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12年上海市虹口区麻疹流行株基因特征分析

李淑华;汤显;钱晓华;袁政安;李崇山;杨彦基;于晓楠;龚向真

关键词:麻疹病毒, 输入病例, D8基因型
摘要:目的 鉴定2012年上海市虹口区麻疹流行株基因型,了解2000-2012年上海市麻疹流行株基因特性.方法 采集疑似麻疹病例咽拭子标本,使用Vero-SLAM细胞分离麻疹病毒,使用RT-PCR扩增分离培养阳性病毒N基因羧基末端450 bp片段并测序,与GenBank中的部分流行株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麻疹病毒基因型,同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34份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到麻疹病毒7株,进化树分析显示,6株为H1基因型,1株为D8基因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D8基因型为上海自2000年开展病毒监测以来的首次外来输入病毒.结论 2012年虹口区麻疹分离株与历年上海市麻疹流行株属于同一基因型,Hla亚型为优势流行株,首次出现D8基因型,为外来输入病毒.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国10省(自治区)农村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中国10省(自治区)农村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的发生情况.方法 利用“2006年中国10省农村7岁以下儿童体格发育调查”资料,选取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以体重超过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均值的10%为超重,超过20%者为轻度肥胖,超过30%者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利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X2检验进行率的比较.结果 共纳入38 923名儿童,超重检出率为4.18%,男童的超重检出率高于女童(x2=4.343 6,P=0.037 1),3~岁组儿童超重检出率高(5.80%);肥胖检出率为1.21%,以轻度肥胖为主(0.78%),男、女童肥胖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89 0,P=0.532 8),其中6~岁组的肥胖检出率高(1.42%);10省(自治区)农村超重检出率为1.38%~ 7.62%,肥胖检出率为0.57% ~3.08%,其中吉林省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高,广西壮族自治区低.结论 中国农村地区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总检出率较低,3~4岁为农村学龄前儿童超重/肥胖高发期,北部地区超重/肥胖检出率较高,应引起重视.

    作者:谢胜男;王建敏;李能;蒋蔚蔚;杨森焙;李侠;凌子羽;张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877例髋部骨折患者发病情况及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髋部骨折患者发病情况及其流行病学分布特征.方法 调查杭州市2012年1-12月所有省市级医院收治的髋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髋部骨折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和骨折诱因等相关数据.结果 共纳入研究髋部骨折患者877例,其中男性516例(58.84%),女性361例(41.16%);年龄(62.1±11.2)岁;髋部骨折患病率为10.0/10万,男性为11.2/10万,女性为8.8/10万,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81,P=0.033).髋部骨折患者数量居前3位的年龄段分别为71~ 82岁(344例,39.22%)、61~70岁(196例,22.35%)和51 ~ 60岁(185例,占21.09%).患者中股骨颈骨折显著多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423,P<0.001);男性发病构成比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x2=12.816,P<0.001;f=13.773,P<0.001).造成髋部骨折前3位的因素分别为跌倒、坠落和车祸,其构成比分别为64.88%、20.07%和10.49%.结论 年龄是发生髋部骨折的重要因素.老年人群髋部骨折以股骨颈骨折为主,多以跌倒引发.

    作者:杨洋;林向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在我国艾滋病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自1985年我国发现首例艾滋病患者以来[1],截至2011年底,我国HIV/AIDS估计人数已达78万[2],艾滋病流行甚至改变了某些地区的人口学特征[3].观察性研究及干预性研究已部分验证了预防干预措施的有效性[4],但这类研究存在着费用昂贵、实施困难等问题.因此,采用传统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评价不同强度、不同干预措施对HIV/AIDS流行趋势的影响存在一定局限性.相比之下,传染病动力学模型能够通过理论模型构建、拟合HIV在人群中的流行动态或在个体内的传染过程,可以弥补实际调查的不足,进行流行预测,评价干预效果等.根据模型构建时考虑HIV在人群间传播还是在个体内传染,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分为:病原体在人群间的传播(人群动力学模型)及病原体、其侵入机体后激活的细胞及因子在个体内的动态变化(感染动力学模型).本文拟分析传染病动力学模型在我国艾滋病研究领域的应用情况.

    作者:吴静;汪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成都市城乡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成都市城乡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 847名成都市城乡居民,利用问卷调查居民一般情况及过去一年食物摄入情况,测量身高、体重,并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在总人群和城乡居民中分别以因子分析提取膳食模式,并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影响因素.结果 调查对象中糖尿病患病率达23.2%,人口标化患病率为20.2%;城乡居民糖尿病患病率分别为28.7%和11.1%.经logistic回归分析,总人群中,与青年人比较,中年人(OR=2.337,95% CI:1.305~4.185)和老年人(OR=5.990,95% CI:3.389~ 10.586)有更高的糖尿病患病风险;职业为管理人员(OR=1.434,95%CI:1.000 ~ 2.057)和普通职员(OR=2.870,95%CI:1.653 ~ 4.980)较务农人员有更高的患病风险.城市居民中,中年人(OR=2.973,95%CI:1.101 ~ 8.031)和老年人(OR=5.972,95%CI:2.267 ~ 15.730)与青年人比较有更高的患病风险;职业为普通职员(OR=2.196,95%CI:1.213 ~ 3.975)较务农人员有更高的患病风险;在农村居民中,高能量高蛋白膳食模式者(OR=1.404,95%CI:1.113~ 1.772)有更高的糖尿病风险.结论 成都市城乡居民糖尿病患病率较高,年龄、职业和膳食结构均对糖尿病有影响,且影响因素存在差异,营养改善工作应按照城乡人群特点区分.

    作者:程改平;戴婷婷;柳园;廖晓阳;刘健康;任长久;张晓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我国超重/肥胖流行趋势及其对公共卫生的挑战

    1.肥胖的定义和标准:学术界对机体脂肪过多或肥胖的利弊争论多年,直到198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专家委员会才达成共识,认为已有大量证据表明:肥胖对健康和长寿具有不良作用,其定义为机体以脂肪形式贮存过多的能量[1].1997年WHO也将肥胖明确定为一种疾病[2],并推荐其分类标准(WHO标准):BMI≥25 kg/m2为超重、BMI≥30 kg/m2为肥胖;男性WC≥102 cm、女性WC≥88 cm为中心性(腹型)肥胖[3].“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推荐的分类标准(中国标准):BMI≥24 kg/m2为超重、BMI≥28 kg/m2为肥胖;男性WC≥90 cm、女性WC≥80 cm为中心性肥胖[4].

    作者:何耀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稳健Poisson和log-binomial的GEE模型应用于非独立数据的研究

    探讨流行病学资料中非独立数据的RR/患病率比(PR)的合适估计方法.采用计算机模拟实验和实例分析观察稳健Poisson-GEE和log-binomial-GEE模型的适用性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log-binomial-GEE模型与稳健Poisson-GEE模型的收敛率基本均为100%,两模型估计各参数的平均值均与真值接近;在类内聚集性变小或类别数增加时,两模型估计各参数的95%CI覆盖率均有所提高;稳健Poisson-GEE模型对参数估计的稳健性较好,应用到实例时可正确评价暴露对结局的影响.稳健Poisson和log-binomial的GEE模型很少存在收敛问题,且有较高的准确率,可用于流行病学资料中非独立数据的RR/PR值估计.

    作者:周舒冬;郜艳晖;李丽霞;张敏;杨翌;陈跃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时间和接种状况对预防HBV感染的影响

    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是预防儿童HBV感染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往研究表明及时接种乙肝疫苗首针可有效降低儿童HBV感染风险,并促进儿童完成3剂次乙肝疫苗和其他疫苗系列接种[1,2].但福建省目前尚无乙肝疫苗首针接种时问和接种完成状况与预防HBV感染影响关系的报道,为此本研究利用2006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中福建省资料进行相关分析.

    作者:吴江南;周勇;黄丽芳;何爱华;郑金凤;张山鹰;严延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中国五城市流动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流动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改善其孕产期保健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05年北京、南京、厦门、深圳和重庆5个城市流动人口生殖健康抽样调查数据,描述分析流动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分布情况,用logistic回归分析流动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影响因素.结果 5 399份有效调查问卷中有4 037份来自经历妊娠的流动育龄妇女,其中参加过和未参加孕产期保健者分别占75.3%(3 041/4 037)和24.7%(996/4 037).初次产前检查时间与其受教育程度有关(P<0.05).孕产期保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产期保健在调查地区间存在差异(P<0.05),<30岁和30 ~ 39岁组参加孕产期保健的比例分别是≥40岁组的4.09倍(95%CI:3.11 ~ 5.39)和1.98倍(95%CI:1.61 ~ 2.43);高中及以上、初中文化程度的流动育龄妇女参加孕产期保健的比例分别是小学及以下者的5.47倍(95%CI:3.85 ~ 7.77)和2.86倍(95%CI:2.42~3.39);已婚流动育龄妇女参加孕产期保健比例是未婚流动妇女的2.36倍(95%CI:1.07~ 5.22);生育1胎和2胎者均比生育≥3胎的流动育龄妇女更可能参加孕产期保健,其OR值分别是3.36(95%CI:2.33~ 4.84)和1.61(95%CI:1.12 ~ 2.30);有婚育证明者参加孕产期保健比例是无婚育证明者的1.44倍(95%CI:1.21 ~ 1.71).结论 教育程度高、已婚、生育胎数少及有婚育证明对流动育龄妇女的孕产期保健具有保护作用.通过改善孕产期保健影响因素,提高外来流动人口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利用水平,有助于预防和降低不良生殖健康结局的发生风险.

    作者:朱琳;刘鸿雁;武继磊;裴丽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对国家卫生实验室网络规划及其建设的思考

    实验室是具备一定条件且能进行实验活动的设施[1].国家卫生实验室包括国家、省(市)、县多级实验室.近年面对各种新发和再发传染性疾病、食品和环境污染、生化恐怖威胁等事件,各实验室认识到整合多领域、多级别实验室的资源,形成高效的实验室网络是应对各种新挑战的重要策略[2.3].通常网络由节点和连线构成,表示诸对象及其相互联系[4].实验室网络则是按既定的职责分工、遵循一定的管理体系、实现数据和资源共享的多个实验室的集合.本文分析国内外卫生领域相关实验室网络的发展及其作用和我国实验室网络的现状,为我国卫生实验室网络的规划和建设提供思路.

    作者:李晶;刘波;王子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泛病原体生物芯片技术快速检测不明原因腹泻患者病原体

    泛微生物基因芯片能够同时检测多种病原体,具有全面、快速、无偏向性等优点,目前国际上已有Virochip[1]、Greenechip[2]、MDA[3]等泛病原体芯片,国内也开发了EOPM(Easy Operating Pathogen Microarray)芯片[4],本研究利用EOPM基因芯片检测不明病原体感染的成年人腹泻样本.

    作者:张学慧;李杰;高翔;靳淼;阚飙;张鑫磊;张华;张亮;闫梅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热带气旋对健康影响的研究进展

    热带气旋在带来充足降水的同时,也带来大风、暴雨和风暴潮,对生产、生活造成巨大损失.国内外研究表明,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热带气旋发生频率和强度均将增加[1].一、热带气旋的概念与分布1.概念: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的气旋性涡旋,常伴有狂风、暴雨和风暴潮,是一种破坏性很强的天气系统.根据我国新的热带气旋等级标准,按底层中心附近大平均风速分为6个等级:热带低压(10.8~ 17.1 m/s)、热带风暴(17.2 ~ 24.4 m/s)、强热带风暴(24.5~ 32.6 m/s)、台风(32.7 ~ 41.4 rn/s)、强台风(41.5 ~ 50.9 m/s)和超强台风(≥51.0 m/s)[2].

    作者:荀换苗;姜宝法;马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肥胖相关遗传基因位点的研究进展

    肥胖既是独立疾病[1],又作为明确的危险因素与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多种癌症等非传染性慢性病的发生及死亡风险紧密相关[2],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可预防性疾病负担主要来源之一.肥胖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3].我国一项双生子研究显示,测量肥胖以及体脂分布的相关指标BMI、WC以及WHR的遗传度分别为61%、75%和61%[4];近期一项包括88对双生子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人群BMI遗传度的差异范围为40%~90%[5];而另一项Meta分析显示肥胖的遗传度与人群年龄密切相关,20岁左右人群其BMI遗传度高(>79%)[6].为此本文对国内外肥胖相关性状的易感基因位点研究,尤其是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王义艳;何耀;杨姗姗;刘淼;吴蕾;王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北京市部分餐馆就餐者膳食钠摄入水平的调查

    目的 分析北京市3家餐馆供应菜品的钠含量及就餐者人均点餐钠含量情况.方法 选取北京市某商业区内经营温州菜、鲁菜和云南菜的3家中餐馆,收集餐馆供应全部菜品的主、配料重量,计算每道菜品所含钠量值.收集3家餐馆一段时期内的顾客点餐流水单,计算人均点餐钠含量及超标情况.结果 3家餐馆供应的不同类型菜品中,热菜(1 728.6 mg;P25,P75:1 198.7,2 482.8)和汤羹类(2 101.5 mg;P25,P75:1 467.8,2 291.2)菜品的钠含量高,其次为凉菜(790.7 mg;P25,P75:128.1,1 472.9)和主食(802.9 mg;P25,P75:115.1,1 563.2),饮品(17.0 mg;P25,P75:2.0,19.5)钠含量低(P<0.05).在菜类菜品中,荤菜类(1 796.3 mg;P25,P75:1 303.9,2 670.3)的钠含量高于素菜类(1 105.5 mg;P25,P75:423.6,1 628.6)(P<0.001).在3家餐馆就餐的人员每桌次人均点餐钠含量为午餐2 325.6mg(P25,P75:1 700.7,3213.8)和晚餐2 542.5 mg(P25,P75:1 857.5,3 498.1).参照午餐960mg和晚餐720mg的推荐钠摄入量标准,97.5%桌次的人均点餐钠含量超过推荐的钠摄入量标准,76.5%的桌次达到推荐标准的2倍以上.结论 调查的3家餐馆供应各类菜品中以汤羹类和热菜的钠含量较高,就餐人员点餐的钠含量显著高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摄入标准.

    作者:赵南茜;梁宝婧;何平平;李立明;吕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美沙酮维持治疗海洛因成瘾者中HIV新发感染原因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了解参加美沙酮维持治疗(MMT)的海洛因成瘾者治疗期间感染HIV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在参加MMT海洛因成瘾者随访队列中,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1∶1匹配选择治疗期间感染和未感染HIV的海洛因成瘾者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其一般情况、毒品使用、性行为、服用美沙酮及心理状况,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与感染HIV相关的因素.结果 调查参加MMT的海洛因成瘾者108名,其中54人新感染HIV.男性76人,女性32人;汉族95人,其他民族13人;参加MMT前吸毒平均时间(12.1±5.0)年.感染HIV的54人中,33人通过注射吸毒感染,12人通过性行为感染,9人不确定感染途径.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参加MMT前吸毒时间长(≥10年,OR=20.9,95%CI:1.62 ~ 269.34,P=0.02)、近半年与他人共用过注射器(OR=276.7,95%CI:5.65~ >999.99,P<0.01)会增加感染HIV的风险,治疗依从性好(≥0.5,OR=0.07,95%CI:0.42 ~ 0.87,P=0.04)、和家人住在一起(OR=0.002,95%CI:<0.001~0.94,P<0.01)会降低感染风险.结论 共用注射器吸毒行为仍然是参加MMT的海洛因成瘾者感染HIV的主要危险行为.增加对海洛因成瘾者的家庭社会支持,提高参加MMT的依从性,减少参加MMT期间注射吸毒行为可以降低HIV感染的风险.

    作者:王常合;柔克明;庞琳;罗巍;曹晓斌;何林;张欢;吴尊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青年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与颈动脉结构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青年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与颈动脉结构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663例年龄在18~45(38.01±5.78)岁的青年原发性高血压住院患者.按每分钟静息心率水平分为3组:A组(<70次,n=163),B组(70次≤心率<80次,n=268),C组(≥80次,n=232).超声检查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动脉内径,观察颈动脉血管壁斑块发生情况;对比各组颈动脉结构相关参数,进行方差分析和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 (1)3组患者入院时SBP、DBP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DBP高于B组(P<0.05),C组SBP和DBP高于B组(P<0.01);(2)3组患者颈动脉结构比较,右侧颈动脉内径A组高于C组(P<0.05),左侧颈动脉内径A组高于B组(P<0.05),左侧颈动脉内径A组高于C组(P<0.05);(3)静息心率与入院SBP、DBP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112、0.118),而与左颈动脉内径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负相关(r=-0.89),与右侧颈动脉内径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甚密切(r=-0.075,P=0.068).结论 青年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增快可出现血压增高、颈动脉内径减少的趋势.

    作者:宋江宏;张源明;张超;荆伟;王丽霞;黄莎莎;王新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江苏省徐州市11~13岁青少年睡眠时间、饮食模式与超重/肥胖的相关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青少年睡眠时间、饮食模式与超重/肥胖的相关关系.方法 对初中生睡眠时间、饮食模式、体力活动和视频时间等采用问卷调查,同时收集体格数据,分析睡眠时间和饮食模式对超重/肥胖的影响.结果 徐州市区初中男生超重率为23.5%,肥胖率为22.5%;女生超重率为18.1%,肥胖率为11.9%.男生睡眠不足(<8 h/d)为28.1%,女生睡眠不足为3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生睡眠时间<7 h/d是超重/肥胖发生的危险因素,OR=1.72(95%CI:1.08 ~ 2.74),而女生睡眠时间和超重/肥胖的关系不显著.调整了年龄、父母文化程度、自评家庭收入、体力活动、看视频时间及超重/肥胖变量后,男生睡眠时间<7 h/d者零食类食物摄入频次增加,OR=1.69(95%CI:1.10~2.73).结论 睡眠减少为初中男生超重/肥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男性青少年睡眠减少可导致零食类食物摄入增加.提示男生零食类食物摄入过多在睡眠减少和超重/肥胖关系中的联结作用.

    作者:陆青云;侯方丽;孙莹;张兆成;陶芳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广州市社区人群流感抗体水平与人际接触状况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广州市社区人群流感抗体水平与人际接触状况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Google数码地图随机抽取广州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研究点,受检者接受问卷调查并抽取静脉血检测甲型流感(H3N2、H1Nl)抗体.结果 (1)Google数码地图随机选取50个点中符合研究入选条件40个(856户家庭2 801人)作为研究对象,实际参加1 821人(65.0%),乡村和市区人群分别占77.3%(1 407/1 821)和22.7%(414/1 821),以18~59岁年龄段为主,其次为≥60岁老年人,2~17岁组比例低;(2)愿意提供血样者占78.1%(1 423/1 821),H3N2和H1N1流感病毒抗体阳性率与年龄密切相关,以2~17岁年龄组高;(3)受检人群间皮肤或近距离人际接触频率甚高,每天接触≥10人者高达49.8% ~ 72.6%,无零接触者,且以6~17岁组比例高;相对于工作日,休息日接触人数较少.结论 广州地区社区人群H3N2和H1N1流感病毒抗体阳性率以及人际间近距离接触频率均与年龄有关.

    作者:郭健安;江朝强;谭丽究;Justin Lessler;Jonathan M.Read;朱华晨;管轶;Derek AT.Cummings;S.Riley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藏族农村育龄妇女自然流产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藏族农村育龄妇女自然流产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6-2012年藏族农村孕妇采取入户访问获得其生育史,并进行随访直至获得本次妊娠结局.采用广义Poisson回归模型探索影响自然流产的因素,估计各研究因素的OR值及其95%CI.结果 共随访1 557名孕妇,总妊娠2 687次,总产次2 382次,发生自然流产171人204次;人工流产93人101次.自然流产妊娠比为7.6%,自然流产率为7.9%,发生自然流产的育龄妇女比例为11.0%.孕次是发生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随着孕次增加,育龄妇女发生自然流产的风险增加,孕次超过3次时其风险大,Poisson回归分析OR=3.921 (95% CI:2.553 ~ 6.021),aOR=4.722(95%CI:2.834~7.866);随着产次的增加,育龄妇女发生自然流产的风险减少.自然流产的发生风险与怀孕年份有关,2009年后妇女发生自然流产的风险较低,OR=0.419(95%CI:0.285~ 0.616),aOR=0.580(95%CI:0.380 ~ 0.885).并未发现社会人口学特征与其自然流产的发生有显著关联.结论 藏族育龄妇女自然流产率并不高于陕西等平原地区,加强孕产期保健、延长生育间隔和减少育龄妇女的妊娠次数有助于降低西藏地区育龄妇女发生自然流产的风险.

    作者:范小静;王维华;刘如如;党少农;康轶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2010年我国≥60岁老年人超重/肥胖流行特征

    目的 了解我国≥60岁老年人超重/肥胖流行特征.方法 利用2010年中国慢病监测收集的相关信息,将项目中所有年龄≥60岁的19 882人作为研究对象.对样本进行复杂加权后,按性别及年龄、城乡、地区、教育程度、经济收入等分组分别计算BMI均值、百分位数、超重率和肥胖率.结果 我国≥60岁老年人平均BMI为23.8±3.6 kg/m2;超重率为32.1%,男、女性分别为31.0%和33.3%(x2=15.23,P<0.05),城市和农村分别为38.3%和29.1%(x2=29.05,P<0.05);肥胖率为12.4%,男、女性分别为9.3%和15.3%(x2=152.75,P<0.05),城市和农村分别为16.5%和10.3%(x2=20.67,P<0.05).随教育水平升高,老年人超重率和肥胖率均上升,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经济收入较高老年人群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均高于家庭经济收入较低的老年人群,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WHO对超重和肥胖的定义,我国≥60岁老年人中超重者(25 kg/m2≤BMI<30 kg/m2)比例为29.3%,肥胖者(BMI≥30 kg/m2)比例为5.3%.结论 2010年我国≥60岁老年人中,有接近一半的人体重超过正常标准.老年人平均BMI、超重率及肥胖率均为女性高于男性、城市高于农村、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随教育程度及家庭平均经济收入增加而上升.

    作者:张梅;姜勇;李镒冲;王丽敏;赵文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我国中年人群超重/肥胖现况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分析

    目的 了解我国中年人群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现状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状况.方法 2009-2010年对全国12个研究人群各抽取35~64岁调查对象1 000人,进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调查,实际入选11 623人,终有效数据10 340人.利用该资料计算我国中年人群超重/肥胖及中心性肥胖患病率,并分析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聚集状况.肥胖的定义依据“中国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的标准.结果 我国35~64岁中年人群超重率为38.8%,肥胖率为20.2%,轻度中心性肥胖患病率为32.2%,重度中心性肥胖患病率为19.2%.其中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城市人群高于农村,北方地区高于南方(P<0.05).肥胖人群中同时具有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3种危险因素的比例是正常体重人群的4.5倍,重度中心性肥胖人群是正常体重人群的5.1倍.结论 我国中年人群超过一半为体重超重/肥胖者,且肥胖伴随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比例很高,亟待采取相应干预策略.

    作者:王增武;郝光;王馨;陈祚;张林峰;郭敏;田野;邵澜;朱曼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