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剥离祛斑面膜的研制及临床观察

陈明;李孝栋;游曦闽

关键词:剥离祛斑面膜, 色斑, 研制临床观察
摘要:通过采用中药提取物配合现代先进的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为成膜材料研制成巴布剂剥离祛斑面膜,并观察其疗效以及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结果临床应用观察36例色斑患者,总有效率达94.4%.本实验质量控制符合要求,面膜组方合理,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可值得推广使用.
福建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熏蒸疗法治疗失眠症41例

    失眠症指的是入睡困难,睡眠中易醒及早醒,或睡眠质量低下,或睡眠时间明显减少.长期失眠会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进而诱发一些心身性疾病.近年来,我科利用中药熏蒸疗法治疗失眠症41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翠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中药痤疮饮治疗痤疮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液流变学相关性初步研究

    目的观察痤疮饮对痤疮的疗效及探讨其对血液流变学相关性.方法65例寻常痤疮患者服用痤疮饮4周,采用Samuelson九度分级评定疗效.其治疗前的病情级别为6.21±1.85度,治疗后降为3.76±2.05(P<0.01);治疗前血液粘度低切为13.19±1.55mpa·s,高切为5.143±1.375mpa·s,红细胞比容52.189±4.453%,红细胞变形能力0.485±0.154,凝血因子I5.412±1.35g/L,治疗后分别为9.920±0.69mPa·s,4.296±0.280mPa·s,42.056±1.959%,0.807±0.175,3.959±0.459g/L(P<0.01),患者的血液粘度与病情级别呈正相关(P<0.05).结论痤疮饮不仅临床治疗痤疮有效,而且能明显改善局部微循环,降低血液粘度.

    作者:汪五清;杜锡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关于开展社区康复工作的设想

    社区康复主要是利用本社区的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社区和家庭的康复,主要提供病、伤、残者恢复期及后期康复服务,开展残疾预防工作,同时也提供教育、社会、职业康复.对患者而言,社区康复方便、快捷,而且价廉,并有利于他们回归家庭和社会,是普及康复服务的基础和主要形式.目前我省社区康复工作仍为滞后状态,为了更好地开展社区康复工作,特提出以下几点设想:

    作者:林滨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小青龙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50例疗效观察

    以小青龙汤加减治疗慢支患者50例,与30例以抗生素为主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对照.结果治疗组消减咳、痰、喘、哮鸣音的有效率分别为94.0%、90.0%、86.8%、92.1%,其显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01、0.05、0.01);慢支急性发作期,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P<0.01,表明小青龙汤加减治疗慢支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作者:刘远庆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倒悬牵引整复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16例

    腰椎椎管狭窄症是指在发育性狭小椎管基础上,又因退变或其他因素,促使了椎管的进一步狭窄,压迫了位于椎管中心的马尾神经或神经根而发病,临床上多发生于腰4及腰5,狭窄段可为一个椎节,也可为几个椎节或分节段性狭窄.神经根和脊髓及其它组织所导致的一系列病理过程,单纯手法治疗收效较慢.作者采用悬吊牵引下结合整复手法治疗配合穴位注射,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操作方法及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长辉;潘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祛疣合剂治疗扁平疣60例

    我院皮肤科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扁平疣60例,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范建国;乔国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益精胶囊的补肾作用及毒理学研究

    益精胶囊是福建省立医院吕绍光主任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研制而成的中药新制剂,由菟丝子等中药组成,具有补肾益精的功效,临床用于肾虚所致的精液异常不育症.根据临床主要功效进行如下实验.

    作者:阮君山;王少明;吕绍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剥离祛斑面膜的研制及临床观察

    通过采用中药提取物配合现代先进的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为成膜材料研制成巴布剂剥离祛斑面膜,并观察其疗效以及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结果临床应用观察36例色斑患者,总有效率达94.4%.本实验质量控制符合要求,面膜组方合理,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可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陈明;李孝栋;游曦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长期卧床患者骨质疏松症的康复治疗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代谢性骨病,特征为低骨量及骨组织中细微结构的破坏,引起骨脆性增加并容易导致骨折,临床症状以疼痛、驼背、变矮、骨折为主[1].本文对80例因长期卧床导致的骨质疏松症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试验,观察治疗前后腰椎(L4)与股骨骨密度及骨痛情况的改善,评价综合康复疗法在骨质疏松症中的治疗作用.

    作者:陈立典;杨珊莉;王诗忠;陶静;张兵;郭晓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醋加药汁浸泡治疗足跟痛64例

    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64例中,男28例,女36例;年龄小41岁,大80岁,51~62岁居多;单足疼痛52例,双足疼痛12例.X线表现示足跟底部均有骨刺增生.

    作者:钱祝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首发消化道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首发恶心、呕吐、腹胀、上腹疼或脐周疼、水样泻伴低热,易误诊为急腹症或消化道疾病[1].我院自2000年7月~2004年10月共收治该类病人39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唐丽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ICU术后病人心理障碍的护理

    各种手术患者因病情危重收治于ICU病房,不仅身体陷于危机状态,而且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负担,病人一般都有强烈而复杂的心理反应,而这些心理反应和状态与病人康复密切相关.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不仅影响治疗,而且还可引起严重的心理变态,并伴有进行性症状加重.虽然目前治疗药物层出不穷,但我们认为,药物治疗配合心理护理,更有助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病人积极配合治疗,提高并巩固疗效.

    作者:唐晓榕;陈惠珠;郑金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红花注射液在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红花注射液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3例采用静脉滴注红花注射液并配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30例则单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和血气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和血气分析指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可改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血液粘度,改善缺氧状态,疗效肯定.

    作者:朱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基因芯片技术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

    基因芯片从诞生到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只用了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作为基因芯片的初报道者,Afrymetrix公司首先注册了基因芯片(Gene Chip)这一名词的专利.随后诞生的同类产品多以微阵列(microarray)命名.其高通量、自动化、微型化、并行化采集生物信息的特点更是优于其他传统的技术方法.

    作者:魏莉;谢佐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塞30例

    随着社会人口的老年化,脑梗塞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研究脑梗塞的有效治疗,对老年患者的康复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均有现实意义.传统的脑梗塞治疗已很成熟,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醒脑静对老年脑梗塞的治疗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且无不良反应.

    作者:吕心阳;郭太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针灸配合推拿治疗顽固性呃逆28例

    顽固性呃逆是指呃逆持续发作超过48h,经过镇静剂、平滑肌解痉剂治疗无效者,其症状为病情迁延,日久难愈,呃声频频,妨碍谈话、咀嚼、呼吸、睡眠.笔者近年来应用针灸配合颈部推拿治疗本病28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国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推拿名家王国才教授学术思想介绍

    王老师早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推拿学校,师从一指禅推拿名家朱春霆、王松山、钱福卿,滚法推拿创始人丁季峰,内功推拿名家马万龙等推拿前辈,打下了深厚的推拿功底.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先生在山东医学院针灸推拿科工作,从事针灸、针麻、推拿、理疗等工作,深受针灸名家郑毓桂、臧郁文,理疗名家高福华老师的言传身教,吸收了他们的学术精华,为其学术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79年先生调入山东中医学院推拿教研室,从事推拿教学、科研与临床工作.自此老师的学术思想体系已基本形成并不断地得到丰富与发展.

    作者:李华东;季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术后肩峰骨折临床分析

    近年来,锁骨钩钢板广泛应用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和锁骨端骨折,并取得良好效果[1~3],但内固定术后出现肩峰骨折临床比较少见,对此种内固定失效后的治疗临床上尚无有统一治疗方案.我院1a前治疗1例锁关节脱位术后肩峰骨折,现报告如下:

    作者:安宏强;陈联源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胃复新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9例

    笔者近3 a来利用胃复新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来自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其中门诊病人46例,住院病人23例.69例患者中男48例,女21例;年龄小18岁,大72岁.全部病例均经过胃镜检查及病理检验,符合1982年我国慢性胃炎学术会议制定的<慢性胃炎分类、纤维胃镜诊断及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标准>.其中肠上皮化生46例,假幽门腺化生15例,不典型增生8例.

    作者:高鼎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肾气丸化裁治疗脂肪肝62例

    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为2003年1月~2004年12月本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年龄38~55岁.随机分为肾气丸化裁治疗组和绞股蓝对照组.治疗组62例,其中男38例,女24例,平均年龄48岁;对照组58例,其中男35例,女23例,平均年龄46岁.2组平均年龄、男女性别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作者:杨际芳;高秀娟;李爱珠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福建中医药杂志

福建中医药杂志

主管:福建中医药大学

主办:福建省中医药学会 福建中医药大学