆菌的乙型脑炎单一病毒收获液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表明该方法可区分分枝杆菌属细菌和非分枝杆菌属细菌,特异性良好.结论 建立了检测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中分枝杆菌污染的LAMP法,该方法可用于检测乙型脑炎单一病毒收获液是否被分枝杆菌污染.
作者:王静;吕冰凌;孟丽;邓雪莲;姚亚夫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南昌市外伤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应用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human tetanus lmmunoglobulin,TIG)的安全性及破伤风预防的效果.方法 按病历内容,对2009 ~ 2012年来南昌市疾控中心预防门诊注射TIG的781例外伤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SPSS软件对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81例外伤者中男性549例,女性232例(P<0.000 1),以青壮年(19 ~ 30岁)居多(P<0.000 1);职业分布以工人、中小学生和个体工商户居多(P<0.000 1);致伤原因以建筑铁钉、铁管等铁器致伤为主因,其次为摔伤、铁器致伤和斗殴致伤(P<0.000 1);致伤部位主要为四肢伤(P<0.000 1).有98.08%外伤者在24 h之内接种TIG,全部外伤者注射TIG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或发生破伤风病例.结论 外伤者应用TIG预防破伤风,高效安全,特别适用于破伤风抗毒素(tetanus anti-toxin,TAT)过敏者.
作者:唐荔伟;金燕;王菁;章媛英;喻迎九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由卡介菌上海D2株工作种子批连续传代至不同代次的菌种制备的疫苗的质量差异.方法 选取自工作种子批(11-007)传代至6、9、12代的单批培养物制备的皮内注射用卡介苗,采用多重PCR法鉴定特异性缺失区RD1;对原液的单位产能、半成品的沉降率、成品的效力及热稳定性进行测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9、12代菌种培养物制备的卡介苗成品缺失RD1区,具有卡介菌特征;各代次制备的疫苗单位产能、沉降率、动物效力、热稳定性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疫苗动物效力、热稳定性检测结果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及国家药监局批准的企业注册标准.结论 工作种子批连续传代至不同代次的卡介菌制备的皮内注射用卡介苗均缺失RD1区,具有卡介菌的特征,关键质量指标安全、有效、一致.
作者:程鹏飞;刘朝阳;景辉;张亦超;陈艳红;马相虎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用血小板裂解液(platelet lysate,PL)大规模扩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UCMSC),并检测其生物学特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PL和胎牛血清(FBS)低密度扩增人UCMSC,比较两组UCMSC的细胞形态、大小、克隆形成率、增殖能力、细胞表型和分化能力.结果 PL扩增的UCMSC形态细长;直径明显小于FBS扩增的UCMSC(P<0.05);克隆形成率与FBS扩增的UCMS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更高的细胞累积群倍数;与FBS扩增的UCMSC有相似的细胞表型;与FBS扩增的UCMSC均具有成骨、成脂诱导分化能力,但PL扩增的UCMSC成骨分化能力更强.结论 PL可取代FBS用于大规模扩增UCMSC.
作者:浦仕彪;马致洁;王伽伯;肖小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犬贾第虫巢式PCR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方法 根据犬贾第虫Rnase P基因序列设计两对特异性引物,通过优化Mg2+浓度和退火温度建立巢式PCR检测方法,并进行灵敏度和特异性验证.用优化的巢式PCR方法检测60份犬临床粪样.结果 建立的巢式PCR方法的佳Mg2+浓度为3.0 mmol/L;佳退火温度为53℃;对犬贾第虫的低检测量可达1个虫体DNA/ml;对柔嫩艾美尔球虫、伊氏锥虫、弓形虫、阴道毛滴虫、犬心丝虫等寄生虫基因组DNA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60份犬临床粪样贾第虫的检出率为61.7%.结论 建立的巢式PCR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用于犬贾第虫感染的临床检测.
作者:李棕松;高珺珊;翟涛;吴威;宫鹏涛;李建华;杨举;李赫;张国才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一种在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Ⅰ,TNFR Ⅰ)蛋白复性过程中简单、可靠且易于操作的巯基浓度的监测方法,用以指导、监控蛋白复性过程及终点判断.方法 通过测定3种不同巯基浓度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及相关系数,建立适合重组人TNFRI蛋白复性溶液中巯基浓度的测定方法;动态监测蛋白复性过程中溶液巯基浓度变化及巯基浓度与复性蛋白生物活性的相关性;于蛋白复性48、96和144 h取样,检测4℃保存3d和6d的稳定性.结果 采用的3种巯基浓度监测方法中,方法3标准偏差值(standard error value,STDEV)较小,线性范围在0~12.5 mmol/L,线性关系较好,R2=0.999 9,更适于蛋白复性溶液中巯基浓度的监测;随着蛋白复性时间的延长,巯基浓度呈明显的下降趋势(R2=0.989 1),当浓度在2~1 mmol/L下降期间,是复性蛋白细胞活性上升快期,而当巯基浓度降至l mmol/L及以下时,细胞活性达到大值;蛋白复性144 h后,细胞活性较为稳定.结论 建立了一种简单、可靠且易于操作的巯基浓度测定方法,该方法对提高包涵体的复性效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王保成;李坤;李春阳;蔡峰;秦娇荣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研制鼠疫菌F1抗原双抗体夹心ELISA诊断试剂盒,并进行验证.方法 用鼠疫菌F1抗原免疫家兔制备抗血清,经50%饱和硫酸铵盐析2次后,再经Sephacryl S-300凝胶柱层析纯化,作为包被抗体;制备鼠疫菌F1抗原单克隆抗体腹水,并进行纯化,用HRP标记单抗,作为酶标抗体;建立鼠疫菌F1抗原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连续制备3批诊断试剂盒,并建立内部质控品.对试剂盒进行板内板间精密性、灵敏度、线性范围、特异性、重复性、准确性和稳定性验证.结果 制备的试剂盒检测精密性参比品的板内变异系数为5.2%,板间变异系数为8.23%;试剂盒的线性范围为3.91 ~ 62.5 ng/ml,低检测限为3.0 ng/ml;试剂盒检测鼠疫菌菌液的结果为阳性,而与近缘假结核耶尔森菌无交叉反应;试剂盒检测高、中、低3种浓度F1抗原含量的变异系数为4.54%~8.4%,回收率在104%~108%之间;试剂盒稳定性良好,有效期至少为1年.结论 成功制备了鼠疫菌F1抗原双抗体夹心ELISA诊断试剂盒,为鼠疫的临床诊断及流行病学监测提供了一种快速检测手段,也为新型鼠疫组分疫苗F1抗原含量的检测提供了方法.
作者:常娅莉;席仲兴;吴智远;徐秉臣;彭林锋;胡丽娜;热娜;雷刚;韩少波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I/R)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6组:未使用p38MAPK抑制剂SB203580的假手术组(Sham组)、使用抑制剂的假手术组(Sham/SB组)、未使用抑制剂再灌注24h组(I/R24h组)、未使用抑制剂再灌注48 h组(I/R 48 h组)、使用抑制剂再灌注24 h组(SB 24 h组)和使用抑制剂再灌注48 h组(SB 48 h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复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使用抑制剂的各组于造模前30 min经腹腔注射SB203580(5 mg /kg,溶于5 mg/ml DMSO).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大鼠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和脑微血管(microvascular,Mic.V)周围IgG的渗出;Western blot和RT-PCR法检测大鼠脑组织中p38、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9)、胶原Ⅳ型(collagenⅣ)蛋白和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大鼠脑血管内IgG渗出量增加(P<0.01);经p38MAPK抑制剂预处理后,IgG的渗出程度有所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组织中p38、iNOS、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和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经p38MAPK抑制剂预处理后,能显著抑制p38、iNos、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和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P<0.05);collagenⅣ蛋白的表达水平和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P<0.05),经p38MAPK抑制剂预处理后,其下降程度有所减轻(P<0.05).结论 MAPK通路中的关键蛋白p38、iNOS、MMP-9在脑缺血时表达显著增加,其过度表达直接导致血脑屏障的破坏,抑制其表达,从而遏制对血脑屏障的破坏,有望为I/R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作者:余音;郭倩;潘乾广;石瑶;叶秀峰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武汉公司)生产的吸附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TaP)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西安市CDC对1 331名3~6月龄未接种过百白破联合疫苗,无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疾病史的足月健康婴儿,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原则,按2:1的比例随机接种观察疫苗(武汉公司生产的DTaP)或对照疫苗(对照组1: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DTaP;对照组2:天坛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DTaP),按计划免疫规程注射3剂DTaP,进行基础免疫,每剂间隔1个月,成都市CDC在基础免疫首剂接种后16个月进行加强免疫,在征集期内进行安全性主动观察;在湖北省、湖南省等全国17省25个市县展武汉公司生产的DTaP大规模接种后异常反应观察.结果 基础免疫后,观察组与对照组预期全身反应、Ⅱ级及Ⅱ级以上发热反应以及Ⅱ级以上局部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加强免疫后,观察组与对照组预期全身反应和局部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后均未观察到非预期不良反应/事件.58 120名婴幼儿接种武汉公司生产的DTaP后,异常反应发生率为292.5/10万.结论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DTaP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邹光荣;兰红;李恒星;张量智;杨晓明;吕世成;侯铁军;兰咏梅;项美娟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不同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疫苗免疫程序基础免疫后的血清学反应.方法 选择广东省中山市居住的无疫苗接种禁忌的健康婴儿,在其2、3、4月龄时各接种1剂脊灰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IPV)或口服脊灰疫苗(oral polio vaccine,OPV),按照接种程序的不同,将观察对象分为全程OPV组(O-O-O)、全程IPV组(I-I-I)、1剂IPV+2剂OPV组(I-O-O)、2剂IPV+l剂OPV组(I-I-O).基础免疫完成后1个月时采集静脉血,以微量中和试验测定血清中脊灰病毒中和抗体.结果 3剂疫苗免疫后,除I-O-O组1份血清标本Ⅲ型抗体为阴性外,其余标本均产生了针对3个型别脊灰病毒的中和抗体.与I-I-I组比较,I-O-O组和I-I-O组产生了更高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除与I-O-O组的Ⅲ型抗体G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与O-O-O组比较,除I-I-O组的Ⅰ型抗体GMT较低外(P<0.001),I-O-O组和I-I-O组均获得了相近(P>0.05)或更高(P<0.05)的抗体GMT; I-I-O组Ⅰ型中和抗体GMT明显低于I-O-O组(P<0.05),Ⅱ型和Ⅲ型中和抗体GMT高于I-O-O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PV/OPV序贯免疫可提供与全程OPV免疫相似或更高的针对脊灰的免疫保护;为减少OPV相关脊灰同时维持高水平的免疫屏障,推荐采用I-I-O序贯程序.
作者:刘洪波;林嘉鹏;吴衍恒;粱洪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在毕赤酵母中表达重组人ADAM15去整合素区域蛋白(recombinant human disintegrin of ADAM15,rhddADAM 15)与人血清白蛋白融合蛋白(HSA-rhddADAM 15-His),并测定其活性.方法 以rhddADAM15基因为模板,PCR扩增rhddADAM 15-His基因,克隆入pBluescript-HSA质粒中,经酶切后与pPIC9k载体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PIC9k-HSA-rhddADAM 15-His,将重组表达质粒转化毕赤酵母GS115,甲醇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Blue-Sepharose、Ni2+螯合层析及DEAE阴离子交换层析纯化,纯化产物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鉴定后,利用划痕及SRB法检测其活性.结果 重组表达质粒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融合蛋白HSA-rhddADAM15-His相对分子质量约76 000,以可溶性分子形式存在于发酵液上清中;纯化的融合蛋白纯度约为75%,可与兔抗rhddADAM15多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融合蛋白对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的迁移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对其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结论 成功在毕赤酵母GS115中表达并纯化了HSA-rhddADAM 15-His蛋白,为其作用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侯颖;储敏;杜芳芳;戴惠云;陈蕴;金坚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从富油土壤中筛选磷脂酶A1高产菌株,优化其发酵条件,并经等离子诱变提高其产酶能力.方法 用筛选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分别对富油土壤中磷脂酶A1产生菌进行初筛和复筛,经气相色谱鉴定产酶类型;对获得的高产菌株进行形态、生理生化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优化该菌株的发酵时间,温度,pH值及摇床转速;从该菌株出发进行等离子体诱变,绘制致死率曲线,进行平板初筛及摇瓶复筛,并检测获得菌株的遗传稳定性.结果 经初筛和复筛,获得1株磷脂酶A1高产菌株W22,经气相色谱鉴定其产酶为磷脂酶A1;该菌株在普通琼脂培养基上呈圆形,质地软,表面光滑、扁平,乳白色,晕圈明显,为芽孢杆菌属蜡样芽孢杆菌;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时间12h,初始pH8.0,温度32℃,摇床转速200 r/min,优化后酶活为9.12 U/ml,较优化前(6.74 U/ml)提高了35.3%;等离子体诱变后,经平板及摇瓶筛选,获得的菌株W22-5酶活高,为12.80 U/ml,较诱变前(9.12 U/ml)提高了89.91%,且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结论 成功获得1株磷脂酶A1高产菌株W22,优化了该菌的发酵条件,且经等离子诱变进一步提高了菌株的产酶能力,为磷脂酶A1的生产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马琦亚;薛正莲;苏燕南;王洲;赵世光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鹿茸多肽对辐射诱导神经母细胞瘤细胞调亡后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基因和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神经母细胞瘤经X射线2 Gy照射5 min,诱导细胞凋亡后,用400和800 mg/ml鹿茸多肽溶液处理细胞,同时设未处理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RT-PCR法检测Bcl-2、Bax基因mRNA转录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鹿茸多肽400、800 mg/ml处理组Bcl-2、Bax基因mRNA转录水平均上调(P均<0.05);800 mg/ml处理组Bcl-2基因mRNA转录水平高于400 mg/ml处理组,而800 mg/ml处理组Bax基因mRNA转录水平低于400 mg/ml处理组,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鹿茸多肽对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的凋亡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是通过上调Bcl-2表达、下调Bax表达实现的.
作者:王旭凯;周群;赵宇;王英;冷向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gt对辐射致造血干/祖细胞(hematopoietic stem/progenitor cell,HSC/HPC)衰老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照射组、照射组和照射+Rg1组,照射组与照射+Rg1组利用6.5Gy的X射线全身一次性辐射小鼠.照射+ Rg1组于照射前第7天起连续经腹腔注射人参皂苷Rg1 20 mg/(kg·d),照射后继续注射同剂量人参皂苷Rg1直至处死;照射组同时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假照射组小鼠处理同照射组,但不照射.辐射后不同时间点处死各组动物,改良免疫磁性吸附细胞分选(magnetic activated cell sorting,MACS)法分离、纯化骨髓Sea-1+ HSC/HPC并计数;SA-β-gal染色检测衰老细胞百分率;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造血祖细胞混合集落(colony forming unit-mixture,CFU-Mix)体外培养评价人参皂苷Rg1对辐射小鼠HSC/HPC衰老的影响;彗星试验测定细胞DNA损伤;并检测细胞内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 经MACS分离纯化后,Sca-1+ HSC/HPC的纯度可达93.66%,活性可达99.4%.照射组Sea-1+ HSC/HPC数量显著降低,且恢复缓慢,照射+Rg1组Sea-1+HSC/HPC数量下降在照射后第3天和第7天得到阻止,与照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01);照射组SA-β-gal阳性细胞率明显高于假照射组和照射+Rg1组(P<0.001);照射组Sea-1+ HSC/HPC与假照射组相比出现G1期阻滞,照射+ Rg1组第3和第7天G1期细胞比例较照射组降低(P<0.05或P<0.01);照射组Sea-1+ HSC/HPC形成CFU-Mix的数量明显低于假照射组(P<0.001),照射+Rg1组形成CFU-Mix的数量较照射组明显增加(P<0.001);照射组DNA彗星尾长和Olive尾矩均明显大于假照射组和照射+Rg1组(P<0.001);与假照射组相比,照射组Sea-1+ HSC/HPC的SOD活性明显降低(P<0.001),MDA含量明显升高(P<0.001),与照射组相比,照射+ Rg1组Sca-1+ HSC/HPC SOD活性明显升高(P<0.01),MDA含量明显降低(P<0.001).结论 辐射损伤可导致HSC/HPC衰老;人参皂苷Rg1具有抗辐射致HSC/HPC衰老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辐射致HSC/HPC氧化应激反应,减少氧化应激介导的DNA损伤密切相关.本实验为人参皂苷抗辐射损伤致细胞衰老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陈萃;孙可;耿珊;刘俊;周玥;王璐;王建伟;黄国宁;王亚平 刊期: 2013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高浓度葡萄糖和亮氨酸联合作用对人脐带血间质干细胞(human cord blood-derived mesenchymalstem cells,hUCB-MSCs)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贴壁培养法分离、纯化并传代培养hUCB-MSCs,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第3代hUCB-MSCs表面抗原CD29、CD34和CD44的表达;将hUCB-MSCs分为葡萄糖组、亮氨酸组和联合刺激组,葡萄糖液和亮氨酸液终浓度分别为28和1.35 mmol/L,并设PBS对照组.37℃培养3d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活力;流式细胞术Annexin-V/PI染色法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 hUCB-MSCs呈CD29+CD44+CD34-.药物处理3d后,与PBS对照组相比,葡萄糖组和亮氨酸组hUCB-MSCs的增殖活力、凋亡率、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联合刺激组hUCB-MSCs的增殖活力受到明显抑制,凋亡率显著升高,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Bax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 高浓度葡萄糖和亮氨酸联合作用可抑制hUCB-MSCs增殖,促进其凋亡.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干细胞治疗糖尿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王晓慧;邱伟;徐祥;黄宏;刘晓萍 刊期: 201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