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组人凝血因子Ⅶ在Flp-In-CHO细胞中的表达及鉴定

王卓;吕茂民;冯晶晶;赵媛媛;章金刚

关键词:人凝血因子Ⅶ, 位点特异性重组, Flp-In-CHO细胞
摘要:目的 利用Flp/FRT位点特异性重组技术,在Flp-In-CHO细胞中表达重组人凝血因子Ⅶ(rhFⅦ),并进行鉴定.方法 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 Ⅰ和EcoR Ⅴ分别双酶切质粒pT-FⅦ与表达载体pcDNA5/FRT/TO,将回收的目的基因片段和载体片段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cDNA5/FRT/TO-FⅦ,并与辅助质粒pOG44共转染Flp-In-CHO细胞,经400 μg/ml潮霉素B压力筛选,获得抗性细胞株.采用PCR、RT-PCR、Western blot和PT等方法对筛选出的细胞株分别进行基因组水平、mRNA水平、表达水平和蛋白活性的鉴定.结果 重组表达质粒pcDNA5/FRT/TO-FⅦ经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筛选出9株抗性细胞;外源基因FⅦ定点整合到Flp-In-CHO细胞基因组中并得到表达;重组蛋白表现出与血浆FⅦ相一致的促凝活性.结论 利用位点特异性表达系统Flp/FRT,在Flp-In-CHO细胞中成功表达了hFⅦ,为其制备和纯化奠定了基础.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相关文献
  • 巴氏消毒法对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病毒灭活效果的验证

    目的 以伪狂犬病病毒(PRV)、Sindbis病毒和HIV-1为模型病毒,验证巴氏消毒法对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HBIG)的病毒灭活效果.方法 将模型病毒按1:9(v/v)的比例加入HBIG样品中,60℃水浴保温10 h,测定病毒滴度,观察病毒灭活效果,并以放射免疫法测定病毒灭活前后样品抗HBsAg效价的变化.结果 病毒灭活后,PRV滴度下降超过5 LgCCID_(50)/0.1 ml,Sindbis病毒滴度下降超过6 LgPFU/mi,HIV-1滴度下降超过4 LgCCID_(50)/0.1 ml;3批HBIG样品的抗HBsAg效价分别降低了6.5%、6.0%和5.8%.结论 巴氏消毒法可以对HBIG样品中的模型病毒进行有效灭活.

    作者:黄荣强;李海;梁睿姝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氨氯地平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周期和周期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

    目的 探讨氨氯地平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周期及周期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氨氯地平处理对数生长期的MCF-7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p21和p53的表达.结果 氨氯地平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抑制MCF-7细胞增殖,IC_(50)为14.439 μmol/L;经7.220 μmol/L(0.5 IC_(50))、14.439 μmol/L(1 IC_(50))和28.880 μmol/L(2 IC_(50))氨氯地平处理48 h,G_0/G_1期细胞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经7.220 μmol/L氨氯地平处理48 h,MCF-7细胞中cyclinD1蛋白表达降低,p21和p53蛋白表达升高.结论 氨氯地平对MCF-7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此作用与使细胞阻滞于G_1期有关,其机制与调控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D1、p21和p53的表达有关.

    作者:黄文静;李卫平;孙文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丙型肝炎病毒NS3基因疫苗质粒的构建、表达及其体液免疫应答

    目的 构建基于Ii分子的丙型肝炎病毒(HCV)内源性靶向基因疫苗质粒,并检测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免疫小鼠诱导的体液免疫应答.方法 通过3轮PCR,以HCV-NS3的Th1表位(1248~1261aa)取代Ii链CLIP片段编码基因,构建基于Ii分子的HCV内源性靶向基因疫苗质粒,转染COS-7细胞,RT-PCR法检测其在mRNA水平的表达;用内源性靶向基因疫苗pHCV-NS3-Th1和非靶向基因疫苗pHCV-NS3经股四头肌肌肉免疫BALB/c小鼠,以生理盐水、pCI-neo和pCI-neo-Ii作为对照,检测小鼠的体液免疫应答水平.结果 转染细胞中,内源性靶向基因疫苗质粒在mRNA水平获得表达;对BALB/c小鼠的免疫结果显示,只有pHCV-NS3组小鼠可以检测到针对HCV-NS3的特异性抗体,抗体滴度可达1∶1 024.结论 已成功构建了基于Ii分子的HCV内源性靶向基因疫苗质粒,其能够在真核细胞中表达,但不能刺激小鼠产生HCV-NS3特异性抗体.

    作者:高明;王海平;卢媛;周勇;王燕宁;詹林盛;王全立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H5N1高致病性人禽流感DNA疫苗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

    目的 构建H5N1高致病性人禽流感DNA疫苗表达质粒,并观察其免疫原性.方法 分析H5N1人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进化关系,人工合成人禽流感病毒HA基因(包含多数H5N1人禽流感病毒共有序列),构建含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和HA融合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VAX-CLHA及HA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VAX-HA,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转染293-T细胞,经RT-PCR法检测转染细胞中HA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其表达;分别以质粒pVAX-CLHA及pVAX-HA免疫BALB/c小鼠,测定血清HI抗体效价.结果 重组DNA疫苗表达质粒pVAX-CLHA和pVAX-HA经酶切及测序证明构建正确,转染的293-T细胞可检测到目的基因的转录及蛋白的表达;3次免疫后均能诱导BALB/c小鼠产生HI抗体,pVAX-CLHA诱导的HI抗体高于pVAX-HA.结论 已成功构建了含H5N1 HA及CTLA4融合基因的DNA疫苗表达质粒,其对小鼠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为H5N1高致病性人禽流感DNA疫苗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飞;朱庆三;金宁一;胡宁宁;李霄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RhoC和mTOR蛋白影响肝癌细胞转移的研究进展

    RhoC和mTOR蛋白在肝癌细胞转移过程中介导细胞外基质降解、肿瘤细胞迁移、黏附、增殖及新生血管生成等各环节的变化.本文对RhoC和mTOR蛋白在肝癌细胞转移各环节中的作用及其在促进肝癌细胞转移方面的协同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金哲;王广义;谢淑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膀胱癌患者着色性干皮病F蛋白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膀胱癌患者着色性干皮病F蛋白(XPF)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Trizol法提取25份膀胱癌组织及10份癌旁正常组织总RNA,经RT-PCR扩增后,以扩增产物为模板,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XPF的表达水平.结果 各基因扩增效率近似相等,且具有很好的特异性,膀胱癌组织中XPF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结论 XPF可能参与了膀胱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对膀胱癌的转移潜能及预后具有一定意义.

    作者:赵友光;杨劲;曾益军;位全芳;徐志刚;刘洋;袁方;陈志文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结核分枝杆菌融合蛋白亚单位疫苗对BCG初始免疫的加强效应及保护效力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融合蛋白亚单位疫苗对BCG初始免疫的加强效应及保护效力.方法 将Ag85B、Ag85B-Mpt64_(190-198)-HspX(AMH)、Ag85B-Mpt64_(190-198)-Mth8.4(AMM)以及AMH+AMM蛋白分别与佐剂二甲基三十六烷基铵(DDA)和卡介苗多糖核酸(BCG-PSN)混合,制备亚单位疫苗.第0周用BCG皮下免疫C57BL/6小鼠,第8、10周分别用各蛋白疫苗皮下加强免疫,以PBS和BCG(仅免疫1次)作为对照.末次免疫后4周,采血检测血清抗体水平,并分离脾淋巴细胞,检测分泌IFNγ的水平;末次免疫后12周,经尾静脉注射H37Rv株,6周后取肺,进行菌落计数,抗酸及HE染色观察.结果 各亚单位疫苗加强组诱导产生的特异性抗Ag85B IgG抗体水平均明显高于BCG组;融合蛋白疫苗加强组免疫小鼠脾细胞经Ag85B和PPD刺激后,产生分泌IFNγ的淋巴细胞数明显多于BCG组;融合蛋白加强组免疫小鼠肺组织结核结节面积与BCG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仅AMM+AMH加强组免疫小鼠肺组织菌落计数明显低于BCG组,其抗酸染色阳性细菌数明显低于PBS、BCG及AMH、Ag85B加强组.结论 AMH和AMM疫苗联合加强BCG免疫,能诱导小鼠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可增强BCG的保护效力.

    作者:李青;傅林锋;王秉翔;姜雯雯;于红娟;雒彧;张颖;祝秉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鱼藤素诱导乳腺癌MDA-MB-231细胞凋亡的作用与途径

    目的 探讨鱼藤素诱导乳腺癌MDA-MB-231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与线粒体凋亡途径的关系.方法 用不同浓度的鱼藤素处理MDA-MB-231细胞,MTT法检测鱼藤素对MDA-MB-23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AnnexinV-HTC/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率;罗丹明123单染法观察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cyt-c、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caspase-3蛋白活性.结果 鱼藤素对MDA-MB-231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时效、量效依赖性;800和1200 nmol/L鱼藤素处理组的细胞早期凋亡率显著高于未处理组;鱼藤素处理后,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细胞浆内cyt-c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及caspase-3活性均明显升高.结论 鱼藤素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具有显著的增殖抑制、诱导凋亡作用,其作用与线粒体膜电位降低、释放细胞色素C,从而激活caspase-3依赖途径有关.

    作者:杜佳;邓华瑜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ClC-2氯通道在大鼠小梁网中的表达

    目的 分析电压门控性氯通道ClC家族中的ClC-2氯通道在大鼠小粱网中的表达,探讨ClC-2在青光眼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经前房内注射玻璃酸钠建立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取正常大鼠及模型大鼠小梁网组织,采用RT-PCR法检测CIC-2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ClC-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在正常大鼠和慢性高眼压模型大鼠小粱网组织中,均可检测到ClC-2的表达,且模型大鼠ClC-2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正常大鼠降低.结论 大鼠小梁组织中存在ClC-2氯通道的表达,该通道的表达受小粱网的一些病理因素的影响.

    作者:王霁雪;王淑梅;刘海岩;付琳娜;郑雅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抗菌肽对细菌胞内杀伤作用的分子机制

    抗菌肽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一类小分子多肽,具有广谱抗菌、不易诱发微生物产生耐药性的特点.抗菌肽不仅可以在细胞膜上形成穿膜孔道,使膜快速去极化,引起细菌死亡,还有其特殊的胞内杀伤机制,包括通过与核酸结合阻断DNA复制、RNA合成;影响蛋白质合成;抑制隔膜、细胞壁合成,阻碍细胞分裂;抑制胞内酶的活性等途径,干扰细菌正常生理代谢,从而抑制细菌生长、杀灭细菌.本文就抗菌肽对细菌胞内杀伤作用的分子机制作一综述,并对当前抗菌肽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苏琦;孙燕;李治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不同实验条件对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 4)多聚体含量的影响

    目的 考察不同实验条件对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 4)多聚体含量的影响及多聚体含量增加对家兔存活状态的影响.方法 取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 4),经干热破坏试验、湿热加速试验、紫外线照射试验、X射线照射试验及冰冻破坏试验,观察不同实验条件对其多聚体含量的影响;并取湿热加速试验和冰冻处理的样品注射家兔,观察多聚体含量增加对家兔存活状态的影响.结果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的多聚体含量随贮存温度的升高、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紫外线、X射线照射及冰冻处理均不影响多聚体含量;多聚体含量愈高,家兔存活状态愈差,多聚体含量达80%以上时,可致家兔死亡.结论 高温可显著影响多聚体含量,多聚体含量增加与家兔存活状态呈负相关.

    作者:邱芳;吴泽良;李育琼;梁小明;何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ELISA方法检测肝癌血清标志物的应用

    目的 对已建立的肝癌血清标志物ELISA检测方法进行扩大规模临床样本检测,进一步评价和优化该方法.方法 利用本实验室建立的肝癌血清标志物ELISA检测方法,对407份肝病患者血清和95份正常献血员血清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24份HBV感染后的肝癌、肝硬化及肝炎患者血清样本中,2种或2种以上指标阳性比例分别为77.6%、76.1%和52.5%,肝癌患者3种或3种以上指标阳性比例较肝硬化和肝炎患者分别高39.9%和310%;在正常献血员、药物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及其他类型的癌症患者中,87.5%~100%的患者肝癌血清标志物分子≤1种;URG7是早出现的抗体阳性标志物分子URG11和S15a抗体则在进展后期或已发展为肝癌的患者血清中呈优势比例出现.结论 5种肝癌血清标志物分子与肝癌发生的风险呈正相关,已建立的肝癌血清标志物ELISA检测方法可用于肝癌高危人群的筛选及小肝癌的早期诊断,作为目前AFP和MRI诊断方法的有益补充.

    作者:王文;王锦红;缪晓辉;Mark A Feitelson;戚中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大鼠急性脊髓损伤后热休克蛋白47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

    目的 探讨大鼠急性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热休克蛋白47(HSP47)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方法 将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1周SCI组、3周SCI组、5周SCI组和8周SCI组,复制钳夹型SCI模型,另设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分别在SCI后3 d及每周进行BBB评分,并在1周、3周、5周和8周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中HSP47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结果 SCI后,BBB评分低,随着时间的延长,评分逐渐上升;HSP47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明显升高,且在第8周升高更为明显.结论 Wistar大鼠SCI后,HSP47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升高,提示其很可能参与了SCI的病理改变过程.

    作者:何玉宝;杨晨;杨有庚;任宪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结核分枝杆菌早期分泌性蛋白ESAT-6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目的 原核表达并纯化结核分枝杆菌早期分泌性蛋白ESAT-6.方法 将ESAT-6基因自pET-24b-ESAT-6质粒亚克隆至pGEX-3C载体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GEX-ESAT-6,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分别转化大肠杆菌JM107和BL21(DE3),以不同浓度IPTG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GSH-Sepharose 4B亲和层析纯化.结果 所构建的重组表达质粒pGEX-ESAT-6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重组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JM107中的表达量较高,可达菌体总蛋白的24.2%;适IPTG诱导浓度为0.1 mmol/L;纯化的目的蛋白纯度可达83.9%.结论 已成功构建了重组表达质粒pGEX-ESAT-6,并在大肠杆菌JM107中高效表达,为结核分枝杆菌亚单位疫苗及核酸疫苗的研制提供了材料.

    作者:马姬;何巍;吴文鹃;孙迪;王佳凤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重组人凝血因子Ⅶ在Flp-In-CHO细胞中的表达及鉴定

    目的 利用Flp/FRT位点特异性重组技术,在Flp-In-CHO细胞中表达重组人凝血因子Ⅶ(rhFⅦ),并进行鉴定.方法 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 Ⅰ和EcoR Ⅴ分别双酶切质粒pT-FⅦ与表达载体pcDNA5/FRT/TO,将回收的目的基因片段和载体片段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cDNA5/FRT/TO-FⅦ,并与辅助质粒pOG44共转染Flp-In-CHO细胞,经400 μg/ml潮霉素B压力筛选,获得抗性细胞株.采用PCR、RT-PCR、Western blot和PT等方法对筛选出的细胞株分别进行基因组水平、mRNA水平、表达水平和蛋白活性的鉴定.结果 重组表达质粒pcDNA5/FRT/TO-FⅦ经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筛选出9株抗性细胞;外源基因FⅦ定点整合到Flp-In-CHO细胞基因组中并得到表达;重组蛋白表现出与血浆FⅦ相一致的促凝活性.结论 利用位点特异性表达系统Flp/FRT,在Flp-In-CHO细胞中成功表达了hFⅦ,为其制备和纯化奠定了基础.

    作者:王卓;吕茂民;冯晶晶;赵媛媛;章金刚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乙酰肝素酶大亚基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

    目的 构建乙酰肝素酶(HPA)大亚基片段真核表达质粒,并在毕赤酵母中表达重组蛋白.方法 根据GenBank中登录的HPA大亚基基因序列设计引物,PCR方法扩增肝素酶基因,构建毕赤酵母真核表达质粒pPICZαA-HPA.电击穿孔法转化感受态毕赤酵母SDM1168,斑点免疫印迹法筛选重组菌株,PCR法鉴定阳性克隆.甲醇诱导表达重组蛋白,Western blot鉴定表达产物.结果 构建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经双酶切及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斑点免疫印迹法筛选出的9个单菌落经PCR扩增,均可见1 161 bp的目的基因条带;表达产物经Western blot分析,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表达量约为μg/L.结论 已成功构建了HPA大亚基片段真核表达质粒pPICZαA-HPA,并在毕赤酵母SDM1168中分泌表达了HPA大亚基.

    作者:季颖;邱伟成;高新;付洁;王清清;宋海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核桃楸皮提取物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 观察核桃楸皮乙酸乙酯提取物(HYT)对小鼠前胃癌细胞MFC及人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增殖的影响.方法 从核桃楸皮中提取HYT,以不同浓度作用于MFC和GES-1细胞,MTT法检测HYT对MFC及GES-1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MFC细胞周期变化及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与阴性对照组比较,HYT可明显抑制MFC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对GES-1细胞无明显杀伤作用;HYT使MFC细胞阻滞于G_0-G_1和G_2-M期.结论 HYT可通过影响胃癌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

    作者:林瑞新;房学东;曹宏;宫路路;陈威彪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β-丙内酯含量气相色谱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水解情况分析

    目的 建立检测β-丙内酯(BPL)含量的气相色谱法,并分析其水解情况.方法 用气相色谱法检测BPL的含量,确定线性范围及定量限,验证该方法的重复性及专属性,并分析37℃条件下BPL的水解趋势.结果 气相色谱法检测BPL含量的线性范围为8.9~566.9 ppm,定量限为8.9 ppm,重复性和专属性均良好.37℃条件下水解120 min,BPL含量下降至初始浓度的19%.结论 建立了检测BPL含量的气相色谱法,该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病毒疫苗生产过程中BPL含量的检测,为病毒灭活工艺验证提供了依据.

    作者:杨健;高军;张庆义;赵璨;赵彭年;白洁;于海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戊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的比较

    目的 比较国内外戊型肝炎病毒(HEV)抗体检测试剂的差异.方法 用4种抗-HEV IgM试剂和5种抗-HEVIgG试剂分别检测66份急性肝炎患者血清及77份采自17名急性肝炎患者的系列血清,比较各试剂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 检测66份急性肝炎患者血清样本时,M1、M2、M3和M4试剂检出的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7.0%、71.2%、42.4%和40.9%;G1、G2、G3、G4和G5试剂检出的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7.3%、87.9%、66.7%、81.8%和66.7%.检测77份系列血清样本时,M1、M2、M3和M4试剂检出的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4.9%、84.4%、31.2%和32.5%;G1、G2、G3、G4和G5试剂检出的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4.8%、98.7%、83.1%、96.1%和88.3%.结论 抗-HEV抗体检测试剂,尤其是抗-HEV IgM抗体检测试剂之间存在较明显的差异,临床上应结合检测HEV其他标志物对HEV感染进行综合判断.

    作者:赵晨燕;李卓;郝娃;牛京勤;张春涛;王佑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小鼠血清中弓形虫Peroxiredoxin抗原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小鼠血清中弓形虫Peroxiredoxin(Prx)抗原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方法 应用棋盘滴定法确定佳被检血清包被浓度、一抗和二抗稀释度及封闭液,绘制蛋白定量标准曲线,并对建立的间接ELISA法进行验证.结果 间接ELISA的佳条件为:被检血清包被浓度为1:50,抗TgPrx阳性大鼠血清稀释度为1∶100(效价1∶128),酶标二抗稀释度为1:4 000,封闭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不大.该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特异性强,检测30份弓形虫感染小鼠血清的检出率为100%.结论 已建立了小鼠血清中弓形虫Prx抗原间接ELISA检测方法,可用于弓形虫病的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李雪秋;刘转转;殷国荣;李佩珍;孟晓丽;刘红丽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