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建新;王珍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发病年龄15~60岁均可发病.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动力障碍、中枢神经功能失调等有关,但对其治疗仍然没有特效方法,多为对症治疗如保护胃粘膜,减少胃酸分泌,促进胃肠蠕动,抑制幽门螺杆菌感染等,但复发率较高.而中医经过长期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能够有效改善症状,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我科应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该病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素;熊秀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便秘是糖尿病人消化系统常见的并发症,其便秘的发生率较同龄同性别的非糖尿病人群高3~4倍,尤其是老年患者更是如此,其发生率约占糖尿病人的40%~50%[1].便秘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影响情绪,造成血糖波动甚至控制不良,且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有效地保持糖尿病患者大便通畅,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实践中以益气养阴、润肠通便为治疗法则,配合康复宣教,能够治愈或改善便秘,不良反应小,现介绍如下.
作者:方志扬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曼迪森(MDC)半导体激光治疗糖尿病患者并周围神经炎及皮肤溃疡的疗效.方法 采用双盲临床随机对照实验,将90例糖尿病病人并周围神经炎及皮肤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控制饮食、降血糖等治疗,治疗组病变局部给予MDC半导体激光照射;对照组5%碘伏纱条外科常规换药,疗程8周.结果 治疗组渍疡愈合时间、溃疡数量与面积、主观神经症状及体征恢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MDC半导体激光是治疗糖尿病性皮肤溃疡及神经元损伤有效安全的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清玲;张红;严洲萍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胎位不正是指孕妇在妊娠7个月后产科检查时发现胎位异常,胎儿在子宫腔内先露部分不是头部[1].胎儿出生前在子宫里的姿势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孕妇是顺产还是难产.胎位不正的臀位分娩占孕产妇分娩总数的3%~4%,此症的剖宫产率几乎是100%.本病西医学认为胎位不正与孕妇骨盆狭窄、子宫畸形、多产、腹壁过紧或过松、羊水过多或过少等因素有关.中医学则认为主要由于气血虚弱或气滞血瘀所致.本文概述以下几种胎位不正的中医和西医不同矫正方法.
作者:肖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寰枢椎微调手法对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并与常规推拿手法作疗效比较.方法 将颈性眩晕患者83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42例在常规推拿手法治疗基础上,加用寰枢椎微调手法,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来评定疗效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和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但2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寰枢椎微调手法结合常规推拿治疗较单纯常规推拿治疗更能有效地提高颈性眩晕的疗效.
作者:陈述荣;宋林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小柴胡降逆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9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服用小柴胡降逆汤治疗,对照组服用法莫替丁片和多潘立酮片治疗,8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及胃镜下食管炎症积分,并随访复发率.结果 小柴胡降逆汤能有效改善GERD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内镜下形态学改变,疗效与对照组相当(P>0.05),且治疗组复发率较时照组低,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小柴胡汤降逆汤对GERD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且有复发率低的优势.
作者:李秀娟;张素;张天嵩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放射治疗仍然是鼻咽癌的首选治疗方法.鼻咽癌放疗过程中及放疗后出现的毒副反应主要是因为射线直接损伤皮肤和粘膜,使细胞分裂和增殖减弱,从而使局部微血管管壁发生肿胀、痉挛和管腔狭窄或阻塞,局部组织血液循环不畅而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比如放疗后鼻腔、鼻窦粘膜损伤导致的鼻窦炎,使患者长期鼻塞,多脓涕,口鼻发臭,嗅觉减退,头昏头痛等,严重影响着病人的正常生活及后继的治疗.
作者:陈小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膝关节骨关节炎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发病率2%~6%,农村发病率为9.6%,城市退休人群为49.0%[1],其引起的疼痛与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我们采用药灸结合补肝脾肾的方法,开展随机、对照的膝骨性关节炎临床试验,采用国际通行的疗效评定标准[2]进行疗效评价,观察药灸结合治疗的有效性,报告如下.
作者:王舰;吴明霞;陈岚榕;吴加勇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肛周急性湿疹是肛瘘术后常见并发症,表现为肛周皮肤潮红、糜烂,有渗出液,自觉瘙痒难忍,尤以夜间为明显,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而且影响了创面的愈合.于2003年~2008年,笔者对20例肛瘘所致肛周湿疹患者采用中药熏洗配合TDP照射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璇;李建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血管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脏器功能损害,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其西药治疗须终生服药,且有一定的毒副作用.于2005年~2008年我们临证运用蜈蚣熄风汤治疗高血压病50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5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金鹏;李金良;刘天平;王好芹;李莉 刊期: 2008年第06期
自2005年至2007年,笔者对经门诊诊断为急性胆囊炎(含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62例患者,根据不同证型(肝郁气滞型和肝胆湿热型)采用自拟消炎利胆汤加减治疗,另有64例患者服用西药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现总结如下.
作者:林婕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我们对尚有一些残余肾功能的慢性肾功能衰竭10例患者,探讨如何做到小剂量腹膜透析能够节约经费和节省时间,同时又能达到透析充分的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魏仲南;林杰;吴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中医学有着数千年的临床成功史,其理论体系是构建在阴阳五行等纯哲学方法的基础上,是以观察经验加哲学思辨为思维方式的传统医学,有着合理、科学的一面;但其理论的涵容性极大,理论偏于模糊、笼统,说理的准确性低,很难于证伪.
作者:陈锦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目的 为了观察中药复方二至丸对肾阴虚骨质疏松大鼠及下丘脑神经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新生SD雄性大鼠分为造模组和空白对照组,造模组包括模型对照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造模30 d后按不同剂量给药,2个月后经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测定股骨的骨影面积、骨矿含量和骨密度;竞争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雌二醇含量;MTT法测定二至丸含药血清对左旋单钠谷氨酸所致下丘脑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中药复方二至丸对模型大鼠股骨骨密度、骨矿含量及骨影面积的下降均有明显改善作用,并且增加血清雌二醇浓度;二至丸含药血清显著抑制左旋单钠谷氨酸所致下丘脑神经细胞的凋亡.结论 中药复方二至丸对肾阴虚骨质疏松具有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下丘脑神经细胞凋亡和升高血清雌二醇水平有关.
作者:邢薇薇;张宏;吴锦忠;李玉山;祝峥 刊期: 2008年第06期
清化饮是全国名老中医杨春波主任医师治疗脾胃湿热证的经验方.前期研究表明脾胃湿热证有癌变倾向[1],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内科常见的疾病.CAG伴肠化、不典型增生被认为是胃癌的一种癌前病变,经过一个漫长、多阶段、多基因的变异积累过程可发展成胃癌[2].本研究在于揭示清化饮对于胃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可能机制.
作者:付肖岩;柯晓;黄恒青;江敏;王文荣;胡光宏;任彦;杨春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失眠是对睡眠的质和量持续相当长时间的不满意状况[1],是一种影响机体生理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虽然有许多起效快、作用强的睡眠诱导剂或镇静催眠药可治疗失眠,但存在一定的潜在成瘾性.本研究主要是探讨电针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失眠症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颜少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福州地处中国东南沿海、福建省东部的闽江口,与台湾省隔海相望,独特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使人群中疾病谱分布与国内其它地方有所差异.为了探究福州地区OA发病特点,结合本专业和流行病卫生统计知识,本课题以宏观的方式,从年龄、性别、职业特征、生活习惯、居住环境等方面探究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来设计调查问卷,以提供骨性关节炎在福州地区的患病率、流行特征和相关因素资料.
作者:吴明霞;张福强;许欣;李俐;吴广文;李西海;洪昆达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日益升高,正逐渐成为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自2005年以米我们采用自拟益气活血温阳利水方配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30例,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郑碧辉;林莘 刊期: 2008年第06期
糖尿病是结核病的重要相关疾病之一,糖尿病患者是结核病的易感者,所以两病常同时存在,互为影响,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于1998年1月~2006年4月,我们共收治肺结核并发糖尿病患者4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钦华;王集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尿失禁是困扰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女性尿失禁的发病率很高,其中大部分为压力性尿失禁.其临床症状特点是正常状态下无遗尿,而腹压突然增加时尿液自动流出.其发病与年龄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65岁以上老年女性的患病率高达51.1%[1],严重影响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雌激素能重塑绝经后妇女尿生殖道组织中的胶原,改变其数量和质量.因此,雌激素能够影响排尿控制,所以雌激素替代治疗成为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笔者自2006年至2008年6月采用中药益气固涩法治疗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3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同时设西药雌激素对照组23例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现总结如下.
作者:黄秀月 刊期: 2008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