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太平;杨波;谭晓晶;唐菁燕;雷韬;宋春雷;聂艳桃;徐珑
目的 研究聚-DL-乳酸-聚乙二醇共聚物(DL-polylactide-co-polyethylene glycol,PELA)包裹哈维弧菌(Vibrio harveyi,Vh)重组外膜蛋白OmpK制备的微球疫苗的部分特性及其对鲫鱼(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的口服免疫效果.方法 用可生物降解的合成高分子材料PELA,通过乳化溶剂挥发法包裹OmpK,制备微球疫苗,Bradford法测定蛋白浓度,计算蛋白包裹率;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微球粒径大小及其在4℃保存不同时间的形貌.取鲫鱼随机分为3组:微球疫苗组、OmpK蛋白组和空白对照组,前两组采用疫苗或蛋白拌饲投喂方式口服免疫,投喂3d,间隔7d,再投喂3d加强免疫;对照组投喂不含疫苗的饲料.加强免疫4周和8周后,经腹腔注射20LD50的Vh EcGS020802株攻击,记录各组鱼死亡数,计算相对免疫保护率.结果 制备的PELA-OmpK微球疫苗中OmpK蛋白的包裹率达78%.微球粒径小于12μm,且90%微球的粒径小于5μm.4℃保存10d微球表面光滑、圆整;保存30 d PELA微球降解,粒径较大的微球表面出现空洞;保存60 d可见大量碎片,微球表面毛糙松散,出现多个空洞.微球疫苗加强免疫鲫鱼4周和8周后,对活菌攻击的相对免疫保护率分别为70%和48%,而口服OmpK蛋白组和空白对照组鱼全部死亡.结论 用PELA包裹裸疫苗制备成微球疫苗,对抗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PELA用作鱼类口服疫苗的投递载体是可行的.
作者:任燕;张小江;常藕琴;陶家发;赖迎迢;石存斌;吴淑勤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第6代百日咳疫苗效力国家标准品.方法 选用百日咳菌株(沪64-21),发酵罐培养,收获的百日咳菌液经脱毒灭活后,分装冻干,作为备选品,按《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进行无菌试验、血清学试验、水分含量及百日咳特异性毒性检测.以WHO标准品PWIS和中国百日咳疫苗效力国家标准品3号、5号为标准,经5个实验室进行协作标定,并考察其效力稳定性.结果 该备选标准品的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品的规定;经协作标定45次,分别以国家标准品3号、5号和WHO标准品为标准进行量值溯源,标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终合并效价为13 IU/ml (95% CI=12.23~13.26 IU/ml);保存期内标准品的效力稳定.结论 该备选标准品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可作为新的第6代百日咳疫苗效力国家标准品使用.
作者:骆鹏;沈立濛;孙琦;徐永革;祖俊;徐颖华;王丽婵;卫辰;侯启明;史峥;郁佳俊;叶娟;郭玉芬;高慧;潘海龙;刘玲;杨邦玲;张庶民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外源性Notch2胞内段基因过表达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细胞株K562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携带Notch2胞内段(ICN2)基因的质粒转染K562细胞,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细胞周期分布;RT-PCR检测Notch2基因全长mRNA的转录,Western blot检测Notch2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Notch通路下游靶基因Hes1、Hey1及细胞增殖、凋亡相关基因numb、Bcl-2、NF-κB和TGF-β1的mRNA转录水平.结果 与未转染组相比,转染组K562细胞数量减少,增殖显著受抑(P<0.01);转染48 h后的K562细胞G1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多(P<0.01),S期细胞比例显著减少(P<0.01);Notch2基因mRNA及下游靶基因Hes1和Hey1 mRNA转录水平均明显增强(P<0.01),Notch2蛋白表达量增加(P<0.01);numb基因mRNA转录水平无变化;Bcl-2表达下调,NF-κB和TGF-β1表达上调.结论 Notch2胞内段基因过表达可抑制K562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TGF-β1和NF-κB基因表达及下调Bcl-2基因表达,将细胞阻滞于G1期来实现的.
作者:杨春秀;陈建斌;张树君;李芳菲;杨泽松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无明胶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后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将1 398名1~12岁儿童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接种无明胶和含明胶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观察接种后的安全性;并对其中733名接种者采用膜抗原荧光抗体(Fluorescent antibody to membrane antigen,FAMA)法检测水痘抗体水平,观察疫苗的免疫原性.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接种后全身反应的总发生率分别为11.49%和14.9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反应以发热为主,试验组中度发热反应(37.6~39.0℃)的发生率(0.57%)显著低于对照组(1.71%)(P<0.05);试验组(3.02%)与对照组(2.99%)局部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表现为疼痛、红肿和瘙痒.试验组和对照组接种前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5.83和1∶6.04;接种后的GMT分别为1∶89.15和1∶94.44,抗体阳转率分别为98.91%和98.37%,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明胶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的免疫原性等同于含明胶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且能明显降低中度发热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白云骅;杨立清;郭丽姝;陶航;艾星;李丽;屈燕;吴疆;时念民;郑艳微;沈艳杰;陈莹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的耐药性变迁.方法 对2007~2009年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645株)、肺炎克雷伯菌(260株)和阴沟肠杆菌(150株),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药敏测定,并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规定的标准,分析3种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变迁.结果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较高;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低于头孢噻肟;与2007年比较,2008年和2009年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明显增长;未发现对亚胺培南耐药菌株的产生.结论 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强已成为临床治疗面临的重要难题,应从耐药监测、医院感染控制、合理使用抗生素等多方面努力,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作者:福泉;包丽丽;包佳琪;张军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普洱茶水提物对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影响.方法 以佛波酯处理THP-1细胞48 h,分化得到巨噬细胞,以其为炎症细胞模型,用不同浓度的普洱茶水提物(125、250 μg/ml)与终浓度为100 EU/ml的脂多糖的混合物作用于巨噬细胞,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TNF-α的含量.结果 普洱茶水提物能有效抑制巨噬细胞炎症因子TNF-α的分泌,且浓度为250 μg/ml的普洱茶水提物对TNF-α分泌的抑制作用强于浓度为125 μg/ml的普洱茶水提物,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普洱茶水提物对巨噬细胞炎症因子TNF-α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这种效果与已知的绿茶抗炎的主要成分EGCG无关.
作者:李春磊;王宣军;宋爽;李冬青;师思;郝淑美;盛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重组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抗原双抗体夹心ELISA定量检测方法,用于HE疫苗中HEV抗原含量的检测.方法 以重组HEV病毒样颗粒作为免疫原,免疫母鸡,制备抗HEV-IgY多克隆抗体,纯化后作为包被抗体,HRP标记的抗HEV单克隆抗体作为检测抗体,建立HEV抗原双抗体夹心ELISA定量检测方法,并对其进行验证.用建立的方法检测3批HE疫苗成品的HEV抗原含量,计算HEV抗原对氢氧化铝的吸附率.结果 建立的ELISA方法线性范围为2~128 ng/ml,低定量限为2 ng/ml;该方法检测冻干甲肝减毒活疫苗、重组人白介素-2( IL-2)、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人血白蛋白、小牛血清及健康人血清均无交叉反应;该方法检测3个浓度的HEV抗原内部参考品的回收率在95. 13%~104.50%之间,试验内及试验间变异系数均<15%;包被抗HEV-IgY的酶标板于37℃放置5d,其检测HEV抗原内部参考品的A 450值及敏感性均未发生显著变化;3批HE疫苗成品中HEV抗原对氢氧化铝的吸附率均大于95%,符合相关质控要求.结论 已成功建立了HEV抗原双抗体夹心ELISA定量检测方法,可用于HEV抗原含量的检测.
作者:陈子杨;吴业红;张健锋;常军亮;时成波;贾媛;郭立君;李春晖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共价闭合环状DNA (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复制的模板,也是慢性乙肝患者持续感染的主要原因.由于核苷类药物对cccDNA无抑制作用,因此不能从根本上清除病毒,也就不能彻底治疗乙肝.本文对HBV cccDNA的新研究进展及检测作一综述.
作者:苏怀彬;胡接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研制高效价静注甲型H1N1流感人免疫球蛋白.方法 用甲型H1N1流感疫苗(简称甲流)对固定供血浆者按疫苗说明书免疫后2周开始采集原料血浆,采用血凝抑制法检测原料血浆和制品的甲流抗体效价;采用柱层析法从高效价甲流免疫血浆中提取富含IgM免疫球蛋白的样品,模拟低温乙醇蛋白分离法工艺从小量混合血浆分离IgG样品,测定血浆和提取样品的甲流抗体效价,分析甲流中和抗体效价与IgG、IgM含量的对应关系,判断甲流中和抗体的免疫球蛋白类型;按本公司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 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生产工艺制备静注甲型H1N1流感人免疫球蛋白,并与普通IVIG及相应合并血浆的甲流抗体效价进行比较.结果 筛选到甲流抗体效价≥320 HU/ml的合格血浆9 866袋,合格率达33.5%,其中抗体效价≥640 HU/ml的血浆占合格血浆的49%,血浆质量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血液制品生产用人血浆规程”要求;甲流抗体效价与IgG含量呈相应比例关系,而与IgM含量无关,甲流中和抗体的免疫球蛋白类型以IgG为主;制备的甲流人免疫球蛋白制品的甲流中和抗体效价达2 560 HU/ml,为普通IVIG的197倍,其他质量指标符合《中国药典》三部(2010版)“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制检规程”要求.结论 成功研制了静注甲型H1N1流感人免疫球蛋白,在甲流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仍具有战略储备意义.
作者:杨汇川;张燕;高阳;何建琴;吕加成;刘素芳;王焰;吴强;杨春;张雪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注射用重组人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CT-18)对大鼠生育力及早期胚胎发育的毒性作用.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经皮下注射RCT-18 129、37、11 mg/(kg·d)和0.9% NaCl注射液,每2d给药1次.雄鼠连续给药5周、雌鼠连续给药2周后,按雌雄1∶1的比例合笼交配,合笼期为2周,计算交配率.雄鼠继续给药至交配成功,雌鼠继续给药至妊娠第6天.实验过程中观察动物的一般反应、体重及摄食量变化.确定雌鼠受精后处死雄鼠,解剖检查睾丸和附睾等生殖器官.于妊娠第15天解剖孕鼠,综合评价妊娠及胚胎形成和早期发育等情况.结果 RCT-18高、中、低剂量组雌性和雄性大鼠均未出现明显的母体毒性反应.各组大鼠各脏器均未见肉眼可见的异常.各剂量RCT-18对大鼠的交配率、妊娠率、生殖系统脏器重量和系数以及早期胚胎发育均无明显影响.结论 RCT-18对SD大鼠的生育力及早期胚胎发育无明显毒性作用.
作者:宋翼升;杨红忠;张立将;由振强;周国亮;潘水珍;谢方;黄敏;王文祥;房健民;宣尧仙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人禽流感裂解疫苗对小鼠的免疫原性.方法 将不同血凝素含量(20、30、45 μ,g/ml)的铝佐剂和无佐剂人禽流感裂解疫苗各3批分别经腹腔注射免疫小鼠,0.5ml/只,每批疫苗又分为1针、2针和3针组,每组10只,每针间隔1周,同时设空白对照组.首针免疫后21 d,分别采血,分离血清,检测血凝抑制抗体效价和中和抗体效价.结果 1针、2针组各3批无佐剂疫苗免疫小鼠的血凝抑制抗体效价和中和抗体效价分别小于1∶40和1∶200;2针、3针组各3批铝佐剂疫苗的血凝抑制抗体效价均大于1∶50,2针组20、30μg/ml血凝素铝佐剂疫苗的中和抗体效价均大于1∶200;2针、3针组20、30与45 μg/ml血凝素铝佐剂疫苗的血凝抑制抗体效价和中和抗体效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针、3针组3批铝佐剂疫苗的血凝抑制抗体效价和中和抗体效价均明显高于相应的3批无佐剂疫苗.结论 铝佐剂疫苗对小鼠的免疫原性明显优于无佐剂疫苗,且20、30 μg/ml血凝素铝佐剂疫苗接种2针可获得理想的免疫效果.
作者:刘书珍;闫昆明;周蕾;王飞宇;傅连弟;高伟星;周长民;聂飞;王敏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提取、纯化牛心肌肌钙蛋白T( Cardiac troponin T,cTnT),并制备其单克隆抗体.方法 采用组织匀浆、蛋白层析技术提取、纯化牛cTnT,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其浓度;SDS-PAGE检测其纯度;间接ELISA法检测其反应特性.将纯化的牛cTnT免疫小鼠,进行细胞融合,间接ELSIA法筛选阳性杂交瘤细胞株,采用小鼠体内法制备腹水.结果 纯化的两批牛cTnT浓度分别为0.246和0.336 mg/ml;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7 000,纯度分别为86.02%和93.77%;纯化的cTnT蛋白可与鼠抗牛cT-nT单克隆抗体结合.共获得5株分泌抗牛cTnT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其中,阳性杂交瘤细胞株3B10腹水抗体效价达1∶10240.结论 已成功提取、纯化了牛cTnT,并建立了稳定分泌抗牛cTnT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为cTnT检测试剂盒的国产化奠定了基础.
作者:付海英;崔衢;吴静;李勇;施雨露;王艳玲;李一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原核表达并纯化HIV自然感染与疫苗诱导产生抗体鉴别肽skl、sk2、sk3及3条肽段串联序列.方法 用普通PCR及重叠延伸PCR法从HIV-1 B亚型质粒扩增得到sk1、sk2、sk3基因序列及3条肽段基因片段的6种连接序列,并分别克隆人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及pGEX4T-2中,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Ni-NAT或谷胱甘肽-Sepharose-4B层析柱亲和层析纯化.SDS-PAGE分析融合肽的表达,Western blot分析融合肽的抗原性.结果 分别以pET-32a(+)和pGEX4T-2为载体,共构建了18个重组表达质粒;his-sk1、his-sk123、his-sk213、his-sk231及GST-sk3、GST-sk123、GST-sk213分别在pET-32a(+)及pGEX4T-2表达载体中以可溶形式表达,且均能与HIV-1阳性血清反应,而不能与HIV DNA-天坛疫苗免疫血清反应;经大量诱导表达纯化后,GST-sk3表达量高,可达40 mg/L,纯度超过90%.结论 已成功表达并纯化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HIV自然感染与疫苗诱导产生抗体鉴别肽,为研制HIV自然感染与疫苗诱导产生抗体鉴别诊断试剂盒奠定了基础.
作者:袁作为;张君;胡接力;张秀瑜;黄爱龙;郑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检测EV71中和抗体效价(EV71-NT),对四川地区供浆员中EV71-NT的分布进行分析.方法 应用基于细胞病变抑制的EV71-NT检测方法,检测四川地区349份健康人血浆的EV71-NT,同时用肠道病毒(EV)71型抗体诊断试剂盒(酶联免疫法)检测其EV71抗体,并分析二者的相关性;检测四川地区21 817份健康人血浆中EV71-NT的分布.结果 该EV71-NT检测方法具有较好的重复性,测定高效价和低效价EV71中和抗体标准品的变异系数分别为30.9%和33.6%;该方法与ELISA法的相关性较差(r=0.024);四川地区21 817份健康人血浆中含高效价EV71中和抗体的比例在7.1%~18.4%之间,EV71高效价血浆占10.3%.结论 在四川地区供浆员血浆中含有一定比例的高效价EV71中和抗体,可以直接从自然感染人群中筛选EV71抗体血浆进行EV71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的研制.
作者:秦婷婷;杨春;李小姣;刘瑞熙;武志强;张航;刘波;刘兰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梯形微板法在ABO反定型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梯形微板进行血型抗原抗体免疫学反应,利用高科技摄像数码分析技术进行凝集判别,确定血型,分析该方法的准确性、可靠性、重复性和脂血抗干扰性,同时以U型微板法作平行对照.结果 梯形微板法的准确性为99.97%,可靠性较高,重复性为100%,且能有效避免脂血的干扰,各项指标均优于U型微板法.结论 梯形微板法在ABO反定型鉴定中是一项准确性高、稳定性好的检测手段,更适合于血站系统的大批量标本的结果处理.
作者:杜雪宁;刘芳兰;王振卿;张来玉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肺炎球菌表面黏附素A(Pneumococcal surface adhesin A,PsaA)为脂蛋白,属于ABC型转运蛋白复合物(ATP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存在于各型肺炎球菌中,是其重要的毒力因子和黏附因子,编码基因高度保守,具有转运Mn2+及黏附功能.肺炎球菌表面膜蛋白A(Pneumococcal surface protein A,PspA)是与其毒力相关的一种重要的表面抗原,在目前发现的所有临床分离的肺炎球菌中几乎均存在,其编码基因变异性较大.PsaA和PspA均为肺炎球菌的保护性抗原和新型肺炎球菌疫苗的研发热点之一.本文就这两种蛋白的结构、功能、免疫学特性及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唐玉龙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和泰索帝(Taxotere,TXT)对体外培养的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u-PA、uPAR、ERK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MDA-MB-231 (ER-)细胞分为4组:UTI组(UTI 800 U/ml)、TXT组(TXT 3.7 μg/ml)、UTI+TXT组(UTI 800 U/ml+ TXT3.7μg/ml)、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给药后24h,分别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uPA、uPAR、ERK基因mRNA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uPA、uPAR、p-ERK1/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UTI组和UTI+ TXT组MDA-MB-231 (ER-)细胞中uPA和uPAR基因mRNA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TXT组中二者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各组间ERK基因mRNA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TI组和UTI+ TXT组中uPA、uPAR和p-ERK1/2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TXT组中3种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UTI可抑制MDA-MB-231细胞中uPA、uPAR、p-ERK的表达,而TXT可上调三者的表达.
作者:罗杰;高峰;赵晓亮;孙治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一种新的造血干细胞获取方法,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明胶海绵移植到小鼠后肢的大腿内侧肌间隙,12d后分离明胶海绵中的迁移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免疫荧光法检测迁移细胞和骨髓细胞中CD34+、Sca-1+和CD34+Sca-1+细胞的表达,利用体外造血克隆分析迁移细胞和骨髓细胞中造血克隆的密度.结果 迁移细胞的数量在移植12d时达大;迁移细胞中CD34+、Sca-1+和CD34Sca-1+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骨髓细胞(P<0.05),造血克隆比例也明显高于骨髓(P<0.01).结论 利用生物材料明胶海绵成功建立了一种高效的造血干细胞获取方法,可实现自体细胞治疗.
作者:武晓云;王世立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克隆并原核表达分枝杆菌噬菌体D29裂解酶gp10基因,观察重组蛋白对脓肿分枝杆菌的抑菌作用.方法 以噬菌体D29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gp10基因片段,克隆至pET-32a(+)载体上,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32a-gp10,转化E.Coli BL21(DE3),IPTG诱导表达.表达的重组蛋白经SDS-PAGE分析,亲和层析纯化后,采用杯碟法检测其抑菌活性.结果 PCR扩增获得长1 454 bp的gp10基因片段,重组表达质粒pET-32a-gp10经PCR、双酶切及测序证明构建正确;表达的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54 800,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97.4%,破菌上清及破菌沉淀中均可见目的蛋白的表达,纯化后纯度可达90%,浓度为0.5mg/ml;重组蛋白对脓肿分枝杆菌有抑菌作用.结论 已成功表达重组分枝杆菌噬菌体D29裂解酶gp10,其对脓肿分枝杆菌具有抑菌作用,为抗脓肿分枝杆菌及其他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新药物的研制提供了依据.
作者:熊玉霞;杨致邦;于拽拽;戴维;蒋任举;蒋英 刊期: 2011年第11期
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s 17,Th17)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辅助性T细胞,该类细胞在机体的抗微生物免疫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与很多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如过敏、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Th17细胞是与Th1及Th2细胞不同的T细胞亚类,可分泌IL-17A、IL-17F、IL-21、IL-22等细胞因子.本文就Th17细胞的基本生物学功能、与感染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作者:史利军;袁维峰;李刚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