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细胞间黏附分子-1基因K469E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罗俊一;马依彤;谢翔;杨毅宁;马翔;付真彦;李晓梅;于子翔;陈邦党

关键词:冠心病,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单核苷酸多态性, 维吾尔族
摘要:目的 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基因K469E位点在新疆维吾尔(维)族人群中的分布特点及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对新疆地区维族245例冠心病患者和377例健康受试者细胞间黏附分子基因-1第6外显子K469E位点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 冠心病组与对照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冠心病组与对照组中3种基因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9),K与E等位基因分布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31);在男性亚组中冠心病组与对照组3种基因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5);在女性亚组中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经调整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KK基因型为维族男性人群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OR=2.389,95%CI:1.458~3.915,P=0.001).结论 细胞间黏附分子-1基因第6外显子K469E基因多态性和新疆维族男性冠心病的发生具有相关性,KK基因型是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新疆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和汉族糖尿病前期人群血清尿酸及代谢综合征分布的横断面研究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维)族、哈萨克(哈)族和汉族糖尿病前期人群血清尿酸水平、血压和血脂异常,分析代谢综合征和肥胖的分布.方法 对30~80岁2053名维族、2219名哈族和2656名汉族居民进行糖尿病前期筛查,分析三组糖尿病前期人群代谢特点及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1)共筛查出糖尿病前期患者1934例(28.3%),其中维族患病率高(31.6%),哈族低(25.5%),汉族居中(27.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糖尿病前期患者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比例高达80.5%,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30.3%,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58.3%,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糖尿病前期患者88.0%合并有高血压及高血压前期,其中哈族高(96.8%),维族为85.1%,汉族为83.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959,P=0.00);(4)糖尿病前期患者合并肥胖总体为35.4%,汉族为29.6%,维族为36.8%,哈族为41.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097,P=0.00).结论 新疆维族、哈族和汉族人群糖尿病前期患病率存在差异,以维族人群高;糖尿病前期人群中普遍存在血脂异常、高血压、高尿酸、代谢综合征及肥胖,其中哈族人群高血压患病率高,维族人群肥胖患病率高.

    作者:张宏武;蒋升;徐焱成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肺炎病例咽拭子和下呼吸道标本中呼吸道病毒检测结果比较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感染性疾病之一[1],本研究对肺炎病例咽拭子和下呼吸道标本中的呼吸道病毒分别进行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并比较两者差异.1.对象与方法:(1)病例标本收集:根据中华医学会CAP诊断标准,以北京市儿童医院作为监测哨点,收集96例CAP病例咽拭子和下呼吸道抽吸物标本后立即放入冷藏箱或4℃冰箱,送往实验室进行常见呼吸道病毒(鼻病毒、博卡病毒、冠状病毒、甲型H1N1及甲3型和乙型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1、3、4型)检测.

    作者:李爱华;史文凤;张铁钢;吕敏;陈萌;黄芳;吴疆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杭州市企业职工慢性病相关指标异常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本次调查属于国际合作项目社区健康干预(CIH)项目基线调查的一部分,旨在了解杭州市企业职工慢性病相关指标异常率及其影响因素.1.对象与方法:(1)调查对象:为杭州市下城、拱墅、西湖区12家企事业单位在岗职工,企业类型包含机械制造、餐饮服务、电子商务、行政管理等行业.采取职工自愿应答原则,终调查在岗职工2066名,占总职工人数的36.3%.

    作者:马先富;刘庆敏;任艳军;吕筠;李立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细胞色素P450 2E1基因多态性与小细胞肺癌相关性分析

    小细胞肺癌在肺癌中恶性度极高.细胞色素P450 2El基因(CYP2E1)作为一种重要的Ⅰ相代谢酶参与多种致癌物的代谢,其位点多态性可影响自身表达[1].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CYP2E 1-1239位点多态性与小细胞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1.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唐山工人医院和唐山市人民医院自2008年3月至2012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203例小细胞肺癌患者.406例对照为唐山地区健康体检个体,无既往肿瘤史和体征,按年龄和性别与病例组1:2频数匹配.所有研究对象均获知情同意,并捐献2 ml静脉血用于基因组DNA提取.

    作者:曹蕾;何冰;林佳;王宏戈;饶娟;刘英文;张雪梅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北京市某社区老年人多次跌倒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的随访研究

    目的 调查北京市某社区老年人多次跌倒的发生情况,并探讨跌倒相关因素.方法 以北京市某社区为调查现场,2009年抽取472名老年人采用面对面询问方式进行入户调查,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多次跌倒的影响因素.结果 472名老年人中,跌倒≥2次共29名,多次跌倒发生率为6.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月收入高(OR=1.39,95%CI:0.67~2.16)、担心跌倒(OR=2.23,95%CI:1.47~3.85)、静态平衡异常(OR=2.48,95%CI:1.84~4.05)是老年人多次跌倒的危险因素,楼梯台阶宽度合适(OR=0.49,95%CI:0.21~1.12)、日常用品易于取放(OR=0.41,95%CI:0.14~ 1.16)是多次跌倒的保护因素.结论 北京市某社区老年人多次跌倒发生率高,跌倒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采取综合性措施预防老年人跌倒.

    作者:石婧;陶永康;周白瑜;段春波;张传芳;覃朝晖;孙振球;于普林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2010年中国肺结核患病情况地理分布的研究

    目的 了解2010年中国肺结核患病情况的地理分布特征,为制定消除结核病疫情地区间不平衡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中的泰森多边形法对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省(市)的大部分地区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62/10万至548/10万)、菌阳肺结核患病率(0/10万至120/10万)和涂阳肺结核患病率(0/10万至68/10万)均较低;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重庆、新疆和青海省(区、市)的大部分地区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549/10万至1656/10万)、菌阳肺结核患病率(121/10万至366/10万)和涂阳肺结核患病率(69/10万至181/10万)均较高,其中部分地区的患病率分别高达1657/10万至2646/10万、367/10万至625/10万和182/10万至285/10万;其他省(区)的大部分地区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在320/10万至548/10万和549/10万至919/10万之间交错分布,菌阳肺结核患病率在67/10万至120/10万、121/10万至207/10万和208/10万至366/10万之间交错分布,涂阳肺结核患病率在38/10万至68/10万、69/10万至115/10万和116/10万至181/10万之间交错分布.结论 中国肺结核患病情况的地理分布呈现明显的东部地区相对较低、西部地区相对较高、中部地区高低交错过渡(即东低西高中交错)的特征.

    作者:李新旭;张慧;姜世闻;刘小秋;方群;李峻;李雪;王黎霞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广西壮族自治区普遍食盐加碘对甲状腺疾病谱的影响

    目的 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实行全民普遍食盐加碘(USI)前后不同碘环境下甲状腺疾病谱变迁的特点.方法 按地理分布特点选取南宁、桂林、百色、北海4城市医院1991-2006年经手术后病理确诊5998例甲状腺疾病患者的尿碘水平,并检测1000例甲状腺正常人群尿碘水平作对照,分析USI前后碘环境的改变与甲状腺病谱变迁的相关性.结果 USI后,甲状腺患者及对照组的尿碘水平均较USI前增高,且甲状腺疾病患者尿碘水平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24.3μg/L、238.5 μg/L,P<0.05),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尿碘水平较USI前明显增高(分别为263.8 μg/Lvs.69.75μg/L、289.7 μg/Lvs.228.3 μg/L、346.8g/Lvs.268.4 μg/L、350.3 μg/Lvs.316.2 μg/L、378.5 μg/Lvs.305.8 μg/L),而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乳头状癌、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构成比(%)较USI前增高(分别为7.59 vs.4.80、5.85vs.4.02、3.88vs.2.46),但结节性甲状腺肿较USI前下降(63.56vs.69.75).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USI后甲状腺疾病谱发生明显变化,碘摄入过量可能是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嘉越;李松明;冷津立;陈佑江;浦涧;李金明;庞飞雄;黄永鸿;农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百日咳实验室诊断方法的应用分析与比较

    目的 利用<l岁临床百日咳疑似病例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比较不同检测方法.方法 采集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西安市儿童医院<1岁百日咳临床疑似病例的鼻咽拭子及血清标本,采用分离培养、IS481 PCR及百日咳毒素(PT)IgG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PT-IgG)检测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并应用SPSS 16.0软件分析结果.结果 148例临床疑似病例中实验室诊断病例100例,其中3例百日咳鲍特菌分离培养阳性,88例IS481 PCR阳性,34例PT-IgG阳性,IS481 PCR和PT-IgG均阳性22例.IS481 PCR及PT-IgG检测结果与患儿发病天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百日咳鲍特菌分离培养方法敏感度较低,而采用IS481 PCR和PT-IgG两种方法还应结合发病天数加以判断.

    作者:王增国;杨杨;刘莹;刘小乖;习艳丽;雷玲霞;李亚绒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免疫印迹法带型作为判定HIV-1新发感染的研究

    目的 从HIV确证的免疫印迹法(WB)带型中获得新发感染相关信息.方法 收集云南省德宏州2011年经WB确证为HIV抗体阳性样本1466份,分别用BED捕获酶免疫法(BED-CEIA)和限制性抗原亲和力酶联法(LAg-Avidity EIA)检测新发感染者,分析比较WB检测中不同条带特征对新发感染判定的意义.结果 BED-CEIA或LAg-Avidity EIA检出的新发感染者,其WB的p17、p24、p31、gp41、p51、p55、p66、gp120和gp160条带反应强度与长期感染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低于长期感染者相应的条带反应强度.结论 WB条带中的p31呈阴性反应、WB条带反应强度总分不高于13分、env区条带反应强度不高于5分或pol区条带反应强度不高于4分时应高度怀疑其为新发感染.

    作者:王继宝;张娜;于海英;李艳玲;段星;颜浩;杨锦;段松;蒋岩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对急性加重认知的调查

    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对COPD急性加重(AECOPD)认知状况,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设计,对2010年1-12月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963例COP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和肺功能测定,并通过logistic回归筛选出患者AECOPD认知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COPD患者问卷有效率为94.6%(911/963);其中男性738例(81.0%),女性173例(19.0%),平均年龄(69.2±9.1)岁;I~Ⅳ级COPD患者分别有31(3.4%)、363 (39.8%)、340(37.3%)、177(19.4%)例,其中554例(60.8%)处于急性加重期;吸烟指数为(45.6±25.0)包年.(2)有573例(62.9%)听说过COPD,50.4%(459/911)的患者从未听过AECOPD,即使在听说过COPD的患者中,也仅有3.4%(20/573)认为自己完全了解AECOPD.在了解AECOPD的452名患者中认为其主要症状表现为气促加重、痰量增加、脓性痰、咳嗽增加,分别占87.2%、59.1%、30.5%和33.4%;当可能发生AECOPD时,知道预警症状为呼吸困难、咳嗽增加、咳痰增加者分别占87.6%、55.5%、45.1%;出现AECOPD时,75.4%的患者选择门诊治疗.患者对再次发生AECOPD担忧的VAS评分为(37.9±19.7)分,主要为担心症状加重(36.7%)和肺功能下降(29.6%).(3) 82.7%(753/911)的患者曾检测过肺功能,但只有30.5%(230/753)的患者知道检测结果;69.5% (523/753)的患者既往诊断为COPD,平均病程(7.0±6.0)年;在听说过AECOPD的452例患者中,过去1年内急性加重的次数为(4.3±4.2)次,因急性加重到医院就诊或住院的次数为(4.8±3.2)次,急性加重平均持续时间(1.84±2.52)周、恢复时间(3.09±4.21)周,两次急性加重平均间隔时间(13.17±10.91)周.(4)911例中只有10.3%认为自己健康状况好,21.0%认为易患病,58.4%认为健康状况变差,急性加重期的患者比稳定期自我感觉更差.在了解AECOPD的452例患者中,大部分患者(83.2%)认为急性加重影响工作和日常活动;91.6%则认为急性加重影响社交活动,并有沮丧、焦虑、容易生气等负面情绪.(5)在调整年龄、职业、吸烟状况和吸烟指数后,AECOPD患者文化程度越高、经济状况越好、自身COPD分级越高,其行为认知状况越好;男性患者行为认知状态好于女性.结论 COPD患者对AECOPD相关知识的知晓度较低,尤其是受教育水平和经济状况较低及病情相对较轻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更低.

    作者:江梅;马锦芳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云南省2007-2012年HIV/AIDS高效联合抗病毒治疗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云南省15个地州级医院自2004年陆续开始对HIV/AIDS中符合抗病毒治疗指征者进行高效联合抗病毒治疗(HAART).为评估HAART效果及用药后不良反应,本研究选择2007-2012年2830例接受HAART的HIV/AIDS,监测其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并分析1371例患者换药情况和用药后不良反应.

    作者:李健健;杨绍敏;张米;钟敏;刘家法;樊红丽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HIV阳性服药人员吸毒过量死亡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影响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HIV阳性服药人员吸毒过量死亡的因素.方法 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110例因吸毒过量死亡的服药人员与相应对照(与病例同性别、同门诊、首次入组时间相近)的社会人口学、吸毒行为、服药行为等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表明,入组前3个月共用针具(OR=5.19,95%CI:1.39 ~19.33)、经注射吸毒感染HIV(OR=3.08,95%CI:1.16~8.21)、终点前脱失(OR=2.54,95%CI:1.23~ 5.23)是吸毒过量死亡的危险因素,而治疗依从性好(OR=0.31,95%CI:0.10~0.95)为保护因素.结论 应采取综合措施提高MMT门诊服药病例的依从性,并对曾共用针具的病例展开重点干预,从而减少死亡.

    作者:崔宁;曹晓斌;王常合;罗巍;庞琳;柔克明;吴尊友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广州地区2213名大学生手机依赖综合征的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大学生手机依赖综合征(MPDS)的发生情况、分布特征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统一调查问卷,以整群抽样方法对广州市6所高校2311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别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群体MPDS的分布和大学生MPDS的危险因素.结果 收回有效问卷2213人(份),其中男生1149人(51.9%),女生1064人(48.1%),平均年龄(21.33±1.72)岁.广州地区大学生MPDS发生率为23.3%(515/2213).MPDS发生率在不同年级、专业、独生子女、月生活费、性格和学习成绩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母亲文化程度、母亲教养方式、父亲教养方式和自觉母亲关爱情况间的MPDS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专业为文学类和法学、月均生活费高、父亲专制型和民主型教养方式、母亲专制型和溺爱型教养方式、自觉母亲一般关心和不关心/不清楚关心自己是大学生发生MPDS的危险因素,性格不确定者较性格外向者少发生MPDS.结论 广州地区大学生MPDS发生率高,且无性别差异.应依据其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

    作者:王畅;王声湧;李文浩;董晓梅;池桂波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结肠直肠癌全基因组关联的研究进展

    结肠直肠癌(CRC)在全球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2000年CRC新增病例94.5万,2008年达到120万,平均年增加3.37%;2000年死亡病例数为49.2万,2008年达到60.9万,年均增加2.97%[1,2].2008年全球范围内CRC列男性常见肿瘤第三位,而在女性中居第二位[3].同时我国CRC发病率也呈快速上升趋势[4].2000年CRC在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中居第五位,于2007年上升至第三位.

    作者:吴叶娇;易洪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山东省焦虑障碍患者生命质量及应对方式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 采用病例对照方法探讨焦虑障碍患者生命质量和应对方式特点.方法 对山东省≥18岁人群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进行二次分析,以符合DSM-Ⅳ诊断的720例焦虑障碍患者作为研究组,按同性别、同年龄组(±3岁)、同村或同社区1∶1配对,在数据库中选择720名无任何精神疾病诊断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研究工具采用一般健康问卷、生命质量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结果 焦虑障碍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对方式中焦虑障碍患者消极应对因子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在排除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年限、婚姻状况、宗教信仰因素的影响后,焦虑障碍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仍低于对照组,消极应对因子评分仍高于对照组.结论 焦虑障碍患者生命质量低于正常对照组,且多采用消极应对方式.

    作者:董曼;张敬悬;卢传华;唐济生;刘兰芬;邱惠敏;王松波;王爱祯;李馨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2004-2010年中国心血管病死亡流行趋势分析

    目的 了解中国人群心血管病死亡变化规律和特征.方法 使用全国疾病监测系统2004-2010年死因监测数据,在漏报调整的基础上,分析心血管病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和死因构成的变化趋势.结果 全国心血管病总死亡率从2004年的240.03/10万人升至2010年的268.92/10万人,平均每年上升5.50/10万人,每年在前一年的基础上上升2.17%.死因分析表明,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病及其他心脏病均呈上升趋势,每年上升幅度分别为5.05%、2.08%、1.02%和2.66%,风湿性心脏病则呈明显下降趋势,以每年7.02%的幅度下降.消除人口老龄化影响后,上述趋势不变,但斜率有所降低.全国心血管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由2004年的37.46%上升至2010年的40.73%,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脑血管病所占比例无变化,缺血性心脏病所占比例则明显上升,风湿性心脏病所占比例有所下降,其他心血管病死亡所占比例变化不大.结论 2004-2010年中国心血管病死亡呈明显上升,其趋势主要是由于缺血性心脏病死亡上升所致.

    作者:刘明波;王文;周脉耕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脂肪营养不良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艾滋病患者脂肪营养不良(LD)情况,探讨影响LD发生的主要因素.方法 2012年5月对261名正在接受ART的艾滋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体格测量以及ART相关临床资料,并评估身体外周部位和中心部位的脂肪变化.结果 261名艾滋病患者中147名出现LD,检出率为56.3%.LD组与非脂肪营养不良(NLD)组在年龄、性别、睡眠质量、体重以及治疗时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患LD的风险是男性的1.894倍(95%CI:1.075~3.338);治疗时间每增加1年,患LD风险增加1.448倍(95%CI:1.267~1.654);睡眠质量越差的患者越容易发生LD,睡眠质量很差者患LD的风险是很好者的11.901倍(95%CI:2.701 ~ 52.441).结论 LD在接受ART的艾滋病患者中较常见,性别、治疗时间以及睡眠质量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蒋安然;李青艳;陈建生;刘爱文;陶兴永;计国平;李迎春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乙醇代谢酶类基因多态性及环境暴露在结直肠癌发生中交互作用的单纯病例研究

    目的 研究环境因素与乙醇脱氢酶1B(ADH1B)rs1229984、乙醛脱氢酶2(ALDH2)rs671、细胞色素P4502E1 (CYP2E1)rs1329149交互及基因-基因之间交互在结直肠癌发生中的作用,分析该3个基因位点对结直肠癌发展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纯病例研究调查472例结直肠癌患者环境暴露情况和病理分期,用Sequenom MassARRA系统检测ADH 1B (rs 1229984)、ALDH2(rs671)、CYP2E1 (rs1329149)的基因型,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ADH1B、ALDH2、CYP2E1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因素及基因-基因之间的交互作用,采用x2检验及非条件logistic回归评估rs 1229984、rs671、rs1329149与结直肠癌转移风险的关系.结果 体重指数(BMI)与ADH1Brs1229984在结直肠癌发生中存在相乘交互作用(OR=1.720,95%CI:1.038~2.848,ORadj=1.785,95%CI:1.061~ 3.002);曾经或现在吸烟与ADH1B(rs1229984)的基因多态性在结直肠癌发生中存在交互作用,经调整性别、年龄和饮酒后,该交互作用消失(OR=0.597,95%CI:0.387~ 0.921,ORadj=0.922,95%CI:0.509~ 1.669);rs 1229984、rs671、rs1329149与结直肠癌的转移风险无关.结论 超重(BMI≥25 kg/m2)且携带ADH1B rs1229984 G易感等位基因可能增加结直肠癌发生的危险性,rs 1229984、rs671、rs1329149与结直肠癌的转移无关.

    作者:赵浩;李婷婷;尹洁云;秦芹;师芸;田丽红;聂绍发;汪鑫;刘莉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耐药菌研究中应用流行病学方法的常见问题

    流行病学是研究疾病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藉以探讨病因、阐明流行规律、制订预防和控制或者消灭疾病的对策及措施的科学.对某种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包括监测、观察、假设检验、分析研究以及实验研究等.流行病学所使用的研究方法除适用于各种疾病的研究外,亦适用于预防医学中所涉及的各种相关因素(如吸烟、食品卫生等)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此外,对临床治疗和药效评价也可采用上述方法.因此,流行病学研究范围已扩展到与人类健康有关的各种现象,包括细菌耐药性发生发展规律以及耐药菌感染在医疗机构和社区内的传播规律、影响传播因素、不同治疗手段等相关问题.

    作者:杨继勇;罗燕萍;王会中 刊期: 2013年第10期

  • 反向梅毒筛查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以螺旋体抗原血清学试验为初筛的反向梅毒检测方法不一致结果(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而非梅毒螺旋体抗体阴性)的特点,并据此选择可靠的反向梅毒筛查流程.方法 回顾性分析反向梅毒筛查方法的实验室数据,以ELISA作为梅毒螺旋体抗体初筛试验,初筛阳性标本均进行梅毒螺旋体抗体确认(梅毒螺旋体明胶粒子凝集试验,TPPA)和定量非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TRUST),采用x2检验统计分析实验室数据.结果 21049份筛选标本中ELISA初筛阳性666份(3.16%).其中TRUST阳性169份,经TPPA确认168份阳性,1份阴性,ELISA检测假阳性率为0.6%(1/169).在666份初筛阳性标本中,TRUST阴性497份,不一致血清结果(ELISA结果阳性,TRUST结果阴性)的比率为74.6%(497/666),497份标本经TPPA确认,有74份为阴性,ELISA检测假阳性率为14.9%(74/497).经x2检验,TPPA阳性组内TRUST阴性和阳性结果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0.025,P=0.000),即TRUST阴性率(71.6%,423/591)显著高于TRUST阳性率.结论 选择ELISA作为梅毒螺旋体抗体初筛方法,应对初筛阳性标本先做TPPA确认,再对确认阳性标本进行定量非螺旋体抗体检测,可避免假阳性结果.

    作者:戴淑琴;王军业;郑炘;吴兴平;苏鸿凯;徐新华;赵擎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