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志
目的 观察研究康复新液联合庆大霉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就诊于我院治疗的UC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临床治疗(美沙拉嗪缓释片口服);观察组患者给予康复新液联合庆大霉素经直肠灌入,两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以及血清炎症因子、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结肠粘膜的充血水肿、溃疡和糜烂出血的症状相比对照组显著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85.41%)显著高于对照组(62.50%)(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新液联合庆大霉素治疗UC相对传统常规治疗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抗炎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魏丽娜;王鹏飞;刘子燕;黄晓俊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上海市闵行区中小学学生因病缺课的原因及学校公共卫生预警事件的特征,为制定下一步学校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上海市闵行区中小学2014年因病缺课网络直报数据资料和学校公共卫生预警事件数据,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学段学生的缺课情况以及导致学生缺课的症状与疾病分布特征.结果 因病缺课网络直报系统监测到2014年闵行区中小学学生因病缺课71 811人次,总缺课天数为67 364.5人天,因病缺课率为2.8‰,其中小学阶段学生的因病缺课率高,为3.3‰;其次是初中阶段学生为1.9‰,第三是高中阶段学生为1.8‰,从小学到高中,学生的缺课率逐步下降(x2=4107,P<0.01),男生缺课率高于女生(x2=354.8,P<0.01),冬季为因病缺课的高峰季节,12月份为缺课多的月份,发热、上呼吸道症状和消化道症状为因症状缺课多的3种症状,上呼吸道感染、法定传染病和水痘为因疾病缺课多的3类疾病.学校公共卫生预警事件中多的症状发热占比为85.8%.结论 闵行区因病缺课监测工作有助于早期介入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现有的因病缺课监测工作应与国家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一并开展,互为补充.
作者:张鑫毅;郭琪;何丹丹;方红;温晓飒;陈迪迪;汤红梅;徐晓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模式和个案管理模式对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基于社区进行干预试验,将85例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自我管理组(n=46)和个案管理组(n=39),分别接受自我管理和个案管理,管理1年后,两组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结果 自我管理模式和个案管理模式干预后骨密度均有改善,且个案管理模式较自我管理模式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我管理模式和个案管理模式均能提高患者骨密度,且个案管理模式优于自我管理模式.
作者:奉燕;步则琼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ACI患者47例为观察组,根据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为大面积组13例、中面积组18例和小面积组16例,另选取4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及大、中和小面积各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明显升高,双侧颈动脉血流速度和血流量明显减慢,外周阻力明显增大(P<0.05).随着脑梗死面积的增大,IL-6、IL-8、TNF-α和hs-CRP水平逐渐升高,血流速度和血流量逐渐减慢,外周阻力亦相应地增大,大、中和小面积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I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存在异常波动,其变化均与梗死面积有关,动态监测其变化有助于评估病情、判断预后.
作者:秦蔚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CHF患者9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均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FF)及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9%(P<0.05);两组LVEDD明显减少,LVFF明显增大,治疗组减少及增大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IL-6、TNF-α和hs-CRP水平明显降低,且治疗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能有效缓解CHF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心功能,减轻炎症反应.
作者:蒋亚宝 刊期: 2017年第11期
从云南省医疗资源分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三级医院患者下沉及患者就医习惯等方面分析云南省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存在的问题,建议从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和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方面促进云南省分级诊疗工作的有效开展.
作者:严莉;彭琰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科右中旗乡镇(苏木)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为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基层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科右中旗乡镇(苏木)卫生院2011-2015年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2011-2015年科右中旗乡镇(苏木)卫生院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逐渐增加;本科、专科学历人员数较少,中专及以下学历人员数占有绝对比重;高、中、初三级职称人员结构不合理,其职称以初级为主,无职称人员也占相当大的比重;医生和护士资源按人口分布、地理面积分布的Gini系数为0.12、0.25、0.21和0.34,公平性较好.结论 2011-2015年科右中旗乡镇(苏木)卫生院面临着卫生技术人员缺乏,学历、职称层次较低,总体素质不高,技术水平落后等诸多问题急需加以解决.
作者:赵晗;赵文海;韩春平;崔桂玉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影响大肠腺瘤息肉经内镜切除后复发的主要因素,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水市中医医院行大肠腺瘤息肉内镜切除术的1 0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复发率,对可能影响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 19.0版本)行单因素描述,并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025例患者中有277例复发,复发率为27.02%.大肠腺瘤息肉复发中年龄≥65岁、腺瘤个数≥3个、腺瘤直径≥6mm、腺瘤位于乙状结肠及直肠处、腺瘤基底部无蒂、肠道清洁为Ⅱ级、高级别瘤变、整块切除和绒毛状腺瘤等患者的复发率相比年龄<65岁、腺瘤个数<3个、腺瘤直径<6mm、腺瘤位于升横结肠、基底部有蒂及亚蒂、肠道清洁为Ⅰ级、低级别瘤变、部分切除和管状腺瘤患者高,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大肠腺瘤息肉内镜切除术患者复发的因素为腺瘤类型(OR=3.531)、瘤变程度(OR=1.258)、腺瘤基底部(OR=2.331)、年龄(OR=1.282)、腺瘤直径(OR=6.298)、肠道清洁度(OR=1.295)和腺瘤个数(OR=3.386).结论 影响大肠腺瘤息肉经内镜切除后复发的因素较多,临床上应依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随访方案.
作者:张德志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针灸联合西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12月陇西县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1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西药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0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3.2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纯音听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纯音听阈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93%)低于对照组(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联合西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经济价廉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晓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已婚女性生殖健康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后续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服务提供依据.方法:2016年3-12月期间,采用网络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本地区的已婚女性的生殖健康知识现状进行调查,调查问卷为自行设计,包括避孕相关知识、人工流产相关知识和妇科常见病的防治相关知识三个方面,统计各个方面知识掌握合格率(6分及以上为合格),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3 826份,有效问卷3 765份,问卷有效率为98.41%.其中,避孕相关知识掌握合格率为58.38%(2 198/3 765),人流相关知识的掌握合格率为53.17%(2 002/3 765),妇科常见病防治相关知识掌握合格率为38.91%(1 465/3 765),而年龄、学历以及生产经历的差异,对已婚女性生殖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影响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地区已婚女性的生殖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有待提高,尤其在妇科常见病的防治方面,应该进行重点教育,而年龄稍长、学历较低以及没有生产经验的女性,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相对较低,应该给予目标群体针对性的强化教育.
作者:黄银娟;张继;杨海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为优化护理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护理卫生职业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文献法、问卷调查及现场调研.结果 2011-2015年黑龙江省中、高职卫生职业院校全部开设了护理类专业,另外,有2所医学院开设了高职护理专业,其他类别院校也有3~6所院校在不同年度开设护理类专业;中高职卫生职业院校开设的护理类专业涵盖了11个小专业;2011-2015年黑龙江省中高职卫生职业院校护理专业招生分别为10 775人、8 841人、11 582人、12 178人和8 075人.结论 继续发挥护理专业招生与就业优势,为顺利完成“十三五”卫生人才发展目标奠定基础;护理专业招生规模和结构稳定性欠缺,部分院校招生工作有待完善;建立满足护理类专业精细化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
作者:孙希昌;杜健;任广姝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对绝经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给予唑来膦酸钠治疗,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医院收治的绝经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给予对照组患者维生素D、钙制剂以及口服阿仑膦酸钠治疗,给予观察组维生素D、钙制剂以及唑来膦酸钠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腰椎骨密度、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等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 在股骨颈、腰椎和Ward's三角区骨密度方面,两组治疗6个月、12个月后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腰椎骨密度改善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钙、血磷、PTH及N-MID水平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CT、25(OH)VD含量明显升高,β-CTx以及ICTP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上述各指标治疗前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VAS评分方面,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改善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绝经后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给予唑来膦酸钠治疗能够使患者的骨密度明显增加,能够显著改善CT、25 (OH)VD、β-CTx以及ICTP含量,且临床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作者:王朝迅;陈小盼;张海娜;周里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调查贵阳市居家养老人群日常生活能力,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8个居委会中年龄≥60岁的1 898名居家老年人进行日常生活能力调查;日常生活能力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F检验,两两比较采用LSD法,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结果 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71.4±5.9)岁.贵阳市居家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ADL)总分为(14.91±3.88)分,躯体性日常生活能力(PADL)得分为(6.26±1.27)分,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IADL)得分为(8.65±2.75)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对PADL、IADL和总的ADL有影响的因素及影响大小依次为年龄、是否参加体育锻炼、是否患慢性病和文化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贵阳市居家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总体水平较好,居家养老护理应重点关注高龄、患有慢性病和文化程度低的老年人.
作者:蒋芝月;王秀红;汪俊华;李芳;邓开盛;戴黎黎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分析其对围术期疼痛及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医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骨折患者6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1)与对照组(n=31).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对对照组进行护理,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方式对观察组进行护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护理前后疼痛情况进行比较,并对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术后第1d、术后第3d、术后第5d VAS评分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上述时间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在首次功能锻炼时间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上述各指标均显著缩短(P<0.05);在术后3个月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及出院时护理满意度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上述各指标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能够使患者围术期疼痛明显减轻,明显加速患者术后康复速度,能够大程度地使患者关节功能显著改善,且有助于提升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顾小燕;周柳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采用骨水泥技术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患者6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4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单纯行经皮骨水泥注入术,治疗组采用经皮骨水泥注入术+唑来膦酸治疗,比较两组的疼痛评分、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骨密度高于常规组,脂代谢指标(tP1NP、OCN和βCTX)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经皮骨水泥注入术后给予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能减轻术后疼痛,改善骨代谢,提高骨密度,值得临床上推广.
作者:路绪超;许杰;尚志恒;孟双全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临床医生应用临床路径式管理对高血压自我管理的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对照法,将31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56)和观察组(n=156),对照组采用社区防治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式自我管理模式进行干预.干预12个月后,比较两组自我管理效果.结果 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低盐限油标准知晓率和盐勺、控油壶使用率均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提高更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进行耐力锻炼的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患者遵医嘱服药例数显著增加(P<0.05),且观察组遵医嘱服药患者增加更明显(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每周检测血压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医生应用临床路径式管理可以提高患者的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是提高高血压临床治疗效果的有效模式.
作者:顾伟刚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14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3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优化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眼压、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MA及HAMD评分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HAMA及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给予的优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的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病痛,改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使患者尽快恢复,从身心双重角度回归社会,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牛卓娅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实习生带教中实施新型护理教学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2月于医院急诊科进行实习的78例护理实习生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此次研究对象分组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教学)与观察组(采用新型护理教学模式),各39例.于实习结束时通过试卷考试来评价两组护理实习生理论成绩情况记忆性试题、开放性试题),通过现场操作评价两组护理实习生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及病例书写能力,采用问卷调查表调查护理实习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记忆性试题和开放性试题及理论成绩总分分别为(45.69±3.21)分、(45.85±3.33)分、(92.34±5.2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0.25±3.07)分、(39.78±2.98)分、(75.28±3.88)分,t=(7.64,8.48,16.29),P=(0.00,0.00,0.00);观察组护理实习生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及病例书写能力评分分别为(95.85±3.66)分、(96.74±3.2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90.25±2.74)分、(90.07±3.12)分,t=(7.64,9.32),P=(0.00,0.00).观察组护理实习生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为94.87%(37/39),明显高于对照组74.36%(29/39),x2=6.98,P=0.03.结论 实施新型护理教学模式可有助于提高急诊科护理实习生理论基础知识及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强化其病例书写能力,终提高其护理带教老师的满意度.
作者:陆玲妍;邵焱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妇幼人群的健康信息需求,为APP投放市场选择合适的内容及方式.方法 选择米市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典型社区,方便抽取前来妇保、儿保科室就诊的36名孕产妇和74名婴幼儿家长,了解他们的移动健康信息需求.结果 “获取健康知识”成为用户使用APP的首要需求,“与医师互动”服务受到青睐;不同人群间及同一人群的不同生理阶段对健康信息的需求存在差异;孕妇和婴幼儿类APP的使用率存在差异.结论 建立以高质量的健康信息为核心竞争力,以模块化、阶段化和交互化为特性,重点人群积极推广的移动健康教育模式是提升妇幼健康素养的有效方式.
作者:陈浩;郭清;叶成荫;陈燕;沈歆;陈齐;胡小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天水市某医院城镇职工、居民特殊病种门诊药物使用情况,为该市特殊病种门诊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2014-2016年特殊病种门诊处方6 570张,对口服药物销售金额排序前10位的品种、规格、数量、用药频度(DDDS)及临床诊断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口服西药以心脑血管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为主,口服中成药以活血化瘀类、益气养阴类和补脾温肾类为主.3年来,连续占据西药DDDS排序前2位的是二甲双胍缓释片和阿斯匹林肠溶片,稳居中成药DDDS排名前2位的是脑心通胶囊和消栓通络胶囊;该院患者病种分布居前的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和冠心病等,以心脑血管、内分泌系统疾病为主,且好发于50~70岁人群.结论 该院特殊病种门诊药物使用能够做到中西药并重,药物使用基本合理.医院管理方面应关注特殊病种门诊疾病谱的变化,以促进药物有效、经济和合理使用.
作者:王春惠 刊期: 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